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以认知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淀粉样斑块(SP)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引发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是AD临床上的主要病理特征。拟人参皂苷F11(PF11)是西洋参茎叶中分离提取的一种三萜皂苷化合物,本文通过自发快速老化(SAMP8)模型小鼠,从Aβ沉积和Tau过度磷酸化等方面,结合神经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手段,进一步评价PF11对AD模型动物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灌胃给予6月龄雄性SAMP 8快速衰老小鼠PF11(2,8和32 mg·kg~(-1)),在给药3个月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并检测APP和β-分泌酶(BACE1)、晚期内含体Rab7和循环内含体Rab11的表达。结果灌胃给予PF11(8和32 mg·kg~(-1))3个月可以显著改善SAMP8小鼠的识别记忆和空间学习记忆障碍,显著增加SAMP8小鼠海马和皮质中突触后致密蛋白95的水平;显著降低SAMP8小鼠海马和皮质中胞浆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和β-分泌酶(BACE1)的水平,减少海马和皮质中APP与晚期内含体(LE)的共定位,从而降低脑内Aβ的沉积;PF11可以显著提高SAMP8小鼠海马和皮质中异常降低的亮氨酸羧甲基转移酶(LCMT-1)水平,增加甲基化蛋白磷酸酶2A(PP2A)的水平,从而减少过度磷酸化的Tau。结论 PF11能够明显改善SAMP8小鼠的认知障碍,其机制与抑制海马和皮质脑区中APP淀粉样剪切途径进而减少Aβ沉积,以及增加PP2A活力进而减少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荭草苷对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7月龄的转基因模型组(Tg)、荭草苷处理转基因组(Tg+Ori)、同月龄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作为非转基因对照组(NT),每组8只。Tg+Ori组连续30 d每天腹腔注射荭草苷(10 mg·kg~(-1)),NT和Tg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β淀粉样蛋白(Aβ),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结果与NT组相比,Tg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海马出现大量Aβ斑块, LC3-Ⅱ、p62、Cathepsin D蛋白表达升高;与Tg组相比,Tg+Ori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海马Aβ斑块减少,LC3-Ⅱ、p6、Cathepsin D蛋白水平降低;组间Beclin-1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荭草苷能够改善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减少海马Aβ沉积,促进自噬溶酶体降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片对阿尔采末病(AD)APP/PS1转基因小鼠焦虑样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月龄野生型小鼠(正常组)和APP/PS1转基因小鼠分别灌胃给予溶剂(模型组)或复方丹参片低剂量(180 mg·kg~(-1))、中剂量(360 mg·kg~(-1))、高剂量(720 mg·kg~(-1))和阳性药物舍曲林(15 mg·kg~(-1))60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复方丹参片对小鼠记忆障碍和焦虑样行为学表现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ELISA分别检测小鼠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γ-氨基丁酸(GAB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结果复方丹参片中、高剂量明显缩短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增加小鼠原有平台象限的探索时间(P<0.05,P<0.01)。高架十字迷宫试验结果显示,复方丹参片高剂量显著增加APP/PS1转基因小鼠在开臂的时间百分比和进入开臂的次数(P<0.01);新奇抑制摄食实验结果显示,复方丹参片中、高剂量显著缩短APP/PS1转基因小鼠摄食潜伏期(P<0.05,P<0.01)。HPLC和ELISA结果显示,复方丹参片中、高剂量可显著增加APP/PS1转基因小鼠不同脑区如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GABA和BDNF含量(P<0.05,P<0.01)。结论复方丹参片改善AD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损伤和焦虑样行为,可能与增加脑组织GABA和BDN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类型。目前针对该病已上市的药物多为胆碱酯酶抑制剂,但只能改善AD的认知功能障碍,不能有效干预AD的疾病进程。双配基-(-)-美普他酚[Bis(9)-(-)-meptazinol,B9M]是依据多靶点导向配体策略设计研发的新型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同时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ACh E)的催化位点和外周阴离子位点,能够有效抑制ACh E活性及由其诱导产生的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本研究主要探讨B9M对AD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进而分析其潜在的病理机制。方法选用8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AD模型,以3个剂量B9M(每天0.2,0.6和2μg·kg~(-1))皮下注射4周,通过筑巢、新物体识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研究B9M对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实验结束后将小鼠处死,收集脑组织样本进行免疫组化和ELISA等实验,研究B9M对AD小鼠脑内ACh E活性、Aβ含量和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B9M对AD模型小鼠的疾病修饰作用。