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单次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皮质酮,模拟不同程度急性应激状态,进而评价小鼠情绪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SPF级BABL/c小鼠经自主活动性筛选后,按自主活动及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皮质酮给药组(50,100,200 mg·kg~(-1))。行为学实验均在皮质酮注射1 h后进行。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悬尾实验评价皮质酮模拟急性应激对小鼠情绪症状的影响;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皮质酮模拟急性应激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皮质酮50 mg·kg~(-1)剂量组没有引起小鼠情绪及认知行为的明显改变。皮质酮100 mg·kg~(-1)剂量组显著降低小鼠在旷场实验中进入中心区域的时间(P<0.05)与次数(P<0.01);对高架十字迷宫和悬尾实验没有明显影响;可显著降低小鼠对新物体的偏好指数(P<0.05)以及水迷宫实验中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P<0.05)及目标象限运动距离(P<0.01)。当皮质酮剂量达到200 mg·kg-1时可显著影响小鼠在旷场中活动的总距离。结论单次皮下注射皮质酮100 mg·kg~(-1)可介导小鼠出现焦虑样精神障碍以及物体识别记忆和空间记忆等认知功能损伤,可用于抗应激药物的筛选和相关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芳香烃受体(AhR)对皮质酮所致长时程增强(LTP)损伤的影响。方法将体质量18~22 g雄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AhR激动剂及拮抗剂处理组,每组5只,应用在体LTP实验记录海马前穿通纤维-齿状回通路的LTP,以观察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其中模型组为皮下注射皮质酮(50 mg·kg~(-1)),给药1 h后开始LTP实验,AhR激动剂及拮抗剂处理在给予皮质酮处理前30 min腹腔注射(50μg·kg~(-1))给药。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LTP显著降低(P<0.001),单独给予AhR激动剂或拮抗剂对小鼠海马LTP无影响;与模型小鼠相比,AhR激动剂组能使海马LTP显著升高(P<0.05),而AhR拮抗剂组则出现小鼠死亡的毒性反应。结论激动AhR对皮质酮所致的LTP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抑制AhR则会加重皮质酮导致的LTP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钩藤源活性化合物297和315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小鼠的影响。方法应用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CUMS造模,20 mg·kg~(-1)的297和315分别伴随灌胃给药28 d;采用糖水消耗实验评价小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焦虑样行为,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认知功能。结果 CUMS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开臂时间及次数显著降低(P<0.01),在糖水消耗实验中糖水偏好指数显著降低(P<0.01),在水迷宫实验中进入目标象限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而化合物297可显著增加CUMS小鼠进入开臂时间及次数(P<0.05)和CUMS小鼠的糖水偏好指数(P<0.05),同时显著缩短CUMS小鼠进入目标象限潜伏期(P<0.05);化合物315对CUMS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和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均无显著改善作用。结论 CUMS可造成小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同时损伤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化合物297可显著改善CUMS小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同时可改善CUMS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提示化合物297可能具有抗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急性应激对背、腹侧海马成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给予C57BL/6J小鼠单次皮下注射皮质酮急性应激造模,剂量为50,100 mg·kg~(-1)。皮质酮注射1周前给予小鼠腹腔注射Brdu 50 mg·kg~(-1),分别于皮质酮注射后第1,7,21天灌注取脑,通过Brdu和DCX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急性应激对小鼠背、腹侧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第1天)、分化(第7天)、迁移(第21天)、存活(第7天短时程存活、第21天长时程存活)的影响。结果皮质酮注射后第1天,与对照组相比,皮质酮100 mg·kg~(-1)组背侧海马Brdu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1),皮质酮50和100 mg·kg~(-1)组背侧海马非成熟神经元DCX数目显著减少(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皮质酮50和100 mg·kg~(-1)组腹侧海马Brdu阳性细胞数目和DCX数目无显著差异。皮质酮注射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皮质酮50和100 mg·kg~(-1)组背侧海马Brdu阳性细胞存活数目和DCX数目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皮质酮50和100 mg·kg~(-1)组腹侧海马Brdu阳性细胞存活数目显著增加(P<0.05),皮质酮100 mg·kg~(-1)组腹侧海马DCX数目显著增加(P<0.01)。