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一般情况 :我院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9月共实施原位肝移植术 12 5例 ,其中 8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本组病例中男性 71例 ,女性 16例 ,年龄 12~ 6 7岁 ,平均 4 8岁。病种为乙肝后肝硬化 4 3例 ,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8例 ;原发性肝癌 2 7例 ,其中肝硬化合并肝癌 2 1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5例 ,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 5例 ,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 5例 ,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肾功能不全 1例 ,血吸虫性肝硬化 1例。患者术前肝功能 :ChildA级 6例 (肝癌患者 ) ,ChildB级 2 5例 ,ChildC级 5 6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术 …  相似文献   

2.
我院肝移植中心自2003年4月至2008年11月间共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128例次,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脑出血,经抢救治疗2个月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8岁.因"原发性右肝癌、肝炎后肝硬化(Child C级)"于2007年1月12日在全麻下行背驮式腔静脉成形改良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因晚期肝病的病理生理特征及肝移植手术的巨大创伤和对机体的干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液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和内环境与凝血功能紊乱,并累及重要器官的功能。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进行成人原位经典肝移植(OLT)20例。本研究着重讨论经典非静脉-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液动力学、酸碱及电解质变化及麻醉处理。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37~64(49·5±8·6)岁,体重50~87(67·3±10·0)kg。疾病种类分肝炎后肝硬化12例,肝癌3例,肝硬化合并肝癌5例。手术均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疼痛,评价肝移植术后疼痛治疗特点。方法48例接受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分为肝癌组23例及肝炎肝硬化组25例,分别记录并比较各组拔管后10min、术后12、24、48、72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用量,病人镇静、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一般情况相同,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及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拔管后10min、术后12、24、48、72h总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3%、21·8%、22·9%、12·5%、18·7%,多为轻中度疼痛(90·5%)。结论肝移植术后疼痛发生率较低、程度轻,肝癌与肝炎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术后疼痛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患有银屑病的肝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以5例肝硬化或肝细胞癌(肝癌)伴银屑病的肝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其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均阳性。术前采用诱导方案,术后早期采用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1周内停用激素。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癌肝移植患者1个月内逐步转换为西罗莫司替代治疗;2例乙肝后肝硬化肝移植受者患者一直采用FK506加或不加MMF方案。全部患者均予抗HBV治疗。分析其基本情况、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变化及术后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的调整情况。结果 5例患者肝移植术后至投稿日随访(8.3±1.5)年,均存活。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PASI评分明显降低(P0.05)。2例乙肝后肝硬化肝移植受者患者在术后2年后出现银屑病复发,PASI评分显著升高,改为西罗莫司替代FK506的治疗方案后逐步下降,术后3年开始维持在稳定状态,无进展;3例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癌肝移植受者无复发。结论以西罗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肝移植受者的银屑病病情,对HBV阳性患者应同时进行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成功地进行了 3例背驮式无转流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 3例患者均为男性 ,体重偏低 ,最低 1例仅 39kg ,年龄分别为 4 6、4 7、5 2岁。分别诊断为 :酒精性肝硬化 ,门脉高压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炎后肝硬化伴巨块型肝癌。3例患者均采用无转流背驮式原位肝脏移植术。 3例均行静脉一吸入复合全麻 ,诱导药物为芬太尼 0 .2mg,维库溴铵 8mg ,异丙酚 10 0mg ,待肌肉松弛后行气管内插管 ,维持用药为异丙酚 +异氟醚 +芬太尼 ,术中行机械通气 ,维持呼吸在 10~ 12次 /分 ,气道压力 12~ 14cmH2 O ,潮…  相似文献   

7.
我们探讨肝移植过程中呼吸功能损害与门肺高压症(portopulmonary hypertention,PPHTN)的关系,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在我院进行的4例肝移植,均为男性,年龄43~60岁,平均53岁。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2例,乙肝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1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1例行背驮式肝移植,3例行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提高肝移植术治疗该病的认识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5年11月完成的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占同期施行肝移植治疗患者的1.55%(7/452).女6例,男1例,平均年龄为50.7±10.9岁,术前平均血清胆红素345.8±88.8μmol/L,child分级B级2例,C级5例.3例在术后1月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后治愈.激素撤退时间5例为术后6月,1例长期服用激素.随访5天~36月,6例痊愈,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2年存活率为85.7%,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效治疗手段.术后早期应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肝癌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治疗组自2000年4月至2008年6月间实施的88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术病例,分析该组病例手术特征、生存状况、病理因素对预后影响.结果 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病例平均年龄为52.4±9.2岁(26....  相似文献   

10.
