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诊断创伤性湿肺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创伤性湿肺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创伤性湿肺患者的CT表现特点及动态变化,将创伤性湿肺分为间质型、云雾型、节段实变型和弥漫实变型4型,并对创伤性湿肺患者CT资料与临床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68例中,CT首次检查,间质型26例,占38.24%;云雾型38例,占55.88%;实变型4例,占5.9%。CT复查,间质型26例中,22例(84.61%)转为云雾型,4例(15.39%)未向云雾型转归者;云雾型38例中,20例(52.63%)经临床治疗未向实变型转归者,18例(47.37%)向实变型转归者。CT表现:间质型肺纹理增多、模糊,散在斑点状、小片絮状稍高密度灶,肺内片状毛玻璃密度影;云雾型,在单侧或双侧肺野显示大小不等的斑片状或斑点状模糊影,密度淡而不均,部分可融合成片状;节段实变型,局限在肺的一段或一叶内之片状模糊阴影;弥漫实变型,在单侧或双侧肺野显示大小不等的斑片状或斑点状模糊影,密度淡而不均,部分可融合成片状。结论:创伤性湿肺的CT表现可分为间质型、云雾型、实变型不同类型,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有助于临床对病情的及时评估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湿肺的X线、CT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总结X线、CT胸部检查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临床证实的创伤性湿肺 2 6例 ,全部病例行胸部X线及CT检查。结果 :创伤性湿肺多出现伤侧或双侧中下肺野 ,表现为间质型 10例 ,节段实变型 4例 ,弥漫实变型 3例 ,云雾型 9例。对病变的显示CT明显优于X线检查。结论 :对临床疑为创伤性湿肺患者建议首选胸部CT检查 ,对确诊的患者行胸部X线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急性胸部闭合性肺挫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5例急性胸部闭合性肺挫伤患者的螺旋CT表现,并对其CT检查结果和X线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75例急性胸部闭合性肺挫伤患者中累及双侧肺21例,单侧肺54例.渗出型62例,CT表现为肺纹理不均匀性增粗、边缘模糊,呈网织状改变,其间伴有斑点状、斑片状淡薄影,或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云雾状稍高密度影,边缘不清.实变型13例,CT表现为肺的一段或一叶实变,呈大片状影,边缘模糊,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影.本组中合并血气胸27例,肺不张15例,肋骨骨折16例,膈破裂3例.结论 胸部螺旋CT检查对肺挫伤诊断准确率高,,应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湿肺的X线、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X线、CT胸部检查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临床证实的创伤性湿肺43例,全部病例行胸部X线及CT检查。结果创伤性湿肺多出现于伤侧或双侧中下肺野,表现为问质型18例,节段实变型9例,弥漫实变型7例,云雾型9例。结论对临床疑为创伤性湿肺患者胸部常规X线检查是最重要的影像技术,而对于探测和判定早期创伤性湿肺,CT具有更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X线与CT对创伤性湿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有较完整的临床X线资料胸部创伤所引起的创伤湿肺。结果:X线与CT表现均分为4型(1)间质型:两肺纹理增粗,模糊,(2)弥漫实变型:两肺弥漫斑点状及斑片状阴影,(3)节段性或大叶实变型,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影,(4)云雾型:两肺呈磨玻璃样改变。结论:早期发现和初步诊断,常依赖于X线平片检查,CT因具有横断扫描的特点及密度分辨率高的优越性则可以作出准确诊断,是目前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湿肺的螺旋CT诊断(附60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创伤性湿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创伤性湿肺病人的螺旋CT资料,观察其CT征象,并加以总结。结果CT表现分为4型:(1)间质型10例,肺血管影增粗、模糊,(2)弥漫实变型15例:肺实质内散在斑点状、小片状稍高密度灶;(3)云雾型20例,呈磨砂玻璃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即“面纱征”);(4)节段实变型15例,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结论螺旋CT能够明确显示创伤性湿肺的部位、类型、范围和发现合并伤的存在,是目前诊断创伤性湿肺有效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CT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对创伤性湿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1例创伤性湿肺病人的CT资料,观察其CT征象。结果 CT表现为:(1)肺血管影增浓、增粗、模糊15例;(2)肺实质内散在斑点状、小片状稍高密度灶24例;(3)呈磨砂玻璃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即“面纱征”)19例;(4)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20例。结论 CT可为创伤性湿肺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观察疗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 PCP)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4年2月医院肾内科确诊的23例慢性肾脏病合并肺孢子菌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结果23例慢性肾脏病合并PCP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主要有:斑片结节影、磨玻璃影、肺实变、肺气囊、纤维网格影、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病变可表现为两肺或单侧肺。疾病早期以斑片结节影为主,逐渐进展呈弥漫磨玻璃及肺实变,伴有纤维网格影。