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国0~6岁儿童视力残疾抽样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Fu P  Yang L  Bo SY  Na X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8):1545-1548
目的 探讨我国儿童视力残疾的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2001年对全国0~6岁儿童进行低视力和盲的抽样调查。在全国抽取6个省(市)0~6岁儿童共6024人,由专业医生检查视力,筛查并进行诊断。结果在抽查儿童中,视力残疾64人,总患病率1.1%,其中盲童20人,患病率0.33‰,低视力44人,患病率0.73‰。视力残疾主要原因为弱视21例,占32.80%,其次是视网膜和视神经病变10例,占15.6%,先天性白内障9例,占14.1%。结论我国0~6岁儿童视力残疾总患病率1.1‰,其中盲的患病率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视力残疾以低视力占多数,致病原因中,弱视为首位,而弱视、白内障等大多可以通过早期治疗脱残。  相似文献   

2.
蒋春秀  马丽华 《华夏医学》2011,24(2):167-169
目的:调查柳州市0~6岁学龄前儿童低视力和盲;方法:由中残联组织0~6岁可疑盲及低视力儿童到当地的妇幼保健院,由笔者进行全面眼科检查,筛查出视力残疾儿童84例,明确视力残疾原因并指导治疗.结果:先天和遗传因素为致残的主要原因,双眼盲病因以先天/遗传眼病居首位,其次为脑损伤所致(视神经萎缩及皮质盲).低视力原因中,屈光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2009年7月-2013年4月期间桓台县进行视力残疾重新鉴定的残疾人的等级分布、主要致残原因及性别差异,为地区防盲、治盲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3年4月期间桓台县进行视力残疾重新鉴定并明确诊断的视残患者560例。记录患者的眼部情况,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废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并明确致残原因。不同致残原因所致盲和低视力频数分布的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男性299名和女性261名,性别没有明显差异。560名视残患者中盲442例(78.93%),其中一级372例(66.43%),二级70例(12.50%);低视力118例(21.07%),其中三级50例(8.93%),四级68例(12.14%)。白内障22例(3.93%),其中盲4.1%,低视力3.4%。盲与低视力主要致病原因的构成不完全相同(χ2=32.79, P<0.01)。致盲病因主要为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29.4%)、视网膜、色素膜病变(23.5%),而致低视力病因主要为视网膜、色素膜病变(32.4%)、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23.7%)。结论桓台县2009年7月-2013年4月期间确定的视力残疾中盲患者明显多于低视力患者,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以及视网膜、色素膜病变分别是致盲和低视力的首要原因,其中白内障所占比率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防盲治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儿童低视力及屈光不正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和治疗,为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筛查的儿童盲及低视力情况进行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防盲计划儿童盲及低视力眼检查记录表进行检查,统计数据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视力为无光感者16人占30.8%,<0.05者28人,占53.8%,相似文献   

5.
王凤云 《中原医刊》2005,32(22):13-14
目的探讨洛阳地区儿童、青少年时期盲和低视力的原因,以确定潜在的早期防治和康复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全国残联低视力康复门诊登记表,对2004年洛阳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中35名盲生进行调查,并对致盲原因及视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5名学生中,盲和低视力者占97.14%。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为: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虹膜缺损、眼球震颤(15例,42.86%)、视网膜色素变性(5例,14.29%)、先天性青光眼(4例,11.43%)、先天性白内障(3例,8.75%)等。结论遗传因素是主要的致盲原因;学生中存在大量有残余视力者,进行视力康复及分班教学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中≥60岁人群中眼疾患病率及其致盲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将2007年1—12月我院眼科门诊患者2556例中≥60岁的患者634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WHO盲与低视力标准,由专门眼科医生作外眼、前房、晶状体、眼底等检查,对所有视力〈0.3的患眼进行主要病原诊断及治疗。结果就诊634例中,盲及低视力患病率占10.57%,致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眼病依次为白内障(6.94%)、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1.58%)、角膜疾病(0.95%)、玻璃体病(0.79%)、青光眼(0.32%)。结论白内障仍占致盲和低视力病因的首位,今后防盲、治盲的重点应是白内障的手术复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0~7岁儿童肢体残疾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全县0~7岁儿童进行肢体残疾的筛查,对其致残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筛查出80例患儿中,脑瘫致肢体残疾52例(65%),居0~7岁儿童肢体残疾的首位;其次为先天发育畸形16例(20%);佝偻病6例(7.5%);外伤4例(5%);其他不明原因2例(2.5%).其中脑瘫病因中,出生时窒息导致者27例(52%);早产导致者12例(23.1%);高胆红素血症导致者9例(17.3%);其他疾病导致者4例(7.6%)。结论:应针对病因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有效地降低0~7岁儿童肢体残疾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佛山地区50岁及以上人群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及致盲病因。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本地区26个社区、村委5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眼病筛查,包括视力、眼压、验光、裂隙灯、眼底照相等检查。结果共有4539名居民参与了本次调查。按日常生活视力分类标准,盲98例,患病率为2.16%;低视力患者316例,患病率为6.96%。盲和低视力损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P<0.05);患病率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导致盲和低视力的眼病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白内障(占82.85%)、屈光不正(占4.83%)、翼状胬肉(占4.35%)。结论佛山地区是白内障等眼病的高发区之一,白内障仍是盲和低视力的首要致病原因。现阶段应以白内障复明手术作为防盲治盲的工作重点,并兼顾屈光不正、翼状胬肉等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76眼)先天性白内障分成四组,施行白内障摘除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8例(76眼)中除7例(14眼)因年龄小不能配合视力检查外,其余62眼矫正视力≥0.3者38眼,脱残率67.2%,且各年龄组比较,脱残率有显著性差异(x^2=6.54、4.27,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虹膜后粘连,人工晶全瞳孔夹持,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可导致儿童不可逆的视觉损伤,应尽早行白内障摘除术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及早诊治并发症,并进行积极的光学矫正及弱视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探讨低视力的病因。方法 :随机选取 2 0 0 0年以来低视力患者 2 0 3例 ,其中男性 1 4 0例 ,女性 6 3例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5 4岁 ,平均年龄 (2 4 4 8± 1 8 81 )岁。使用的是WHO于 1 973制定的低视力的诊断标准 ,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归类。结果 :本组中低视力的患者男性高于女性 ,比例为 2 2∶1。先天性眼球震颤占 2 3 6 % ,高度近视占 1 7 2 %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和先天性眼球异常各占 1 1 8%。先天性眼球异常和遗传性疾病占 71 8%。结论 :先天性眼球异常和遗传性疾病是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原因 ,考虑是由遗传、先天的或围产期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济南市妇幼保健院0~6岁小儿眼病筛查工作。 方法 自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对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和在儿童保健眼科查体的本市婴幼儿,分别于出生后2~7 d、30~42 d和3个月~6岁定期进行眼病筛查,其中新生儿19 927例、30~42 d小儿19 003例、3个月龄小儿8 425例、6个月龄小儿9 756例、1岁小儿9 238例、2岁小儿7 035例、3~6岁小儿9 781例。主要方法为外眼及眼前节检查、眼底照相、视力评估、眼位及屈光筛查等。 结果 检出44种眼病,包括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视网膜或视神经发育异常、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泪道阻塞、各类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新生儿期眼病检出率为298.34‰,30~42 d小儿为25.94‰,3个月小儿为1.90‰,6个月小儿为2.36‰,1岁小儿为5.41‰,2岁小儿为8.96‰,3~6岁小儿为61.24‰。 结论 小儿眼病筛查要尽早开始,且需要连贯、定期、系统进行,由此才可以及早且较全面发现影响正常视力发育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或视力低常,较大限度地避免可避免的儿童盲和视力损伤。  相似文献   

