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旨在探讨针刺结合Bobath疗法降低脑卒中后肌张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住的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Bobath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患侧肌张力。结果:治疗后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Bobath疗法降低脑卒中肌张力明显优于单纯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划分为各30例的3组,行单纯电针拮抗肌腧穴疗法组(A组)、行新Bobath治疗的新Bobath技术组(B组),行电针拮抗肌腧穴疗法联合新Bobath治疗技术的C组(C组)。对比分析3组不同治疗方法前后Fulg-Meyer评分、下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erg平衡量表具体改善情况。结果三组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痉挛评定指标方面均有效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痉挛评定较其他组明显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行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痉挛改善效果,且能够有效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推拿结合抗痉挛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肌痉挛的改善情况。方法 4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以穴位推拿结合抗痉挛技术治疗,对照组以神经肌肉促进术中的抗痉挛技术治疗,每日2次,在治疗后第4周和12周分别评定疗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运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和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的上肢运动功能测试部分(U-FMA)进行上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MAS和U-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MAS和U-FMA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上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但穴位推拿结合抗痉挛技术在改善上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单纯抗痉挛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OTOmed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肌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42例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MOTOmed训练组(观察组)和常规康复组(对照组),每组21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加用德国生产的MOTOmed系统训练,2次/d,每次15~30min,4周为1个疗程。评定指标:肌张力应用改良的Ashworth法,肌力测定采用MMT法,分别于康复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经康复治疗4周后肌张力都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OTOmed训练对脊髓损伤后肌痉挛康复治疗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波  李昌柳 《广西医学》2011,33(10):1307-1309
目的观察手法股四头肌分离技术治疗偏瘫痉挛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因偏瘫造成股四头肌痉挛、屈膝困难、画圈步态患者74例,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手法进行股四头肌分离技术强化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能力FAC评分、四头肌肌张力MAS分级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FAC评分、MS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AC评分均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3C(P〈0.05),并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股四头肌张力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股四头肌分离技术可明显改善偏瘫痉挛步态的步行能力,改善股四头肌肌张力,矫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佩戴自制指套持续牵张脑卒中患者屈曲痉挛的手指,来改善患者手指屈曲痉挛的疗效。方法:将30例存在手指屈曲痉挛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佩戴自制指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改良Ashworth评定和Lind-mark手功能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Lind-mark手功能评定均有提高;但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的肌张力改善并不明显,而治疗组患者肌张力得到明显改善,改良Ashworth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肌张力改善情况、手功能评定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佩戴自制指套可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手指屈肌张力,抑制痉挛,提高偏瘫患者的手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督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共21 d。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患者肌张力情况;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并用MAS分级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督脉可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冰  刘洋  王文禹 《河北医学》2014,(7):1184-1187
目的:观察解痉振瘫汤联合穴位刺络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共50例应用康复疗法并给予巴氯芬,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口服中药解痉振瘫汤和开窍通经解痉针刺法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以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瘫肢体肌张力变化采用修订的Ashworth 分级法( MAS),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改变采用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定法( MBI )进行评定。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偏瘫肢体的肌张力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解痉振瘫汤联合开窍通经解痉针法对治疗脑卒中所致偏瘫肢体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可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而且减轻了家庭及社会负担,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及操作可行性。方法 8例因脑卒中致上肢或下肢肌痉挛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进行痉挛肌肉内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观察注射前、注射后4周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注射后4周MAS、MBI的改善均优于注射前(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肌痉挛,定位准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强化抗痉挛治疗,观察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8例。两组均采用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代谢药物治疗,给予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推拿等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痉挛药物及抗痉挛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再训练方法,对两组治疗后状态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Fulg.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强化抗痉挛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抗痉挛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的63例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屈肌张力Ashworth评级均在1~3级之间。6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采用针刺疗法,1日1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比较,评估方法采用Ashworth评分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和F波波幅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试验组显效率(31.25%)高于对照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评分两组上肢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试验组评分增加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波参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简便、有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住院及门诊脑卒中同时伴有患侧肢体痉挛的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生存质量(QOL)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四肢简化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表(MBI)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MAS、ADL评分明显降低,QOL、FMA、M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灸能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神火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调神火针治疗,45例)与对照组(普通针刺治疗,45例),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分]、痉挛情况[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 CSI)评分]及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MAS评分为(1.79±0.55)分,对照组MAS评分为(2.07±0.58)分,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FM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上肢FMA评分为(41.28±4.09)分,对照组上肢FMA评分为(36.22±3.81)分,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注射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A型肉毒素注射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6、12周后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易Fugl-Meyer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上肢肢体痉挛程度、肌力、肢体活动能力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MAS、MB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0.05);两组MBI和FMI评分均较治疗前高(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MBI和FM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0.05)。结论 A型肉毒素注射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不仅能缓解患者肌痉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功功能,且药效可持续至治疗12周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Bobath技术治疗中风后踝关节痉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00例中风后踝关节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给予针刀结合Bobath技术治疗和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角度、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量表。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在踝关节最大背伸、跖屈角度及踝关节屈伸ROM较治疗前均增大(0.01),且治疗组在治疗后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分均明显升高(均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刀结合Bobath技术对中风后踝关节痉挛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针留针下配合松动坍塌试验治疗脑卒中患者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脑卒中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Bobath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和松动坍塌试验。2组治疗时间都为每周5次,连续干预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肌痉挛评级、Fugl-Mey下肢运动功能(FM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改良Ashworth量表肌痉挛(MAS)分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肌痉挛分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及Bobath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留针下配合松动坍塌试验治疗脑卒中足内翻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于Bobath理论技术穿插中医推拿手法对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康复护理、基本药物治疗及床旁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基于Bobath技术穿插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患者应用基于Bobath技术穿插推拿手法。两组共治疗4周,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AS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MAS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基于Bobath技术穿插中医推拿手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肌痉挛程度,其疗效并不优于基于常规Bobath技术的运动疗法,但能更好地改善患肢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重复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艳  付耀高  赵志华 《广东医学》2006,27(11):1744-1746
目的 观察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重复给予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BTX-A对30例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患者重复2次进行局部肌肉注射,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3~6个月,每次注射剂量为200~300U,在每次注射前,注射后3d,7d,1个月,3个月以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肌肉肌张力的变化,Fud—Meyer上肢运动评测以评价运动恢复程度,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变。结果 两次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痉挛肌肉肌张力MAS评分、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7d及1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2次注射后与第1次注射后分别比较,3项疗效评价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药物副作用。结论 重复局部肌肉注:时BTX—A治疗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疗效无减退,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并于中药熏蒸后给予康复训练。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等级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等级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蒸结合常规康复治疗、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的痉挛状态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后痉挛缓解的程度,采用改良后Ashworth评分标准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肌张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