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米诺环素对5-LOX通路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orosis,AS)中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高脂喂养Apo E-/-小鼠建立AS模型,同时给予米诺环素或辛伐他汀治疗12周。比较各组小鼠的血脂水平,5-LOX的表达及其代谢物LTB4的含量;测定小鼠主动脉AS斑块的面积及斑块组成(脂质、胶原和巨噬细胞含量);PCR方法比较小鼠主动脉中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VCAM-1、MMP-2、MMP-9 m RNA的含量。结果米诺环素能显著减少主动脉中5-LOX的表达及血液中LTB4的含量;降低小鼠主动脉中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VCAM-1、MMP-2、MMP-9 m RNA的含量。在AS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中,米诺环素显著降低了Apo E-/-小鼠AS斑块的面积,减少斑块中巨噬细胞的含量并增加胶原的含量,提高斑块的稳定性。但是米诺环素没有改变Apo E-/-小鼠的血脂水平。结论米诺环素有抗AS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对5-LOX通路及炎性细胞和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v)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保护作用,阐明Rev对lncRNA MALAT1调控及MALAT1在AS中的表达与作用。方法 ApoE~(-/-)小鼠随机分成2组:高脂饮食(HFD)处理组;HFD同时给予Rev组,16周建立AS模型。采用HE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电镜检测泡沫细胞的形成;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动脉斑块中MALAT1表达水平,以及Rev对MALAT1的影响。体外实验,检测Rev对MALAT1、IL-6、IL-1β、TNF-α的影响;MALAT1对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影响;游离胆固醇(FC)对MALAT1表达的影响。结果 Rev处理组明显缩小动脉斑块,并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MALAT1在动脉斑块中表达量降低,并且Rev可以明显逆转MALAT1的表达。此外, Rev可剂量依赖性降低IL-6、IL-1β、TNF-α表达。敲减MALAT1能促进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FC可使MALAT1的表达降低。结论 Rev可能通过调控MALAT1,进而调控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表达,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孕期炎症刺激对子代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疾病发生的具体机制。方法在C57小鼠孕期10.5 d时ip给予LPS和poly(I∶C)构建孕期炎症模型,用小动物超声仪对其子代不同时期(8,16和32周)的心功能进行检测,采用定量代谢组学和定量PCR对子代不同时期心脏代谢产物和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对筛选的靶基因进行敲除进一步验证其在子代心脏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结果实验结果,发现孕期炎症刺激导致子代心功能明显下降和心肌肥厚。进一步研究发现,子代心脏组织中脂肪酸氧化代谢酶(ACSL1)和上游关键转录调控因子(PPARγ)等基因表达下调,这将导致子代心脏脂肪酸氧化代谢抑制和脂肪酸积累,心脏组织能量供给不足引起糖脂代谢失衡及mTORC1信号通路持续活化,与子代后期心功能降低呈一致性。采用基因敲除技术抑制子代心脏mTORC1信号通路的持续活性,降低了子代心脏损伤。结论孕期炎症刺激子代心脏脂肪酸代谢抑制和mTORC1信号通路活性持续活化在孕期炎症刺激子代心脏损伤中具有关键作用。明确脂肪酸代谢抑制和mTORC1信号通路活性持续活化在其疾病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将为阐明孕期炎症刺激致子代易患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新思路,并为寻找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硅胶圈植入法制作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模型及斑块中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表达。方法 36只雄性载脂蛋白E(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小鼠采用颈动脉硅胶圈植入法快速制作AS斑块模型;对照组不予干预。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斑块,免疫组化法检测斑块中CD40表达。结果模型组HE染色右颈动脉可见明显AS斑块形成,术后6周可见坏死中心区域和纤维帽形成,并且CD40表达阳性。结论颈动脉硅胶圈植入法能快速制作小鼠AS斑块模型,斑块中CD40高表达。  相似文献   

5.