皮质酮注射后第21天,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kg~(-1)皮质酮组背、腹侧海马Brdu阳性细胞存活数目以及迁移数目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应激对背、腹侧海马成年神经再生影响不同。急性应激抑制背侧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但对腹侧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无影响;急性应激对背侧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和短时程存活无影响,但急性应激促进腹侧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和短时程存活;急性应激对背、腹侧海马神经干细胞迁移能力和长时程存活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 2 种小鼠应激模型致模式分离损伤的特点及米非司酮和普萘洛尔的干预作用。方法(1) 分别采用足底电击或 sc注射给予皮质酮(50和 100 mg·kg-1)2种方式制备小鼠应激模型,采用物体识别范式评价应激后第 1,8 和 15 天小鼠时间与空间模式分离能力;(2) 在足底电击模型上,C57BL/6J 小鼠按体重和自主活动性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足底电击组、足底电击+米非司酮(70 mg·kg-1)组、足底电击+普萘洛尔(20 mg·kg-1)组和足底电击+米非司酮+普萘洛尔组。每次足底电击应激前 30 min ip 给药,观察小鼠的时间和空间模式分离能力。结果 (1) 在足底电击模型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第 1天模型组小鼠的时间辨别指数及空间辨别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第 8天仅空间辨别指数明显降低(P<0.01);第 15天时间及空间辨别指数均无明显差异。在 sc 注射皮质酮模型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仅于造模后第 1 天表现出空间辨别指数显著降低(P<0.05),造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苷糖(LW-AFC)对慢性应激小鼠学习记忆的调节作用,并探讨LW-AFC影响应激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是否与调控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REST)有关。方法应用雄性BALB/c小鼠,采用8种不同应激条件组合,进行慢性多重应激4周建立应激模型。自应激开始即灌胃给予LW-AFC(1.6 g·kg~(-1))。应用新物体识别实验和在体记录长时程增强(LTP)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试验检测HPA轴的变化,包括血清皮质酮、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R2A和NR2B亚基以及REST蛋白表达。结果慢性多重应激4周后,应激小鼠新物体辨识指数明显降低(P<0.05),海马DG区LTP显著降低(P<0.01)。而给予LW-AFC可明显提高新物体辨识指数(P<0.05),升高海马DG区LTP的诱发(P<0.01)。LW-AFC可显著降低慢性多重应激小鼠的皮质酮(P<0.05)及CRH(P<0.05)含量;LW-AFC可明显升高海马组织中REST含量(P<0.05);并可升高NMDAR2A含量(P<0.05),从而增加NMDAR2A/2B比例。结论慢性应激4周可引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LW-AFC对慢性多重应激所致学习记忆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HPA轴紊乱、升高REST含量、调节NMDAR2A/2B的平衡有关,提示LW-AFC可能通过影响REST信号通路发挥了抗应激作用,LW-AFC有望发展成为抗应激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TOR信号通路介导姜黄素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皮质酮损伤SH-SY5Y细胞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姜黄素对皮质酮诱导SH-SY5Y细胞保护作用。建立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急性抑郁模型,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ICV)+溶剂(灌胃,ig)组、生理盐水(ICV)+姜黄素(50 mg·kg-1,ig)组、雷帕霉素(150 nmol·L~(-1),ICV)+溶剂(ig)组、雷帕霉素(150 nmol·L~(-1),ICV)+姜黄素(50 mg·kg~(-1),ig)组。姜黄素给药前30 min预先侧脑室注射雷帕霉素,给药30 min后进行行为学测试。结果给予姜黄素共培养能够明显提高皮质酮损伤SH-SY5Y细胞存活率(1 nmol·L~(-1),P<0.01;0.5 nmol·L~(-1),P<0.01;0.25 nmol·L~(-1),P<0.05),而雷帕霉素能够阻断姜黄素的保护作用(P<0.05)。姜黄素能够明显降低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和悬尾不动时间(P<0.05),而预先侧脑室注射雷帕霉素后,姜黄素降低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和悬尾不动时间(P<0.05)的作用被降低。结论姜黄素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且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激动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山茱萸单体化合物SZY对氧化应激致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2月龄雄性昆明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ZY(3,12.5和50 mg·kg~(-1))组、阳性药多奈哌齐(1 mg·kg~(-1))及石杉碱甲(0.1 mg·kg~(-1))组,每组15只。