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液量对雾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胸心血管外科有痰液病人,进行早、中、晚3次雾化,每两次雾化间隔时间均在4 h以上,每次雾化持续时间20 min,随机以雾化液量5 mL、8mL、10 mL雾化,记录每次雾化前、雾化10 min及雾化后10 min时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并收集雾化后4 h的痰液量.[结果]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时雾化液量为5 mL时比8 mL、10 mL时病人排痰效果更好(P<0.05),病人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固定(6L/min~8 L/min)的情况下雾化液量为5mL时.病人排痰量比8mL、10 mL时排痰量多.  相似文献   

2.
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液量对雾化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液量对雾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胸心血管外科有痰液病人,进行早、中、晚3次雾化,每两次雾化间隔时间均在4h以上,每次雾化持续时间20min。随机以雾化液量5mL、8mL、10mL雾化,记录每次雾化前、雾化10min及雾化后10min时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并收集雾化后4h的痰液量。[结果]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时雾化液量为5mL时比8mL、10mL时病人排痰效果更好(P〈0.05),病人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固定(6L/min~8L/min)的情况下雾化液量为5mL时,病人排痰量比8mL、10mL时排痰量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氧气间歇雾化吸入法应用于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30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在抗炎、平喘、止咳、化痰等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药物氧气雾化吸入,观察组采取间歇雾化吸入法,而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持续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排痰时间、气喘缓解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雾化吸入后2 h观察组患者呼吸、心率平稳,血氧饱和度升高,而对照组呼吸、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相对降低,雾化吸入副作用发生情况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间歇雾化吸入法不仅能稳定COPD患者的呼吸、心率,明显缩短了患者有效排痰时间、气喘缓解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而且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应用于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在抗炎、止咳、化痰、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氧气雾化吸入,观察组采取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氧气持续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排痰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雾化吸入后2 h观察组患者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雾化吸人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不仅能稳定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呼吸、心率,明显缩短了患者有效排痰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开胸术后患者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中氧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对雾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开胸术后神志清楚有痰液患者50例,随机以氧流量为4-6 L/min、6-8 L/min、8-10 L/min作为驱动力,进行早、中、晚3次雾化,每两次雾化间隔时间均在4 h以上,每次雾化持续时间20 min,记录每次雾化前、雾化10 min及雾化后10 min时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并收集雾化后4 h痰液量。结果氧驱动雾化吸入时,雾化后4 h排痰,氧流量为4-6 L/min比6-8 L/min、8-10 L/min时效果好(P〈0.001),患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时,雾化液量为沐舒坦30 mg与生理盐水6 ml情况下,氧流量为4-6 L/min排痰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氧流量驱动氧气雾化吸入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麻玉秀  刘志英 《护理学报》2008,15(10):63-64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氧流量时氧气雾化吸入的效果。方法6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组均行氧气雾化吸入1周,3次/d。各组的雾化器氧气驱动流量分别为5、8、10 L/min,比较3组雾化后初次咳痰量以及雾化时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主观感觉。结果经比较,3组患者前述的4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不同氧流量对雾化吸入效果无明显差异,从节约成本及患者雾化时的舒适感来讲,使用5 L/min的氧流量就能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应用于老年肺部感染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应用于老年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氧气雾化吸入,观察组采取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对照组采取氧气持续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舒适度得分、有效排痰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76、6.5、7.52、3.02,P〈0.05);雾化吸人1h后观察组患者呼吸、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56、21.12,P〈0.05);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6,P〈0.05)。结论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可使老年患者舒适度增加,明显缩短了有效排痰时间、痰鸣爵消失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提高了老年患者冶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氧气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100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氧气雾化组(氧气组)和空气压缩泵雾化组(压缩泵组),各50例.观察2组患者雾化吸入3d、5d、7d后的日均排痰量;雾化吸入前后1h内的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长短;雾化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经过雾化吸入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但日均排痰量氧气组明显优于压缩泵组(P<0.001);且氧气组雾化吸入后,呼吸、心率平稳,SpO<,2>升高,而压缩泵组呼吸、心率加快,spO<,2>相对降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氧气组明显缩短(P<0.05,p<0.01);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氧气组优于压缩泵组(P<0.05).