刘雅  李晓辉  张海港  贾乙 《中国药房》2007,18(33):2561-2563
目的:初步探讨三七皂苷(PNS)对持续炎症加速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4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高脂组、炎症组和PNS组,各组给予相应治疗。动态监测各组动物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胸主动脉AS斑块面积。结果:炎症组血清CRP、MDA含量显著增高,SOD活性和NO含量显著下降,胸主动脉AS斑块面积显著增加,且CRP、MDA含量与斑块面积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与高脂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炎症组比较,PNS组可减轻炎症AS症状,防止AS形成。结论:持续炎症增强氧化应激可能是加速高脂饮食兔AS的形成机制之一。PNS可降低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防治A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否与唾液酸转移酶(ST6Gal-Ⅰ)的表达相关。方法取ApoE~(-/-)小鼠,分别采用高脂喂养16周(基线模型组,baseline)、高脂喂养23周(对照组,control)及高脂喂养23周且瑞舒伐他汀灌胃7周(药物组,rosuvastatin)构建模型。分别测定3组ApoE~(-/-)小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及主动脉斑块面积,分析动脉粥样形成的病理变化,确定高胆固醇血症模型成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主动脉内膜中ST6Gal-Ⅰ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与基线组相比,随着高脂饲料喂养周数增加,小鼠血清中LDL-C、HDL-C、TC、TG均增加,其中LDL-C及TG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动脉弓斑块面积明显增大(P<0.05),管腔内膜明显增厚(P<0.05),说明高胆固醇血症模型构建成功。而瑞舒伐他汀处理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脂四项指标、斑块面积均有所下降,且LDL-C、TG水平及斑块面积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检测3组ST6Gal-Ⅰ表达显示对照组较基线组动脉弓处表达上调,用药后ST6Gal-Ⅰ表达明显下调。结论瑞舒伐他汀预防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可能与ST6Gal-Ⅰ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青心酮防治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与脂氧素的关系。方法取8只8周龄C57BL/6小鼠作空白对照组;取24只8周龄的ApoE(-/-)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动脉硬化组(乙醇20 mg kg 1 d 1);青心酮组(青心酮20 mg kg 1 d 1);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20 mg kg 1 d 1)。所有小鼠均以"西方类型膳食"饲养至16周。取血检测脂氧素、血脂和15-脂氧合酶蛋白的含量等;取主动脉根部行HE染色观察ApoE(-/-)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电镜观察斑块内皮细胞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血清中15-LO水平。结果青心酮组脂氧素增加,血脂含量降低,AS病灶形成减少,斑块内皮细胞损伤减轻,15-脂氧合酶含量减少。结论青心酮防治ApoE(-/-)小鼠AS病变,可能与其增加15-脂氧合酶途径产物——脂氧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FAT/CD36为切入点,研究母体孕期炎症刺激对子代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8周龄C57小鼠,♀♂2∶1合笼配种,d 2♀鼠分笼饲养记为在孕0 d,在孕11 d给予孕鼠一次性腹腔注射脂多糖(LPS)(75μg·kg~(- 1)),对照组注射0.2 m L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子鼠4、8、12周取材(♀鼠取肾周脂肪、♂鼠取附睾周围脂肪),对子代小鼠体重、内脏脂肪重量、脂肪组织和细胞中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FAT/CD36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与NS组相比,LPS组小鼠体重、内脏脂肪重量、脂肪系数明显增高,♂鼠附睾脂肪和血液中TG、FF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各周龄♂鼠脂肪组织和诱导的3T3-L1细胞中FAT/CD36明显上调(P<0.05)。结论母体孕期炎症刺激导致子代小鼠脂肪发育异常,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FAT/CD36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其机制可能与FAT/CD36对脂质代谢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9,(2):165-169
目的:研究调脾护心方对载脂蛋白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ApoE-/-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阳性对照,5 mg/kg)以及调脾护心方低、高剂量组(50、150 mg/kg),每组8只。除空白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高脂饲料以复制AS模型。造模后,各给药组小鼠均灌胃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灌胃等容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2周。末次给药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分离胸主动脉,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胸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并计算校正斑块面积;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胸主动脉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小窝蛋白1(Cav-1)、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IL-6、V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HDL-C、NO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胸主动脉斑块明显,校正斑块面积显著增大(P<0.01),该组织中NF-κB p65、Cav-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eNO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以及辛伐他汀组和调脾护心方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L-6、VCAM-1水平均显著下降,各给药组小鼠血清HDL-C、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各给药组小鼠胸主动脉斑块减少,校正斑块面积均显著缩小(P<0.05或P<0.01),该组织中NF-κB p65、Cav-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eNO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调脾护心方可调节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AS斑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av-1/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 AS)是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于血管内皮损伤、继发炎症、免疫功能障碍三者相互作用形成。