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Aβ过度沉积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等。拟人参皂苷F11(PF11)是西洋参茎叶中分离提取的一种三萜皂苷化合物。我们前期研究结果显示,PF11具有拮抗东莨菪碱、D-半乳糖和LPS所致实验动物的认知障碍的作用,同时显著降低过度磷酸化Tau并减轻神经炎症,提示PF11可能通过干预AD发病的多种机制来实现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本文进一步评价PF11对AD模型动物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尤其对Aβ的产生及清除的相关机制。方法 (1) 6月龄和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灌胃给予PF11(8 mg·kg~(-1)),分别在给药3个月、1个月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并检测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及Aβ1-40的表达水平。(2)灌胃给予6月龄雄性SAMP8快速衰老小鼠PF11(2,8和32 mg·kg~(-1)),在给药3个月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并检测APP、β-分泌酶(BACE1)、晚期内含体Rab7和循环内含体Rab11的表达。(3)构建p EGFP-Rab5及p RFP-Rab7质粒并转染至原代小胶质细胞中,观察Rab转换。考察PF11对小胶质细胞吞噬、降解Aβ寡聚体(o Aβ)作用的影响,研究PF11对小胶质细胞内吞-自噬-溶酶体系统的保护作用。结果 (1) PF11给药可明显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可显著减少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APP与Aβ1-40的表达水平。(2) PF11(8和32 mg·kg~(-1))可显著改善SAMP8小鼠的认知能力,显著减少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Aβ的沉积,降低BACE1的表达水平,并可促进APP从细胞质向质膜的转运,提示PF11可能通过影响APP的剪切过程及亚细胞定位来减少Aβ的生成。此外,PF11(8和32 mg·kg~(-1))显著增加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APP与Rab11的共定位,提示PF11可以促进APP与循环内含体结合从而减少Aβ的生成。(3) o Aβ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EB(TFEB)的核易位和延缓Rab的转化而阻碍溶酶体的自噬降解系统。PF11(30~100μmol·L-1)可通过促进自噬小体及内含体的成熟并恢复溶酶体功能,发挥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及降解Aβ的作用。结论 PF11可显著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同时减少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Aβ的沉积。其机制与减少Aβ生成、促进其降解等多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抑制剂(盐酸美金刚)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β分泌酶(BACE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盐酸美金刚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两组大鼠海马注射10 μg β淀粉样蛋白(Aβ)1-40构建AD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10 mg/(kg.d)盐酸美金刚,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处死大鼠取血及海马组织。ELSIA法检测血清及海马组织中Aβ含量,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APP和BACE1蛋白及mRNA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Aβ含量显著提高,APP及BACE1蛋白及mRNA含量显著提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中Aβ含量显著降低,APP及BACE1蛋白及mRN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 盐酸美金刚能通过阻断APP裂解,从而抑制AD大鼠海马组织中Aβ沉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戊二酰亚胺类抗生素S-632A对D-半乳糖老化小鼠模型(DGAM)海马神经元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记方法,检测DGAM海马神经元Aβ、β-分泌酶(Beta-site APP cleaving enzyme,BACE)、内质网Aβ结合蛋白(Endoplasmicreticulum amyloid β peptide binding protein,ERAB)和早老蛋白1(Presenilin-1,PS-1)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应用戊二酰亚胺类抗生素S-632A对DGAM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对照组小鼠海马神经元Aβ及其相关蛋白BACE,ERAB和PS-1表达量少,而DGAM小鼠海马神经元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S-632A组上述各种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接近.结论:DGAM小鼠海马神经元存在着Aβ及其相关蛋白BACE,ERAB和PS-1表达的上调,S-632A可明显改善模型动物中上述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小鼠神经元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不同月龄小鼠SAMP8皮质和海马中G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Gαq/11、Gαi和GαS蛋白在8月龄和18月龄快速老化痴呆小鼠SAMP8的表达,并以正常老化小鼠SAMR1作为对照研究.结果:与同月龄SAMR1相比,Gαq/11、Gαi和Gαs蛋白在8月龄小鼠SAMP8皮质和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异常(P>0.05),而到18月龄时,SAMP8皮质部位Gαq/11表达量低于SAMR1(P<0.05),海马部位Gαq/11和Gαi的表达量低于SAMR1(P<0.05).结论:18月龄SAMP8脑组织中Gαq/11和Gαi的异常表达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进展,并有望作为AD治疗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5.
