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在行经期间发生的阴道出血称为崩漏。一般来说,来势急、出血量多而不止者为“崩”;来势较缓、出血量少而淋漓不断者为“漏”。二者在病程中可相互转化:久崩不止可以成漏、久漏不止可成崩,故二者并称为“崩漏”。笔者曾接治崩漏患者8例,均系子宫内膜增厚引起、证属气血双虚型者,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病范畴,其发病特点是月经周期、血量、带经时间发生紊乱,经血非时而下,阴道不规则出血,或量多如山洪之崩,称“血崩”;或来势慢,出血量少淋漓不断,甚至数月难尽,称“漏下”。两者可相互转化,血崩日久,气血大衰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能成“崩”,故中医统称“崩漏”。 本病多发生在青春前期、青春期和更年期女子。青春前期,青春期主导性征生殖功能的肾精未实,处于肾气初盛的不稳定状态,极易受  相似文献   

3.
崩漏是经血非时而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诸病源候论》指出:“忽然暴下,谓之崩也”、“非时而一,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生于青春期,更年期,也有生育期崩漏的现象。均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不规则,甚至一月数行。究其原因,青春期崩漏多由于天癸初至,先天不足,肾气稚弱,以致冲任失固,封藏失司所致。  相似文献   

4.
还没到正常行经时间,“大姨妈”却来“报到”,愁人!中医称之为“崩漏”。来势急剧、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漏症状有别,但本同一病,常会交替出现。中医认为,发生崩漏。  相似文献   

5.
崩漏是指妇女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指崩中,后者指漏下,在临床上二者常交替出现。《诸病源候论》曰“非时而下,淋漓不止,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二者病情虽不尽相同,但常相互转化,故合称崩漏。由于本病以出血为主要症状,故医者每以止血为务,见血止血,忽视了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常使其迁延不愈,它既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症。临床治疗中,只要掌握好崩漏症的病因,对症处理,得当用药,都会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崩漏     
孔于佳 《健康生活》2012,(11):23-23
病症分析 在行经期间或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柠续出血叫崩漏。其来势汹汹如山崩的叫“崩”,其来势缓慢而淋漓不断的叫“漏”。崩与漏在发病过程中,可互为转换,如久崩不愈,可转为漏;如漏而不止,也可转为崩。由于二者都是子宫出血,所以在这里一并介绍其疗法。  相似文献   

7.
崩漏是指妇女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指崩中,后者指漏下,在临床上二者常交替出现。《诸病源候论》曰"非时而下,淋漓不止,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二者病情虽不尽相同,但常相互转化,故合称崩漏。由于本病以出血为主要症状,故医者每以止血为务,见血止血,忽视了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常使其迁延不愈,它既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症。临床治疗中,只要掌握好崩漏症的病因,对症处理,得当用药,都会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属于急、重、疑难病症。《医宗金鉴》曰:“淋漓不断名为漏,忽然大下谓之崩”。现将几十年来诊治崩漏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特点根据长期临床观察,本病具有如下特点:(1)病程长且反复发作;(2)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3)常见于青春期女子或围绝经期妇女;(4)发病之前均有月经失调;绝大数有闭经史。所以治疗上应当注意闭经期,做到未病先防,控制崩漏发作,乃为首要。治疗上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崩漏宜温宜涩,久漏宜清宜通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之法,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2典型病例例1。甄××,女,19岁。初诊…  相似文献   

9.
王满清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654-1655
崩漏是由于冲任二脉经气失调,经血妄行所致,主要症状为月经过多或经期过长,甚者达几周之久,量多而势猛者称为"崩",量少而淋漓不断势缓为"漏"。常伴有头晕、目眩、心慌、面黄、身倦无力、腰酸腿软等症状。近几年来,我科收治了32例各种证型的崩漏患者,除了给予一般护理外,还运用  相似文献   