血管壁慢性炎症是AS的特征,动脉硬化灶中炎性细胞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已知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rmtach protein-1 MCP-1)是单核/巨噬细胞特异的趋化性因子,其主要功能是趋化和激活单核/巨噬细胞至炎症部位,参与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ndogenou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特异血管内皮细胞促有丝分裂原,在血管内皮生成细胞增殖有关的病理过程中占首要地位,最近报道它在AS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57BL/6J ApoE基因敲除小鼠在丹参多酚酸盐(salvianolate,SAL)干预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变化,探讨SAL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给4周龄雄性C57BL/6J ApoE~(-/-)小鼠(共40只)和C57BL/6J野生型小鼠(10只)分别行高脂饮食处理,采用腹腔注射给药(1次/d,5次/w)方法,随机将其分为4组,模型组1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60 mg/kg)组10只、中剂量(120 mg/kg)组10只、高剂量(240m g/kg)组10只和C57BL/6J野生型小鼠,即正常对照组10只。24 w末时处死各组小鼠,留取血清,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6浓度。结果 24 w末时,模型组小鼠TNF-α和IL-6血清浓度明显升高;丹参多酚酸盐干预各组TNF-α和IL-6血清浓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随SAL浓度增加,各干预组TNF-α和IL-6血清浓度逐渐降低(P均<0.05),但仍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均<0.05)。结论 SAL干预后ApoE~(-/-)小鼠TNF-α和IL-6水平下降,说明其可能通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进程来发挥抗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丹参多酚酸盐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壁血管细胞清道夫受体A和CD36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AopE基因敲除小鼠(4周龄,雄性)随机分成4组,即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只)、丹参多酚酸盐60 mg/kg组(7只)、丹参多酚酸盐120 mg/kg组(8只)、丹参多酚酸盐240 mg/kg组(8只),正常对照组(C57BL/6J野生型小鼠)6只。高脂饮食喂养于24周末时处死各组动物,取主动脉根部连续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管壁形态和脂质沉积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主动脉血管壁细胞清道夫受体A和CD36 mRNA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ApoE基因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均可见明显的SR-A和CD36mRNA表达,C57BL/6J小鼠正常血管内仅见少量表达;丹参多酚酸盐(240 mg/kg组)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ApoE基因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CD36 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R-A 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减少(P>0.05)。结论中药丹参多酚酸盐抗ApoE~(-/-)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其下调CD36mRNA表达,减少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的形成有关,而与SR-A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小鼠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初步阐明其防治AS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阳性对照,5 mg/(kg·d)]和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5、10、20 mg/(kg·d),以生药总量计],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饲以高脂饲料复制AS模型。造模结束后,各药物组小鼠灌胃相应药液,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采用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胶原纤维形成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甘露糖受体(CD206)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小鼠主动脉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YM1)、炎症区域分子1(Fizz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C、TG、LDL-C、iNOS含量以及主动脉中IL-1β、iNOS、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HDL-C、CD206含量以及主动脉中IL-10、YM1、Fizz1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主动脉血管内皮下可见厚厚一层胶原纤维。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小鼠上述血清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黄连解毒汤中、高剂量组小鼠主动脉中IL-1β、TNF-α、iNOS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L-10、YM1、Fizz1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其血管内皮相对光滑。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通过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减少炎症反应,维持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从而发挥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分为青蒿素组和PBS处理组,每组10只,经高脂喂养8周,与对照组小鼠(C57BL/6J标准饮食小鼠,10只)比较,通过血管大体油红O染色评价斑块面积;HE染色观察病变形态及血浆中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BS处理组及青蒿素组均可见动脉硬化斑块,炎症因子水平升高。青蒿素组的动脉硬化程度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PBS处理组。结论青蒿素可以改善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5.
银杏内酯B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12只8周龄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24只8周龄♂ApoE-/-小鼠为阳性模型组以及药物组;药物组每天给予GB 0.6 mg灌胃。8周后处死小鼠,用病理学方法观察小鼠动脉斑块、脂质沉积以及巨噬细胞表达。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RAN-TES含量。结果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动脉斑块较大,血管内膜损伤明显,而GB组小鼠动脉内表面损伤明显减轻,斑块较小。HE染色显示了同样的结果,模型组斑块较大,GB组斑块较小。血浆RANTES测定正常组为123.81 ng.L-1,模型组为359.16 ng.L-1,GB组为193.36 ng.L-1,各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B能有效地减轻ApoE-/-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并降低血浆RANTES含量,其药理学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花茶叶醇提物调节胆固醇逆向转运(RCT)关键蛋白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caveolin-1)、清道夫受体B1(SR-B1)、A1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BCA1)、蛋白激酶A(PKA)的表达而抑制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衍变、拮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潜在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乙醇回流提取获得金花茶叶醇提物,制备金花茶叶醇提物含药大鼠血清。