阿尔采末病(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和沉积。Aβ是由淀粉样蛋白前体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剪切代谢生成,而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是该过程的限速酶,抑制BACE1的活性可减少Aβ的产生,因此BACE1成为人们关注治疗AD的热门靶点。本文对近年来BACE1靶点在阿尔采末病治疗中的研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2a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β淀粉样蛋白(Aβ)浓度及斑块聚集的抑制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AD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将多步离心提取的外泌体持续注入表达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小鼠脑内,一段时间后检测Aβ浓度、Aβ老年斑块的形成以及APP小鼠的突触活性。结果经过持续外泌体注射的APP小鼠,Aβ浓度显著降低(P<0.05),Aβ斑块的形成也显著降低(P<0.05),而突触灵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 N2a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APP小鼠Aβ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诱导小鼠产生类阿尔茨海默病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D 半乳糖和三氯化铝 (AlCl3 )联合使用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昆明种小鼠 ,腹腔注射D 半乳糖 (60mg·kg-1 ·d-1 )和灌胃AlCl3 (5mg·kg-1 ·d-1 )每天 1次 ,连续 90d。给药结束后 ,通过Morris水迷宫、生化指标测定、RT PCR及常规HE染色和Aβ1 -4 0 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D 半乳糖和AlCl3 对小鼠学习记忆、胆碱能系统及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早老素 1 (PS1 )、β位点APP内切酶 (BACE)基因表达的影响 ,并观察海马、皮质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D 半乳糖和AlCl3共同作用导致小鼠学习记忆力减退 ;脑内ACh含量下降 ,AChE活性升高 ;APP ,PS1和BACE基因表达增强 ;海马和皮质老年斑形成。结论 D 半乳糖和AlCl3 联合使用可使小鼠产生类阿尔茨海默病变 ,该方法可用于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最典型的病理变化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部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导致的神经纤维原缠结(NFT),同时伴随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突触损伤、神经元变性或死亡等。本研究利用APP/PS1/tau三转基因(3x Tg)模型小鼠,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IG)对小鼠脑内多种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16月龄3x Tg模型小鼠每天灌胃给予CIG 100或200 mg·kg~(-1)至18月龄。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观察3x Tg小鼠海马中老年斑沉积;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tau蛋白在Thr212和Thr2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和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 RT-PCR)检测小鼠BDNF转录水平;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中尼氏小体的变化。结果 18月龄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Aβ淀粉样斑块沉积明显增加,而给予CIG 100或200 mg·kg~(-1)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脑内斑块负荷。模型组小鼠tau蛋白在Thr2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而在Thr21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升高;CIG治疗组能明显拮抗tau蛋白在Thr217位点的过度磷酸化。模型组小鼠海马BDNF蛋白和m RNA的水平均降低,CIG能够明显恢复BDNF蛋白和m RNA表达;模型组小鼠海马内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染色变浅,排列散乱,CIG有增高尼氏体数量的趋势。结论 CIG能够减少Aβ在脑内的沉积和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恢复BDNF在脑内的表达,并且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有明显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在阿尔采末病(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降低脑中Aβ的生成量是治疗AD的策略。Aβ是由β-和γ-分泌酶裂解其前体蛋白(APP)而生成,其中β-分泌酶(BACE)是启动Aβ形成的关键限速酶,因此BACE是开发治疗AD药物的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作用靶点。该文就近来对β-分泌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李冰  张军  吴蓓  邱一华 《江苏医药》2012,38(18):2116-2118,2108
目的研究IL-10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PBS对照组(B组)、Aβ1-420.1、0.2、0.4mM注射模型组(分别为C1、C2、C3组)和IL-10 80μg/ml预处理注射组(D组)。注射2d后,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潜伏期,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APP的表达量。结果与A、B组相比,C1、C2、C3组大鼠水迷宫实验潜伏期、APP蛋白表达均呈浓度依赖性的增加(P<0.01);而D组潜伏期、APP蛋白表达较C3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海马内注射IL-10能抑制Aβ1-42诱导的AD大鼠水迷宫潜伏期及海马内APP表达的增加,提示IL-10可能抑制由Aβ1-42诱导的AD神经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总生物碱(DNLA)对衰老小鼠及痴呆模型大鼠脑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方法以SAMP8小鼠作为衰老小鼠模型,SAMR1小鼠作为正常对照,自4月龄始给予DNLA(20和40 mg·kg~(-1)),每天灌胃1次,连续6个月;SD大鼠双侧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作为痴呆模型,侧脑室注射溶媒大鼠作为正常对照,术后给予DNLA,每天1次,连续28 d。Morris水迷宫及Y迷宫检测各组动物学习记忆功能;HE和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及数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tau蛋白表达及Ser199,Ser396,Ser404,Ser422和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GSK-3β蛋白表达及Ser9和Y21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以及PP2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NLA可改善SAMP8小鼠和STZ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P<0.05);减少模型小鼠和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形态的损伤和数量的丢失(P<0.01);并降低tau蛋白Ser199,Ser396,Ser404,Ser422和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P<0.05),提高GSK-3β在Ser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P<0.05),对GSK-3β的Y216位点磷酸化、PP2A、总tau蛋白及总GSK-3β的蛋白表达无明显的影响。