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侯秀珊 《当代医学》2013,(24):105-106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指征。方法对1452例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52例剖宫产术指征中,头盆因素683例(47.04%),其中包括头盆不称、子宫瘢痕、骨盆狭窄等。胎儿因素478例(32.92%),其中包括胎儿窘迫、胎位异常、巨大胎、脐带因素等;妊娠并发症74例(5.10%),其中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妊娠合并症24例(1.65%),其中包括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及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科疾病;社会因素193例(13.29%)。结论应加强开展孕期教育,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排除社会因素的干扰,将剖宫产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胎儿窘迫为剖官产的指征,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为因胎儿宫内窘迫为主要指征施行剖宫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1835例剖宫产病例中536例以胎儿窘迫为主要手术指征施行剖宫产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项胎儿窘迫诊斯指标比单项胎儿窘迫诊断指标检出的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率高.胎儿窘迫的主要相关因素为脐带因素、羊水过少、胎盘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结论 胎儿窘迫应采取多指标诊断;对于有胎儿窘迫相关因素者,应密切监护、积极处理、适时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20年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及相关产科因素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1990-2009年间前10年与后10年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及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妇的剖宫产指征的差异。结果 2000-2009年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较1990-1999年下降(χ2=67.619,P<0.001)。1990-1999年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妇的剖宫产指征前3位是:难产、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2000-2009年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妇的剖宫产指征前3位是:胎儿窘迫、重度子痫前期、难产。与前10年比较,后10年重度子痫前期、社会因素的构成比升高,难产的构成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臀位、双胎、妊娠合并症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窘迫、难产、重度子痫前期是近10年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因素。近10年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下降,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的构成比升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996-2000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分析1996-2000年9311例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和每年主要顺位指征。结果:平均剖宫产率36.81%,主要指征及顺位集中在:难产、胎儿窘迫,臂位,社会因素,胆汁瘀积,其中胎儿窘迫,胆汁瘀积因素逐年下降,社会因素,巨大儿呈上升之势,结论:剖宫产手术指征随时代而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5.
胡泊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180-181
目的:通过对142例妊娠期肝內胆汁瘀积症孕妇的分娩方式相关性分析,探讨减低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死亡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妊娠期肝內胆汁瘀积症142例进行分析。结果:14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经剖宫产终止妊娠127例,无围生儿死亡。结论:ICP胎儿宫內缺氧常常突然发生,尤其临产后危险更大,易致新生儿窒息、死胎、死产等。及时发现胎儿宫內窘迫,尽早纠正或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可降低ICP孕妇胎死宫內、新生儿窒息或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带附着异常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脐带附着异常的孕妇610例,包括帆状胎盘145例,球拍状胎盘465例,统计分析妊娠期并发症和围产结局。结果脐带附着异常的发生率为4.1%;其中帆状胎盘占23.8%,球拍状胎盘占76.2%;帆状胎盘孕妇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球拍状胎盘组(P〈0.05),两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帆状附着增加胎儿生长受限及畸形率,且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比率明显增加。脐带附着异常对母亲无明显影响,但剖宫产率增加,脐带附着异常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手术指征以产科指征为主,有胎心监护异常或前置血管等可能,建议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对围生儿及孕产妇的危害。方法选取28例前置胎盘的孕产妇为观察组,均为至少有1次剖宫产史的患者;对照组28例为无剖宫产术史单纯的前置胎盘孕产妇。结果2组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观察组产后出血、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子宫切除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病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对围生儿及孕产妇的危险性和并发症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的主要产科高危因素,并总结可行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活产婴儿5528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5281例中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43例,发生率为0.78‰。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因素中高龄、流动人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紧急剖宫产(DDI)及全身麻醉剖宫产,胎儿因素中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儿、出生缺陷、胎位异常、胎儿性别、低出生体质量,胎儿附属物因素中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及羊膜炎均为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受母亲因素、胎儿因素及胎儿附属物因素影响,加强对高龄、流动人口及高危孕产妇的管理,降低早产发生率,完善DDI流程,有效地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芳 《重庆医学》2012,41(18):1834-1835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和早期发现胎儿窘迫,减少新生儿窒息,正确诊断,及时行剖宫产术。方法将该院以胎儿窘迫为第一手术指征行剖宫产的2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宫口开大情况分为未临产组、潜伏期组、活跃期组,分析各组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新生儿窒息率5.43%。胎儿窘迫发生在未临产组115例(52.04%),潜伏期组54例(24.43%),活跃期组52例(23.53%)。3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39%、98.14%、98.08%。221例病例中早产33例,未临产组30例(90.91%)。结论加强产前、产时胎儿的胎心监护,早期发现胎儿受损迹象,及时进行干预,可以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上官雪鸿 《海南医学》2007,18(4):124-124,160
目的 为进一步控制剖宫产率上升,探讨手术指征合理性,提高母儿生存质量.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底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孕妇792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2年共住院2077例,剖宫产792例,剖宫产率为38%,我院剖宫产术前10位指征主要包括难产、胎儿窘迫、社会因素、臀位、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羊水过少、前置胎盘、脐带绕颈、其它为双胎妊娠、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横位、妊娠合并症.结论 虽然剖宫产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剖宫产率不应超过15%目标的2.5倍,但剖宫产指征处理较合理,仍需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1.