模型组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 mg·kg~(-1)),对照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组连续等体积灌胃给药8周后通过Morrris水迷宫、新物体识别、避暗实验、旷场实验观测小鼠行为变化;通过血清内氧化相关指标(SOD,MDA,GSH-Px和T-AOC)来判断小鼠受氧化损伤程度;通过脑内乙酰胆碱(ACh)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平以及病理切片(HE、尼氏染色)检测小鼠大脑神经元受损伤程度。结果研究发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空间和非空间认知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血清内氧化水平升高,抗氧化水平明显降低;ACh E水平升高,ACh含量下降;脑部神经元丢失明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SZY后损伤有所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在剂量为12.5 mg·kg~(-1)条件下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SZY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五味子的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醇甲(SCH)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单次ig给予SCH 5,10和30 mg·kg~(-1)后1 h,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其抗抑郁活性;采用自发活动实验评价其对中枢兴奋性的影响;采用利血平拮抗实验和育亨宾毒性实验评价其对中枢单胺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在行为绝望模型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H 30 mg·kg~(-1)可显著缩短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P<0.05);自发活动实验结果显示,SCH在受试剂量范围内对中枢神经系统无兴奋或抑制作用;在利血平拮抗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SCH 30 mg·kg~(-1)可拮抗利血平(2.5 mg·kg~(-1),ip)引起的小鼠眼睑下垂和运动不能(P<0.05),对肛温下降无显著影响;在育亨宾毒性实验中,SCH各剂量对育亨宾阈致死剂量(30 mg·kg~(-1),sc)引起的小鼠死亡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SCH具有潜在的抗抑郁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形式。AD作为一个多因素复杂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β淀粉样蛋白(Aβ)的过度沉积、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胆碱能系统功能降低、兴奋性损伤、炎性损伤和氧化应激等均被认为与AD有着密切关系。神经炎性反应被认为事AD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细菌脂多糖(LPS)所致神经炎性模型有情景记忆减退、脑内Aβ肽含量升高、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 R)水平降低等类似AD的症状。本研究以LPS致炎症模型筛选评价四种钩藤源生物碱(297,315,307和327)对炎症所致突触可塑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BALB/c雄性小鼠给予LPS(50μg·kg~(-1),ip),间隔4 h为模型,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四种钩藤源生物碱处理组(每只1μg,icv),每组5只,应用在体电生理实验记录小鼠海马前穿通纤维-齿状回(PP-DG)通路的长时程增强(LTP),以观察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DG区LTP显著降低(P<0.01);在模型上对钩藤源生物碱药效评价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钩藤源生物碱297,307和327可显著升高小鼠海马DG区LTP(P<0.05,P<0.01);而315对小鼠海马DG区LTP损伤无明显作用。结论 LPS对海马LTP有显著损伤作用,可以作为神经炎症致LTP损伤模型;钩藤源生物碱297,307和327均对LPS所致神经炎症诱导的LTP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钩藤源生物碱用于AD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给予ICR小鼠单剂量腹腔注射脂多糖0.5 mg·kg~(-1)建立抑郁小鼠模型。在给予小鼠LPS前每天灌胃给予辛伐他汀,连续给药1周。采用强迫游泳实验、悬尾试验、糖水偏好度实验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NF-κB p65、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结果悬尾试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不动时间明显延长,给予辛伐他汀10和20 mg·kg~(-1)能明显减少抑郁小鼠不动时间;糖水偏好度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糖水偏好度明显降低,而给予辛伐他汀10和20 mg·kg~(-1)能增加抑郁小鼠糖水偏好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S组小鼠前额叶皮层NF-κB p65,IL-1β和TNF-α明显升高,给予辛伐他汀10和20 mg·kg~(-1)能抑制抑郁小鼠炎性蛋白表达升高。