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综合导师的学术经验和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湿、毒、瘀、虚是大肠癌术后的基本病机。结合对不同治疗阶段的病机特点的认识,分阶段运用中药辨证治疗,在大肠癌术后的综合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泛指在盲肠、直肠和全部结肠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便秘作为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常见临床症状,明显增加了大肠癌根治术后转移的复发率。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是治疗大肠癌术后便秘的基本治法,针对大肠癌患者术后脾胃功能虚损,故扶正首重"健脾",自拟参归白术散加味治疗大肠癌患者术后便秘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其生活质量,延长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的术后辅助治疗在近年内取得了飞快发展,中医药治疗在大肠癌根治术后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肠癌术后中西医辅助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西医治疗术后大肠癌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余清清  陈旻 《吉林中医药》2012,32(3):318-321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在研究大肠癌的综合治疗中,中医药取得很大进步,不局限于单纯中药汤剂治疗,同时注重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并寻求中成药及中医的其它独特治法,中医多途径多方式的治疗方法,在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毒副作用、预防复发与转移等方面取得明显疗效,带给大肠癌术后患者更多的生存希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中药内服、参麦注射液静滴等中医药综合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级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氏0.05),躯体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可促进大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大肠癌术后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大肠癌术后、放化疗后及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西医综合治疗的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不仅在大肠癌各病期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对大肠癌的转移及术后复发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应栩华主任医生认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治疗上以扶正治疗为主,然后根据兼证的不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大肠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但术后易发生复发和转移,其远期总体疗效较差。中医药具有整体作用强、毒副作用小、临床疗效确切、经济实惠等优势。同样,中医药对手术后、放化疗后的大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能延长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抑制大肠癌复发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临床防治大肠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余清清 《江西中医药》2011,42(10):78-80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在大肠癌的综合治疗中,中医药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肠癌术后患者,在临床上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毒副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是大肠癌的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虚瘀毒是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基本病机。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辨证论治以及中药灌肠可有效降低大肠癌术后的复发转移率。文章就近年来大肠癌复发转移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临床、实验研究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法防治大肠癌术后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结直肠患者采取同期对照研究方法,全部病例均行西医常规治疗,以是否自愿接受口服中药治疗分为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观察两组中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结果:长期口服益气解毒方可减少大肠癌术后腺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中药制剂博尔宁胶囊在临床应用中对癌症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面还较少有相关的临床观察数据。在细胞分子水平层次和采用基因芯片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多方位、多层次地揭示中医中药防治大肠癌的机制,比较、重组和筛选防治大肠癌的治法方药,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大肠癌的迫切需要,所以采用此队列研究,对博尔宁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结肠癌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随机分组中药制剂博尔宁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30例,单纯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30例,从治疗前后大肠癌P21ras和mtp53基因含量变化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药制剂博尔宁胶囊在大肠癌进展期或术后复发治疗中对抑癌基因有干预作用。大肠癌术后患者经博尔宁胶囊治疗后血清mtp53基因蛋白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配对T检验,P <0.05)。血清P21ras基因蛋白含量较治疗前非常明显降低(配对t检验,P <0.01)。结论:研究证实博尔宁胶囊治疗大肠癌有提高肿瘤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作用,对于大肠癌术后抗转移复发及延长生存期都有着明显的改善。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耐受程度。认为博尔宁胶囊能对大肠癌化疗耐药基因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是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对结直肠癌化疗的毒副反应、术后复发及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方法。苗医药对结直肠癌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总结曹波教授多年应用苗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方法—“补惠攻毒”法,以期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杨宇飞教授中医治疗术后II、III 期结直肠癌的患者生存状态和用药规律。方法:以西苑医院队列从2007 年9 月~2009 年8 月入组的II、III 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7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查阅门诊病历并进行随访,分析随访结果。结果:截止2013 年7 月,失访率为8.6%,小于15%。高暴露组和低暴露组术后4 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7.1%和25.0%,经Fisher 精确概率检验,高暴露长疗程的中医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复发转移率(P<0.05)。挖掘杨宇飞教授的中医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的用药规律,辨证频次最高的是脾胃亏虚,其次是肝肾阴虚。方剂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丸。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具有改善II、III 期结直肠癌预后的作用,对降低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延长出现复发转移的时间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数理统计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对根治术后大肠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客观总结,提供中医辨证论治大肠癌的客观科学的证据.方法:运用大样本、多中心、横断面、前瞻性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北京和上海两地218例根治术后大肠癌病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分期、肿瘤病理学分级、既往治疗、症状、...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ymptom patterns(or syndromes)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heory in patients with various stages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to observe the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se TCM patterns.METHODS: A prospective and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based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Clinical data on TCM symptom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210 cases) and adjuvant treatment period(160 cases)were collected. EPIData 3.1 together with frequency statistics and cluster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TCM patterns based on symptom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nd to assess the dynamic changes in these patterns.RESUL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from the first day of perioperative care to postoperative days 3,7, and 10, the TCM pattern showed a process of dynamic change from blood deficiency to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and the pattern of dampness and hot accumulative knotting. In the adjuvant treatment period, the TCM pattern changed from Qi deficiency and Yin deficiency inner-heat with dampness to a deficiency pattern, primarily including Yin deficiency of the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and spleen deficiency.CONCLUSION: Our study confirmed that variations in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CM symptom patterns exist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during different treatment periods. This information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individualized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术后的治疗中能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促进手术后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愈率,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能增强化疗的敏感性,可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化疗的治疗效果,降低结直肠癌的的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中医治疗特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4年21例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2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以及中药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吴茱萸加粗盐炒热布包热敷腹部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痊愈20例,中转手术1例。平均发生时间是术后9.2天,平均治愈时间12.6天。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以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腹痛和呕吐相对较轻。可能的发病原因是手术创伤、腹腔内炎症、积液积血或异物刺激导致术后小肠出现炎性水肿,浆膜表面渗出增加,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造成腹膜间粘连而成。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韩刚  王以东  曹羽  龚航军  窦丽萍  钟薏 《中医杂志》2012,53(14):1207-1209
目的 观察肠易煎对脾虚湿热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探讨肠易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9例和对照组19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5-氟尿嘧啶(5-Fu)400mg/m2×5天静脉滴注+亚叶酸钙200mg/m2×5天为1个疗程,间隔21天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给予肠易煎联合化疗,肠易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用药21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肿瘤标志物CA199、CA50、CA72]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EA、CA50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和CA72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EA、CA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肠易煎能够降低大肠癌术后患者VEGF表达水平,同时能降低CEA、CA50表达水平,表明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可能是肠易煎抗肿瘤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由于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相当高,导致病人生存期不高;且放化疗等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时致使患者不能耐受。故在大肠癌术后各阶段配合以中医中药治疗,对缓解化疗不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术后调整机体功能、降低复发率与转移率、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近年来相关专著、期刊报道等文献资料的查阅,从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对大肠癌及其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加以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