10.
漫话崩漏     
“崩漏”之病,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泛指女子阴道白带或血流不止一类疾病。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写道:“由漏雨淋,由淋而崩,总因血病。”从此以后,如果没有“白崩”字样,“崩漏”一般多指阴道出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宫血) ,中医称之为崩漏 ,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其来势急 ,出血量多 ,称为“崩” ;其来势缓 ,出血量少 ,而持续时间长 ,称为“漏”。本病是妇产科常见病 ,本病的特点是月经的周期、量发生严重紊乱。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损伤 ,不能制约经血 ,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临床上大体分为血热(虚热、实热)、肾虚(阳虚、阴虚)、脾虚、血瘀等四型。故治疗上本“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以塞流、澄源、复旧为总则。选择药膳当以凉血 ,补肾、健脾、祛瘀为主 ,辨证施食。1、血热型可表现为虚…  相似文献   

12.
一、崩漏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称为崩漏.  相似文献   

13.
王全来 《工企医刊》2010,23(4):50-50
崩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为妇科临床常见病。因出血量多,或者淋漓日久不尽,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笔者从2005年儿月~2009年10月,采用健脾扶正,补益气血,固冲止血法,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6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没有子宫功能性出血的病名,但在妇科学月经不调及崩漏的范围内有这种症状的记载。如武之望的济阴纲目和清代付青主的妇科,均有女子行经之后,淋漓不止,谓之“经漏”,经血大下不止,谓之“经崩”,是符合子宫功能出血的特征。徐灵胎说: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冲任二脉损伤,皆由心肝脾三脏为病。《素问》说:冲为十二经气血的要冲,故称“经血之海”,又叫血海;任脉  相似文献   

15.
用中医理论,对“崩漏”(即功能性子宫出血)症加以详细的辨证分析,分为漏证(虚多实少,脾虚、肾虚、心脾气虚等);崩证(多为实证,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血热等),且可转化。多年来,作者运用“塞流、澄源、固本”的治则,采用“固崩止漏汤”随证加减以治之,每能取得满意效果。举范二例细述之。  相似文献   

16.
崩漏是中医对妇科行经问题的一个称呼,指的是妇女非正常行经而引导下血淋漓不尽,以子宫出血和月经周期絮乱为主要表现[1]。此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肾虚、血热、血瘀、湿热以及外伤等因素导致非正常性阴道出血。漏下主要是由于血瘀、肾虚导致;崩中主要是因为淤血阴滞或血热迫血妄行,或气血冲任不固等因素导致[2]。此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贫血、虚脱和邪毒感染等,甚至导致不孕等,严重影响妇女身体健康。由于此病病机复杂、常累及多种脏器,所以在治疗上中医主要以调理脾胃、清热止血、补肾固冲为主。  相似文献   

17.
崩漏即崩中漏下,指在非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崩漏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常见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可突然发作,亦可由月经失调发展而来。1 血瘀患者26岁,2007年5月13日初诊。因月经半月一行,  相似文献   

18.
崩漏 妇女阴道出血,若非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而是由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中医施治认为是崩漏,表现为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临床常见血热、血虚、瘀血、睥虚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崩漏”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崩”和“漏”在病势上有缓急之分,程度上有轻重之别,但其病机是一致的,且二者之间也可互相转化。 治疗“崩漏”症,除用补肾气、益中气、清热凉血、止血、行气等法之外,还可用活血化瘀之法。临床根据病人虚实寒热之因交错,或因人体的强弱、胖瘦等用活血化瘀法,可收到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崩漏与活血化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职业与健康》2006,22(22):1997-1998
活血化淤法是中医临床各科较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常用治法.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症.漏由血淤所致,宜用活血化淤法;崩由气虚所致,气虚无力推动血脉运行也可导致血淤,王清任就其特别强调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根据古人的经验和现代临床实践证明,崩症亦可用活血化淤法治疗.根据发病缓急的不同,出血新久的各异,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或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段有其不同的辨证规律,多循血热、肾虚、脾虚、血淤四证来论治.所谓血热、肾虚、脾虚、血淤是崩漏的基本证型,是崩漏患者的个体特殊性,而淤血的存在乃是四个证型皆有的共性.因此,以活血化淤法为治疗崩漏的基本方法,临证或在相应的治法中配合活血化淤法,加入妇科常用的活血化淤药,再根据患者整体辨证而随症加味,其疗效不同凡响.故此认为活血化淤法是治疗崩漏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