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4年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膜炎发生次数,将1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者定义为频发组,1年内发生1次者定义为单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多因素分析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频发组患者26例,单发组患者27例。频发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比例低于单发组(P<0.05),慢性胃炎、依从性差、发病24 h内未接受治疗和抗感染疗程不足的比例以及血尿素氮水平、末次透出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多重耐药菌和葡萄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单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胃炎、多重耐药菌、抗感染疗程不足、末次透出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血尿素氮偏低是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控制慢性胃炎,合理规范抗感染治疗对预防和控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反复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CAPDrp)患者的致病菌种类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研究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9-05-01至2014-05-01于潍坊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67例腹膜透析(CAPD)汉族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非感染组(80例)和感染组(8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无菌留取透析液分别行细菌、真菌培养,并行药敏试验。结果 感染组发生109例次CAPDrp,79例次致病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2.5%。分离鉴定出93株致病菌,其中G+菌48株(51.6%),以表皮葡萄球菌(21.5%)为主;G-菌39株(41.9%),以大肠埃希菌(30.1%)为主;真菌6株(6.5%)。G+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81.0%),对万古霉素均敏感。G-菌对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耐药性相对较高。真菌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均敏感。两组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检出率,总蛋白、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β=1.166,Wald χ2=10.085,OR=3.210,95%CI(2.491,3.929),P=0.001〕、糖尿病〔β=1.502,Wald χ2=16.833,OR=4.489,95%CI(3.771,5.206),P<0.001〕为CAPDr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CAPDrp感染率为55.07月/次。结论 CAPDrp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G+菌、G-菌分别对万古霉素及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较敏感,合并冠心病、糖尿病为CAPDr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发和再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致病菌特征。方法以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于珠江医院随访的至少发生过一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4例患者(114例次复发和再发性腹膜炎)和对照组67例患者(98例次普通腹膜炎),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腹膜炎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报告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年龄相对较小(t=-0.218,P=0.008),收缩压(t=-2.245,P=0.027)、舒张压(t=-2.14,P=0.035)更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t=2.189,P=0.031),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增加(χ2=4.716,P=0.030),但对照组真菌分离率高于观察组( P=0.040);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抗生素的敏感率达9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钠、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达97%。结论复发和再发性腹膜炎的发生与年龄相对较小,容量负荷加重和低白蛋白血症相关;复发和再发性腹膜炎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需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发现真菌性腹膜炎需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行规律腹膜透析的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为腹膜炎组(24例)和对照组(11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肠源性细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血红蛋白(Hb)水平、血清清蛋白(Alb)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合并糖尿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腹膜炎组患者共发生肠源性细菌感染27例次,其中最多见的为大肠埃希菌(13例次,占48.2%),其次为粪肠球菌(5例次,占18.5%)。肠源性细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唑林、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50.0%,而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考拉宁耐药率≤20.0%,未发现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Alb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合并糖尿病为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肠源性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主,且其耐药率高;对于存在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危险因素(高龄、Alb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推荐使用万古霉素联合丁胺卡那作为经验性初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耐药性及转归。结果:在78例次CAPD腹膜炎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共有52例次,阳性率为66.67%。共培养病原菌55株,其中3例患者为混合感染,培养出2种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58.18%;革兰阴性菌18株,占32.72%;真菌5株,占9.09%。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耐药率最低的分别为利奈唑胺(0)、替考拉宁(3.13%)、万古霉素(4%);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83.33%。