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9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与关节假体松动的关系。方法 :自 1991年 8月至 2 0 0 1年 4月 11年期间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2例病人 ,共计 137髋。失访 31例 ,2例高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内科疾病。剩余 99例病人 (10 2髋 )年龄范围 :35岁~ 78岁 ,平均年龄 6 1 5岁。平均随访时间 6 9年。髋关节疼痛分为轻、中、重三度。将 99例病人 10 2髋分为无松动、X线松动、临床松动三组进行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分析。结果 :X线松动组与无松动组之间髋关节疼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临床松动组与无松动组及X线松动组之间髋关节疼痛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且髋关节疼痛程度与假体松动程度成正相关。由于假体松动而导致的髋关节疼痛占疼痛髋关节总数的 5 8 6 %。结论 :假体松动是引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高龄股骨颈、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病患。其目的是通过手术置换假体,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大关节的活动度,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创伤比较大而且多数患者年龄偏大,术后恢复较慢。我院于2002年1月~2006年6月对39例髋关节疾患病人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全髋组患者40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半髋组患者40例,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髋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高于半髋组患者,差异性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越于半髋组患者,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没有发生因手术操作不当导致重症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恢复明显优越于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因此在老年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应尽量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及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必要性。方法对2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并进行随访。结果26例患者随访时间1~7年,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率达92.3%。结论假体松动、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脱位、关节周围骨化等并发症,是造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能明显改善这些疼痛。  相似文献   

5.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即将病损的、无法继续应用的髋关节用人造关节取代,以消除患者疼痛、恢复关节运动、改变畸形及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它包括人工股骨头-半髋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是目前国内外最为有效的治疗髋关节病变和股骨颈骨折的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创伤大、失血多、老年人多可出现骨水泥不良反应等特点,大大增加其手术的危险性,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多,甚至危及生命[2]。同时现代骨科学的不断发展、骨科手术的领域和范围日趋扩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作用、手术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应用美国Biomet公司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及手术器械,对100 例患者(112髋)施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78髋,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22髋,杂交固定型人工全髋关节12髋,平均随访5年。结果:患者平均术后3-4周离床活动,1例术后发生关节脱位,3例发生手术侧肢体深静脉栓塞,所有患者经5年随访,假体无松动,无翻修,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优良。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很大程度地改善了病人关节功能,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4月的9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全髋组和半髋组各46例。全髋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髋组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全髋组Harris量表中疼痛、功能、活动度、畸形评分均明显高于半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明显低于半髋组的4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髋关节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杨寅  李展奇  王坤正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481-148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探讨一期翻修手术方法并观察术后疗效。方法:对1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功能障碍患者行一期翻修手术治疗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翻修手术伤口均愈合,随访3月至4年,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主要为假体松动、脱位、感染、排异反应等导致患髋疼痛、功能障碍。行翻修手术应彻底清理关节内异物和坏死组织,修复、重建骨缺损,重新植入恰当假体。  相似文献   

9.
王叙进 《吉林医学》2006,27(5):480-48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对老年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2005年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随访1~3年,平均2.4年。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38例平均随访2.4年,无1例感染,无关节严重疼痛,功能阻碍及DVT发生。无术后关节早期脱位,无假体松动、断裂、下沉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表明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达92.1%,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可解决患髋的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是一种治疗老年髋部疾患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自七十年代起应用于临床床。我院自1983年7月至1986年11月共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共12个髋,术后病人髋关节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多数病人恢复了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力。随访1~4.5年未发现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关节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髋部骨关节病是髋部常见病之一,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改善由病变所致的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解决患髋的疼痛、改善关节的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难度较大,并发症多。我科自2005年。2006年3月份,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的临床效果和随访结果。方法:自2000年10月~2005年5月对11例16髋严重髋关节疾患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高位成人先天性髋脱位6例8髋,均为Ⅲ型,肢体短缩均超过2cm;强直性脊柱炎1例累及双髋关节,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4髋,双髋关节僵直,关节活动度<30°;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2例2髋,严重大量骨缺损。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2个月,平均23.8个月。6例8髋患肢短缩均超过2cm,最大短缩6 cm,术后双下肢等长,1例患肢较健肢短缩1.5 cm。术后疼痛消失,髋关节活动均超过90°。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6分升高至术后(平均一年)的83分,术后发生脱位1例,经手法复位,皮牵引再未发生。结论: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张克强  段洪  邵标  闵捷  耿承奎  张启  蔡国锋 《中外医疗》2013,32(11):47-47,4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0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57例(90髋)AS髋关节强直患者,采用THA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现假体移位、松动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出现。结果 57例患者全部没有出现髋关节脱位、假体移位等情况,也没有出现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经SPSS统计分析,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以及髋关节活动度都显著优于术前(P<0.05)。2髋THA术后出现异位骨化,后通过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AS患者采用THA治疗,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显著缓解疼痛,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及脱位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人工髋关置换术后的感染及脱位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04年2月—2005年2月,采用普鲁士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生物型)66例68髋。股骨头坏死6例8髋,其中2例为双侧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60例,男38例,女28例。结果66例患者中,无一例感染,1例于术后3天在搬动照片时出现脱位,经短效麻醉后复位而治愈。1例出现髋部疼痛,经治疗缓解。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重建髋关节的成熟手术得到广泛应用,其术后并发症(感染、脱位)与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假体的选择,手术技术的熟练等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严武  王伍贵 《广州医药》2006,37(3):46-4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对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髋部疾患的手术效果,术后随访1~5年,平均3年.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38例平均随访5年,无1例感染,无关节严重疼痛,功能阻碍及DVT发生.无术后关节早期脱位,无假体松动,断裂,下沉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表明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达92.1%,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可解决患髋的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是一种治疗髋部疾患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伴双侧髋关节炎患者进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膝关节僵硬患者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方法对8例患者进行术后包括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CPM锻炼的观察。结果8例患者术后在麻醉镇痛下经进行关节被动活动器(CPM)锻炼,有效改善了关节活动度,经4—15个月的随访,髋膝关节功能良好,能基本满足患:音的日常生活要求。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加强髋膝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由于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有限,患者的依从性不佳及不恰当的手术操作等原因,全髋置换术后发生假体松动、髋臼磨损及假体脱位仍无法完全避免,患者常会因此而出现髋部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进行翻修手术。本研究拟总结全髓关节翻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82年2月~1985年7月,应用一种新型“超半径小全髋关节”为10例患有髋关节疾病的患者施行了关节置换术,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优良率达80%。本文报道应用的假体“超半径小全髋关节”是一种嵌插式小关节。股骨头可以在髋臼内作各种方向旋转活动而不脱出。应用此髋关节作为假体的优点在于增加了全髋关节作为置换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性。本组10例随访26~53个月,术后未发生髋脱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疗效。方法:67例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37例行全髋置换术(全髋置换组),30例行半髋置换术(半髋置换组)。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疼痛、行走、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