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骨髓中主要包括两种多能干细胞,即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cell,HSC)和非造血干细胞,后者中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bymal stem cell,MSC)为主.MSC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中胚层和外胚层细胞,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  相似文献   

2.
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微环境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非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体外已证实,MSC具有支持长期造血启动细胞,抑制异体T细胞增殖的作用。对MSC在骨髓移植中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将有助于实现MSC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体外实验证实MSC能分化成不同谱系的间质细胞,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等[1].此外,MSC作为骨髓基质组成成分,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支持造血[2].近年来报道MSC与造血干细胞(HSC)一同植入可以降低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及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其具体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我们就MSC与T、B、NK、DC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晓玲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2,17(2):159-160,F000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HSC)以外的另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Friedenstein等于1966年首先从兔的骨髓成纤维样细胞中证实了MSC的存在;1991年Caplan等将其命名为骨髓MSC.由于MSC与造血微环境关系密切且有强大的免疫调控能力,使其在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均有着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MS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造血调控、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微环境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非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体外已证实,MSC具有支持长期造血启动细胞,抑制异体T细胞增殖的作用。对MSC在骨髓移植中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将有助于实现MSC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俊山  田发明  张柳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74-2976
早期的干细胞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上。现在发现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以外,还存在一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BMSCs是与HSC截然不同的一类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神经元样细胞[1-2]。在新近的研究中,人们还发现它可以向内胚层及外胚层的细胞分化[3-4],具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非清髓预处理建立猕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模型,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单倍体相合移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健康、单倍体相合的猕猴亲子配对,受非清髓性预处理用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 ^60Co(200cGy)全身照射 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用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抗CD25单抗。实验分为单纯造血干细胞(HSC)移植组和HSC联合MSC移植组;检测供受体嵌合水平,观察造血恢复、GVHD等情况。结果单倍体相合的子代猕猴采用非清髓预处理方案,可获稳定植入?比较了单纯非清髓HSC移植组和HSC联合MSC移植组的造血恢复,发现造血恢复时间主要与嵌合状态有关;MSC可促进植入;相同条件下,HSC联合MSC移植组更容易形成供受混合嵌合;GVHD的发生率低。结论成功建立了猕猴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HSCT的模型,非清髓HSCT联合MSC可能在单倍体相合移植中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支持造血干细胞扩增的能力及所涉及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来源于脐血的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14 d,然后计数造血干细胞数与集落形成单位。ELISA方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的细胞因子。结果: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造血干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的造血干细胞(P0.05)。此外,在培养体系中添加外源性细胞因子可明显提高造血干细胞增殖率(P0.05)。间充质干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GM-CSF、IL-7、IL-8、IL-11、SCF和SDF-1α。结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滋养层可用于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介导MSC对HSC增殖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免疫调节能力,其中MSC的免疫调节性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为:MSC能抑制T、B琳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的活化和增殖;同时,MSC具有重建人类造血微环境的功能、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性质,MSC正应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GVHD.因此,深入研究MSC治疗GVHD的细胞免疫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对MSC治疗GVHD的免疫机制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研究状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活性与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主要来源于成人骨髓、脂肪和几种胎儿组织,遗传背景稳定,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在体外扩增的非造血组织干细胞。MSC除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参与受损组织重建,还具有重要的“免疫逃避”特性和免疫调节功能,而被认为是同种异基因细胞移植领域中的理想备选细胞。MSC被认为是骨髓基质的前体细胞,参与构成支持造血的微环境,促进造血干细胞(HSC)增殖并可能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细胞植活。体外实验已证实MSC能抑制T细胞增殖,诱导T细胞无反应性和影响抗原呈递细胞(APC)的成熟及功能;而在狒狒的体内实验中,输注来源于移植供者或第三方的MSC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不匹配的皮肤移植物被排斥的时间明显延迟。如果将MSC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所反映出的免疫抑制作用顺延,在人类,它们也许可用来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防止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hh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非接触共培养中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采用miniMACS磁珠分选仪分选人骨髓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两种细胞纯度;将CD34+细胞与MSC分别种至Transwell上下室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并添加外源性shh蛋白进行干预。