78例次患者共有4例死亡,其中2例为真菌感染,1例革兰阴性菌感染,1例混合感染(死亡率5.13%);11例拔管改行血液透析,其中3例为真菌感染(总拔管率14.1%);其余患者均治愈(治愈率80.77%)。结论:革兰阳性菌仍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腹膜炎的治疗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腹膜炎经验治疗可选用头孢唑林联合氨基糖甙类药物;头孢唑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真菌性腹膜炎治疗效果较差,应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从而为腹膜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耐药性.结果 在50例CAPD腹膜炎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共有27例,阳性率为54%.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4例(51.85%),革兰氏阴性菌12例(44.44%),真菌1例(3.7%).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结论 本腹透中心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可作为腹膜炎治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
早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近年来,随着慢性肾衰竭患者例数逐年增加,腹膜透析作为一种操作简单、对残肾功能保护性好的替代治疗方式,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是腹膜透析最主要的并发症,因此寻找PDAP的危险因素对避免或延缓PDAP的发生、延长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时间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早发性PDAP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6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膜透析并发生PDAP的患者116例,根据PDAP首次发生时间将患者分为早发性PDAP组(32例)和晚发性PDAP组(8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并培养致病菌。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转归情况及生存时间,随访终点为死亡、长久转为血液透析或随访至2017年3月。结果 早发性PDAP组违反无菌操作、居住环境为平房所占比例均高于晚发性PDAP组(P<0.05);两组患者操作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性PDAP组血红蛋白、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晚发性PDAP组(P<0.05)。116例PDAP患者中,82例进行了腹膜透析液致病菌培养,59例(72.0%)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早发性PDAP组14例,晚发性PDAP组45例。两组致病菌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2,P=0.6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违反无菌操作〔OR=4.127,95%CI(1.353,12.589)〕、居住环境为平房〔OR=4.785,95%CI(1.455,15.846)〕、低血红蛋白〔OR=0.947,95%CI(0.917,0.978)〕和低清蛋白水平〔OR=0.890,95%CI(0.799,0.978)〕是早发性PDAP的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治疗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8,P=0.475)。截至随访终点,早发性PDAP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4.0(11.2,36.8)个月,晚发性PDAP组为40.0(34.4,45.6)个月。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早发性PDAP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晚发性PDAP组(χ2=7.221,P=0.007)。结论 早发性PDAP患者生存时间短,违反无菌操作、居住环境差、低血红蛋白、低清蛋白是早发性PDAP的危险因素,需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干预,减少早发性PDAP,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9.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6例患者发生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高龄(OR=1.35,95%CI:1.16-7.68,P=0.026),糖尿病(OR=3.34,95%CI:1.90-6.54,P〈0.001),低Hb(OR=1.68,95%CI:1.21-6.48,P=0.022)及低白蛋白血症(OR=1.04,95%CI:1.02-1.07,P=0.036)是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5,(20):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腹膜炎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并长期固定本院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依照有无发生腹膜炎分为A组(腹膜炎组)和B组(非腹膜炎组),比较两组置管时临床资料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2)在患有腹膜炎的患者中依照疗效差异分为1组(病情反复或终止腹膜透析)和2组(经正规治疗后治愈),比较两组患病时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数据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A组的文化程度、HGB、ALB、血K水平均低于B组,舒张压高于B组,糖尿病及腹膜快速转运患者的比例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为糖尿病、HGB≤80 g/L,ALB≤30 g/L以及腹膜快速转运为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2)1组的ALB水平低于2组,平均年龄高于2组,高糖腹透液的使用≥2袋/d、糖尿病以及腹膜快速转运患者比例高于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提示ALB≤30 g/L、糖尿病、高糖腹透液的使用≥2袋/d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文化程度较低、置管时存在低血红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基础疾病为糖尿病以及腹膜快速转运的患者发生腹膜炎概率较高,其中血红蛋白≤80 g/L、白蛋白≤30 g/L、糖尿病以及腹膜快速转运为腹膜炎发病危险因素。腹膜炎患者存在高龄、较高的高糖腹透液使用比例、糖尿病以及腹膜快速转运需警惕不良结局的发生,白蛋白≤30 g/L、糖尿病以及高糖腹透液的使用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频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F-PDAP)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并规律随访的101例腹膜炎患者资料,包括年龄、透析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细菌培养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的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发生情况设为感染组46例和对照组30例。分析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记录单发腹膜炎和多发腹膜炎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 76例腹膜透析患者,未发生腹膜炎患者30例(39.47%),46例(60.53%)患者感染腹膜炎56例次,其中1例感染4次,2例感染3次,4例感染2次;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原发疾病、体重指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透析液浓度、透析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文化水平、民族、高糖透析液使用、C反应蛋白、白蛋白、血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一般非条件Logistic分析,年龄[OlR=1.893