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和神经炎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剂量氯胺酮(ketamine)与丁苯酞(NBP)联用对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低剂量氯胺酮与丁苯酞联用的抗抑郁作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分别采用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Control组)、NBP 30 mg·kg~(-1)组(N组)、低剂量氯胺酮1 mg·kg~(-1)(LK组)、联用组(N+LK)、高剂量氯胺酮组15 mg·kg~(-1)(HK组)。强迫游泳实验需在实验前24 h进行15 min预游泳。给予相应的药物30 min后进行行为学测试。结果在悬尾实验中,与Control组相比,N+LK组和HK组均能明显降低小鼠的累积不动时间(P<0.01,P<0.05),而其他2组对降低小鼠累积不动时间无显著差异;在强迫游泳实验中,N+LK组和HK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的累积不动时间(P<0.01),其余组与Control组相比无差异;在自主活动实验中,与Control组相比,HK组能明显增加小鼠的直立次数(P<0.05),其余组在水平移动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剂量氯胺酮与丁苯酞联用较两者单用对急性抑郁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更强,与HK组抗抑郁作用相似,且未出现高剂量氯胺酮引起的不自主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与皮质酮(CORT)致长时程增强(LTP)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雄性BALB/c小鼠,采用皮下注射CORT50 mg·kg~(-1)造模,60 min后进行电生理实验。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激动剂300 nmol/只D-丝氨酸,300 nmol/只L-丝氨酸,100 nmol/只甘氨酸(侧脑室注射)和100 mg·kg~(-1)D-氨基酸氧化酶抑制剂MPC(腹腔注射)在CORT前30 min注射,1 mg·kg~(-1)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L-701,324在D-丝氨酸和MPC前30 min腹腔注射。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CORT可显著损伤小鼠海马的LTP(P<0.01),D-丝氨酸、L-丝氨酸、甘氨酸和MPC均可显著改善CORT引起的海马LTP损伤(P<0.01),甘氨酸位点拮抗剂L-701,324可阻断D-丝氨酸和MPC对CORT致海马LTP损伤的改善作用(P<0.01)。结论激动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可改善CORT致海马LTP损伤,提示CORT引起的LTP损伤可能与NMDA受体功能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皮质酮(CORT)替代饮水小鼠抑郁样模型,评价盐酸羟哌吡酮(代号:YL-0919)的抗抑郁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 CORT替代饮水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CORT 替代饮水组饮用 CORT 半琥珀酸酯水溶液(25 mg·L-1)。饲养 21 d 后进行蔗糖偏好实验(SPT),随后将CORT替代饮水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YL-0919(1.25,2.5和5 mg·kg-1)组和模型+氟西汀(Flx,10 mg·kg-1)组,慢性ig给药16 d。先后采用旷场实验(OFT)、强迫游泳实验(FST)、悬尾实验(TST)、新物体识别实验(NORT)、新奇抑制摄食实验(NSFT)和 SPT 评价 YL-0919 抗抑郁效应;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双侧海马齿状回双皮质素(DCX)阳性细胞数;Western 印迹法检测双侧海马组织内突触后致密蛋白 95(PSD95)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 FST和 TST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枸杞籽油(LBSO)对慢性应激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甲酯化反应联合GC-MS法测定LBSO的脂肪酸组成和比例。采用孤养结合建立小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20 mg·kg~(-1))、LBSO(2. 5、5. 0、10. 0 m L·kg-1)组。旷场、悬尾、强迫游泳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抑郁样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BDNF、CREB和p-CREB的蛋白表达。结果本次实验从LBSO样品中分离得到(Z)-9-十八碳烯酸(66. 40%)、反式-9,12-十八碳二烯酸(21. 56%)和十七碳酸(5. 82%)等5个组分。LBSO干预能够提高CUS小鼠旷场实验运动得分,缩短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缩短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逸潜伏期、平均潜伏距离,增加其穿越平台有效次数;降低血清皮质酮水平;增加海马内BDNF蛋白表达及p-CREB/CREB的比值。结论 LBSO可改善慢性应激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皮质酮水平,上调海马内CREB-BDN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硫酸茯苓多糖(SP)是否通过调节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的表达而生产抗抑郁作用。方法实验设假手术组、抑郁症模型组、SP(25,50和100 mg·kg~(-1))剂量组及SP(100 mg·kg~(-1))+GYKI 52466(3 mg·kg~(-1))剂量组,每组12只。大鼠卵巢摘除加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诱导抑郁症动物模型。