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成分输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b、RBC和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Hb、RBC和HC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成分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2008年11月曾在我院住院,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为A型,RH阳性,输入A型洗涤红细胞4单位,治愈后出院。2009年12月,因自溶性贫血复发而引起严重贫血及脾大,Hb37g/L,入院输血治疗。血型初筛正定型为AB型,反定性为0型,后用抗人球蛋白法检测证实为A型,RH阳性。经交叉配血后,指导临床缓慢输注A型洗涤红细胞4U,患者输血后反应良好,贫血指征得到有效缓解。ABO正反定型,见表1。  相似文献   

3.
谢一唯  李育  陈秉宇 《浙江医学》2016,38(16):1348-1350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输血对策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6例AIHA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103例。A组患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筛选ABO、Rh血型系统与患者相同的献血员进行交叉配血,采用反应强度最弱且凝集强度小于自身对照的红细胞悬液,制成洗涤红细胞进行输血治疗。B组患者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红细胞不相合输注治疗AIHA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输血治疗后Hb水平明显高于输血治疗前(P<0.05)。A组与B组患者治疗前H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A组患者Hb水平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重度贫血的AIHA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与最少不相合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治疗能有效缓解贫血,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用输血手段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资料取自本院2014-2016年期间诊治由自身免疫诱发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从中抽取4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不规则抗体方式了解其血型以及血清相关特征,根据所得红细胞成分、自身抗体类型等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输血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归纳该手段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接受不相合红细胞输注次数为69次,其中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共有51次,无效率占患者比例23.5%;O型洗涤红细胞次数为18次,无效率为27.8%,对上述两组数据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并无意义P0.05;根据患者自身抗体类型进行分类,为免疫球蛋白M组与免疫球蛋白G组,组间输注治疗有效率差异进行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无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方式手段对比,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用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输注手段治疗同样具备高效安全的优点,对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均有突出保障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54例,将患者分别按照不同红细胞成分、自身抗体类型分组并给予输血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和O型洗涤红细胞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5%、79.4%,两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 0.05);IgM组和IgG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81.3%,两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和O型洗涤红细胞输血均能有效治疗AIHA,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温自身抗体对血型检定干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型检定的干扰。方法 56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采用常规血清学技术检定血型。结果 20/56例(35.7%)ABO血型检定受干扰,正定型均为“AB”型而血清中含ABO抗体,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阳性者14/26例AB0正、反定型不一致:全部病例Rh血型均定为CcDEe。经氯奎放散试验后红细胞DAT阴性,再作血型检定,ABO正、反定型均一致,发现Rh血型误定者达34/56例(60.7%),其中2例RhD阴性误定为RhD阳性。结论 AIHA患者先经氯奎放散试验至红细胞DAT阴性后再作血型检定,才可避免误定ABO、Rh血型而确保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7.
不规则抗体鉴定、Rh血型分型与输血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医院输血科开展不规则抗体鉴定和Rh血型分型.方法:选择我院3例住院患者,对其常规检测ABO血型、Rh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后交叉配血不合,通过不规则抗体鉴定和Rh血型分型,找到与患者同型或配合型的供者血液.结果:患者与同型或配合型供者血液交叉配血相合,输注后无不良输血反应,Hb升至应有水平,改善了贫血症状,输血效果理想.结论:医院输血科除检测常规项目外,需要开展不规则抗体鉴定和Rh血型分型,选择与患者同型或配合型的供者血液,达到及时输血和安全输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4岁。临床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输血史,末次输血为半年前,此后服用中药治疗。2011年11月7日急诊入院。患者重度贫血,Hb37g/L,申请输注AB型RhD阳性悬浮红细胞4U,经输血前检查,患者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与AB型献血者交叉配血不合,遂进一步血型血清学鉴定。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ABO血型系统是1900年奥地利兰茨泰纳发现和确定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目前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有30种,临床意义最大的系统是ABO系统和Rh系统。血型在人种学、遗传学、法医学、移植免疫、疾病抵抗力(或易感性)等方面具有很大应用价值。在临床医学中,除输血、移植免疫外,对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异性抗体的检查,也都需要血型检测。血型在输血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红细胞血  相似文献   

10.
侯瑞琴  孙泳  田文沁 《北京医学》2014,(11):963-963
患者 男,23岁,于2013年11月10日入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行父供子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型为B型,供者血型为A型。移植后第242天,因患者有溶血性贫血,申请A型洗涤红细胞2U。完成输血前相容性检测,主要包括 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意外抗体筛检及主侧配血;根据当日患者血型情况,选择A型、RhD阳性洗涤红细胞进行主侧配血。  相似文献   

