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注水充盈法结合改良端侧吻合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8年8月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的静脉注水充盈法结合自体动静脉内瘘改良端侧吻合术86例病例资料,以及常规端侧吻合术43例病例资料。对比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静脉注水充盈法组与常规端侧吻合组比较,血管缝合时间,吻合口渗血补针率,吻合口直径,术后3个月内瘘成熟率,内瘘成熟时间均为静脉注水充盈法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χ~2/Z值分别为14.276,4.963,-7.086,4.203,5.179;P值分别为0.001,0.032,0.001,0.043,0.031),但2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χ~2=0.028,P=0.415)。结论静脉注水充盈法结合改良动静脉端侧吻合自体血管内瘘术较常规端侧吻合术,血管缝合时间短,手术野清楚,缝合简单可靠,有较为理想的吻合口宽度,内瘘容易成熟,尤其适用于静脉直径较小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术前超声检查对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患者术后内瘘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的57例尿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其中30例行术前血管超声检查(超声组)评估桡动脉和头静脉造瘘血管条件;27例仅行物理检查(对照组).术后1-6个月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评估,主要观察血管走行、内径及血流通畅情况,比较两组内瘘术后成功率.结果超声组内瘘术后成功率83.3%,对照组内瘘术后成功率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能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状况进行评价,且能对术前桡动脉和头静脉等造瘘血管条件进行详细评估,以确立内瘘手术适应证和最佳手术部位,减少手术的盲目性,降低内瘘术后失败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头静脉侧支转位术重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治疗内瘘近心端堵闭塞造成的肿胀手综合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集11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近心端闭塞造成肿胀手综合征的患者。全部进行了头静脉侧支转位术重建内瘘手术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术后3月内回访的内瘘使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手部肿胀和皮肤溃烂好转。11例转位术所重建的内瘘有10例(90.9%)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使用情况良好。结论内瘘口附近有通往远心端的已经动脉化的头静脉侧支的患者,可行头静脉侧支转位术重建内瘘,既消除肿胀症状,又保留原内瘘,节省静脉,方便透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AVF术)方法及手术相关技巧,评估术后瘘管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前臂AVF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自体AVF术279例,自体静脉移植AVF术及人工血管植入AVF术11例.采取端-侧或侧-侧吻合术216例;端-端吻合术74例.[结果]采取端-侧或侧-侧吻合术术后通畅率(9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以提高动静脉内瘘术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156例终末期肾衰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手术方法均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并予正确的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156例终末期肾衰患者中造瘘成功152例,失败4例。结论动静脉内瘘术后正确护理,可减少其并发症,并提高患者长期开放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彩超在较为难建立的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总结41例临床认为建立动静脉造瘘较为困难的血液透析患者,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脉、静脉,确定吻合部位,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与内瘘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 受检者桡动脉几乎能满足手术需求,以静脉直径≥2.0 mm、动脉直径≥1.6 mm为符合做内瘘的标准.结论 彩超在建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对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口部位的确定以及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分析内瘘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顺利进行的前提.多项研究指南均认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本组总结我院70例头静脉和桡动脉内瘘手术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术前、术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旨在了解术前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静脉,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82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依据有无CDFI围手术期评估分为评估组与未评估组,各41例。对比两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时间、手术一次成功率及评估组手术前后血管变化。结果:评估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一次成功率97. 56%(40/41)较未评估组80. 49%(33/41)高,平均手术时间(52. 62±16. 24) min较未评估组(65. 37±20. 64) min短(P 0. 05);评估组1例患者术后1周因内瘘闭塞,加之自身血管条件不佳,修瘘困难,改行颈内静脉长期管置入术;未评估组术后1周8例患者内瘘闭塞,其中5例再次修瘘治疗成功,1例因血管条件较差改行颈内静脉长期管置入术,1例由于前臂血管条件不佳,改行肘部高位瘘成功,1例于对侧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成功;评估组术后1周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均较术前长,头静脉、桡动脉血流量均较术前高(P 0. 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采用CDFI检查,可指导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定位,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术后还可通过检测动静脉内瘘血流及内径情况评估内瘘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前臂细小血管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按术前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选择动、静脉直径均2.0mm,但≥1.5mm的拟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共224例纳入本研究。术中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端端吻合(21例)、动静脉双吻合(14例)、端侧吻合(110例)及改良端侧吻合(79例)等四种手术方式;术后测定吻合口直径及监测成熟指标,直至瘘成熟或达12周。研究分析术式及吻合口直径与手术成功率及成熟率的相关性。结果端端吻合术式成功率57.1%,成熟率58.3%;动静脉双吻合术式成功率78.6%,成熟率63.6%;端侧吻合术式成功率80.9%,成熟率84.3%;改良端侧吻合术式成功率89.9%,成熟率94.4%。改良端侧吻合方式在手术成功率和成熟率上均明显优于端端吻合手术方式(P0.01),和常规端侧吻合术式比较,手术成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成熟率有明显差异(P0.05);10~15mm吻合口直径在细小血管内瘘术中成功率和成熟率均较直径较小者高,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细小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最佳术式为改良端侧吻合,术中将吻合口直径扩大到10~15mm有利于内瘘成功和成熟。  相似文献   

10.