连续灌胃和腹腔注射给药21 d。糖水消耗、强迫游泳及敞箱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AMPA受体GluR1、磷酸化GluR1及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p-CREB和BDNF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P各给药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降低而自发活动明显增加,同时糖水摄入量及糖水偏爱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P<0.01),海马神经元损伤显著减轻,GluR1和GluR1磷酸化水平及p-CREB和BDNF表达均明显升高。但与SP(100 mg·kg~(-1))剂量组相比,SP+GYKI 52466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又明显增加而自发活动又明显减少,糖水摄入量及糖水偏爱百分比又明显降低,海马GluR1和p-GluR1及p-CREB和BDNF表达又明显降低(P<0.01)。结论 SP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强海马GluR1受体功能,进而上调海马p-CREB和BDN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吴煜  项新新 《海峡药学》2010,22(11):33-36
目的探讨花椒多酚类化合物总提取物(ZPPC)急性给药对ICR小鼠抑郁模型的拮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行为绝望抑郁模型,即小鼠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ZPPC急性给药对应激小鼠绝望不动时间的影响;同时观察ZPPC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ZPPC对小鼠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ZPPC(50,100,200mg·kg-1,i.g.)明显缩短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其作用类似于阳性对照药丙咪嗪(10mg·kg-1,i.p.);ZPPC还明显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的活性。结论 ZPPC急性给药在小鼠行为绝望模型中显示出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金丝桃苷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金丝桃苷低(5 mg·kg~(-1))、中(10 mg·kg~(-1))、高(15 mg·kg~(-1))剂量组和氟西汀(10 mg·kg~(-1))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进行为期6周的造模,在造模第3周后给药,持续给药3周。采用糖水偏爱实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金丝桃苷的抗抑郁样作用;通过检测海马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金丝桃苷的抗氧化应激作用;通过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水平以及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蛋白表达水平观察金丝桃苷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糖水偏爱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明显降低、旷场实验中穿越格子数以及直立次数明显减少、强迫游泳试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增加(均P<0.01),而在给予金丝桃苷中、高剂量以及氟西汀后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的海马ROS和MDA含量以及血清CRH、ACTH和CORT水平明显升高、海马SOD活性与G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而在给予金丝桃苷中、高剂量以及氟西汀后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P<0.05,或P<0.01)。结论金丝桃苷能够改善CUMS大鼠的抑郁样作用,其作用与降低海马氧化应激水平及对HPA轴的调节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隐丹参酮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隐丹参酮低(10 mg·kg-1)、中(20 mg·kg-1)、高(30 mg·kg-1)剂量组及阳性药对照药组.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利血平拮抗实验、5-HTP增强实验,考察隐丹参酮的抗抑郁作用.结果 隐丹参酮能够显著缩短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的抗抑郁及对皮质酮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小鼠强迫游泳、小鼠悬尾三种实验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淫羊藿苷低剂量组、淫羊藿苷高剂量组、阿米替林组,观察药物对大/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并在细胞水平建立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模型,观察淫羊藿苷的细胞保护作用。结果:在大/小鼠强迫游泳和小鼠悬尾实验中,淫羊藿苷可显著缩短大/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小鼠悬尾不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的模型上,淫羊藿苷可显著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拮抗皮质酮诱导的细胞损伤作用。结论:淫羊藿苷具有明显的抗抑郁效果,其抗抑郁作用与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