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XXM体内外抗神经炎症,并探讨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LPS刺激BV2细胞建立细胞水平神经炎症模型;LPS刺激小鼠建立动物水平神经炎症模型;双侧颈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ELISA法检测炎症相关因子水平;Griess试剂检测NO水平;RT-PCR及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斜板及抓握实验检测大鼠平衡及运动能力;MAP2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可塑性;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对大鼠海马不同表达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在LPS诱导BV2细胞模型上,XXM显著降低LPS诱导的BV2细胞上清中NO,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抑制炎症蛋白TLR4和MYD88的表达。在LPS刺激小鼠模型上,XXM显著抑制脑皮层小胶质细胞的活化,降低IL-1β,IL-6,TNF-α和MCP-1水平,抑制TLR4和My D88等炎症蛋白的表达。在VD大鼠模型上,XXM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运动协调障碍,上调海马区MAP2的表达;降低VD大鼠海马组织中13个上调蛋白,增加VD大鼠海马组织中39个下调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些调节蛋白主要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细胞内信号级联过程和蛋白分解代谢过程,信号通路主要参与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和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结论 XXM在体内、体外均具有抗LPS诱导的神经炎症作用,机制与下调TLR4/My D88炎症通路相关。XXM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蛋白质组学研究为XXM改善VD研究提供新靶点、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瓜子金皂苷己(polygalasaponin F,PS-F)对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中炎性因子IL-1β释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LPS模型组、LPS+PS-F (0.10、1.00、10.00μmol·L~(-1))给药组。运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IL-1β的分泌量;real-time PCR检测IL-1β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β、NLRP3、caspase-1、ASC、caspase-1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ELISA、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表明,PS-F能有效抑制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IL-1β(P<0.01,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S-F可以下调NLRP3、caspase-1、ASC、caspase-11的蛋白表达,其中ASC、caspase-11所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F可以有效抑制LPS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中炎性因子IL-1β的释放,且与下调NLRP3炎性小体、抑制caspase-11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应辉  龙霞  李琴 《现代医药卫生》2023,(12):2007-2015
目的 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参与脊髓损伤发展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于体外实验探索脂多糖(LPS)激活的BV2细胞DEGs的变化情况,以期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并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分为脊髓损伤Day2组和Day5组,应用R软件处理来自不同数据集样本间的批次效应,对基因芯片的表达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应用R软件分析标准化后的基因表达矩阵,以得到差异基因。将差异基因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并通过KEGG数据库进行通路分析。应用STRING蛋白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分析得到10个Hub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LPS激活后BV2小胶质细胞Hub基因中分值高的前2个基因。结果 与Day2组比较,Day5组有340个DEGs,对其生物信息分析发现,DEGs富集于细胞炎症反应和物质代谢中。通过STRING软件进行模块分析得出10个中心节点,10个基因经KEGG再次分析后发现CXCL10、CCR3、CCR10和CCL2基因显著富集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去氢丹参新酮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去氢丹参新酮预孵育BV2细胞后,用LPS刺激引起神经炎症相关反应。Griess试剂法检测去氢丹参新酮对活化的BV2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释放量,Confocal观察小胶质细胞表面活化标志物MAC-1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去氢丹参新酮可明显抑制LPS刺激BV2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包括NO、TNF-α和IL-6的水平,同时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环氧合酶-2等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小胶质细胞表面活化标志物MAC-1的表达。机制研究发现,去氢丹参新酮对PI3K/Akt的过度磷酸化以及NF-κB的过度活化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去氢丹参新酮具有很好的抑制神经炎症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NF-κB的活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黄酮醇类衍生物,并评价其抗神经炎症活性。方法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缩合、Algar-Flynn-Oyamada和Claisen重排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CCK-8法检测化合物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的无毒剂量范围。应用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与BV2细胞孵育24 h建立神经炎症细胞模型,用Griess法检测BV2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合成了8个黄酮醇类化合物,其中4个具有异戊烯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化合物6a~6d和10a~10d在1~100μmol·L-1的剂量范围内均未显示细胞毒性。化合物6a和10a(10μmol·L-1)与BV2细胞预孵育24 h能够明显抑制LPS/IFN-γ诱导的炎性介质NO过度产生和释放。