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静  张维  何杰 《中国医药》2022,(3):443-447
目的 探讨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基因的表达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MRC-5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和人类自噬基因数据库,运用R软件筛选出GSE53845、GSE10667数据集中差异表达的自噬相关基因NAMPT.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于...  相似文献   

2.
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可分布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已经发现NAMPT参与许多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癌症等,研究发现其代谢产物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可通过SIRT1延缓动物衰老过程,年轻大小鼠脑内的NAMPT主要表达在神经元,参与神经元的代谢,并对脑缺血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保护作用。目的观察NAMPT在脑老化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对年轻(2~3个月)和老年(17~19个月)小鼠脑及血清进行NAMPT表达水平、分布及其产物水平的检测,并以NAMPT特异性抑制剂FK866模拟NAMPT降低,以重组NAMPT模拟细胞外NAMPT增加,观察对神经元和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与年轻小鼠相比,老年小鼠脑NAMPT水平降低、而血清中NAMPT水平明显增高;老年小鼠脑内NAMPT水平在皮层和海马明显降低,而纹状体和小脑中的NAMPT水平维持不变;年轻小鼠NAMPT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老年小鼠脑内NAMPT主要分布于神经元和小胶质相比;老年小鼠脑内NAD水平在海马、纹状体和小脑明显降低,但皮层不变;NAMPT抑制剂FK866可浓度依赖性诱导神经元死亡;重组NAMPT处理是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对缺糖缺氧损伤的易感性增加。结论老年时NAMPT的表达、分布及活性变化具有部位依赖性,NAMPT参与脑老化及老年性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2Y样G蛋白偶联受体GPR17是否参与缺糖缺氧/恢复(OGD/R)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方法以OGD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激活,以MTT还原法检测细胞活性,以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OGD/R后GPR17表达分布变化,以GPR17 siRNA沉默GPR17的表达,以RT-PCR检测GPR17敲低对OGD/R诱导的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OGD 1 h后,BV2细胞形态由正常分支状变为阿米巴状,表明OGD可诱导细胞激活;Western blotting显示GPR17的蛋白表达随着OGD后恢复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上调;免疫组化显示正常状态下GPR17主要表达在BV2细胞膜上,OGD/R后GPR17发生核移位;RT-PCR显示OGD/R后iNOS和IL-1β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GPR17敲低可显著抑制OGD诱导的BV2细胞激活以及OGD 1 h/R 48 h后的细胞增殖和iNOS的mRNA合成。结论 GPR17参与缺糖缺氧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4.
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NAMPT)是哺乳动物细胞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补救合成通路的限速酶。NAMPT通过合成NAD,参与调节细胞内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近年研究发现,NAMPT与肿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抑制NAMPT可以起到有效的抗肿瘤作用。NAMPT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新靶点,其抑制剂FK866、GMX1778作为抗肿瘤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NAMPT抑制剂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诱导细胞凋亡、细胞自吞噬、抑制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等。本文综述了NAMPT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别以P2X7、外泌体以及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为作用靶点,研究青蒿素(ART)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炎症通路的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利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鉴定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MTT法检测ART对细胞活性的影响;脂多糖(LPS)处理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构建细胞炎症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ART组,外泌体抑制剂组,P2X7受体抑制剂组,TRPV1受体抑制剂组,TRPV1受体激动剂组,通过ELISA法和吸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的含量(TNF-α、IL-1β、IL-6及NO)。结果 GFAP阳性细胞数达95%表明成功分离培养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300 ng/mL的LPS处理12 h是刺激星形胶质细胞构建炎症模型的最佳浓度和时间;10μmol/mL的ART处理12 h可以达到最佳的抗炎效果,并且当浓度小于20μmol/mL时,对细胞活性基本无影响;抑制P2X7受体的表达和外泌体的释放均能降低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的含量,但不能与ART产生协同降低的效果;抑制TRPV1受体增加了细胞中的TNF-α、IL-1β、IL-6以及N...  相似文献   

6.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世界范围内重大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目前尚缺乏治疗或延缓脑缺血损伤的有效方法,发病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因子损害和自噬等。其中炎症细胞因子损害在缺血性脑损伤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是脑内炎性反应的主要执行者,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形状由分枝状变成阿米巴状,其一方面发挥脑内吞噬细胞的作用,以及释放和分泌一系列免疫应答分子、细胞因子、神经毒性物质等产生细胞毒性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神经元再生和死亡周边区神经元的存活,所以小胶质细胞具有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双向作用。痘苗病毒致炎兔皮提取物(AGC)是从牛痘病毒致炎的日本大耳白兔的兔皮组织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制剂,前期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赛(MCAO)实验中发现,AGC在有效治疗时间窗内(脑缺血90 min再灌注15 min内)给药,可明显抑制MCAO大鼠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同时促进应激损伤修复分子的产生而发挥脑组织保护作用。