结果8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筑巢能力明显下降。B9M经皮下给药4周后,B9M给药组的筑巢评分明显高于未给药APP/PS1模型组,提示B9M能够明显提高小鼠的筑巢能力。APP/PS1转基因小鼠新旧物体识别指数为44.09%,接近50%,提示其对新旧物体无识别能力。而B9M连续给药4周可显著提高APP/PS1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进一步表明B9M能够改善AD模型小鼠的识别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B9M给药可明显缩短APP/PS1小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B9M给药组(0.6和2μg·kg~(-1))及阳性药物多奈哌齐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穿越平台时间和距离百分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组小鼠的游泳速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B9M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探讨B9M作用机制发现,B9M可通过抑制皮质和海马区ACh E活性降低乙酰胆碱(ACh)水解,提高突触间隙ACh含量。B9M可显著降低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可溶和不可溶性Aβ40和Aβ42含量,显著抑制脑组织中胶质细胞的集聚,减少胶质细胞的增生。B9M 2.0μg·kg~(-1)减少Aβ斑块、抑制胶质细胞活化的效果最为显著,给药剂量是阳性对照药物多奈哌齐的千分之一。结论 B9M皮下连续给药4周可有效提高8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筑巢和新物体识别能力,改善空间学习和记忆障碍。B9M通过抑制APP/PS1小鼠脑内ACh E活性改善其学习记忆功能,通过减少脑内Aβ斑块、降低Aβ40和Aβ42含量、抑制胶质细胞激活逆转AD相关病理进程,提示B9M具有症状改善和疾病修饰双重作用,是极有潜力的抗AD新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OST)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及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3组:WT对照组、APP/PS1对照组和APP/PS1+OST。给药组小鼠自9月龄开始每天给予OST10 mg·kg~(-1),对照组小鼠则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连续给药12周。每月观察小鼠筑巢行为的改变;实验结束前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行为学的改变。之后,麻醉并处死小鼠,收集脑组织,采用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Aβ1-40/Aβ1-42含量,APP、α分泌酶(ADAM10)及β分泌酶(BACE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PP/PS1小鼠筑巢行为评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差,不能筑成完整的巢穴;给予OST治疗后,小鼠的筑巢行为评分接近WT小鼠,基本筑成完整巢穴。由此说明,12月龄的APP/PS1小鼠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行为有所损伤,而OST对此可部分恢复。水迷宫结果显示,与WT小鼠相比,APP/PS1小鼠出现明显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表现为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且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给予OST后改善了APP/PS1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组织形态及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APP/PS1小鼠海马DG区及CA3区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受损并伴有完整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并且海马组织Aβ1-40/Aβ1-42含量增加,APP及BACE1蛋白呈现高表达,ADAM10的蛋白表达下降;给予OST后,减少了APP/PS1小鼠海马组织Aβ的含量,降低了APP及BACE1蛋白水平,增加了ADAM10的蛋白表达。结论 OST可改善APP/PS1小鼠日常生活能力、社会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等能力,并减少海马组织Aβ的含量,可能与调节海马APP的酶切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SAMP8小鼠为模型,初步探索海昆肾喜(HKSX)胶囊对AD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AD模型组(P8)、HKSX低剂量组(L-HKSX)、HKSX高剂量组(H-HKSX),同月龄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R1)。采用新物体识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Aβ1-40和Aβ1-42水平;Western blot实验对海马LC3-Ⅱ、P62、Beclin-1、PSD95、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相较于P8组小鼠,HKSX低、高剂量治疗均可增加小鼠对新物体的识别指数,提高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和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并且缩短潜伏期,增强对Aβ1-40和Aβ1-42的清除力,上调Beclin-1、LC3-Ⅱ相对表达量,下调P62的表达;此外,还提高了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的表达水平。