美国史坦福大学治疗中心1988.3~1993.12为480例病人做了521次肝移植。作者分析了26例肝癌病人肝移植后的随访结果,旨在了解影响病人术后生存的因素。26例中成人18例,小儿8例,平均年龄41岁,随访20~90个月。肿瘤分期:Ⅰ期5例,Ⅱ期5例,Ⅲ期4例,Ⅳa期11例,Ⅳb期1例。24例(92%)伴有肝硬化,患乙肝6例,丙肝8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基因突变硬化名1例。手术采用常规全肝移植,术后2例因移植肝无功能早期再移植,另2例分别在术后36和40个月因乙肝和丙肝复发而需再次肝移植,随访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们对 9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择期施行了脾切除加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及单纯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术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98例 ,其中男 78例 ,女 2 0例 ,男女之比3 9∶1;平均年龄 38 4岁 (16~ 71岁 )。伴食道静脉曲张 ,无出血史 34例 ;伴食道静脉曲张 ,有出血史 6 4例。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 56例 ,B级 38例 ,C级 4例。病因 :肝炎后肝硬化 92例 ,胆管狭窄、胆汁性肝硬化 4例 ,酒精性肝硬化 2例。手术方式 :脾切除加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 9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门静脉高压症原位肝移植前后内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对脾功能亢进、侧支循环、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2年6月至200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共完成173例原位肝移植术.选取其中3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3、5、7 d、1个月、6个月、1、2、3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测患者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门静脉血流量、肝动脉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脾脏大小变化,并与8例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及2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同时观察其对肝功能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影响.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从术前(13.7±4.2)cm/s升至(58.4±25.2)cm/s,门静脉血流量从(958±445)ml/min升至(3024±1207)ml/min,肝动脉阻力指数从0.65±0.11升至0.74±0.12,均明显高于急性重症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于术后6个月、2年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组术后脾功能亢进从术后第2天开始改善,至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但脾脏肿大在术后3年仍然存在.术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亦明显改善.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后内脏高血流动力学仍将长期存在,但并不影响脾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为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患者的治疗提供宝贵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于华山医院进行肾移植的39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其中共有24例患者于术后病理确诊为AMR,其中男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为(42.21±4.51)岁,女性患者9例,平均年龄为(40.29±4.23)岁.结果 19例患者通过积极的综合治疗,肾功能在3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为17.31±3.28d.治疗后肌酐为104.00±17.58u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肌酐463.84±83.18umol/L.结论 通过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绝大多数AMR患者能够及时挽回移植肾功能.19例患者至随访终点肾功能恢复良好,说明积极的综合治疗辅以密切的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治疗AMR.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人类同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肝穿刺活检组织学资料,总结并分析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CR)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收治的16例因CR而进行肝穿刺活检的病理组织学资料。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6例肝移植术后发生CR患者的资料,男性1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4.75±8.98)岁;原发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3例,肝恶性肿瘤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5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常见病理改变包括小叶间胆管损伤、减少或消失,小叶中央坏死性炎症;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见的病理特征包括小叶间动脉损伤、肝细胞变性及坏死、淤胆、库普弗细胞增生以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结论小叶间胆管损伤及数量减少是诊断CR常见且重要的病理特征;CR与其他肝移植术后病变的病理形态有重叠,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相关因素及改善其预后的措施. 方法 回顾分析155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成人尸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7.4岁(18~67岁).受者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导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60例,原发性肝癌(包括胆管癌)7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2例,其他(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及多囊肝等)10例.