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助产士窒息复苏培训对新生儿窒息率及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4~10月出生的新生儿2 120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4~10月出生的新生儿2 01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的助产士未进行窒息复苏培训,观察组新生儿的助产士进行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并测试达标.观察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30例,占1.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例,占3.67%;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28例,占93.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例,占81.08%.结论: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复苏成功率,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儿存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助产士相关的窒息复苏专项培训对于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4年2月-8月与2015年2月-8月出生的各1 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比较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训练前后2组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复苏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者32例,复苏成功30例,占93.75%;对照组窒息者76例,复苏成功63例,占82.8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助产士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促进复苏成功率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产儿科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前后窒息率的变化.方法 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前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分娩活产总数为12374例和培训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娩活产总数为16053例新生儿室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的变化.结果 实行规范化培训前的窒息率为3.5%,培训后窒息率为2.24%,在规范化培训后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产儿科医生、助产士、护士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对防止新生儿窒息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定期、规范的新生儿复苏培训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出生的所有活产儿及其母亲的一般资料,计算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发生率。与2006年11月~2008年9月期间的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发生率进行对比,并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出生活产儿9 025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83%,重度窒息发生率为0.055%;2006.11~2008.9期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05%,重度窒息发生率为0.13%。两组窒息发生率比较,χ2值为4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窒息发生率比较χ2值为3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体产科医师、助产士、新生儿医师范围内进行定期、规范的新生儿复苏培训,能够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复苏技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产科医师、儿科医师、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按照"七步流程图"分步讲解、考核,同时在培训前后采用问卷对不同职称的139名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和技能的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前82.73%的医务人员没有参加过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理论考试合格率从培训前的32.37%上升到100%,操作合格率从培训前的30%上升到1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规范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与技能、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宇亚娟 《吉林医学》2009,30(2):129-13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科5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在原发病、常规治疗及各项基础护理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儿科学会的方针制定的复苏方法进行治疗。结果:5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严格按照ABCDE步骤进行复苏,其中45例经过AB步骤可复苏,2例经过ABC步骤可复苏,2例经过ABCD步骤可复苏、1例复苏失败,新生儿复苏成功率达98%。结论: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关键是争分夺秒、准确无误、熟练掌握每一项操作。复苏后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积极治疗也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中重度窒息复苏后早期常可有部分患儿出现一些兴奋症状,其有时可为惊厥发作的早期征象。 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产时窒息,一分钟Apgar评分<7分(平均5±1.5分),生后6小时内入我院儿科住院,均无产时抢救中用中枢兴奋剂史,生后8小时内(平均5.8±1.3小时)出现躁动、易激惹、悸动、短暂发作性肌张力增高等症状体征至少二项者共36例,依照此时病程中用或不用苯巴比妥治疗分为用药组及对照组,两组患儿其它常规冶疗均相同。比较两组在出现前述兴奋症状一小时后出现如呼吸暂停,烦哭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娩出后缺氧、呼吸衰竭的综合表现,为产科常见疾病。窒息新生儿死亡率为无窒息儿的45倍[1]。因此,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近1年来对新生儿复苏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依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5):663-664
目的:观察空气复苏对新生儿窒息的疗效。方法:将重度新生儿窒息患儿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空气加压吸入复苏,对照组22例采用100%的氧气吸入复苏。观察第一次啼哭时间<2min、1.6min血氧饱和度>9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心功能损害例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HIE及心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第一次啼哭时间及相同时间血氧饱和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空气复苏与氧气复苏一样有效,但可避免氧气复苏带来的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与分析四川省规范化培训结业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现状,为该省助产士规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职业素养情况、医院情况共计14个条目)、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包含6个维度共54个条目),对四川省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参加规范化培训并结业的助产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9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采用SPSS 21.0,对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核心胜任力量表平均总得分为(203.470±32.398)分;各维度得分中,产后保健和孕期保健相对较高,公共卫生保健相对较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规培期间是否取得母婴保健证、是否有单独针对助产士的培训体系以及轮转科室安排情况,是规培结业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四川省规培结业助产士核心胜任力为中等水平;该省助产士规培正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管理,急需构建标准统一的规范化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2.