结论HKSX胶囊可调节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改善自噬功能障碍,减少Aβ在体内的沉积,降低其毒性,提高突触可塑性,最终改善AD小鼠学习认知、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不同月龄小鼠SAMP8皮质和海马中G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Gαq/11、Gαi和GαS蛋白在8月龄和18月龄快速老化痴呆小鼠SAMP8的表达,并以正常老化小鼠SAMR1作为对照研究.结果:与同月龄SAMR1相比,Gαq/11、Gαi和Gαs蛋白在8月龄小鼠SAMP8皮质和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异常(P>0.05),而到18月龄时,SAMP8皮质部位Gαq/11表达量低于SAMR1(P<0.05),海马部位Gαq/11和Gαi的表达量低于SAMR1(P<0.05).结论:18月龄SAMP8脑组织中Gαq/11和Gαi的异常表达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进展,并有望作为AD治疗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快速衰老小鼠(SAMP8)中Klotho低表达对β淀粉样肽(Aβ)清除的影响.方法 采用Y迷宫和跳台实验评测12月龄SAMP8小鼠和抗衰老系列小鼠(SAMR1)的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脑中Aβ1-42、同种异体移植炎性因子-1(AIF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Klotho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1)、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RAGE)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SAMR1小鼠相比,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下降,脑内Aβ1-42、AIF1、GFAP和RAGE的表达显著增加,Klotho和LRP-1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SAMP8小鼠中Klotho表达的降低可能导致LRP-1降低和RAGE增加,从而增加Aβ在脑内沉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对快速老化小鼠亚系8(SAMP8)海马的NeuN蛋白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SAMP8小鼠随机分为SAMP8组、安理申组、通络醒脑泡腾片组(高、中、低剂量),另取抗快速老化小鼠亚系1(SAMR1)作为对照组,分组后连续给药60d,采用Morris水迷宫和避暗法评价其学习记忆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考察海马Aβ和NeuN蛋白的表达;采用电镜法考察海马的超微结构.结果 通络醒脑泡腾片能够缩短SAMP8模型小鼠的潜伏期、明显地增加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百分比和进入目标象限的次数,可显著地减少(避暗)错误次数和延长逃避潜伏期;能够下调海马Aβ的表达并上调NeuN蛋白的表达,可显著地减少核糖体的丢失,降低线粒体的肿胀度,改善海马的超微结构.结论 通络醒脑泡腾片可通过抑制Aβ沉积,提高NeuN的表达来修复神经元,保护线粒体,从而提高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APP/PSl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作用。方法8月龄APP/PSl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g)、EGCG低剂量组(Tg/EGCG-L)、高剂量组(Tg/EGCG-H),同月龄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NT)。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ULK1、P62、LC3Ⅱ/LC3Ⅰ的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OR的表达;ELISA法检测Aβ1-42水平。结果与NT组比较,Tg组小鼠寻找平台的逃避潜伏期延长及穿越目的象限的次数减少(P<0.05),海马ULK1表达降低、P62、LC3Ⅱ/LC3Ⅰ、Aβ1-42表达升高(P<0.05),EGCG治疗组较Tg组各异常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EGCG可以改善APP/PSl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神经元自噬活性,减少脑内Aβ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焦亡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野生型(WT)、胱天蛋白酶1~(-/-)、GSDMD~(-/-)、星形胶质细胞过表达GSDMD-N的GSDMD~(-/-)等多种模式小鼠制备CMS模型,通过行为学、免疫组化、蛋白水平、多重染色等多种方法研究焦亡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及机制。结果 CMS 2周小鼠海马脑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但未发生焦亡;CMS 4周小鼠海马脑区星形胶质细胞发生焦亡;CMS 6周小鼠海马脑区星形胶质细胞焦亡愈加明显;CMS6周小鼠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不发生焦亡;CMS2,4和6周小鼠海马脑区胱天蛋白酶1、IL-1β表达量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也显著增加;FLX可改善CMS小鼠抑郁样行为;CMS小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焦亡,FLX改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FLX降低CMS小鼠海马脑区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胱天蛋白酶1敲除显著改善CMS小鼠糖水偏好、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及旷场运动总路线;胱天蛋白酶1敲除减轻CMS小鼠海马脑区星形胶质细胞凋亡;GSDMD敲除显著改善CMS小鼠糖水偏好、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及旷场总路线;GSDMD敲除缓解CMS小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凋亡;GSDMD敲除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过表达GSDMD-N,恢复GSDMD敲除CMS小鼠抑郁样行为。