结论 DNLA对脑内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的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天胡荽积雪草苷(asiaticoside from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AHS)对快速老化模型SAMP8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6月龄SAMP8小鼠75只,随机分为SAMP8空白组、阳性药石杉碱甲对照组和AHS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另选用6月龄SAMR1小鼠15只作正常对照。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3个月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测定Aβ1-42蛋白和可塑性相关蛋白在海马组织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Aβ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AHS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研究表明,AHS明显降低脑组织Aβ1-42蛋白的含量,抑制Aβ相关基因APP、BACE1和CatB的表达,但提高NEP和IDE的水平;另外,AHS能明显提高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包括突触后密度蛋白-95、磷-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磷酸-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磷酸蛋白激酶A Cβ亚基、蛋白激酶Cγ亚单位、磷酸化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论 AHS能明显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Aβ的形成与沉积、提高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秋水仙素诱导的体外培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突起溃变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protein,Aβ)分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无血清培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采用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神经元鉴定,选择培养4d的神经元进行实验;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四唑盐(MTT)比色实验,筛选和确定秋水仙素(colchicine)合适的造模浓度;用ELISA法检测秋水仙素组和溶媒对照组Aβ在不同时间点的分泌量;用RT-PCR测定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和β位点APP内切酶(BACE)基因的表达。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终浓度为0.5mg·L-1的秋水仙素作用4h后,神经元突起明显缩短而胞体形态无变化,同时MTT比色实验测得其吸光度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胞体活性没有受到明显影响。ELISA法实验结果表明,神经元突起溃变后,Aβ分泌量在4、8h时升高,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RT-PCR法表明,APP、PS1和BACE mRNA在4、8h时的表达量较溶媒对照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秋水仙素诱导的神经元突起溃变可增加Aβ分泌,其可能与增加APP,PS1和BACE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虾青素对Aβ诱导损伤模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虾青素组。模型组、虾青素组采用侧脑室定位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建立AD动物模型。造模后第8天开始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玉米油5 ml/kg.d,虾青素组按照25 mg/kg.d灌胃,连续灌胃给药21天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 ELISA 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磷酸化Tau蛋白含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虾青素组能明显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增加其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提高大鼠海马组织的SOD含量,降低LDH和MDA含量从而减轻AD大鼠氧化应激状态,降低磷酸化Tau蛋白水平。结论 虾青素能通过提高AD大鼠海马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降低磷酸化Tau蛋白含量,从而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Aβ25-35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学习记忆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学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沉积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双底物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A(dual specificity tyrosine-phosphorylation-regulated kinase 1A,DYRK1A)是一种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与大脑发育异常、神经退行性改变、认知障碍和早发性AD相关。DYRK1A可通过磷酸化多种底物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促进AD疾病中老年斑形成、神经纤维缠结、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反应,因此DYRK1A可能是防治AD的重要靶点。