结论慢性肾脏病合并肺孢子菌患者的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原性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HAPE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88例HAPE影像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毛玻璃状、斑片状、片状影、肺门区团片状影、弥漫性实变影等,常合并出现,以右侧多见;肺门改变可正常或模糊、增大;可伴叶间裂增厚。结论影像检查是诊断HAPE的简捷可靠的诊断手段,尤其是X线平片可作为HAPE的首选检查,胸部CT检查可对其作出早期诊断并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吸入性汞中毒性肺炎胸部X线及CT表现.方法 23例急性吸入性汞中毒患者,拍摄胸部平片61次,其中11例行胸部CT扫描17次,分析其X线及CT表现.结果 23例入院时X线片示汞毒性实质性肺炎10例,表现为双肺野多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散在分布,3例伴有泡性肺气肿.汞毒性肺间质性炎症7例,表现为肺纹理增重模糊及紊乱,呈斑团状、条索状、网格状致密影.中毒性泡性肺水肿6例,表现为双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4例合并间质性肺水肿,可见K氏A、B线.CT扫描显示汞毒性实质性肺炎为双肺野多发散在分布的片状高密度影,范围广泛,伴发的泡性肺气肿呈低密度大小不等薄壁泡状影.汞毒性肺间质性炎症CT表现为肺纹理增重模糊,局部呈斑团状、条索状、网格状高密度影,病灶周围伴较高密度渗出性改变.中毒性泡性肺水肿表现为双肺大片状或蝶翼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欠光整.结论 急性吸入性汞中毒性肺炎胸部X线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部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其分为重症组(11例)及危重症组(7例),所有患者均经胸部X线检查,其中2例行CT检查.结果 重症组11例,8例X线表现为双侧肺野中内带分布的、边缘模糊的小斑片和结节状阴影,3例X线表现为局灶性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其中1例胸部CT表现为右下肺大片实变影.危重症组7例,4例X线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密度阴影伴部分实变,其中1例出现胸颈部皮下气肿,1例胸部CT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沿支气管走行的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双下肺结节状实变病灶和胸腔积液;其他3例表现为双侧肺野内大范围实变影.结论 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表现包括重症患者肺内的结节样和斑片状阴影,危重患者肺内弥漫的支气管周围分布的磨玻璃密度灶和多灶性实变.  相似文献   

12.
甲型H1N1肺炎初诊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甲型H1N1肺炎特征性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咽拭子RT-PCR法检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与CT资料,CT检查包括常规平扫、高分辨力CT(HRCT)及多平面重组(MPR),4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46例H1N1肺炎累及双侧45例、累及单侧1例,40例侵犯3个肺叶及以上、6例侵犯2个肺叶及以下,均呈多灶性与弥漫性,32例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其中28例合并胸膜下分布,39例为GGO或GGO合并实变,20例可见马赛克征,15例见少量或中等量胸腔积液,仅1例合并肺栓塞。HRCT显示26例小叶间隔及小叶内间隔增厚、2例小叶中心模糊结节。结论:H1N1肺炎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HRCT与MPR有助于其肺内病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湿肺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X线摄影、CT在创伤性湿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创伤性湿肺病例的X线、CT影像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 创伤性湿肺主要表现为肺纹影增强、模糊,占85.71%;肺内斑片影,占71.43%;面纱征或/和毛玻璃征,占23.81%;肺血肿影,占14.29%及其他如肋骨骨折、胸腔积液、膈肌破裂等影像表现。结论 X线摄影、CT检查目前仍是诊断创伤性湿肺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部感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尿毒症长期血透治疗患者和肾移植术后致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患者87例,分析比较CT上不同病原体的肺部感染病灶的形态、分布、密度等特征和动态变化的规律。并与病原学诊断结果对照。结果:本组87例肺部感染患者中,细菌性肺炎37例(42.53%),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4例(16.09%),卡氏肺囊虫肺炎6例(6.89%),肺结核19例(21.84%),真菌性肺炎11例(12.64%)。CT表现为弥漫性斑片状和磨玻璃样伴点状或网状阴影共20例;表现为小片状或大片状阴影41例;其他表现为散在小结节、斑片状或条状不规则阴影。结论:本组病例中以细菌性肺炎最多见,其次为肺结核。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不同肺部感染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和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表现为伴有肺间质增厚;细菌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渗出性病变;肺结核主要表现为不均匀粟粒影。CT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继发性肺结核空洞与肺内其他结核性病变CT表现的影响。方法 98例肺结核空洞伴肺内其他结核性病变患者按其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17-35岁为第1组(42例),36-60岁为第2组(34例),60岁以上为第3组(22例)。所有患者均经抗结核治疗,其中,65例又经胸部CT复查。对3组间肺结核空洞与肺内其他结核性病变的CT表现,采用卡方检验和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了对比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T显示98例中有138个结核性空洞,其中,单发63例,多发35例。