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艳惠 《中外医疗》2014,(12):89-90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溶栓治疗的效果及使用性。方法临床对该院收治的60例患者均行溶栓治疗,并将动脉未溶通患者定为对照组,而将动脉溶通患者定为观察组,并观察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因素。结果年龄≤74岁患者溶通率要高于>74岁患者,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时间≤7 h患者溶通率高于>7 h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部位也是影响溶通率的重要因素。结论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溶栓时间以及心肌梗死部位等原因,因此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影响溶栓治疗的相关因素,以达到保证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向智铨 《重庆医学》2006,35(10):939-940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段抬高时是否给予溶栓、不同溶栓治疗时间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院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距发病的时间分为A组(≤2h)、B组(2~12h)和C组(未溶栓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3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45.7%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周死亡率分别为0%、20%、35.7%。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死亡率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50mg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给予阿替普酶50mg、对照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冠状动脉溶通率,治疗组88.8%,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溶通率高,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32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30例,除不用尿激酶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溶栓组为65.6%(21/32),常规治疗组为16.7%(5/30),两纽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病死率为6.3%(2/32),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23.3%(7/3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两种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患者随机分为r-SK组(40例)和UK组(40例),分别用r-SK1.5×10^6U和UK1.5×10^6U静脉输注,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及5周病死率。结果:r-SK组溶栓后120min血管再通率(85.0%)明显高于UK组(62.5%)(P〈0.05);溶栓后各时间段r-SK组再通率均高于UK组(P<0.05);r-SK组于溶栓治疗4周内其出血、心血管并发症、再闭塞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UK组(P〈0.05);心原性休克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K组死亡率(2.5%)明显低于UK组(7.5%)(P〈0.05)。结论:与UK相比,r-SK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AMI)心电图ST段抬高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心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监护病房(CCU)收治并接受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360例AMI患者,根据溶栓后心电图ST段抬高达到稳定性下移50%的时间,分成A组(t≤30min,n=92)、B组(30〈t≤60min,n=126)及C组(60〈t≤90min,n=142),分别测定3组的梗死血管室壁运动的幅度。结果:ST段抬高达到稳定性下移50%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梗死相关心室壁运动幅度存在差异[急性前壁心肌梗(AAMI)相关室间隔运动幅度A、B、C3组分别为(8.15±1.62)、(7.84±1.43)及(6.56±2.15)mm,P〈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相关左室后壁运动幅度3组分别为(8.78±1.92)、(7.32±1.54)、及(6.15±2.05)mm,P〈0.05,且随需要的时间的延长,梗死相关的心室壁运动幅度有下降的趋势。结论: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越短,梗死相关的心室壁运动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汉儒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18-14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的效果。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8年12月对57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瑞通立(化学名为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8月-2013年12月收住本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为A组(瑞通立组)和B组(尿激酶组)各30例,观察2组血管总再通率、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瑞通立组总的血管再通率(83.33%)显著高于尿激酶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出血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瑞通立作为一线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75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32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30例,除不用尿激酶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溶栓组为65.6%(21/32),常规治疗组为16.7%(5/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病死率为6.3%(2/32),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23.3%(7/3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吴波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67-68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或无2型糖尿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溶栓后5周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及心功能状况。方法 2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有2型糖尿病组和无2型糖尿病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5.8%和76.4%(P〈0.05);轻度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和3.9%(P〈0.05);5周死亡率为21.74%和5.73%(P〈0.05);溶栓后5周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有2型糖尿病组和无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15.8%和33%(P〈0.05);心肌射血分数EF值分别为(53.24±10.6)和(61.6±10.7)(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无2型糖尿病患者且近期预后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在评估心功能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25例为冠脉造影正常的除外冠心病诊断的患者。采用荧光免疫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清BNP水平、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BNP水平与不同治疗方法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BNP水平随心衰加重而逐渐增高,与心功能呈正相关(r=0.72,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48,P〈0.05);溶栓治疗、介入治疗两组BNP无显著性差异(q=2.32,P〉0.05),保守治疗组与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组BNP浓度具有统计学意义(q-=4.25,P〈0.05)。