本文将对DYRK1A的结构、分布、功能及其在AD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AD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转染APP_(595/596)基因的小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转染APP_(595/596)基因构建AD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试剂盒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评价神经元的损伤程度;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 peptide,Aβ)和β-分泌酶1(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miRNA-107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Ost干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明显升高,LDH释放量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降低,Aβ和BACE1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miRNA-107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Ost对转染APP_(595/596)基因的小鼠神经元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NA-107表达,抑制BACE1表达,进而减少Aβ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α7尼古丁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 nAChR)对学习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本研究选用APP/PS1双转基因动物模型,应用α7 nAChR激动剂/抑制剂研究nAChR是否能对抗Aβ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方法选择α7 nAChR激动剂PNU-282987、α7 nAChR抑制剂甲基牛扁碱(MLA)分别处理6月龄、10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水迷宫测定小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大脑内老年斑分布及表达;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小鼠大脑及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APP代谢途径中α分泌型淀粉样前体蛋白(αAPP)、β分泌型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BACE2及解聚素金属蛋白酶结构域蛋白10(ADAM10),抗氧化应激通路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突触素(SYN)和突触相关蛋白(SNAP-25)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6月龄、10月龄小鼠中,与对照组相比,PNU处理组小鼠的平台逗留时间明显升高,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逃避潜伏期也有相应缩短;而MLA处理组小鼠平台逗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逃避潜伏期则相应延长。6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中,PNU处理组小鼠脑组织MDA含量较阳性对照组降低,SOD及GSH-Px活性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升高;MAL处理组小鼠脑组织MDA含量较阳性对照组升高,而SOD及GSH-Px活性较阳性对照组明显降低。10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中,氧化应激指标略有加重,血清中氧化应激水平变化与脑组织中相似。Western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在6月龄小鼠中,PNU能够上调Nrf2/HO-1,ADAM10,BACE2,αAPP,SYN和SNAP-25蛋白表达水平,MLA可降低BACE1,αAPP,SYN和SNAP-25蛋白表达水平;在10月龄小鼠中,PNU能够上调Nrf2/HO-1,ADAM10,αAPP,SYN和SNAP-25蛋白表达水平,MLA可降低ADAM10,αAPP,SYN,SNAP-2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α7 nAChR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来提升AD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及抗神经毒性作用:(1)激活α7 nAChR能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而抑制α7 nAChR可加重该动物模型学习记忆障碍;(2)激活α7 nAChR能够活化Nrf/HO-1抗氧化应激通路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3)α7 nAChR可调节APP代谢相关酶,促进αAPP生成,抑制Aβ生成及增强SYN、SNAP-25蛋白表达,改善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鹿茸中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对Aβ_(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病理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淀粉样蛋白(A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侧脑室注射Aβ_(1-42)制备AD模型,采用GM1腹腔给药,应用自主活动检测小鼠运动能力,应用水迷宫、Y迷宫、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记忆及学习能力,应用试剂盒检测APP、 A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水平。结果 GM1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GM1小鼠Y迷宫的自发交替率增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逐渐变短;并且降低APP、Aβ、caspase-3、caspase-9的积累。结论 GM1能明显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PP、Aβ水平以及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肽(Aβ)在脑内沉积是AD特征性病理表现之一。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翻译后修饰异常是影响APP代谢导致Aβ沉积病理过程的关键。APP通过泛素化、糖基化、磷酸化、棕榈酰化和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化等形式进行翻译后修饰。APP的翻译后修饰可调控APP的剪切、降解等代谢过程,但APP的翻译后修饰影响AD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APP的翻译后修饰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AD药物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区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的神经毒性,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探讨Aβ毒性机制。方法选取雌性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止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AD组,每组8只。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HE染色及B ielschowsk i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法观察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AD组大鼠水迷富测试结果明显减退(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纤维形态紊乱,tau蛋白磷酸化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结论大鼠海马内注射凝集态Aβ可产生神经毒性作用,能较好地模拟AD行为和病理表现,其神经毒性可能是通过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