体外测试金花茶叶醇提物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经典活化、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衍变为泡沫细胞以及caveolin-1、SR-B1、ABCA1、PKA表达的调节作用。高脂饲喂雄性ApoE-/-小鼠建立AS小鼠模型,体内测试金花茶叶醇提物对小鼠主动脉弓AS斑块形成以及内膜caveolin-1、SR-B1、ABCA1、PKA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10%金花茶叶醇提物含药血清显著抑制巨噬细胞经典活化,阻止其衍变为泡沫细胞,上调caveolin-1、SR-B1、ABCA1、PKA表达。金花茶叶醇提物显著上调AS小鼠主动脉内膜caveolin-1、SR-B1、ABCA1、PKA表达,抑制AS斑块形成。结论:金花茶叶醇提物可阻止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衍变,抑制AS斑块形成,可能与其上调RCT关键蛋白caveolin-1、SR-B1、ABCA1、PK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中的表达。方法 8只5周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NS组)。8只相同周龄,雄性SPF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C57BL/6J-ApoE-/-)小鼠为实验组(FS组)。高脂(1%胆固醇+15%猪油)喂食15周,20周龄取材检测。结果 FS组和NS组体重分别为(29.10±2.53)g和(33.20±5.18)g,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FS组较NS组血清总胆固醇显著增高,分别为(13.52±1.58)mEq/L和(2.12±0.35)mEq/L,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1)。NS组主动脉管壁正常,无AS斑块;FS组主动脉出现典型的AS斑块,胶原纤维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显示NS组可见主动脉血管内、中膜MMP-9呈散在弱阳性表达;而其在FS组则是内膜表达明显增高,呈强阳性表达。FS组主动脉弓MMP-9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较NS组均明显增高。mRNA平均光密度值为(11.61±1.92)和(1.5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平均光密度值为(190.40±102.71)和(40.19±26.83),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1)。结论在高脂喂食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MMP-9高表达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胶原纤维明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中药紫堇是罂粟科紫堇属植物紫堇(Corydalis edulis Maxim.)的干燥全草,其在民间作为一种调脂饮品被百姓广泛饮用。因此,本课题组对紫堇总提物的调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进行了系统的药效验证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高脂饮食诱导ApoE~(-/-)小鼠产生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紫堇总提物对ApoE~(-/-)小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改变及主动脉流出道斑块沉积的影响。利用肝细胞LO2检测紫堇总提物对肝脏脂质合成和吸收的影响。结果与高脂模型组小鼠相比,给药6周后200和400 mg·kg~(-1)剂量的紫堇总提物,能分别显著降低ApoE~(-/-)小鼠血浆TC水平的23.4%(P<0.05)和31.7%(P<0.01),分别降低non-HDLc水平的25.1%(P<0.05)和32%(P<0.01),分别减少主动脉流出道斑块面积的15.2%(P<0.05)和19.5%(P<0.05)。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20 mg·L~(-1)紫堇总提物通过激活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显著升高肝细胞LO2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蛋白表达。结论紫堇总提物通过激活LDLR,加速肝细胞对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期纳米银颗粒(Ag-NP)暴露对子代雌性成年小鼠乳腺干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并研究其增加乳腺癌风险的潜在机制。方法孕小鼠于孕第12天分别ig给予超纯水(正常对照组)或Ag-NP5 mg·kg-1,7 d后停止暴露。取各组3月龄子代雌性小鼠,测量子宫长度和直径和体质量;洋红-硫酸铝钾染色观察乳腺导管形态,测量淋巴结面积;HE染色观察乳腺导管增生并定量增生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干细胞亚群比例;集落形成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管腔干细胞亚群集落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代小鼠乳腺导管环氧化酶2(Cox-2)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蛋白5(Stat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孕期暴露Ag-NP后子代小鼠的子宫长度和直径无显著影响,但体质量显著升高〔(25.7±2.5)g vs(18.3±2.7)g,P<0.01〕。洋红-硫酸铝钾染色发现,孕期暴露Ag-NP后子代成年雌性小鼠乳腺导管变细,结构发生紊乱。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g-NP暴露组乳腺导管增生比例增加,为(54.6±2.8)%(P<0.05)。流式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管腔干细胞数目减少,为(1.1±0.2)%(P<0.01)。集落形成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g-NP暴露组总集落数无显著差异,双阳性(K8+K14+)管腔干细胞亚群集落比例增加,为(78.2±2.2)%(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g-NP暴露组Cox-2和Stat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孕期Ag-NP暴露导致乳腺干细胞分化的改变,引起干细胞数量的变化,从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而该影响可能与Cox-2/Stat5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高脂血症模型鼠,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消退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9周龄的雄性apoE-/-小鼠16只,经高脂饮食加重高脂血症,8周后更换为普食,随机分组,甘草酸组采用160 mg·kg-1·d-1的剂量灌胃,对照组给予同等生理盐水灌胃,6周后小鼠安乐死,采取眼球后静脉血测量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水平,取小鼠胸腹主动脉分析血管内壁As斑块面积,主动脉窦部组织冰冻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分析斑块面积;利用原代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检测甘草酸对炎症因子及脂代谢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高脂饮食明显加重小鼠血脂紊乱,改为普食后,对照组血脂水平仍高于基础值,而甘草酸组则明显降低了血清TC、TG水平及血MCP-1水平,甘草酸组小鼠主动脉窦As斑块的面积比对照组下降23%,主动脉血管内壁斑块减少约40%,同时细胞实验表明甘草酸能显著降低脂多糖(LPS)刺激下巨噬细胞IL-6的水平,并可诱导细胞膜上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表达升高。结论:甘草酸可通过改善小鼠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而表现出较强的消退早期As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