11.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临床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输血前首先要进行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鉴定。但临床中会遇到ABO疑难血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或血液、肿瘤  相似文献   

12.
孔祥骞 《中国现代医生》2012,(30):116-116,11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实验室检测和输血疗效。方法用吸收、放散实验鉴定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结果 16例患者自身红细胞与自身血清凝集,56℃热放散后,再鉴定血型。结论温抗体型AIHA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后,24 h平均Hb较输前低(3~10)g/L,药物相关性AIHA输注洗涤红细胞后,3 d后Hb平均上升14 g/L。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成分输血治疗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比较患者输血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以及红细胞(RBC)的变化情况,总结在输血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及有效护理后,Hb、Hct、RBC指标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及护理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取成分输血等有效地治疗措施及护理干预之后,能够取得显著地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ICU贫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行红细胞输血治疗的ICU贫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输血策略差异分为限制性输血组(Ⅰ组)与开放性输血组(Ⅱ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疾病预后情况差异,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Ⅰ组与Ⅱ组临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34,P〉0.05);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ICU输红细胞后Hb值、ICU输红细胞总量、APACHEⅡ评分、出院Hb值、ICU输红细胞总量、心脏病史,ICU输红细胞后Hb值、出院Hb值越高,ICU输红细胞总量越少,APACHEⅡ评分越低,则患者预后越好。结论:限制性输血策略可能与出院患者贫血有关,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特点选择输血策略。  相似文献   

15.
邹丽萍 《当代医学》2021,27(35):23-25
目的 探究血型基因检测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最小不相容组(MI组,n=38)与血型基因检测组(BG组,n=40).MI组采用传统"最小不相容"输血治疗原则进行输血治疗,BG组采用血型基因检测的输血治疗原则进行输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红蛋白(HB)值、红细胞(RBC)值、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G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MI组的7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B、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 h,BG组HB、RBC均高于MI组(P<0.05).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型基因检测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传统"最小不相容"输血治疗相比,血型基因检测输血治疗效果更佳,能显著提升患者输血治疗后HB值和RBC值,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Rh分型在献血者和输血者中的分布情况及同型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24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将输血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即Rh随机配合性输血)3968例和观察组(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即献血者与受血者Rh分型一致或献血者Rh抗原少于受血者)4056例。另收集同期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血站的4222份RhD阳性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均行ABO和RhD血型鉴定、红细胞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筛查和红细胞Rh血型抗原特异性鉴定,统计并分析Rh分型在献血者和输血者中的分布情况、输血者不规则抗体产生概率及Rh分型同型输血的临床意义。结果:A、B、O、AB 4种血型的献血者和输血者共检出8种Rh分型,其中以CCDee、CcDEe为主;观察组输血后不规则抗体产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和输血者Rh分型均以CCDee、CcDEe为主,实施Rh分型同型输血可避免不规则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治疗.方法:3例HLA配型完全相合、ABO血型主要不合的患者进行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获得成功,但移植后均出现PRCA.1例经大剂量激素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2例经大剂量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3例血型均转为供者血型.血色素逐渐恢复正常,红系造血恢复.结论:大剂量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是治疗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PRC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中心成功的完成了我省首例Rh(D)阴性、ABO血型的异型血输注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64岁 ,为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病人。以“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住院 ,初步诊断为贲门腺癌 ,病理诊断为贲门浸润性癌早期 ,需手术治疗 ,但其Hb为70g L ,Hct为 0 .2 1L L ,且贫血症状严重 ,申请急诊输注红细胞制品 1 2 0 0ml,但其血型为A型 Rh(D)阴性 ,我中心稀有血型库中暂无此同型血储备 ,而病人情况紧急 ,与院方会诊决定输注O型 Rh(D)阴性洗涤红细胞。输注后追踪调查 ,输注效果良好 ,Hb提高至 97g L ,无不良输血…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患者免疫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治疗。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免疫血清学特点,输血时会出现配血不合或输血后贫血反而加重的情况,甚至危及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在临床精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均已明确为ABO血型或Rh血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输入RhC、E不同表型红细胞悬液2 U,观察组输入RhC、E相同表型红细胞悬液2 U.统计Rh血型系统抗原分布情况和Rh血型系统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