3组间在空洞数目、空洞与胸膜的关系、空洞内壁规则与否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3组在结核活动性病变诸如树芽征、磨玻璃样密度影、小叶斑片状实变影、肺叶实变影、结核结节或结核瘤、胸腔积液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在结核非活动性病变诸如肺大泡、胸膜肥厚比较有差异(P〈0.05)。3组经抗结核治疗后CT复查在空洞大小,肺内病变,胸膜肥厚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随年龄段增加,继发性肺结核空洞主要以大空洞及厚壁空洞为主,并向胸膜下扩展,周围肺组织纤维化加重,肺内其他结核性病变以融合结节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胸部CT扫描资料。结果:病变主要位于肺外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分布,双肺散在或弥漫分布6例,局限性病灶8例,其中病灶位于肺下叶和/或中叶(舌叶)7例,右上叶4例,左上叶(除舌叶)1例。病灶呈大小不等结节影6例,单发类圆形肿块影2例,以空洞为主的病灶4例,小片状或大片状融合实变影5例,网结状影2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高分辨力CT扫描显示树芽征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肺叶外周单发或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伴或不伴空洞影、小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影、网结状影及"树芽征",艾滋病患者CT扫描一旦出现此类征象,应高度警惕伴有真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李莉  贺兰  李淑明  黄晨   《放射学实践》2014,(3):292-29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与MPR图像在诊断真菌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45例具有完整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学及CT检查资料的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常规CT图像、薄层图像及MPR图像的CT征象。结果:白色念珠菌感染12例,曲霉菌感染14例,隐球菌感染8例,毛霉菌感染5例,放线菌感染3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3例。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如下:空洞为主型15例,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肺叶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空洞性病灶,部分空洞周围见“晕征”,部分空洞内呈典型“鸟巢征”;肺炎样实变或支气管肺炎样变16例,呈小片状或大片状阴影,见支气管充气征及周边密度趋淡即“晕征”;结节或肿块8例,结节或肿块可伴有空洞、“晕征”、毛刺或分叶征;曲菌球6例,呈圆形或椭圆形,并可见“新月征”。薄层CT图像结合MPR图像在显示“晕征”、磨玻璃影、网格、线样影及小结节等cT征象明显优于普通cT(P〈0.05),其余征象无明显差异(P〉0.05),但薄层cT结合MPR图像能更清楚地显示病灶范围。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图像结合MPR图像有助于肺真菌感染的诊断,真菌性肺炎有一定相对特征性改变,掌握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及其漏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并分析其误诊、漏诊的常见原因。方法对100例经CT复查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中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CT表现为分布于脑沟、裂、池内的线状、带状、片状或铸型高密度影。纵裂池及小脑幕出血灶边缘一般较模糊。出血部位以侧裂池和脚间窝最多,分别为46例及56例,2例纵裂池出血首次误诊为硬膜下血肿;1例四叠体池出血因出血量少首次CT检查为阴性,通过适时CT复查得以确诊。结论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可避免漏诊及误诊,并对其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把寻意义。  相似文献   

19.
SARS胸部表现和并发症的CT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SAR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82例SARS患者行螺旋CT扫描112次,其中胸部106次,头颅5次,腹部1次。采用标准肺窗、纵隔窗摄片观察。结果82例中病变位于双侧肺野66例(80.49%),单侧16例(19.51%)。病变累及4~6个肺野的54例(65.85%),下肺野63例(76.83%)。病变形态表现为胸膜下局灶性实变影26例(31.71%),斑片状实变影53例(64.63%),大片实变影9例(10.98%),磨玻璃样模糊影31例(37.80%),肺泡实质影14例(17.07%),间质改变16例(19.51%)。发生并发症6例(7.32%),其中1例同时并发肺、脑部结核及纵隔气肿;余5例分别为肺部继发感染2例,肺霉菌、气胸、脓胸各1例。根据上述所见,作者提出了SARS的相对特征性肺部表现:(1)病灶呈多发性、两侧性分布,以两下肺多见。(2)斑片状、大片实变影,胸膜下局灶性实变和磨玻璃样模糊影,伴有支气管充气征。(3)肺泡内点状高密度影。(4)胸部X线检查和CT扫描动态观察中发现病灶大小、数量及分布部位有迅速变化和进展(即在24~48h内有动态变化)。上述征象提示为SARS病毒引起的肺部表现可能。结论 CT扫描检查是一种敏感的检查方法,能较准确地评估SARS患者肺部病变的演变过程和及时发现所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尹京春  吕明权  邱乾德   《放射学实践》2010,25(9):974-977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临床、实验室证实的甲型H1N1肺炎胸部CT表现。结果:34例中累及两肺5个肺叶17例,占50%;累及4个肺叶3例,占8.8%;累及3个肺叶6例,占17.6%;累及2个肺叶5例,占14.7%;累及1个肺叶3例,占8.8%。单纯毛玻璃样阴影15例,占44.1%,表现为斑片状及云雾样淡薄影,边缘模糊,病灶中心密度相对较高,可见血管纹理通过;单纯实变阴影5例,占14.7%,表现为团片状、斑片状及棉球样影,密度较高;毛玻璃影与实变阴影同时存在14例,占41.2%,表现为云雾样淡薄影、棉球样实变影同时存在,肺周边区域及下叶基底部的病灶密度高于其它部位。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2例,占35.3%;病灶内合并网格样改变19例,占55.9%;小结节影3例,占8.8%;支气管壁增厚3例,占8.8%;两侧胸腔少量积液1例,占2.9%。结论:甲型H1N1肺炎病变分布范围广,变化快,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