贺万香  梁迎盈  王存艳  袁娟 《吉林医学》2010,31(22):3789-379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复苏与护理。方法:对120例新生窒息患儿按复苏指南进行急救复苏与护理。结果:经及时抢救与严密护理,复苏成功116例,死亡4例,复苏成功率为96.7%。结论:正确快速的评估、医护间良好的配合,恰当的护理、娴熟的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71-73+77
目的研究直管留置针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使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7 年4 月~2018 年4 月在我院出生且需要进行脐静脉窒息复苏的新生儿8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脐静脉注射的方法,观察组采用直管留置针脐静脉置管的方法。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新生儿发生的并发症情况以及家长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总满意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治疗中,采取直管留置针脐静脉置管的方法,较传统方法更具优势,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减少并发症,得到了患儿家长的满意认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易翠兰  种翠宁  李洁萍 《吉林医学》2011,32(26):5500-5502
目的:通过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伤残率。方法:对3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按复苏指南进行复苏与复苏后护理。结果:经及时抢救与细心护理,痊愈出院27例,好转出院7例,转院2例,死亡2例。结论:新生儿窒息抢救是否成功取决于快速且正确的评估、恰当的护理、娴熟的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的护理,分秒必争的抢救和医护紧密配合是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新生儿仿真模拟人在儿科住院医师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11名新生儿病房住院医师进行新生儿复苏培训,培训前进行评估;利用新生儿仿真模拟人以案例模拟教学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成绩与培训后成绩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住院医师的反馈意见。结果培训前住院医师考核平均成绩为(37.82±1.17)分,培训后平均成绩(39.18±0.87)分,培训前后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 P〈0.01)。问卷调查显示,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均认为模拟装置辅助的教学方式很好。结论应用新生儿仿真模拟人,结合案例模拟教学,进行新生儿复苏培训,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Impact of a nationwide training program for neonatal resuscitation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Seventeen million births occur in China each year. Neonatal mortality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under 5-year-old child deaths, and intrapartum-related injury accounts for much of mental retardation in young children.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Health sought to improve infant and child survival through a nationwide initiative to have at least one person trained in neonatal resuscitation at every birth.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China Neonatal Resuscitation Program (NRP) on policy and infrastructure changes and its effectiveness in de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mortality among newborn infants.
Methods  The Chinese NRP incorporated policy chang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creation of a sustainable health system infrastructure for resuscitation. Multidisciplinary teams from all 31 provinces and municipal states disseminated NRP in a train-the-trainer cascade. The intervention targeted 20 provinces with high neonatal mortality and programs to reduce maternal mortality. Program evaluation data came from 322 representative hospitals in those provinces.
Results  Changes in policy permitted midwives to initiate resuscitation and required resuscitation training for licensure.  From 2004 through 2009 more than 110 659 professionals received NRP training in the 20 target provinces, with 94% of delivery facilities and 99% of counties reached. Intrapartum-related deaths in the delivery room decreased from 7.5 to 3.4 per 10 000 from 2003 to 2008, and the incidence of Apgar ≤7 at 1 minute decreased from 6.3% to 2.9%. 
Conclusions  The Chinese NRP achieved policy changes promoting resuscitation, trained large numbers of professionals, and contributed to reduction in delivery room mortality. Improved adherence to the resuscitation algorithm, extension of training to the township level, and coverage of births now occurring outside health facilities can further increase the number of lives sav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顺产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效果。方法对比分析产科剖宫产组与顺产组新生儿窒息采用ABCDE新法复苏程序的抢救效果,比较剖宫产与顺产组两种分娩方式发生新生儿窒息率、重度窒息率、病死率、出生后1min内评分及复苏后(出生后5min内评分)效果与预后评估等。结果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轻度窒息率明显高于顺产组(P〈0.01),重度窒息及复苏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效果与预后均较理想,两组抢救成功率均100%,病死率均为0。结论剖宫产比顺产有更高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与顺产的新生儿复苏效果均达100%,说明规范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强化培训,开展ABCDE新法复苏措施,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重度窒息率、病死率,提高复苏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边看边练习教学(practice while watching,PWW)在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心肺复苏培训中的教学效果。对196名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应用PWW教学法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和考核,培训后住院医师的成绩明显提高,住院医师对PWW教学方式的满意率为100%。PWW教学方式可以提高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心肺复苏培训效果,增加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曾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85-86
目的 探讨彩超在判断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后的新生儿120例,积极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判断新生儿窒息与彩超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新生儿中发生窒息5例,发生率为4.2%.窒息组的脑动脉S/D 、RI、PI值都明显高于非窒息组(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价新生儿窒息有一定参考价值,是一项无创、可重复监测新生儿预后的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9年4月收治的86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HIE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