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华  刘天金  胡鹏  鄢业鸿 《江西医药》2012,47(4):301-304
目的研究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移植对肝再生的影响。方法以CCl4制备肝硬化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18只):A组(对照组)行30%肝切除后再行0.9%氯化钠溶液门静脉注射;B组(实验组)行30%肝切除后再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门静脉注射。分别于术前,术后12h、24h、3d、1周、2周采血测血清ALT、AST,术后3d、1周、2周测大鼠肝脏再生率;并取病理标本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及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结果两组各时间点肝再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2周血清ALT、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移植有利于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鉴于人的胚胎干细胞在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科学家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胚胎干细胞样的多能干细胞。其中Yamanaka等率先在体外通过病毒载体诱导的方式实现体细胞重新编程,由此得到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多种无遗传修饰的诱导方式正在尝试和改进中,例如用小分子化合物来代替外源基因进行重编程引起了很大的兴趣。用基于细胞水平的表型筛选法和信号通路筛选法,已筛选出特异小分子或天然产物,也可以特异地将成熟细胞去分化为干细胞,有望运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而利用重组蛋白在体外将体细胞诱导为干细胞,也获得了初步成功。由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出的细胞在治疗相应疾病方面展示出一定疗效。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向体细胞的定向分化策略都是基于目前对发育生物学的认识,这些研究揭示了一些共同的可能线索。  相似文献   

3.
张莹 《药学进展》2023,47(12):905-914
遗传性心脏病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使遗传性心脏病的根治成为可能。综述遗传性心脏病的分子机制、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及其分化的心肌细胞(iPSC-derived cardiomyocyte,iPSC-CM)与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iPSC,iPSC-CM与基因编辑技术在建立遗传性心脏病的人源性细胞模型和探索治疗新方式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对小胶质细胞活化作用,建立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模型。方法不同浓度LPS(0.01,0.1,1,10,100mg·L-1)刺激原代纯化的小胶质细胞及BV2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LPS(1mg·L-1)可以明显激活原代小胶质细胞,但不影响细胞活力,OX-42染色显示小胶质细胞胞体变大,轴突变短变多,形似"阿米巴状";LPS(10mg·L-1)可以激活BV2细胞,且不降低细胞活力,镜下观察发现BV2细胞胞体明显增大。结论采用LPS(1mg·L-1)刺激原代小胶质细胞,LPS(10mg·L-1)刺激BV2细胞株,可以建立稳定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卢加琪 《药学学报》2020,(10):2478-2485
近年来,按照药品研发并申报临床试验的干细胞治疗产品数量增加,其研发技术与评价体系快速发展。国际上人多能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 hPSC)来源的干细胞治疗产品正处于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相关产品包括hPSC分化产生的神经元、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胰岛beta细胞等,给药途径多为局部移植,一般用于退行性疾病、遗传病相关功能细胞的修复和替换,目前尚无同类产品上市。由于多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兼具在体内形成畸胎瘤的能力, hPSC来源的细胞产品与其他干细胞产品相比,其成瘤性风险相对高、诱导分化周期长、生产工艺复杂、质量表征手段仍在快速更新中,对其人体应用的科学评价构成了挑战。结合近期干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申报资料审评和沟通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参考相关技术指导原则,本文围绕hPSC来源的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研究,提出现阶段的药学审评考虑点,以期增进研发者和监管方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并对获得的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在诱导干细胞培养基中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培养,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Oct-4及C-kit蛋白表达水平进行鉴定,用定时定量PCR对Mvh, Fragilis, Stella的mRNA水平进行鉴定。结果:由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获得的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特异性表达Oct-4蛋白、C-kit蛋白以及Mv hmRNA,Fragilis RNA,Stella RNA。结论:由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成功诱导培养出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其向精子细胞的转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通路抑制剂TAK-242能否通过抑制该通路下游基因MMP-2、MMP-9的表达,减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方法培养小胶质细胞系BV2和胶质瘤细胞系GL261,分别收集上清液,即为BV2细胞空白培养基和GL261细胞空白培养基;然后用加或不加TAK-242的GL261细胞空白培养基培养BV2细胞,收集上清液即获得T条件培养基(加TAK-242)和NT条件培养基(不加TAK-242)。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GL261细胞在经NT条件培养基(G1组)、T条件培养基(G2组)、BV2细胞空白培养基(G3组)孵育后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V2细胞在经GL261细胞空白培养基(B1组)、GL261细胞空白培养基+TAK-242(B2组)、BV2细胞普通培养基(B3组)孵育后的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ranswell实验表明,G1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较G3组增加(P<0.01);G2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较G1组减少(P<0.01)。Western...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体外扩增造血干/祖细胞.方法 利用非整合型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Sox2、Klf4、Oct4和c-Myc导入脐血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CD34+细胞)重编程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再利用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OP9共培养法将其定向分化成CD34+造血干/祖细胞.