(95% CI:1.512,3.026)]、文化水平低下[OlR=2.318(95% CI:1.389,3.225)]、民族[OlR=0.724(95% CI:0.389,0.895)、C反应蛋白水平[OlR=0.724(95% CI:0.389,0.895)]、白蛋白水平[OlR=1.595(95% CI:1.090,2.335)]、血钾水平[OlR=1.625(95% CI:1.079,2.449)]、高糖透析液使用[OlR=1.186(95% CI:0.822,1.710)]均是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单发腹膜炎缓解例数多于多发腹膜炎(P?<0.05),多发腹膜炎患者拔管率及病死率高于单发性腹膜炎(P?<0.05)。结论 患者年龄、文化水平、民族、高糖透析液使用、C反应蛋白、白蛋白、血钾是腹膜透析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多发性腹膜炎患者拔管率增加,预后差。临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腹膜透析腹膜炎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治疗的PDAP患者91例。其中,29例在1年内发生≥2次PDAP为频发组,62例仅发生过1次PDAP为偶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频发PDAP的因素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时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时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组G+菌感染率较偶发组高(P?<0.05)。两组的G+菌均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两组的G-菌均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钠、头孢呋新酯的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是PDAP的影响因素。频发患者G+菌感染率较高。PDAP患者的G+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而G-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和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本院肾内科腹透中心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腹透液标本进行细胞计数、分类及涂片染色查找病原菌.结果 120例腹膜炎患者中,培养阳性96例,阳性率为80%,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9例,占比71.875%,以链球菌、肠... 相似文献
15.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复发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透析管路装置类型、是否并存糖尿病及皮肤疾患、文化背景及家境,并分析这些因素与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关系.结果:营养状况好、选用较先进的透析管路、家居环境较好、文化程度高的CAPD患者不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CAPD合并有糖尿病或伴有皮肤疾患等,则较易发生.结论:CAPD腹腔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选择适宜的患者行腹透治疗并选用"Y"型管路. 相似文献
16.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相关性腹 膜炎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CAPD相关性腹膜炎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3 年1月至2016年6月42个月中,104人126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耐药性等情况。 结果:在126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中,患者出现腹痛104例次(82.54%),发热56例次(44.44%),腹泻49例次 (38.89%),呕吐31例次(23.60%)。126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中,发生一次腹膜炎的88人次,多次和反复发作的腹膜 炎16人38例次,其中复发性腹膜炎2例,腹膜炎重现2例,导管相关性腹膜炎3例。在103例送检的腹水标本中,培养 阳性64例次,阳性率达62.14%。共分离出致病菌70株,其中革兰阳性细菌42株,革兰阴性细菌21株,真菌7株。主要 的革兰阳性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的耐药率分别为20.00%,36.11%,5.00%,0%,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头孢他 啶的耐药率分别为6.25%,10.53%,64.29%,15.38%,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为0%。 结论:革兰阳性菌是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临床不仅应尽早开始经验性治疗,而且要考虑如何通过改善 培养方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可以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以促进患者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治愈和腹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Peritonitis resulting from peritoneal dialysis (PD) remains a serious cause of morbidity and even mortality among dialysis patients. 相似文献18.
Withtheimprovementofperitonealdialysis(PD)techniqueinrecentyears,theincidenceofbacterialperitonitis(BP)hasbeen'dramaticallydecreased.However,fun-galperitonitis(FP)anditsprophylaxisandtreatmentremainproblemsandlittleprogresshasbeenmade.Wereviewedl1FPcasesamong64PDpatientswithBPinourdepartmentbetweenl985andl995,inordertodeterminewhetheraprofileofpa-tientsatriskofdevelopingFPcouldbei-dentifiedandtoevaluatetheeffectivenessofroutinetreatmentprotocolofFP.lPAT1ENrsANDMETHoDSThesubjectsin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透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 FP)易感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次FP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腹透相关性细菌性腹膜炎(BP)比较,分析FP的易感因素及预后。结果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共400例次,FP占5.0%;FP组血红蛋白低于BP组;FP组中,45%患者近1个月内有腹腔或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史,高于BP组(15%)。20例次FP中1例治愈,15例拔管,4例自动出院。 FP组腹膜透析退出率及患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BP组。结论严重贫血,腹腔或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是FP发生的高危因素,FP预后不良,尽早拔管可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