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疗效优于压缩泵雾化方式,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应用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对8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一般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有效排痰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明显缩短了老年患者的有效排痰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提高了老年患者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95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超声雾化吸入组47例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48例,超声雾化吸入组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对血饱和度的影响.结果: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雾化前增加,而超声雾化吸入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雾化开始后比雾化前降低,两者比较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缺氧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雾化吸入组(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能有效达到稀释痰液、祛痰、预防肺部感染及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氧气雾化吸入疗法中各种影响因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0例采取氧气雾化吸入疗法的COPD患者:①分别选择氧流量为4、5、6、7、8L/min,观察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②分别采取仰卧位、半卧住、坐位,观察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无论氧流量大小,雾化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增加,与雾化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OPD患者进行氧气雾化疗法时,为达到最佳的雾化效果,建议采用氧流量在5~6L/min。②在雾化吸入前做好健康宣教,教会患者正确的卧位(坐位或半卧位),雾化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增加,与雾化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达到最佳雾化效果。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在5—6L/min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能达到最佳雾化效果,是一种有效的雾化吸入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超声雾化吸入方法和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在提高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氧饱和度(SaO2)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62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按入院确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方法和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比较雾化吸入前后两组患者SaO2的差异.结果 雾化吸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O2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可降低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耗氧量,提高SaO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肿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氧疗中实施不同给氧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脑肿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鼻导管组、人工鼻组、面罩组各20例,分别实施鼻导管吸氧、人工鼻吸氧及面罩法吸氧。观察3组患者氧疗前、氧疗1 h、氧疗24 h时的血氧饱和度、痰液黏稠度(Ⅲ度)以及并发症(肺部感染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患者在吸氧1 h、吸氧24 h时的血氧饱和度均比吸氧前有显著提高(P0.05),但面罩组提高幅度显著更高(P0.05);鼻导管组与面罩组吸氧1 h、吸氧24 h时的痰液黏稠(Ⅲ度)率相比吸氧前显著下降(P0.05),优于人工鼻组(P0.05);面罩组与人工鼻组的肺部感染与切口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鼻导管组(P0.05)。结论面罩吸氧应用在脑肿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有良好效果,不仅可快速平稳改善血氧饱和度,而且能降低痰液黏稠度以及肺部感染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机械加温加湿器与氧气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在人工气道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时间超48 h的74例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氧气雾化吸入行气道深化,研究组采用机械加温加湿器的方式行气道湿化,比较2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 气道湿化后,研究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Z=-6.849,P<0.001);患者舒适率高于对照组(χ2=9.784,P=0.002),痰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低于对照组(χ2=6.618,P=0.010)。结论 针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利用机械加温加湿器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明显优于氧气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5.
郭燕梅  施鹏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55-2157
目的比较超声雾化吸入和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较小婴儿(〈6月)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6例重症肺炎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和氧驱动雾化吸入,连续3d监测两组雾化吸入前后呼吸、氧饱和度(SpO2)、刺激性咳嗽、喘憋、肺部罗音等改善情况观察。结果两组患儿雾化前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氧驱动雾化吸入组效果好。在咳嗽改善、喘憋改善、肺部哕音消失等临床效果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婴儿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不良反应少,有更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氧气雾化吸入疗法中不同氧流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2例采取氧气雾化吸入疗法的COPD患者,分别选择氧流量为4、5、6、7、8L/min,观察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氧流量为4~6L/min时,雾化前后患者心率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氧流量为7~8L/min时,雾化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无论氧流量大小,雾化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增加,与雾化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患者进行氧气雾化疗法时,为达到最佳的雾化效果,建议采用氧流量在5~6L/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