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蕾 《中外医疗》2013,32(15):163+165-163,165
目的探讨现代护理模式的护患沟通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362例,随机分为两组,181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为对照组,181例患者采用现代护理模式为观察组,出院时给予患者护患沟通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患沟通效果。结果观察组情感评分(26.4±5.2分)、沟通评分(23.7±5.8分)、行为评分(29.2±5.6分)、总评分(79.3±12.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5±6.1分)、(17.3±4.9分)、(21.6±5.4分)、(57.4±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护理模式的护患沟通在护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明显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杨红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60-2861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子宫全切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强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对比2组干预后焦虑抑郁状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比术前明显下降,干预后2组之间评分出现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8.0±3.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0±5.69)分(P<0.05)。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抑郁和焦虑具有较大影响,实施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家人间的沟通以及增强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常规护理流程和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为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在临床的推广运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年9月该院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为界限,将2012年9月—2013年8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护患沟通管理流程。比较二组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抑郁、焦虑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业务水平、健康教育、满足需求的及时性及总体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3.98±2.45、23.15±2.96、18.62 ± 3.45、18.55 ± 3.26、18.11 ± 3.78、88.60±5.78,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抢救成功率、健康知识掌握率分别为100.00%和88.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分别为9.30%、6.97%、4.65%、4.65%、2.32%、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患沟通管理流程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护患纠纷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护理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外科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的效果。方法将82例脑外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护患沟通,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情况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的总满意率(P 0.05)。结论强化脑外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鄢杰 《中外医疗》2011,30(21):166-16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脑外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1~12月我院脑外科手术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92例和对照组94例,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和脑外科常规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心理状况、满意度及患护纠纷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出院时SAS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而对照组入院与出院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外科患者围手术前开展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心理,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护纠纷的发生率,应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护理方式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人住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包括建立患者个人康复档案,针对患者情况进行集体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十预,指导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以及娱乐疗法等。两组在十预前后分别应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定患者情绪,并比较护理十预前后的分值。结果与国内常模[SDS:(33.46±8.55)分,SAS:(29.78±10.07)分1相比,本研究患者SDS[(44.35±4.11)分1、SAS得分[(42.68±3.46)分1较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本组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及焦虑心理。干预组干预后患者的SDS[(36.12±3.62)分]、SAS得分[(34.07±4.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DS:(43.15±3.76)分,SAS:(41.62±3.65)分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干预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改善。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对提高生命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士在护患沟通中的行为态度对住院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以某综合医院最近1个月不同科室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比较干预前后护士行为态度对患者焦虑、抑郁得分的情况。结果干预前调查患者共544人,焦虑、抑郁平均得分分别为(9.32±3.21)分、(9.38±3.49)分;干预后调查患者共483人,焦虑、抑郁平均得分分别为(5.73±3.05)分、(5.39±4.31)分,护士行为态度评分平均得分为91.99±5.89,统计发现,随着护士行为态度评分的升高,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有降低的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患沟通中护士良好的行为态度能减轻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满足患者身心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22.5±3.2)分和(21.7±3.5)分;对照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分别为(37.2±5.7)分和(39.1±5.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心态,使其能够积极乐观的接受临床治疗和护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70例,均为2007年1月~2013年12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脑外科的就诊患者,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n=35)和心理护理组(n=35)。两组患者均在神经科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均干预8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抑郁、焦虑等症状的评估,并比较其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8周后,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SAS:(45.84±4.87)、(37.52±4.73)分,SDS:(52.84±4.75)、(43.91±4.21)分]均较前[SAS:(53.04±5.12)、(52.82±6.47)分,SDS:[(57.17±5.42)、(57.32±4.65)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t=2.42、2.14、3.24、2.89,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值更大(t=2.21、2.19,P〈0.05);两组患者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家庭及朋友支持和生活前景认识等5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常规护理组:t=2.32、2.39、2.19、2.45、1.20,P〈0.05,心理护理组:t=3.07、2.94、2.98、2.89、2.86,P〈0.01),且心理护理组上升值更大(t=2.27、2.11、2.16、2.19、2.16,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对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护患沟通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护患沟通组同时进行定时护患沟通。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D、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护患沟通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2个月沟通后,护患沟通组和对照组HAMD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患沟通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8.56±7.