结论 CMS小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发生凋亡;GSDMD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参与抑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是一组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激活的具有去乙酰化作用的蛋白。本研究通过观察慢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高表达转基因小鼠及经Aβ处理的体外培养神经细胞中SIRT1的表达,探讨其在AD中枢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用4月龄及8月龄APPswe/PSEN1d E9双转基因小鼠模型(APP高表达),经灌胃给予20 mg·kg~(-1)白藜芦醇(RSV)-SIRT1激活剂、20 mg·kg~(-1)Suramin-SIRT1抑制剂、对照组动物给予生理盐水,处理时间为2个月。细胞模型采用0.5μmol·L-1Aβ寡聚体(AβO)、10μmol·L-1RSV、200 mg·L-1Suramin、20μmol·L-1ZLN005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PGC-1α)转染质粒分别或合并处理,孵育时间为24~48 h。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SIRT1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用CCK-8试验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技术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体外培养细胞凋亡;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脑脊液中α-可溶性分泌型APP片断(αAPP)及脑组织中不可溶性Aβ含量;用蛋白印迹、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及NAD+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小鼠脑组织不同脑区和体外培养细胞中各种相关蛋白、m RNA表达水平及NAD+水平;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不同月龄双转基因小鼠大脑海马及皮质区均出现数量不等的老年斑,且其数量及分布程度随月龄增加而增加;应用RSV处理双转基因小鼠后,其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而Suramin则可进一步加重这些改变。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皮质区及加AβO处理神经元内SIRT1蛋白及m RNA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同时,PGC-1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α-分泌酶(ADAM10)及β-分泌酶(BACE2)蛋白表达出现不同程度降低,而β-分泌酶(BACE1)明显升高;另外,双转基因小鼠血清及脑脊液中αAPP含量明显降低;脑组织中不可溶性Aβ水平明显增加,动物及细胞模型中NAD+含量明显降低;同时,AβO使细胞凋亡明显升高;而上述改变均可被RSV逆转,动物老年斑明显减少。而随着PGC-1α的沉默,SIRT1不能降低细胞凋亡;而激活PGC-1α后,即使抑制SIRT1的表达,也能调控细胞凋亡。结论 (1) APP高表达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及经AβO的神经细胞中SIRT表达的降低,可能是导致老年斑大量聚集的原因之一。(2) RSV通过增加SIRT的表达,减少AβO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SIRT激活后调控其下游的一系列蛋白,从而减少细胞凋亡,进而降低细胞老化所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3) SIRT激活后通过活化ADAM10,增强APP非淀粉代谢途径,促进s APPα分泌,从而减少Aβ在大脑中的沉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双侧海马注射Aβ_(1~42)制备大鼠AD模型,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抑制小胶质细胞NLRP3炎性小体通路保护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双侧海马注射Aβ_(1~42)建立AD大鼠模型,造模48 h后开始灌胃给予GSP 100,200和400 mg·kg~(-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药后通过新物体识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B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NLRP3的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和皮质IL-1β和IL-6的含量。结果 GSP各剂量均可明显增加AD大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Morris水迷宫实验中GSP对定位航行实验的逃避潜伏期无显著影响;GSP各剂量组可明显缩短空间探索实验的大鼠探索潜伏期,并且200和400 mg·kg~(-1)可显著性增加AD大鼠进入平台区域的次数,100 mg·kg~(-1)可增加AD大鼠进入平台区域的次数,但无统计学差异。GSP可明显减少大鼠脑组织的NLRP3表达,进而减少海马和皮质中IL-1β和IL-6含量。结论 GSP对Aβ_(1~42)诱导的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脑组织NLRP3炎性小体通路,减少炎性因子IL-1β和IL-6的产生,减轻Aβ_(1~42)诱导的炎症反应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u~(2+)对小胶质细胞(MG)内自噬-溶酶体途径介导的Aβ寡聚体(Aβo)清除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ELISA检测MG对Aβo的摄取和细胞内降解;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u~(2+)刺激下MG内自噬相关蛋白及溶酶体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单荧光和双荧光质粒转染实验检测自噬体和自噬流变化;应用Lyso Tracker red荧光探针检测溶酶体体积改变。