结论合成的黄酮醇类化合物6a和10a具有抗神经炎症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嘌呤能P2 X7受体是非选择性ATP门控阳离子通道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在小胶质细胞上大量表达,P2X7受体表达失调和过度激活参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脑卒中后脑损伤程度与P2X7受体数量及活化程度密切相关,P2X7受体可能成为脑卒中后多种急慢性神经炎症的重要干预靶点.本文对P2 X7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鹅去氧胆酸(CDCA)抗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BV2细胞与CDCA 25~100μmol·L~(-1)预孵育2 h,加LPS 200 mg·L~(-1)继续培养22 h,采用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G蛋白偶联受体5(TGR5)mRNA表达水平。BV2细胞与CDCA 25~100μmol·L~(-1)预孵育2 h,加入LPS 200 mg·L~(-1)继续培养1 h,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入核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培养基中NO含量显著增加(P<0.01);COX-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TGR5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并且NF-κB,IκBα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P<0.01),NF-κB入核增多。与模型组相比,CDCA显著减少培养基中NO含量(P<0.01),降低COX-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显著下调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P<0.01);显著上调TGR5 mRNA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CDCA显著降低NF-κB,IκBα和AKT磷酸化水平(P<0.05,P<0.01),并观察到NF-κB核转位减少现象。结论 CDCA可显著抑制LPS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TGR5、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神经免疫炎症发病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作用研究。方法整理总结我院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实验组,另选无阿尔茨海默病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糖、血脂、患者神经免疫因子水平检测。结果两组除空腹血糖和空腹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所有炎症反应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免疫炎症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脂多糖(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构建体外神经炎症模型,探讨丹酚酸A(SalA)对神经炎症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1) BV2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正常培养24 h)、LPS(1 mg·L-1孵育24 h)组、SalA(0.01,0.05,0.5,5,10和20μmol·L-1培养24 h)组和LPS+SalA(加入LPS 1 mg·L-1及SalA 0.01,0.05,0.5,5,10和20μmol·L-1共同培养24 h)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除LPS+SalA组SalA给药浓度为0.05,0.5和5μmol·L-1外,其他分组处理同方法(1)。Griess法检测BV2细胞一氧化氮(NO)分泌水平,ELISA检测BV2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  相似文献   

10.
唐丰曼  庞晓军  谢颜  刘春芳 《中国药房》2023,(14):1719-1723
目的 探讨鬼针草总黄酮(TFB)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神经炎症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和TFB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TFB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按60、120、240 mg/kg灌胃TFB溶液,正常对照组和LPS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从给药第15天起,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连续7 d腹腔注射LPS(400μg/kg)建立神经炎症模型。末次给药4 h后麻醉小鼠取脑组织。观察小鼠神经元形态变化,检测小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的含量,检测小鼠脑组织中炎症通路相关蛋白[诱导型NO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脑组织的海马区神经元排列稀疏紊乱,大量神经元固缩,核缩小;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NO含量均显著增加,IL-10含量显著降低,iNOS、COX-2、Myd88、PKC蛋白相对表达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丹参-冰片药对源于复方丹参方,是典型的"良关系"之"相使"药对。丹参素冰片酯(DBZ)是复方丹参方中君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丹参素与使药冰片,遵循"组合中药分子化学"思路,设计拼合而成的"良关系"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其具备显著的抗心、脑缺血作用,能够代表原方主要药理作用。心、脑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伴随神经炎症,然而DBZ与神经炎症的关系尚无研究。本研究探究DBZ抑制神经炎症的作用。方法脂多糖(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运用Griess比色法检测NO的释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iNOS、MMP-9等蛋白的表达。结果 DBZ能剂量依赖地抑制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产生的NOTNFα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及MMP-9、iNOS、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等相关蛋白表达,拮抗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 DBZ对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白术甲醇-正己烷层萃取物(AH)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细胞抗神经炎症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并分析AH主要成分。方法 制备白术提取物;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AH主要成分;以LPS诱导BV2细胞建立炎症模型;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Griess反应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AH主要成分包括白术内酯Ⅱ、Ⅲ。AH可显著降低LPS诱导BV2细胞产生的NO、PGE2、IL-6、TNF-α水平,同时降低iNOS、COX-2、MAPK、NF-κB蛋白表达。低浓度AH对PGE2的抑制作用不弱于高浓度白术内酯Ⅱ、Ⅲ;高浓度AH对NO的抑制作用与高浓度白术内酯Ⅲ相似。结论 AH回收率高,主要...  相似文献   