12.
西宁地区1 648名学龄前儿童弱视斜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宁学龄儿童斜视、弱视患病情况及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门诊就诊的1 648名3-6岁视力低常儿童进行视力、眼位检查、问卷调查表等分析。结果本调查西宁学龄前儿童中弱视患病率4.48%,3岁组10例(3.49%),4岁组16例(2.31%),5岁组23例(5.02%),6岁组25例(11.79%),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发病率1.82%(30例),其中调节性内斜视11例(37%),间歇性外斜视18例(60%),麻痹性斜视1例(3%)。结论屈光不正是学龄前儿童斜、弱视发生的主要原因;看电视距离较近、时间过长,斜眼歪头的视物习惯、偏食、睡眠不足等都是造成学龄前儿童低常视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儿童复杂性眼外伤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救治儿童复杂性眼外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及联合手术治疗2.5~12岁儿童穿孔性眼外伤36例(37眼)。包括眼内炎、玻璃体积血、眼内异物、视网膜脱离等。结果 37眼患者术后,36(97.30%)只眼一次性手术治愈,其中视力提高者31(83.78%)只眼,1眼因视网膜脱离,经二次膜剥离,气-液交换后硅油填充,视网膜仍不复位最终成为硅油依赖而失败。所有患者均随访2~6个月。其中光感~0.1者13(35.14%)眼,0.1~0.3者12(32.43%)眼,0.3以上的6(16.22%)眼,视力不变者5(13.51%)眼,1(2.70%)眼视力下降。结论经过恰当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相应的治疗措施,大多数儿童复杂性眼外伤视功能可得到相当程度的挽救,少部分儿童可以达到脱盲、脱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弱视治疗效果。方法:观察9-16岁的弱视78例98只眼,采用验光配镜、遮盖、精细目力训练,联合红光闪烁和视觉刺激等综合治疗,平均治疗18个月,平均随访28个月。结果:治愈50只眼(51.02%),进步30只眼(30.61%),无效18只眼(18.37%)。其中9—12岁组治愈36只眼(54.54%),13-16岁组治愈14只眼(46.87%)。13—16岁组疗效与注视性质、弱视类型、弱视程度相关。结论:大龄儿童弱视治疗大部分有效,对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的治疗应持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杨学文 《西部医学》2009,21(5):824-825
目的观察残疾鉴定中视力残疾的基本情况。方法对564例被鉴定人进行残情询问,视力体检,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眼底检查,并根据“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进行鉴定。结果确定一级盲133例(23.58%),二级盲47例(8.33%),一级低视力48例(8.51%),二级低视力216例(38.30%),不合格的120例(21.28%)。结论视力残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全社会应更加关注视力残疾人,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青光眼的住院病人5年构成和视力损害情况。方法:分别对2005~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医院眼科住院患者中不同类型青光眼的构成及视力损害情况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68例患者中,原发性青光眼469例(82.57%),继发性青光眼76例(13.38%),先天性青光眼8例(1.41%),不确定15例(2.64%)。原发性青光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0例(53.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75例(37.3%),开角型青光眼44例(9.4%)。原发性青光眼中双眼盲发生率7.9%(37/469),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盲分别占35.1%(13/37)、54.1%(20/37)、10.8%(4/37);低视力发生率16.8%(79/469),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盲率分别是46.8%(37/79)、30.4%(24/79)和8.9%(7/79)。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院住院青光眼患者中的主要类型,而住院闭角型青光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居多且视力损害重,如能加强和规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防治和急诊处理,可大幅度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