目前,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而建立有效的动静脉内瘘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1-2]。动静脉内瘘中以桡动脉-头静脉内瘘为主,手术方式常有:端-端、侧-端、侧-侧吻合等。因端-端吻合术式简单、易操作,目前采用仍较广泛。尿毒症患者因动脉硬化及长期慢性疾病,使头静脉较细,且扩张性差,部分患者有血管狭窄及闭塞,使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透析(HD)通路的时机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尿毒症患者(321次)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情况.[结果]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一期成功率96.51%,而肘部、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AVF术为100%.人工血管AVF较自体AVF成熟时间短(P〈0.05).鼻烟窝及人工血管内瘘较易发生血栓形成(P〈0.05);而端-侧吻合较少(P〈0.05);肘窝、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AVF内瘘易成熟(P〈0.05).[结论]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标准内瘘)是首选;改良侧-侧吻合对血管条件好的患者亦有较高成功率;人工血管内瘘为自体内瘘失败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4岁,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术式为端侧吻合。术后第2天瘘口血管杂音消失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桡动脉内径0.21cm,内-中膜光滑,血流通畅,血流频谱呈三相波改变。瘘口血流暗淡,血流频谱恢复三相波改变。瘘口后头静脉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CUSEAL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建立方法,观察早期穿刺使用情况。方法收集入组患者基线资料,超声检查计划手术侧的肱动脉及上臂静脉内径;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端侧吻合,建立U型人工血管袢。术后观察前臂肿胀情况,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及前臂肿胀情况行人工血管内瘘穿刺,透析结束后拔针局部按压15~20min。结果入组患者中有17例(58.6%)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大部分患者既往有多次置管或动静脉内瘘建立史。吻合动脉平均直径为(3.81±0.67)mm,吻合静脉平均束臂直径为(4.46±1.47)mm。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均一次性建立成功,术后前臂未见中重度肿胀,24例(82.8%)患者在术后1周之内开始穿刺,且76.2%的中心静脉置管者术后1周内拔除导管。结论ACUSEAL人工血管内瘘建立后较少出现肢体肿胀,避免了中心静脉置管或缩短了其留置时间,为内瘘的早期穿刺使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10月于南京一民医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的76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观察结果,将76例患者分为手术成功组与手术失败组。在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并记录所有患者桡动脉与头静脉血管状态以及血流状态。结果:76例手术患者中,手术成功62例,失败14例,其中血栓形成6例,术后血肿3例,成熟不良3例,吻合失败2例,手术成功组与手术失败组年龄与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手术成功组桡动脉内径、桡动脉血流量、桡动脉峰值流速以及头静脉内径均高于手术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反应性充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对手术成功率进行预测性评估。  相似文献   

15.
吕利敏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200-1201
目的探讨8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11月至2009年06月行的87例次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情况。结果头静脉-桡动脉吻合术及贵要静脉-桡动脉吻合术常见的并发症以内瘘闭塞为主,共发生13例次,内瘘闭塞率占14.9%。结论87例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失败其原因多与手术操作、血管纤细及扩张不充分等因素有关,上述因素导致内瘘血栓形成及内瘘闭塞。因此提高手术操作技术,预防血栓形成是防止发生血管闭塞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分别行前臂动静脉内瘘,鼻烟窝部内瘘及上臂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8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88例病人手术均1次成功,术后2周以上使用动静脉内瘘均能达到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结论动静脉内瘘首选非惯用手鼻烟窝处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其近期并发症最常见是血栓形成,远期常见为吻合口狭窄或闭塞致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7.
动静脉内瘘术是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是肾衰竭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治疗时血管通路的首选。自1962年世界上第1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功吻合以来,动静脉内瘘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手术方式、辅助器械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相关新技术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在建立自体血管通路方案中,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定位对提高造瘘手术成功率的价值。方法纳入肾脏内科2012年1月-7月尿毒症终末期患者25例,均为多次造瘘失败或为临床建立动静脉造瘘较为困难的患者,术前超声行上肢动静脉及双侧大隐静脉评估,重点观察肱动脉、桡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及大隐静脉,寻找肘部及上臂段有无合适搭桥的血管,测量其管径并体表定位。结果14例术前多次造瘘失败患者,9例行再造瘘+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2例行人工血管置人术,1例行左上肢人工血管取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2例放弃手术;11例术前未行动静脉造瘘的患者2例行人工血管置人术,6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例因桡动脉管径较细行肱动脉与肘正中静脉高位瘘,2例放弃手术。21例手术患者术后生命指征平稳,瘘口搏动震颤良好。术后~2周内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所建通路通畅。结论尿毒症终末期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前超声评估及定位对提高临床手术成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用球囊扩张小口径头静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的有效通畅率。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67例尿毒症患者初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根据术前彩超测量患者头静脉直径将40例头静脉直径〈2.5mm患者分入研究组,27例头静脉直径〉2.5mm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用Fogarty球囊扩张头静脉,使其直径〉2.5mm后行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内瘘手术。术后观察内瘘通畅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7例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58例开始应用内瘘进行血透。9例内瘘术失败。其中研究组5例,对照组4例。12个月的初次、累积通畅率研究组分别为64%和72%,对照组分别为60%和76%。结论:用球囊扩张小口径头静脉至其直径〉2.5mm后和桡动脉行端端吻合可得到有效的血液透析通路,其远期通畅率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头静脉与尺动脉吻合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桡骨茎突平面为起始点,分离头静脉。紧贴真皮下制备皮下隧道,将头静脉通过皮下隧道转位于前臂掌侧,应用两定点连续缝合法与尺动脉作端端吻合4例,端侧吻合12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15个月,血管瘘口均通畅,头静脉充盈佳,显露好,易穿刺,满足透析需要。结论:头静脉与尺动脉吻合内瘘术是有效的造瘘方法,是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尤其适用于桡动脉无法使用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