借助iPSCs可以在体外无限传代、大量扩增的特点,实现体外保存及大量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目的.结果 脐血CD34+细胞可以在体外重编程为非整合型iPSCs,并能够高效定向分化成为CD34+细胞,其分化效率比胚胎干细胞(ESCs)有显著提高.结论 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体外大量扩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小胶质细胞钾通道的表达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在阿尔采末病的慢性炎症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在小胶质细胞中有多种钾通道亚型的表达 ,钾通道可能是小胶质细胞对微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的重要途径 ,钾通道的变化是小胶质细胞是否处于激活状态的重要标志 ,钾通道可能在如维持膜电位、细胞增生、分化等小胶质细胞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胶质细胞是一类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免疫细胞,其数量占整个神经胶质细胞数量的5%~20%。小胶质细胞最早由Hortega通过碳酸银法所区分鉴定出来,认为小胶质细胞来源于中胚层,在胚胎发育后期形成血管时侵入脑内。最新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原始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作为CNS常驻免疫细胞,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是CNS抵御病原入侵的一道重要的免疫防线。静息状态下,小胶质细胞对神经系统起到监视维持内稳态的作用;其活化后,一方面起到吞噬细胞碎片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不同病理条件下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起到神经保护与神经毒性双重作用。本文对小胶质细胞的发育及在CNS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死亡的尸检标本中小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 采用HLA-DR抗体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不同时间死亡的8例脑出血尸检标本的小胶质细胞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发现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体增大,突起减少,数量增多,2-3天达高峰,而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形态正常。结论 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明 《安徽医药》2010,14(3):301-303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SCI后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及其形成的髓鞘的变化。方法选用成年Wister大鼠,在改良的Allen's重物坠落大鼠SCI模型上,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观察大鼠SCI后1、3、7和14d的损伤脊髓及其周围区ED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标记的少突胶质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数量的变化。结果SCI后ED1阳性细胞向损伤脊髓募集,细胞数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3d时达高峰期,此后ED1阳性细胞数目逐步下降;损伤脊髓MBP染色较正常浅、分布不均匀,显示白质疏松,髓鞘结构紊乱,细胞肿胀,有空泡,反映髓鞘MBP缺失。结论实验性大鼠急性SCI后,在损伤脊髓可引起ED1炎性吞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的断裂和肿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死亡的尸检标本中小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HLA-DR抗体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不同时间死亡的8例脑出血尸检标本的小胶质细胞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减少、数量增多,2~3天达高峰,而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形态正常.结论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章  于婷婷  李森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42(12):2458-2463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心肌细胞(HiPSC-CM)钙信号的影响。方法 通过CCK-8法测定参麦注射液(培养基中终体积分数为0.25%、0.50%、1.00%、2.00%)培养24h对HiPSC-CM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钙离子探针Fluo-4研究参麦注射液(2%,处理3min)对HiPSC-CM自发钙瞬变频率的影响,并在不同电刺激频率(0.2、1.0、2.0Hz)下研究参麦注射液对HiPSC-CM钙瞬变振幅、上升及下降时间和半峰全宽(FWHM)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显示,参麦注射液对HiPSC-CM无毒性,且在体积分数2%时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加药前比较,对照组加药后自发钙瞬变频率没有明显变化,2%的参麦注射液组自发钙瞬变频率显著降低(P<0.001)。与加药前比较,在0.2、1.0Hz电刺激频率下,参麦注射液显著降低HiPSC-CM的钙瞬变振幅、上升及下降时间和FWHM(P<0.01);在2.0Hz电刺激频率下,参麦注射液显著降低HiPSC-CM的上升、下降时间和FWHM(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够降低HiPSC-CM自发钙瞬变的频率,且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下能降低HiPSC-CM的钙瞬变振幅,表明钙信号调控可能是参麦注射液心肌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麻黄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人小胶质细胞HMC3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质量浓度麻黄碱(75、150、300、600μg/mL)对HMC3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然后将HMC3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受药物干预)、LPS组(1μg/mL)、麻黄碱组(1μg/mL LPS+300μg/mL麻黄碱)、BAY11-7082组[1μg/mL LPS+5μmol/L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BAY11-7082]、抑制剂组(1μg/mL LPS+300μg/mL麻黄碱+5μmol/L BAY11-7082)和激活剂组(1μg/mL LPS+300μg/mL麻黄碱+1μmol/L 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Prostratin),加入相应药物作用24 h后,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细胞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s 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300μg/mL的麻黄碱可使HMC3细胞活力显著升高、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P...  相似文献   

17.