收集非接触共培养d 7的样本检测HSC及MSC细胞数量、RNA总量、HSC的ki67的mRNA表达量,以了解HSC增殖情况;测量HSC细胞Tie-2 mRNA表达量和MSC的VEGF、Ang-1 mRNA表达量,以了解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非接触共培养d 7,共培养组2种细胞数量、RNA总量以及ki67、Tie-2、VEGF、Ang-1相对表达量增加并呈以下趋势:MSC+HSC组和shh+HSC组均高于HSC组(P 0.05),MSC+shh+HSC组高于MSC+HSC组(P 0.05)。结论:shh可协同MSC体外非接触共培养促进HSC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血管生成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具有干细胞特性,体外培养呈贴壁生长,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不表达造血干细胞(hemaropoietic srem cells,HSC)的标志。它能抑制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也可抑制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其机理可能与为HSC提供保护、抑制T淋巴细胞的反应性、提供相匹配的HLA—Ⅰ类抗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支持造血干细胞扩增的能力及所涉及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来源于脐血的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14 d,然后计数造血干细胞数与集落形成单位.ELISA方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的细胞因子.结果: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造血干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的造血干细胞(P<0.05).此外,在培养体系中添加外源性细胞因子可明显提高造血干细胞增殖率(P<0.05).间充质干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GM-CSF、IL-7、IL-8、IL-11、SCF和SDF-lα.结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滋养层可用于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介导MSC对HSC增殖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指一群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脂肪细胞、骨髓基质、肝脏细胞和神经细胞等多种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MSCs不仅能够向多种组织和细胞类型分化,并且在体外易分离培养和扩增。这些特性使MSCs成为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中有效发挥作用的理想工具[1]。1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骨髓来源:骨髓中不仅有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cell,HSC),而且还有另一类能够分化为多种骨髓间质成分的干细胞,他们被广义地定义为间充质组织的干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骨髓来源MSCs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深入的M…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EPO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人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通过重组慢病毒系统感染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建立能够稳定高效表达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细胞株EPO/MSC。用EB培养液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形成拟胚体,然后用EPO/MSC条件培养液处理拟胚体细胞;通过免疫荧光、集落形成实验和RT—PCR检测等方法对诱导的细胞进行了相关鉴定。结果表明:EPO/MSC体外能够稳定表达EPO。条件培养液诱导生成的细胞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抗原CD34和相关造血基因,可产生不同的造血集落,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EPO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能显著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6.
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造血微环境主要细胞成分的来源,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通过与造血细胞直接接触、分泌细胞外基质及多种细胞因子维持造血微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进而实现对造血的精细调控。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MSC的研究进展,就MSC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诸如MSC分泌多种支持造血的细胞因子,MSC表达与造血细胞相互作用的黏附分子,联合移植MSC对造血重建的支持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机体的正常造血依赖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增殖分化,以及支持其生长发育、构成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作用.目前常用的促进造血的MSC主要来源于骨髓,但从骨髓中获取MSC受到了数量、取材及分离纯化的限制.与骨髓相比,脂肪组织分布广泛、来源丰富、取材简单,并且含有数量更多的多能干细胞群,如脂肪干...  相似文献   

18.
骨髓基质细胞(BMSCs)是起源于胚胎发育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骨髓细胞中除去造血干细胞(非黏附细胞) 之外的黏附细胞部分,对造血干/祖细胞(HSC/HPC)增殖、分化、发育、成熟、迁移、定居、释放、凋亡等生理活动具有特殊作用.现综述BMSCs对特殊的一类血液细胞--血小板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袁璐萍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279-1281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期病理表现,目前传统的治疗手段难以从根本上修复肝脏的不可逆变化.肝脏原位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供体来源不足、操作复杂、移植后免疫排斥、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限制了临床肝移植的发展.近年来,细胞替代治疗应运而生,成为一个理想的治疗策略,目前已成为医学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为治疗肝硬化带来了新的希望.骨髓源性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 ,BMSC)是肝细胞的重要肝外来源,包括造血干细胞(HSC)及间充质干细胞(MSC),HSC及MSC均能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BMSC具有易采集且能体外大量扩增、可自我更新并向多种类型细胞分化、体积较小利于进入肝实质区、自体移植而无免疫排斥和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等优势,使其有望成为一种有广大应用前景的替代治疗方法.本文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分离鉴定人骨髓和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比较两种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支持长期造血的能力。用密度梯度离心或酶消化方法分离骨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贴壁培养的方法进一步纯化Msc。检测骨髓和脐带MSC的表型以及成脂、成骨分化潜能。通过LTC—IC(long—term culture—initiating cells)实验,检测骨髓和脐带间充质千细胞体外支持长期造血的能力,并在培养的第3、5、7周分析两种MSC组悬浮细胞的表型。结果表明,骨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时均呈纺锤形、贴壁生长,2种MSC均表达CD90、CD105、CD73、CD29、CD54、CD166和HLA—ABC,不表达HLA—DR、CD34和CD45。化学染色证实,2种MsC体外能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LTC—IC实验第5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CFC(colony forming cell)的产率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6、7、9周,脐带MSC组CFC的产率均低于骨髓MSC组(P〈0.05)。第3、5、7周悬浮细胞表型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2种MSC组CD34和CD117的阳性率均明显下降,而CD33、CD13、CD11b的阳性率逐渐上升。结论:从人骨髓和脐带组织中成功分离并鉴定出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体外支持长期造血,但其造血支持能力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