结论:BNP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溶栓治疗与介入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09—01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施行PCI的6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5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80岁以上,n=17)和老龄组(65—79岁,n=258)。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特征,比较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期间死亡人数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的差异。结果高龄组和老龄组患者多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单支病变,IRA再通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术后心衰、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较老龄组多见,其中以电解质紊乱发生最多(94.12%)。高龄组患者无胸痛、术后心衰及出血发生均高于老龄组患者(P〈0.05),但死亡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两组之间严重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无论高龄还是老龄患者施行PCI治疗可以增加心肌血供,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该治疗安全、有效,且患者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术后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3例ST段抬高伴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AMI患者,根据是否获得溶栓治疗,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31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均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或抗休克治疗、抗心律失常、脑保护等对症处理,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溶栓纽23例血管再通,对照组4例血管再通,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4周平均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住院4周死亡1例,对照组住院4周死亡9例,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心肺复苏术后行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夏勇  李晓龙 《中原医刊》2011,(21):105-10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入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观察组),与同期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不行静脉溶栓(对照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再通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48.3%)。观察组再通47例,再通率为78.3%;对照组再通11例,再通率18.3%。观察组病死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行静脉溶栓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不行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溶栓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54例。根据入院时血清CRP水平的不同分为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溶栓治疗后观察血管再通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溶栓治疗后180min两组冠状动脉的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CRP升高组为60.71%。CRP正常组为80.77%(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6h内CRP水平高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的再通率更低,且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大。  相似文献   

16.
陈聿峰  叶涛  谭小强 《吉林医学》2008,29(11):930-931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再通后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128例AMI静脉溶栓再通患者,按血糖水平分成Ⅰ.Ⅱ、Ⅲ组,Ⅰ组〈7.8mmol/L;.7.8mmol/L≤Ⅱ组〈11.1mmol/L;Ⅲ组≥11.1mmol/L;分别测量3组静脉溶栓成功后不同时间QTd。结果:溶栓成功后1-2h,三组间QTd无差别(P〉0.05)。溶栓成功后8~12h、24~32h,Ⅰ组与Ⅱ组间比较,QTd无明显差别(P〉0.05);但与Ⅲ组比较,Ⅰ、Ⅱ组QTd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血糖是影响AMI静脉溶栓再通后QTd的重要因素,血糖水平越高,溶栓再通后QTd缩短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杨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60-61,63
目的对比研究瑞通立(化学名为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8月~2011年9月收住本院的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瑞通立)和B组(尿激酶)各30例,观察两组血管总再通率、在发病3h内及3h后溶栓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出血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120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组总的血管再通率(86.66%)高于B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3h内较3h后溶栓的再通率有明显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死亡率、并发症及120dLVEF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中瑞通立疗效优于尿激酶,两组在发病3h内溶栓冠脉再通率均高于3h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对象为2005年1月-2008年1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其中35例由我院急诊科进行院前溶栓治疗,37例进行院内溶栓,并将两者对比分析。结果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院前溶栓组为(108.29±29.05)min,院内溶栓组为(179.38±45.67)min。再通率院前组为71.43%,院内组为45.95%。心脏事件发生率院前组为11.43%,院内组为32.4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溶栓治疗能缩短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是必要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后溶栓治疗时间对临床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溶栓治疗距STEMI开始发病的时间,分为≤2h、~6h、12h三组,比较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心功能以及4周病死率等。结果三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分剐为88.9%、52.8%、29.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killip分级标准Ⅱ级以上分别占16.7%、25%、41.7%,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比B、C组分别降低8.3%、25%;4周病死率分别为0、11.1%、29.2%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后溶栓治疗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越好,4周病死率越低,说明早期溶栓可提高临床疗效、近期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中达到冠脉再通标准的69例,再通率达74.19%;24例未达再通标准,其中3例死亡,病死率为3.23%。发病6h内溶栓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6~12h的再通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再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