13.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红景天苷对多种原因引起的神经细胞和脑组织损伤均有保护作用,有望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以及脑缺血性和神经变性疾病(如脑梗死、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癫痫、抑郁、抽动秽语综合征、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糖尿病脑病等)的防治。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3个方面:(1)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NOX2/ROS/MAPKs和REDD1/mTOR/p70S6K信号通路,激活AMPK/SIRT1、RhoA-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对抗各种损伤因子引起的氧化应激,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防止细胞内Ca2+超载和半胱天冬酶-3活化,保护神经细胞和干细胞免遭凋亡性损伤;(2)抑制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裂解酶-1的表达和β-分泌酶活性,阻滞内源性伤害因子β-淀粉样肽生成;(3)通过阻滞Notch信号通路,促进BMP信号通路,上调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成神经元,提高许旺细胞增殖和功能,从而加速神经修复、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二十二碳六烯酸(简称DHA)是一种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深海鱼油和藻类。在人体除脂肪组织外,DHA主要存在于大脑,对神经系统有重要作用,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下从DHA对神经递质通路、突触传递和信号转导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为DHA在临床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和其他形式的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大脑对缺血损伤的反应包含一个急性和长期的炎症过程,其特征是小胶质细胞的快速极化、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进入缺血脑组织,这些机制共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通过开发靶向炎症机制的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已在临床前试验中取得了可观的进展。综述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抗炎药物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致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作用HMEC,建立炎症反应模型;以不同浓度的黄芩苷预处理细胞,然后将细胞暴露于LPS,ELISA检测炎症因子ICAM-1、IL-6和MCP-1的含量;荧光观察Ca^2+内流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 p65入核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NF-κB核内转录活性;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p-NF-κB p65及TLR4的表达。结果HMEC暴露于LPS后,出现了明显的Ca^2+内流,NF-κB p65发生磷酸化,核内转录活性上调,ICAM-1、IL-6及MCP-1表达上调。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均能抑制LPS刺激HMEC后产生的Ca^2+内流、NF-κB p65入核及核内转录活性上调,减少ICAM-1、IL-6、MCP-1的表达,下调NF-κB p65、p-NF-κB p65及TLR4的表达,且抑制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黄芩苷能抑制LPS诱导的HMEC炎症反应,其机制与抑制Ca^2+内流和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降低炎症反应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桃叶珊瑚苷(aucubin)对脂多糖(LPS)诱导建立的体外神经炎症模型的影响。方法:用LPS诱导N9细胞激活建立体外神经炎症模型,加入桃叶珊瑚苷处理细胞24 h,对细胞上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细胞活力进行检测,显微镜拍摄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特异标志物Iba-1水平,Flowsight检测CD11b水平和CD86/CD206比值,并用试剂盒检测IL-4,IL-10,TGF-β,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桃叶珊瑚苷组可有效改善细胞形态,降低细胞上清NO含量,降低细胞标志物CD11b水平和CD86/CD206比值,并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结论:桃叶珊瑚苷可能是通过调控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从而抑制N9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最终抑制LPS诱导的神经炎症。  相似文献   

18.
<正> 神经多肽在炎症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关系相当广泛和复杂,作者就几年来从事的研究结果,综述其中若干关系。1 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时内源性阿片肽变化大鼠的佐剂性关节炎是伴有关节肿胀和疼痛的炎症性动物模型。大鼠注射佐剂后d12起痛阈明显降低,足跖容积明显增加。与此同时,血浆中甲硫氨酸脑啡肽(ME)浓度从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脑损伤(RBI)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头颈部肿瘤放疗后严重的并发症,损害了放疗后患者的长期健康,增加了这些患者的死亡率。颅脑放疗能引起大脑的长期和慢性炎症反应,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炎症因子的产生等都可以促进神经炎症反应,造成神经元损伤,加重RBI。目前RBI尚无有效治疗措施,明确其炎症作用途径,不但有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还将揭示有效的治疗靶点。近年来,对RBI发病和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有了较大进展,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炎症反应已被确定,且被认为是潜在的治疗靶点。同时,一系列不同种类和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的疗效也通过细胞及动物实验被验证,但缺乏有效的临床证据。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是独立进行的,缺乏系统性认识。本文就相关的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等在RBI中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RBI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为未来临床防治放射性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和病死率急剧上升,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医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已有2000余年,随着现代医学对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开展及深入,中医药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也逐渐被认识。气道炎症的形成过程是哮喘发病的中心环节,是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反复发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