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高脂血症患用应用普罗布考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200例患机分为A组普罗布考组和B组吉非罗齐用乐组,两组病人血脂水平基本相似,A组给予普罗布考片0.5克早、晚饭服用,B组用吉非罗齐1.2克,各在早、晚饭前吞服。两组分别在治疗4周与8周后复查血指指标。结果 治疗4、8周后2组患的调脂作用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 普罗布考是一种天然、安全、有效、无毒付作用的降脂乐物,不影响肝肾功能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主要病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因此,对AS病变消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严格的低脂饮食可使斑块明显消退;丙丁酚(probucol)、消胆胺(cholestyramine)、洛伐他丁(lovastatin)、伊拉地平(isradipine)、福森普利(fosinopril)、鱼油等药物,可通过调血脂、抗氧化、阻断钙通道、改善血流变等不同的途径使AS病变消退。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良好的生活方式及对血脂水平有效的调控,均可使AS患者的病变得到明显改善。关于消退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去除致病危险因素、病变斑块内脂质的逆转运及斑块中细胞的凋亡均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短叶决明子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脂代谢的影响,为开辟短叶决明新的药用部位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喂饲高脂饲料8周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试验第9周起将试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短叶决明子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6周。在试验第8,11,14周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结果:给药6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短叶决明子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鼠血清中TC、TG、LDL-C含量,提高HDL-C含量,其中以短叶决明子高剂量作用效果最显著;短叶决明子对小鼠血清中ALT、AST的活性无显著的改善作用。结论:短叶决明子具有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清中TC、TG的含量,提高HDL-C的含量,抑制LDL-C含量升高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脂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蜂蜡素(Fenglasu,FLS)及蜂蜡素固体分散体(Fenglasu solid dispersion,FLS-SD)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FLS及FLS-SD(50,100,200 mg·kg-1·d-1),测定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含量,计算LDL-C/HDL-C和apoA1/apoB100的比值。结果:FLS及FLS-SD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显著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TC,TG,LDL-C,apoB100和LDL-C/HDL-C比值,显著升高HDL-C、apoA1和apoA1/apoB100比值,且FLS-SD作用强于FLS。结论:FLS-SD可有效调节高脂血症大鼠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类物质的总称,脂类又由脂肪和类脂组成。血液中的脂类主要包括游离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脂、游离脂肪酸和磷脂。血脂在人体中含有脂类总量中占很少一部分,但是它转运于各组织之间,往往可以反应出体内脂类代谢水平。血脂的含量不是恒定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最常见的原因,而CKD与血脂异常(dyslipidemia)和脂质异位沉积(ectopic lipid deposition,ELD)关系密切。既往研究显示,高脂血症(hyperlipemia)可导致CKD的发生发展,对于DKD亦是如此。调脂类药物可改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肾脏预后。高血糖(hyperglycemia)、高三酰甘油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low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等因素可能在DKD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故现对脂代谢异常与DKD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分析DKD脂质性肾损伤的潜在机制,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阿卡波糖对Ⅱ型糖尿病脂代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Ⅱ型糖尿病代谢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阿卡波糖。对照组维持原方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FBG、PBG、HbAlc、TC、LDL-C均有明显下降,有显著意义;HDL-C明显上升(P<0.05),而TG及胰岛素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卡波糖能降低血浆总胆固醇、LDL-C浓度,提高HDL-C水平,对三酰甘油作用不大,可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8.
国产与进口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阿托代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国产阿托伐他汀(10mg·d~(-1))组和进口阿托伐他汀(10mg·d~(-1))组各38例,均治疗8周。结果:2组治疗4周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开始显著下降(P<0.01),治疗8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开始显著上升(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国产组10.5%,进口组7.9%,2组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国产阿托伐他汀与进口阿托伐他汀均有明显的调脂效果,两者使用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妇女性激素变化对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妇女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生率是绝经前的 3~ 4倍。为探讨性激素的变化对脂代谢的影响 ,我们对 3 2例绝经后妇女性激素与血脂进行了测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 :3 7例 ,为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 4月来我院健康体检者 ,年龄 2 4~ 3 2岁 (平均年龄 2 7岁 ) ,月经规律 ,经内、外科检查 ,无其他疾病。绝经组 :3 2例 ,为 1998年 5月~2 0 0 1年 3月来我院就诊者 ,年龄 45~ 61岁 (平均年龄 5 2岁 ) ,均为自然绝经 1年以上者。无心、脑血管疾病 ,半年以上未服用过激素药物。1.2 方法 ( 1)标本采… 相似文献
10.
丙泊酚作为静脉全麻药在临床应用已有30余年,因其诱导迅速、麻醉过程平稳、易于控制、停药后苏醒快、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特点,在临床麻醉中及重症监护室已广泛应用。但因丙泊酚有高度的脂溶性,有报道指出丙泊酚能显著增加血甘油三脂的水平,进而加重机体的脂肪负荷和代谢紊乱。并且,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出现关于长时间、大剂量输注异丙酚后引起致死的报道。因此,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ropofol in-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7,(12)
目的观察泽泻汤(RAD)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对泽泻汤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方法复制高脂血症模型,然后分别给予泽泻汤高、低剂量及血脂康胶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TC、TG、HDL和LDL的含量,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肝脏PPARα和ACO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HE方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泽泻汤能明显降低血清TC、TG及LDL的含量(P<0.01),升高HDL含量(P<0.01),增强肝脏PPARα和ACO的表达(P<0.01),改善大鼠脂肪变性程度。结论泽泻汤增强肝组织中PPARα和ACO的表达可能是其防治高脂血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大蒜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和药用成分有过大量研究报道[1,2],但当前国内大蒜主要直接被食用,由于其强烈的辛辣味和食后有口臭而影响了消费。我们实验室以大蒜为主要原料,用特殊配方和工艺研制大蒜酒,既去除大蒜的异味,又具有酒的芳香。本实验用大耳白兔... 相似文献
15.
16.
中药防治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摄取的高蛋白、高胆固醇及高糖分食物越来越多,从而导致高脂血症群体急剧增大。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形成的前提,与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据调查,成人中血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者约占10%至20%,甚至儿童中也有近10%者血脂升高,总患病人数超过9000万,而且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此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的降脂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维生素E。用药后10周,组内、组间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体重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无效,治疗组TC、TG、体重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血脂、体重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脂血症(HLP)是血浆脂质高于正常值的一种慢性病理过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动脉的一种非炎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它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是心脑血管病重要的病理基础。血脂异常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其形成机理包括脂肪浸润学说、血小板聚集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平滑肌克隆学说、损伤反应学说等,各种学说相互渗透、交织。通过研究发现丹七片对HLP和AS病人的血脂、血管活性物质、脂质过氧化物等均有良好的影响。1.临床资料患者选取范围为45~50岁之间,均来自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 相似文献
19.
茶色素治疗高脂血症1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茶色素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茶色素250mg,每日3次,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询问病史、症状,检查血压、心律、心率等,测定血常规、尿常规、血尿素氮、血糖、肝功能、血脂、血钾、血钠、血氯等。结果:132例高脂血症病人服茶色素1个月后,改善总胆固醇总有效率为57.58%;改善甘油三酯总有效率为74.24%;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有效率为65.15%。茶色素对血脂代谢异常的改善幅度:总胆固醇下降8.9%,甘油三酯下降19.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18.1%。统计学检测均有显著性差异。132例病人中均无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茶色素是较好的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四种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120例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四种他汀类药物治疗,4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时分别测定血脂各项指标,对其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4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86.7%、86.7%及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患者均未发生肌病及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4种他汀类药物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脂,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