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活素在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新活素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各项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应用常规治疗配合新活素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利于临床指标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30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1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二组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二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结论新活素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4.
李淑敏 《中外医疗》2011,30(13):118-118
目的评价新活素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从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共40例,将患者分成2组,常规组给予利尿、扩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等心衰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利尿、扩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等心衰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静脉泵入新活素。观察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结论新活素治疗急性左心衰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持续新活素应用治疗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9月-2012年9月间接诊的85例ST段抬高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42)与对照组(B组,n=43)。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持续泵入48-72 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功能恢复状况及两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别。结果 1住院期间持续新活素应用治疗(A组)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率(HR)、NT-pro BNP降低,与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随访一年,A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LVEF值优于B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室壁瘤发生率和总死亡率无差别。结论在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持续新活素应用,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对其左心功能的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将新活素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新活素治疗。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8.62%、86.2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7.
赵凤霞 《大家健康》2014,(1):223-224
尿活素蛋白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作用于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血栓溶解,同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用于急性发作的血栓栓塞病的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恢复冠脉灌注、使冠脉再通、缩小患者梗死面积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方法;尽早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溶栓可最大限度地缩小患者梗死范围,抢救濒死的心肌,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接诊的100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心功能分级及出院时心脏彩超评估情况。结果在呼吸困难改善上,观察组改善率为90%,对照组为54%:在心功能分级改善上,观察组总改善率为96%,对照组总改善率为5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出院时心脏彩超评估左室大小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电图演变比较中,两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新活素,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取得非常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活素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rhBNP),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h、3h、6h的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肺动脉压(PAP),1周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1周两组患者LVEDD、LVESD、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给药后第1、3、6小时的PCWP及PAP降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活素对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显著,对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分析笔者医院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新活素治疗组(36例)和硝酸甘油治疗组(34例),其中硝酸甘油组具体方法:10~100μg/(kg·min),根据患者体重调整用量后,持续72h。新活素组具体方法:0.15μg/kg负荷量,根据患者体重调整用量后,给予患者静脉注射,10min内完成;之后0.0075~0.0200μg/(kg·min)给予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持续72h。在用药治疗前后监测患者心率和NT-proBNP水平,在用药24、48、72h动态监测患者肾功能,包括肌酐(Scr)、尿素(Urea)、胱抑素C(Cyc)及监测患者血压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组和新活素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与治疗前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活素组患者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与硝酸甘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早期(24h),新活素组肌酐水平与硝酸甘油组和新活素组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用药早期新活素组血压水平与硝酸甘油组和新活素组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用药48h和72h后,肾功能(包括肌酐、尿素、胱抑素C)与血压水平在新活素组与硝酸甘油组以及新活素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活素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用药早期(24h)可见肌酐水平升高及血压下降,但疗程结束对患者肾脏功能(包括肌酐、尿素、胱抑素C)及血压水平无明显影响,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使用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心排血量和射血分数等。结果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心排血量和射血分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治疗后的BN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更为优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时,采用参附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特别在患者心室重构及远期效果上更加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39-41+47
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后心衰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后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各纳入30例,给予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左心室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6.67%vs.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SD、LVEF及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SD及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学指标(hs-CRP、IL-6、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s-CRP、IL-6、BN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6.67%vs. 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梗后心衰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左心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地尔硫(草卓)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NSTEMI)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80例ANSTEMI且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草卓)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地尔硫(草卓)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给予地尔硫(草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缓解、ST段回升、心功能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地尔硫(草卓)组心绞痛缓解程度、缺血性ST段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H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地尔硫(草卓)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前升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NT-proBNP、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应用地尔硫(草卓)可显著缓解ANSTE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而不加重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马福元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34-136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扩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NPPV,对照组给予高浓度面罩吸氧,2h及24 h后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参数,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结果 治疗2h后,观察组患者HR、RR低于治疗前(P<0.05),PaO2、pH高于治疗前(P<0.05),PaCO2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HR、RR、PaCO2及pH同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aO2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2h后,观察组RR低于对照组(P<0.05),PaO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h后,两组HR、RR低于治疗前(P<0.05),PaO2、pH高于治疗前(P<0.05),PaCO2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HR、RR、PaO2、PaCO2及pH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死亡率、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NPPV是抢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能够改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发病1~7d内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9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扩血管、利尿、强心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g溶于0.9%氯化钠溶液100ml,2次/d,静脉滴注,观察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1%vs 82.1%),(t=8.33,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BNP下降水平均明显改善((t=7.84,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浆脑钠肽(BNP),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结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初发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入院时LVEF和血清sST2水平,并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发生HF分为HF组(23例)和非HF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体质指数、心率、吸烟史、治疗方法、用药情况、血常规、病变支数、LVEF和血清sST2水平等,并分析影响AMI后HF的危险因素及LVEF、sST2联合检测对AMI后HF的预测价值。结果 HF组病变支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sST2水平均高于非HF组,LVEF低于非HF组(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支数、NT-proBNP、sST2、LVEF是AMI后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P <0. 05); sST2联合LVEF预测AMI后HF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sST2、LVEF单独检测; sST2以45 pg/m L为临界值,sST2≥45 pg/m L组HF发生的风险大于sST2 <45 pg/m L组(P <0. 05); LVEF以50%为临界值,LVEF≥50%组HF发生的风险大于LVEF <50%组(P <0. 05)。结论 HF患者血清sST2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AMI后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结合LVEF检查可提高对AMI后发生HF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牛锁成  管文娟 《中原医刊》2007,34(16):12-14
目的临床评价抑郁症状能否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抑郁症的重视和临床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392例,平均随诊21个月;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明确抑郁症;在调整了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后,应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明确抑郁症状与心血管终点的关系;临床终点包括所有原因死亡、心血管死亡或再住院。结果127/392例患者存在明确抑郁症(HAMD评分〉17分);随访期间,抑郁症患者的所有原因死亡率为27%(P=0.004)、心血管死亡及再住院率为41%(P=0.016);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抑郁症与所有原因死亡(HR 1.69,P=0.01)、心血管死亡或再住院(HR 1.39,P=0.03)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抑郁症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所有原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或再住院的独立预测因素;尽管许多危险因素均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抑郁症干预治疗有望提高生存率和(或)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8.
钟小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3,(36):127-128,131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05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运用尿激酶治疗,实验组患者运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血管再通率低于实验组,血管开通的时间长于实验组(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出血程度低、血管开通率高、血管开通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内科2020年1—6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双盲分组法将病例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试验组则将ACEI/ARB类药物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血浆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KCCQ评分,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再次入院率。 结果 随访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NT-proBNP、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4、6个月的KCCQ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