结果 (1) Cu~(2+)处理BV-2细胞后可导致Aβo清除(包括摄取和细胞内降解)障碍。(2)并引起自噬标志性蛋白LC3-Ⅱ和自噬底物P62蛋白水平升高;GFP-LC3转染结果显示,Cu~(2+)刺激后自噬体数量增加。(3)溶酶体酸化抑制剂bafilomycin A1处理后,LC3-Ⅱ蛋白水平较赋形剂处理组明显升高,但bafilomycin A1+Cu~(2+)刺激未导致LC3-Ⅱ蛋白水平的进一步升高;自噬体形成抑制剂3-MA预处理后,Cu~(2+)仍可以增强LC3-II水平;提示Cu~(2+)可能是通过抑制溶酶体降解过程导致LC3-Ⅱ蛋白水平升高,即抑制自噬降解过程。(4) RFP-GFP-LC3质粒转染结果显示,Cu~(2+)可导致自噬流障碍。(5) Cu~(2+)可导致溶酶体LAMP1和总Cat B(包括pro Cat B和mature Cat B)表达下降,并降低溶酶体体积。(6) Cu~(2+)处理后,转录因子TFEB蛋白水平及其溶酶体相关靶基因的表达均有下调;(7) Cu~(2+)可增强m TOR及其底物蛋白p70S6k磷酸化水平,提示m TORC1可能参与了Cu~(2+)调控自噬及溶酶体功能的作用;(8)应用m TORC1抑制剂PP242预处理,可显著改善Cu~(2+)导致的LC3-Ⅱ和P62蛋白水平升高及自噬流障碍,TFEB及其靶基因表达下调,溶酶体生物合成及体积下降,以及Aβo清除障碍。结论Cu~(2+)可能通过m TORC1-TFEB通路抑制性调控MG自噬-溶酶体途径介导的Aβo清除;m TORC1抑制剂PP242可改善Cu~(2+)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对地佐环平所致记忆损伤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地佐环平(0.15 mg·kg~(-1),ip)造成小鼠记忆损伤模型,利用被动逃避实验评价小鼠记忆成绩,并测定给药后24 h小鼠皮质和海马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结果在被动逃避实验中,地佐环平造成小鼠记忆损伤,脱氢表雄酮硫酸酯(10、20 mg·kg~(-1),sc)预处理能减少跳台错误次数(P<0.01),延长跳台潜伏期(P<0.01)和避暗潜伏期(P<0.01)。地佐环平降低皮质和海马NOS活性,减少NO含量,脱氢表雄酮硫酸酯(10、20 mg·kg~(-4),sc)预处理升高皮质和海马NOS的活性(P<0.01),进一步使皮质和海马(P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Aβ25-35诱导的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对小鼠海马区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黄芩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侧脑室注射3μL浓度为3 mmol·L-1的凝聚态Aβ25-35制备AD模型,ip给予黄芩苷25,50和100 mg·kg~(-1),连续给药15 d。通过旷场实验观察小鼠的运动总距离和中央格停留时间,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观察其潜伏期,空间搜索实验观察原象限停留时间。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自噬小体的生成,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中微管结合蛋白1轻链3分子(LC3)和Beclin1的表达。结果脑室注射Aβ25-35可引起小鼠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减少,从(3984±321)cm减少到(2790±306)cm,中央格停留时间由(3.6±1.2)s延长到(8.8±2.9)s,也可使水迷宫实验到达平台总时间由(22.0±1.9)s增加到(38.8±2.2)s;同时观察到海马区早期或晚期自噬泡形成。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显示,LC3和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5)。黄芩苷50和100 mg·kg~(-1)连续给药15 d能延长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分别为3705±337和(3968±448)cm;中央格停留时间分别缩短为5.6±1.8和(3.9±1.5)s;水迷宫实验到达平台总时间缩短为28.6±1.9和(22.9±1.7)s。透射电镜可见海马区线粒体肿胀,空泡状双层膜结构或者自噬泡形成;LC3和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黄芩苷对AD小鼠的学习记忆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升高AD小鼠海马区自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邢颖  张兰  李林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7):510-513
目的:观察从中药何首乌提取的二苯乙烯苷(TSG)对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β-淀粉样肽(Aβ)和分泌酶的影响。方法:将AP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SG 0.05和0.2 g·kg-1组,同月龄同背景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各组小鼠从4月龄始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海马APP,Aβ,β位点剪切酶(BACE,即β-分泌酶)和代表γ-分泌酶的早老蛋白-1(PS-1)的表达。结果:10月龄转基因小鼠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海马APP,Aβ和PS-1的表达明显增强。TSG能显著改善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内APP、Aβ的生成,抑制海马PS-1的表达。在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TSG组之间,β-分泌酶表达没有明显差异。