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23±5.32)分(P〈0.05);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2.12±3.52)分,对照组为(52.56±6.78)分,组问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冠心病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通过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疏导负性情绪,调整其心理状态,提高l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探讨抑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4月,选择急性发作症状得到控制的COPD患者12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组,其中HAMD评分〈7分者48例,为正常对照组;HAMD评分≥17分者60例,为抑郁组;7分≤HAMD评分〈17分为不确定患者是否抑郁,不纳入研究范围。入组患者进行6MWT,试验前后测定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困难和疲劳评分(Borg指数)及血气分析,所有患者均测定BMI和肺功能。结果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6MWT距离分别为(259±91)nl和(312±71)nl,抑郁组步行距离短(t=3.31,P〈0.01)。抑郁组6MWT后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Borg指数分别为(108.2±11.3)次/min、(149±15)mmHg(1mmHg=0.133kPa)、(23.3±3.9)次/min、(4.65±1.67)分,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5±9)次/min、(142±9)mmHg、(20.2±3.7)次/min、(2.59±1.5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4、2.76、4.20和6.33,均P〈0.01)。结论抑郁可影响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治疗时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同时也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81-1582
目的:探讨加强护患沟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14 d后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比较2组患者在氧疗、用药、呼吸功能锻炼及戒烟方面的治疗依从性。结果2组各有46例患者完成本研究,2组护理干预14 d后SAS及SDS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显著减少(P<0.01),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氧疗、用药、呼吸功能锻炼及戒烟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可更好地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临床综合护理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AIDS)患者,根据人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分别给予普通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以问卷调查方式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心情指数(SAS)评分以及自尊评价(SES)评分,对比患者抑郁程度;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S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36.6+4.2)分]和SDS[(32.8±3.2)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3±4.3)、(39.4±3.9)分1,SES评分[(44.4±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8.5±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QOLI评分方面,观察组躯体功能[(51.37±7.99)分]、心理功能[(58.14±7.84)分]、社会功能[(57.82±6.81)分]、物质生活状态[(12.64±3.19)分]与总体生活质量因子评分[(15.57±2.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5.21±7.47)、(46.34±6.14)、(47.15±7.43)、(12.15±3.11)、(13.01±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AIDS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此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化解护患沟通障碍,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遵医行为。方法将80例N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有效的基础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护理、感染护理、心理护理与出院指导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病人不同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如:讲解有关肾病的医疗护理及保健知识、引导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同、化解因药毒副作用导致的心理障碍、促进患者持续配合治疗等一系列方法,并评价其效果。结果通过个性化的护患沟通和服务后,遵医用药、合理饮食、合理休息、合理锻炼、预防感染、戒烟限酒、定期复诊等遵医行为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患沟通可融洽护患关系,改变并提高NS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减少疾病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刘靖 《实用全科医学》2014,(8):1335-133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比较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90例健康对照者心理健康状况,再将108例患者分成2组,心理护理组57例,护理对照组51例;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所有被试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同时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心理健康程度方面的影响。结果高血压患者组SAS量表得分[(53.44±10.05)分]大于正常对照组[(41.93±8.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4,P〈0.001)。出院时,心理护理组SAS量表得分[(48.81±8.17)分]低于护理对照组[(52.51±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1,P=0.028)。出院6个月后心理护理组服药依从性优于护理对照组(x2=4.163,P=0.041)。结论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肠息肉摘除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老年肠息肉摘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HAMA和HAMD评分为(6.43±0.84)分和(6.82±0.7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6±1.31)分和(8.94±1.52)分,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老年肠息肉摘除术患者强化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北京武警总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8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①干预组经护理干预后,各项肠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②干预组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60.72±11.24)分]及躯体功能[(14.12±2.79)分]、心理功能[(12.48±2.03)分]、角色功能[(15.98±2.58)分]均较对照组的生存质量总分[(48.53±12.18)分]及躯体功能[(12.96±2.28)分1、心理功能【(11.23±1.47)分】、角色功能[(13.54±2.08)分】有所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社会功能[(13.75±2.46)分】与对照组[(12.81±2.1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6.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尽早恢复肠道功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丽  杨跃进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36-137,143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新发急性心肌梗死的60例患者分为A组(心理护理组)和B组(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心理+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在病情稳定和出院前对所有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评估。结果A组患者在出院时的SAS和SDS评分结果分别为(38.63±6.84)分和(46.11±6.19)分,B组SAS和SDS评分结果分别为(44.32±8.37)分和(49.96±7.15)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初期患尿毒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新收治的50例尿毒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在护理前和护理后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及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观察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结果心理护理后50例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明显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主动配合护理工作、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的支持方面有所提高,护患纠分有所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理护理的患者能够坦然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能够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家庭关系融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