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无医学指征剖宫产与阴道顺产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影响及分析无指征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方法:将258例无医学指征坚决要求剖宫产的孕妇作为剖宫产组。选择同期阴道顺产2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窒息情况及统计无指征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原因。结果:剖宫产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阴道顺产组(P<0.01),导致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有:出生后未及时建立自主呼吸;胎头高浮,取头困难;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等。结论:剖宫产并不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可靠方法,必须加强对孕产妇有关分娩方式的宣教,正确掌握剖宫产的指征。  相似文献   

12.
杨秋惠 《中外医疗》2010,29(6):29-29,31
目的分析我院58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孕妇5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前3名为头盆不称(38.97%)、社会因素(20.86%)、胎膜早破(11.89%)。产后出血17例,新生儿窒息16例,新生儿肺炎10例。结论为降低剖宫产率,应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对孕妇及家属进行有关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健康教育,为产妇创造良好的分娩环境,以消除恐惧,增强信心。同时医务人员要严格剖宫产指征,合理使用产科技术,重视产程的观察、产程处理,提高质量服务,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10年剖宫产变化及手术安全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近10年间剖宫产率和指征的变化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4 216例住院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明显增高,剖宫产指征发生明显变化,而阴道助产率逐渐下降.剖宫产儿窒息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阴道助产儿(P<0.01). 以色列Stark式剖宫产与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与社会因素、巨大儿增多有明显关系,也与手术改进、提高母儿的安全性有关.剖宫产的风险及并发症不可忽视,提高剖宫产安全性的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和处理妊娠合并症及异常产、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56例分娩方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15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41例与随机抽取非瘢疤子宫阴道分娩(VBNC) 41例进行对照.结果:156例中64例进行阴道试产,4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4.1%.选择性剖宫产91例.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再次剖宫产(RCS)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的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伤口情况综合考虑,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5.
3749例产妇剖宫产指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杰 《海南医学》2011,22(3):120-121
目的探讨2008年剖宫产指征及其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在我院住院分娩且有完整记录的产妇2881例,对其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与1998年868例产妇的分娩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剖宫产指征及其的变化。结果 2008年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05)。1998年组剖宫产指征前3位的是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巨大儿,2008年组第三位被前次剖宫产替代。社会因素、前次剖宫产、过期妊娠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明显增加(P〈0.005);巨大儿、相对性头盆不称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明显减少(P〈0.005)。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主要原因,控制社会因素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近8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对2000~2007年来10 377例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0年为29.4%,2007年升至60.1%。剖宫产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难产、妊娠并发症,其中社会因素上升最快。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处理难产,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7.
林进  杜莲芳 《吉林医学》2013,(32):6661-666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者的不同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3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单胎头先露)妊娠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阴道分娩75例与随机抽取非剖宫产阴道分娩75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27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27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50例孕妇择期再次剖宫产238例,阴道试产112例,75例成功阴道分娩,占67%。阴道试产失败37例,占33%。再次手术产率79%。剖宫产史阴道分娩组在总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产后出血等方面与首次剖宫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窒息及切口愈合不良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绝对指征,结合前次剖宫产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及本次妊娠情况B超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考虑,符合试产条件,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医用防粘连膜预防剖宫产术后切13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收治的自愿主动要求剖宫产及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300例,按产程不同分为未临产剖宫产组、第一产程剖宫产组、第二产程剖宫产组。剖宫产均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各组孕妇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共150例),治疗组将医用防粘连膜(壳聚糖膜)覆盖于子宫下段切13周围及与腹壁切13相对应的子宫表面及附近肠管表面;对照组未放置医用防粘连膜,术后常规关腹。比较各组间的术后切口粘连率与子宫下段前壁切13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现术后切口粘连1例,对照组术后切口粘连37例。其中未临产剖宫产组18例,第一产程剖宫产组7例,第二产程剖宫产组1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子宫下段切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防粘连膜能有效地防止剖宫产术后腹壁粘连,同时所需费用少,患者无痛苦,又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广泛应用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目前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及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340例多胎妊娠,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胎妊娠的母婴并发症多,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窒息率、围产期死亡率高,胎龄大于34周者,剖宫产组新生儿的窒息率、围产期死亡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应严格掌握促排卵药物及辅助生育技术的应用指征,注意孕期保健,减少并发症,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剖宫产指征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分析东莞市某三级医院 2014-2020 年流动人口产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 2014-2020 年东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分娩流动人口产妇的临床资料,剖宫产指征以第一指征为主,对其剖宫产指征 构成及其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孕产妇 32 401 例,剖宫产 8 721 例,剖宫产率为 26.9%。2014-2020 年各年份 的剖宫产率分别为 29.8%、25.2%、26.6%、26.3%、25.1%、28.0%、27.1%。剖宫产指征以瘢痕子宫居首位,其他依次为胎 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和社会因素。在高龄、非高龄产妇剖宫产指征中,瘢痕子宫和胎位异常均分别位居第 1、2 位,第 3 位剖宫产指征分别为产妇要求和胎儿宫内窘迫;高龄产妇的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肿瘤构成比等均 高于非高龄产妇,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产程异常的比例则低于非高龄产妇(P<0.05)。结论 该研究的剖 宫产率仍高于WHO标准,剖宫产指征中以瘢痕子宫和胎位异常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