酒精影响体外大鼠小胶质细胞的生存和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酒精对神经小胶质细胞(microglia)的毒性作用。用不同浓度的酒精[0.05,0.1,0.2,0.5%(g/dl)]处理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CD大鼠大脑皮质胶质细胞4天后,用MTT试验和BrdU掺入法分别测定酒精对细胞生存和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酒精对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半数致死浓度为0.085%,在最高染毒浓度组可观察到80%的细胞死亡。酒精同时也抑制上述细胞的繁殖,染毒剂量为0.5%时,细胞的繁殖率被抑制了41%。结果表明:酒精抑制体外大鼠小胶质细胞的生存和繁殖,这种对细胞的直接毒作用可能在酒精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Aβ_(1-42))刺激所致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姜黄素0.1,1,5,10,15,25和40μmol·L~(-1)与BV2细胞培养24 h,MTT法和ATP法检测细胞存活。姜黄素5和10μmol·L~(-1)预处理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2 h后,加入Aβ_(1-42)1 mg·L~(-1)共同作用24 h,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V2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原代小胶质细胞TNF-α和iNOS mRNA表达水平;BV2细胞加姜黄素5和10μmol·L~(-1)培养2 h后,加Aβ_(1-42)1 mg·L~(-1)培养2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BV2细胞中iNOS、自噬相关蛋白5(Atg-5)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与LC3-Ⅰ的比值;姜黄素5和10μmol·L~(-1)预处理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24 h后,加入Aβ_(1-42)1 mg·L~(-1)共同作用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BV2和原代小胶质细胞对Aβ_(1-42)的吞噬;原代小胶质细胞加入姜黄素5和10μmol·L~(-1),24 h后加Aβ_(1-42)1 mg·L~(-1)培养4 h,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原代小胶质细胞对Aβ_(1-42)的吞噬和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蛋白表达水平。稳定敲降Atg-5的BV2细胞加姜黄素5和10μmol·L~(-1)培养2 h后,加Aβ_(1-42)1 mg·L~(-1)培养2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稳定敲降Atg-5的BV2细胞中LC3-Ⅱ与LC3-Ⅰ蛋白比值及iNOS,Atg-5和P62蛋白水平。结果 MTT和ATP结果显示,姜黄素≤25μmol·L~(-1)时对BV2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Aβ_(1-42)相比,姜黄素5和10μmol·L~(-1)组细胞内iNOS,IL-6和TNF-α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原代小胶质细胞内iNOS和TNF-α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Aβ_(1-42)组相比,姜黄素10μmol·L~(-1)组细胞内iNOS和P6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LC3-Ⅱ与LC3-Ⅰ蛋白比值和Atg-5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Aβ_(1-42)组相比,姜黄素10μmol·L~(-1)组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对Aβ_(1-42)蛋白的吞噬明显增加(P<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Aβ_(1-42)组相比,姜黄素5和10μmol·L~(-1)组平均每个细胞内Aβ_(1-42)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1),Iba1的荧光强度降低(P<0.01);与Aβ_(1-42)相比,姜黄素10μmol·L~(-1)不影响稳定敲降Atg-5的BV2细胞中LC3-Ⅱ与LC3-Ⅰ比值及iNOS,Atg-5和P62蛋白水平。结论姜黄素通过增强Atg-5表达,促进小胶质细胞对Aβ_(1-42)蛋白的吞噬,抑制Aβ_(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及其单体成分对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刺激组、加药组,检测不同稀释倍数的丹红注射液、水和醋酸乙酯萃取物及其单体成分对小胶质细胞活力及LPS诱导小胶质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结果 丹红注射液及醋酸乙酯萃取物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NO的产生没有抑制作用,但是丹红注射液水萃取物以及丹酚酸A可以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情况下抑制NO产生.结论 丹红注射液水萃取物中的某些成分以及丹酚酸A抑制激活小胶质细胞NO的产生可能是丹红注射液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小胶质细胞与脑缺血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i WJ  Ye X  Bao XQ  Wang XL  Zhang D 《药学学报》2012,47(3):346-353
小胶质细胞为脑内的主要免疫效应细胞, 参与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它的形态具有高度可塑性, 其形态学改变与其活化状态及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脑缺血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发生活化, 且其活化受到精细调控。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脑保护和神经毒性双相作用。因此, 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与脑缺血之间的关系, 以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调控作为出发点, 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调控小胶质细胞表面或细胞内表达的受体或蛋白分子、拮抗小胶质细胞产生的神经毒性因子、促进小胶质细胞分泌神经保护性生物活性物质、阻断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等将为脑缺血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对脑缺血损伤后, 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调控、效应及相关干预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