肝移植术后将发生NC的受者分为NC组,将未发生NC的受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受者术前原发病和终末期肝病模(MELD)评分、术后肝功能、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 结果 住院期间,共有36例受者发生NC,总发病率为23.2%(36/15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NC发病率为12.3%(9/73),明显低于乙型肝炎导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33.3%(20/60)和多囊肝、原发胆汁性肝硬化和肝豆状核变性等的40%(4/10)以及丙型肝炎肝硬化的25%(3/12)(P<0.05).NC组受者中非肝癌和肝癌患者分别为22.9±8.2和17.1±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5和13±3.4(P(0.05).术后2周内,两组患者在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总量,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白蛋白及血清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NC组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6.1%(13/36)和30.5%(11/36),对照组分别为17.6%(21/119)和5.9%(7/11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C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患者原发病和术前肝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术后积极的对症治疗和防治感染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入院血红蛋白值( hemoglobin,Hb)对伴肝硬化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4月至2010年2月连续施行的100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情况.肝移植术后45例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用Bivariate相关分析分析入院Hb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找出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入院Hb的阈值,并以阈值为界,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27项临床参数.结果 入院Hb≤100 g/L是影响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阈值.Hb≤100 g/L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和术后ICU监护时间均比Hb> 100 g/L组长,且术血气分析情况较Hb> 100 g/L组差.结论 入院血红蛋白值能够影响伴肝硬化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意外肝癌患者的肝移植效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在术后的病肝病理检查中意外发现癌灶(称之为"意外肝癌"),其原发病,8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丙型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1例。11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3个月后撤除霉酚酸酯,6个月后撤除甲泼尼龙。病肝沿水平面作间隔1 cm连续平行切片,对于直径大于1 cm或有灰白色结节者,完整取材。结果11例中,术前仅4例(36.4%,4/11)的甲胎蛋白(AFP)水平超过正常值。除1例肿瘤为多发外,其余均为单发,肿瘤直径最大为2.0 cm,平均直径为1.18 cm;肿瘤TNM分期,Ⅰ期占72.7%,Ⅲ期占27.3%;存在微血管侵犯2例,包膜完整、无血管及淋巴侵犯2例;病理诊断为胆管细胞癌1例,肝细胞癌10例。术后随访12~50个月,1例因肿瘤复发于术后10个月死亡。结论意外肝癌的病理学特点为肿瘤分期早,多为单发,组织分化程度高,肝移植后的1年存活率与良性肝病患者肝移植类似,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术后发生胃癌者极为罕见。笔者近期遇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合并胃癌的病例。报告如下。病人男性,50岁。乙型肝炎伴肝硬化20年余,2004-10-08患原发性肝癌入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同年11月3日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术后病理诊断:肝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行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疝修补术治疗的35例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疝18例,腹壁切口疝10例,脐疝5例,脐疝合并切口疝1例,腹白线疝1例。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疝复发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35例患者中,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龄(59.0±9.42)岁;术前16例(45.7%)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6例(45.7%)低蛋白血症,24例(68.5%)腹水;术前肝功能Child-pughA级16例(45.7%),B级18例(51.4%),C级1例(2.8%);术前ASAⅡ级11例(31.4%),Ⅲ级20例(57.1%),IV级4例(11.4%)。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围术期无死亡病例。腹股沟疝平均手术时间(97.0±18.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0±5.0)mL。切口疝平均手术时间(125±3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0.5±23.5)mL。脐疝平均手术时间(106.0±45.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5±20.5)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8(1~63)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2.8%,其中血清肿2例(5.7%)、血肿4例(11.4%)、切口感染1例(2.9%)、手术部位感染2例(5.7%)。术后随访率65.7%,中位随访25个月。术后2例手术区域不适感(8.7%),无慢性疼痛病例,4例复发(17.4%),其中腹股沟疝和切口疝各2例(8.7%)。结论: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合并腹外疝患者行择期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乙型肝炎和肝脏恶性肿瘤的高发区,肝炎后肝硬化和肝脏恶性肿瘤占临床肝移植中的绝大部分,随供肝来源的日益紧张,肝脏恶性肿瘤接受肝移植的疗效日益成为争议的焦点。现将我院近2年完成的24例肝移植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共完成24例肝移植,其中肝脏恶性肿瘤患者11例,为晚期肝脏恶性肿瘤,肿瘤直径均已超过Milan标准,其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9例,原发性胆管细胞癌1例,胰腺癌并肝转移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3例。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采用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后常规使用普乐可复、骁悉和激素预防排斥,术后1年血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