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的疗效。方法:将72例功血病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治疗组)诊刮术后每日口服一次米非司酮12.5 mg,连服3月;Ⅱ组(对照组)诊刮术后,口服炔诺酮3.75 mg,1次/6 h,血止后每隔3日递减1/3量,直至每日口服一次、维持量5 mg,持续用药至血止后21d停药,之后2月均于撤药性出血第5天起口服一次、维持量5 mg,连服21 d,共3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全、有效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2例来我院就诊及住院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天1次,睡前服用,连服3个月,观察其月经情况,子宫大小,内膜厚度,性激素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用药期间均闭经,有13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19例停药后32~60天恢复月经,其中有11例月经稀发、量少,子宫内膜变薄(P〈0.05),血FSH和LH水平下降(〈0.05),E2和P水平皆低下。结论 米非司酮能够影响生殖、内分泌轴的多个部位,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改善月经症状,治疗围绝经期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以及探讨临床最佳剂量的选择.方法 将门诊就诊的6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米非司酮5、12.5、25 mg,每天1次,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1、2 和3个月分别抽血测雌二醇、孕酮、皮质醇浓度和米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71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天1次,连服3个月,观察其月经情况,子宫大小,内膜厚度,性激素情况。结果用药后子宫内膜明显变薄,所有患者在用药期间均闭经,其中有23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闭经〉1年),其余停药2~6个月恢复月经,恢复月经者中有3例18个月后功血复发,余无再次出现功血症状。结论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可靠,复发率低,是一种新的、疗效满意的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选用药物,有较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以期能为其治疗药物及剂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4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6.25mg组与12.5mg组,6.25mg组124例给予米非司酮6.25mg口服,12.5mg组124例给予米非司酮12.5mg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子宫内膜变化。结果6.25mg组最终完成3个治疗周期,患者占91.13%,12.5mg组占87.9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FSH、LH、P、E2、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E2较治疗前下降:6.25mg组完全止血时间为(76.29±27.48)h,12.5mg为(71.30±22.43)h,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8.24±1.51)mm、(7.87±1.57)mm,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5mg组治疗总有效率96.46%、不良反应为4.42%,12.5mg总有效率为100.00%、不良反应为18.35%,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止血效果满意,疗效肯定,6.25mg与12.5mg的剂量均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但是随着剂量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效果。方法对已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80倒,随机分为两组:A组每日服米非司酮5、0mg,B组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变化,月经情况,性激素测定。结果两组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孕激素均较用药前降低,临床症状改善或基本消失。A组与B组临床疗效一致,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每日口服5.0mg米非司酮与每日口服12.5mg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相比较有同样的临床效果,小剂量治疗更安全、经济便宜、无副作用、患者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7.
邓明兰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3):439-440
<正>米非司酮的治疗范围不断拓宽,临床上有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报道。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以及临床治疗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所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每晚进行米非司酮定时服用,连续服药3个月左右,为了保证治疗的对比效果,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均进行B超及肝功能、血常规等方面的全面检查工作。结果在对这80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中有40例出现了绝经状态,18例患者在进行服药后的3个左右逐渐恢复了月经,其中20例患者出现了月经量稀发的情况,这些患者的贫血以及肝功能等趋于完善状态。结论对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来说,想要更好的保证治疗的效果,要使用剂量相对较小的米非司酮来展开治疗,而且在临床治疗中保证了其安全有效的性能[1],没有出现肝功能损害情况,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治疗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效果。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来院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72例每晚mill/米非司酮12.5mg,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抽血化验内分泌5项、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同时B超监测子宫膜厚度。结果 72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FSH、LH变化不明显,无子宫内膜增厚,肝肾功能均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无肝肾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片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10.0%,两组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葛元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38-39
目的研究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42例每晚睡前空腹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抽血化验内分泌女性激素、肝肾功能及血常规,观察月经情况,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42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FSH、LH变化不明显,无子宫内膜增厚,肝肾功能均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促进绝经,有效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无肝肾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临床疗效。方法46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后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前后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雌激素(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催乳素(PRL),阴道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46例患者治疗期间均药物性闭经,停药后12例直接进入绝经期,8例月经稀发,24例恢复正常月经,2例停药后月经复发,治愈率95.7%。所有患者贫血得到改善。治疗后FSH、LH、E2、P均较用药前下降,尤以E2和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RL、T变化不大。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可靠,副反应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4月~2011年4月诊治的112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56例采用连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获得更佳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妈富隆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014年来诊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妈富隆治疗,对照组给予炔诺酮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米非司酮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d,妈富隆组患者口服妈富隆,月经周期第1天起1片,连服21d。7d后再开始新的周期,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变化情况及月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组患者在用药期间80例闭经。在停药后1个月有8例患者恢复月经。米非司酮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有88例患者绝经,停药后1个月有6例患者恢复月经。结论:患者每天口服妈富隆临床疗效肯定、使用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与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米非司酮、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治疗组)与安宫黄体酮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刮宫术后给予米非司酮10mg/d,连续服用3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刮宫后第15天开始服安宫黄体酮8mg/d,连服10d后停药,让子宫撤退性出血,以后每次阴道出血第15d开始服安宫黄体酮8mg/d,连服10d后停药,3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前内膜厚度〈10mm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内膜厚度≥10mm,而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内膜厚度≥10mm,有显著差异。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优于安宫黄体酮,而且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对疗效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相同止血、抗感染和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在诊断性刮宫术后3 d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在诊断性刮宫术后3 d给予妈富隆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治疗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SH、LH、E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子宫内膜厚度、病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妇科门诊将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42例患者每晚睡前空腹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抽血检查内分泌6项、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42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FSH、LH变化不明显,无子宫内膜增厚,肝肾功能均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肯定,无肝肾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艳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12(2):38-3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6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于诊刮术后第5天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6.25mg,连服3个月;对照组30例,采用后半期周期疗法,于诊刮术后第16天开始,每晚睡前服用醋酸甲羟孕酮10mg,连用10天,待撤退性出血后第16天起,开始下个周期治疗,既每晚睡前服用醋酸甲羟孕酮10mg,连用10天,疗程3个月。门诊随访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显着,且服用方便、经济、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采用米非司酮与妈富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接收的96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48例、B两组48例,A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B组给予妈富隆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B组患者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等血性激素指标水平均得到显著下降,B组治疗后仅P、E2水平降低,且A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变薄程度比B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2%,与B组20.8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妈富隆相比,服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更确切,但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