结论:TSG能减少脑内Aβ形成,改善学习记忆能力,作用机理可能与减少APP生成和抑制γ-分泌酶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反式虾青素对酒精诱导的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小鼠海马、前额叶皮质NF-κB p65、i NOS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酒精模型组7 d、14 d、21 d、28 d,通过观察小鼠对酒精的偏好程度,并采用水迷宫测试,确定小鼠认知记忆障碍出现的时间点。另取40只♂ICR小鼠,将其分为对照组、酒精模型组及反式虾青素(20、40、80 mg·kg~(-1))给药组,21 d慢性给药后,分别观察小鼠训练后1 h和24 h的探索平台潜伏期时间、进入目标象限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游动速度;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层NF-κB p65、i NOS和TNF-α的表达。结果小鼠在给予酒精21 d后,摄入酒精量明显增加(P<0.01),并出现记忆功能障碍,表现为探索平台潜伏期增加(P<0.01)、进入目标象限次数减少(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1)。21 d慢性给予80 mg·kg~(-1)反式虾青素后,能明显改善酒精引起的记忆功能障碍。此外,21 d酒精组海马脑区NF-κB p65、i NOS和TNF-α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给予40、80 mg·kg~(-1)反式虾青素能明显抑制海马脑区NF-κB p65、i NOS和TNF-α的表达(P<0.01);相比于海马脑区,前额叶皮层脑区3种炎症相关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但仅有80 mg·kg~(-1)反式虾青素能抑制其表达(P<0.05)。结论反式虾青素通过抑制海马与前额叶皮层脑区炎症相关蛋白NF-κB p65、i NOS和TNF-α的表达,发挥抗神经炎症的作用,从而改善慢性酒精引起的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瑞香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自噬的影响以及对AD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3个月龄后开始灌胃给药。药物治疗3个月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瑞香素对AD模型小鼠空间探索和记忆能力的影响;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AD模型小鼠海马脑组织Aβ1-40、Aβ1-42水平;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瑞香素对AD模型小鼠海马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light chain 3 Ⅱ,LC3-Ⅱ)、beclin-1及p6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Morris水迷宫试验显示,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原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瑞香素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原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脑组织中Aβ水平增多,而瑞香素减少模型小鼠Aβ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D模型小鼠海马区LC3-Ⅱ及beclin-1显著降低,p62显著增加,而瑞香素可上调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LC3-Ⅱ及beclin-1表达并抑制p62的蛋白表达。结论 瑞香素通过上调LC3Ⅱ和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增强自噬,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最典型的病理变化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部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导致的神经纤维原缠结(NFT),同时伴随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突触损伤、神经元变性或死亡等。本研究利用APP/PS1/tau三转基因(3x Tg)模型小鼠,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IG)对小鼠脑内多种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16月龄3x Tg模型小鼠每天灌胃给予CIG 100或200 mg·kg~(-1)至18月龄。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观察3x Tg小鼠海马中老年斑沉积;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tau蛋白在Thr212和Thr2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和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 RT-PCR)检测小鼠BDNF转录水平;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中尼氏小体的变化。结果 18月龄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Aβ淀粉样斑块沉积明显增加,而给予CIG 100或200 mg·kg~(-1)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脑内斑块负荷。模型组小鼠tau蛋白在Thr2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而在Thr21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升高;CIG治疗组能明显拮抗tau蛋白在Thr217位点的过度磷酸化。模型组小鼠海马BDNF蛋白和m RNA的水平均降低,CIG能够明显恢复BDNF蛋白和m RNA表达;模型组小鼠海马内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染色变浅,排列散乱,CIG有增高尼氏体数量的趋势。结论 CIG能够减少Aβ在脑内的沉积和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恢复BDNF在脑内的表达,并且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