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顺性分析我科月2001年12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64例单椎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跨骨折椎的4钉固定术(A组)34例.包括骨折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B组)30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8.3个月).分别从病人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败率(断钉、断棒及退钉等)及腰背痛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虽然两组的骨折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的即刻改善无明显差别(P〉0.05).但B绢的骨折擀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均优于A组(P〈0.05)。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较A组有较低的崾背疼痛及内固定失败率。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仉得临床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轻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5—2012—05收治的3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资料,包括A组14例行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钉5钉固定术.B组19例行经伤椎椎弓根钉6钉固定术。结果33例获随访3~24个月。平均12.8个月。比较各组内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CT椎管占位、腰背部疼痛评分,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内固定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单侧非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轻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陈志刚  周广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1):804-806
目的比较后路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单节段骨折40例,按置钉椎体情况分为传统椎弓根固定组(四钉固定组)和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组(六钉固定组),分别从伤椎前缘压缩比、矢状面Cobb角和冠状面Cobb角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手术前后的伤椎前缘压缩比、矢状面Cobb角和冠状面Cobb角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六钉固定组的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四钉固定组(P〈0.001)。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更好地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及伤椎前缘高度,使骨折块复位,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01年12月~2006年6月收治的71例单椎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跨骨折椎的4钉固定术(A组)28例,包括骨折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B组)43例。随访13~34个月(平均27个月),分别从病人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及额状面Cobb角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伤椎高度:术前、术后比较U2.58,P0.01,表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额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术前、术后比较t2.807,P0.01,表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12个月与术前比较,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提高,脊柱后凸Cobb角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与12个月比较,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椎弓根螺钉弯曲、折断、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固定牢靠,恢复脊柱高度和功能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附加伤椎的六钉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跨伤椎的四钉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年11月至2011年9月,选择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给予附加伤椎的六钉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18例,六钉组)和跨越伤椎的四钉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32例,四钉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腰背痛改善等进行比较。结果六钉组与四钉组相比。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以及术后手术伤口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自身成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六钉组术后Cobb’s角、伤椎自身成角、伤椎前缘高度的改善程度与四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内固定失败率(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术后矫正度丢失、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腰背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加伤椎的六钉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跨越伤椎的四钉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36例行传统跨伤椎的4钉固定(A组),22例行经伤椎椎弓根5钉固定(B组)。结果 58例均获随访,时间7~32(13.5±5.4)个月。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资料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1~68岁,平均42.4岁。收集的病例均为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伤椎仅一侧椎弓根置钉,即五钉固定法。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0.8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复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明显减轻,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亦有改善。结论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性骨折可获得不错疗效,可以较好重建椎体高度,减少并发症,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及抗扭转能力,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途径伤椎靶向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椎弓根途径伤椎靶向植骨置钉治疗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测量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位比,并评估植骨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5.3±4.1)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伤椎Cobb角、椎管内骨块矢状径占位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植骨均获骨性愈合。结论经椎弓根途径伤椎靶向植骨置钉可以有效修复伤椎复位后椎体骨缺损,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5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A、B两组,A组27例短节段四钉固定术,B组25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术。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B两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可提高复位质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11年12月,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伤椎上下邻椎置钉(A组)及上下邻椎置钉加经伤椎置钉(B组)治疗,每组25例。以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术前与术后的侧位Cobb角、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内固定失败率等方面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在椎体高度及Cobb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上述2项评价指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椎体高度保持良好,腰背痛发生率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增加,是一种安全可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03-2010-03后路手术治疗的82例胸腰椎骨折临床资料,分为2组,其中A组(40例)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B组(42例)跨伤椎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A组和B组后凸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率、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结果 A组在术后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率、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方面优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置钉可以增加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并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伤椎单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采用经伤椎单节段(A组)与跨伤椎短节段(B组)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并获12个月以上随访的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 d和随访末期时测量伤椎以及其上下相邻正常椎体的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观察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改善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矫正度(包括伤椎高度矫正度和Cobb角矫正度)丢失情况,同时比较2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果有65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完整且获得了12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12~46个月)。术后2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获得显著恢复,但末次随访时A组对椎体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的保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但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对术后矫正度的保持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  相似文献   

14.
苏义拉图  杨勇  方宇  刘刚  段新民 《骨科》2013,4(2):77-79
目的 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5例.男18 例,女27 例;年龄49.0~ 68.0岁,平均55.3岁.Denis分型均为爆裂性骨折,据Frankel分级:D级6例;E级39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椎体骨折部位:T11 6例,T12 18例,L1 17例,L2 4例.伤后距手术时间0.5-6.0 d,平均2.8 d.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8.0-36.0个月,平均23.4个月.Frankel分级D级6例患者恢复至E级,37例E级患者无变化,与手术前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得到良好恢复,Cobb's角,伤椎前后缘相对高度也得到明显改善,随访期内未出现内固定并发症.结论 应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5.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3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8~54个月,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术前平均37.2%(12%~51%)和平均78.3%(32%~87%),术后恢复至平均94.3%(92%~97%)和平均97.5%(92%~99%)。术前Cobb角平均23°(13°~38°),术后平均5.1°(0°~10°)。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后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均恢复1级以上。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及椎管容积,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单纯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随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36例,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手术34例。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结果 2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内固定后椎旁肌间隙入路VAS评分高。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07-01—2010—12收治的6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随机分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组(A组)和短节段经伤椎内固定组(B组),采用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比较组问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2组手术前后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改善和Cobb角恢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改善和Cobb角恢复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时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