这可能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理学机制之一。因此,本实验探讨AG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促炎症因子上游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1)采用CCK8法检测AGC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活力的影响;(2)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构建氧糖剥夺模型(OGD)缺氧缺糖1,1.5,2,3,4和6 h,复氧1,2,3和6 h后加入AGC。利用CCK8法检测AGC对OGD/R细胞活力的影响,从而确定OGD/R细胞模型建立的实验条件;(3) ELISA法检测AGC对BV-2细胞OGD/R后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4) 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GC对BV-2细胞OGD/R后TLR9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1) AGC在0.25~1 k U·L-1范围内对BV-2细胞活力无影响;(2)根据CCK8法检测Na2S2O4引起的氧糖剥夺再恢复(OGD/R)后BV-2细胞的活力的结果,OGD/R细胞模型建立的条件为10 mmol·L-1的Na2S2O4的条件氧糖剥夺1.5 h,复氧3 h;(3) AGC 0.25,0.5和1.0 k U·L-1抑制了BV-2细胞OGD/R后TNF-α和IL-6的表达;(4) AGC 0.25,0.5和1.0 k U·L-1抑制了BV-2细胞OGD/R后TLR9,TRAF6和NF-κB的表达。结论 AGC可通过抑制TLR9/TRAF6/NF-κB信号通路,降低氧糖剥夺再恢复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ANF)对糖氧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对细胞进行糖氧剥夺(OGD)6 h,再灌注(R)12 h。在再灌注时期,根据是否给予重组人MANF蛋白处理(2μmol·L-1,12 h),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NC+MANF组、OGD/R组和OGD/R+MANF组。随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SH-SY5Y细胞形态的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PI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内源性MANF蛋白、内质网(ER)应激相关蛋白GRP78/Bi P、p-IRE1、p-e IF2α及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HOP的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OGD/R组SH-SY5Y细胞胞体变小、变圆,突起缩短或消失。进一步研究发现,MANF能明显改善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存活率下降和死亡率增加。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OGD/R组细胞内源性MANF蛋白表达增高;ER应激相关蛋白GRP78/Bi P、p-IRE1、p-e IF2α表达增高;促凋亡蛋白CHOP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给予重组人MANF蛋白可降低OGD/R组GRP78/Bi P、CHOP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论 OGD/R可诱导凋亡性ER应激;MANF蛋白可通过抑制OGD/R诱导的凋亡性ER应激而对SH-SY5Y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P2Y样G蛋白偶联受体GPR17对脑缺血及缺氧缺糖(OGD)诱导皮层混合培养细胞中神经元损伤及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①以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RT-PCR以及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脑内GPR17的时空表达及细胞分布特点。大鼠侧脑室埋管给予GPR17 siRNA靶向沉默脑内GPR17表达,观察其对脑缺血急、慢性期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②以OGD诱导大鼠皮层混合培养细胞的缺血性损伤,以GPR17 siRNA靶向沉默GPR17的表达,观察其对OGD诱导的原代皮层混合培养细胞中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结果①缺血中心区,GPR17 mRNA及蛋白水平在再灌注24 h和7,14 d表达上调;缺血周边区,再灌注7,14 d表达上调。在正常大鼠脑组织,GPR17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在缺血中心区,再灌注24 h GPR17主要表达于损伤的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再灌注14 d主要表达于增生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部分表达于少突胶质细胞;而在缺血周边区,再灌注24 h以及14 d,GPR17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不表达GPR17。大鼠侧脑室给予GPR17 siRNA成功抑制脑内GPR17表达,显著改善再灌注24 h神经症状、减少脑梗死体积以及神经元损伤;同样,也改善再灌注14 d的脑萎缩和周边区的神经元损伤,并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增生激活。②大鼠原代皮层混合培养细胞中,OGD 1 h恢复24 h(OGD/R)诱导细胞活性降低,LDH释放增加,PI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坏死增加,以神经元死亡为主。GPR17 siRNA处理后减轻OGD/R诱导的细胞活性下降以及LDH释放,并减轻细胞坏死,以减轻神经元死亡为主;GPR17siRNA处理后能够改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形态变化。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GPR17表达上调,介导缺血后急性神经元损伤以及亚急性/慢性期的小胶质细胞激活。GPR17还介导OGD诱导的大鼠皮层混合培养细胞中的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激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DE5抑制剂淫羊藿次苷Ⅱ(ICSⅡ)对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GD/R)诱导的原代大鼠海马及皮质神经元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OGD/R诱导原代大鼠海马及皮质神经元损伤,在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西地那非(SIL)作为阳性药。将原代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空白+ICSⅡ高浓度组、OGD/R组、OGD/R+ICSⅡ低浓度组、OGD/R+ICSⅡ中浓度组、OGD/R+ICSⅡ高浓度组和OGD/R+SIL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损伤,TUNEL染色法及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计算机分子虚拟对接检测ICSⅡ与磷酸二酯酶5(PDE5)蛋白催化区域结合能力。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及认知通路相关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ICSⅡ能够显著提升OGD/R诱导的原代海马神经元损伤后的细胞存活率,并降低LDH的漏出率。同时,ICSⅡ不仅能够增加环磷酸鸟苷(c GMP)水平及蛋白激酶G(PKG)活性,还能够上调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 B)、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蛋白表达,降低Bax/Bcl-2比值和抑制胱天蛋白酶3的活化。此外,PKG抑制剂Rp-8-Br-c GMPS以及Trk B抑制剂ANA-12可几乎完全阻遏ICSⅡ的作用。ICSⅡ不仅可同时抑制PDE5的表达及活性,还可直接结合PDE5蛋白。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ICSⅡ作为PDE5抑制剂能够抗OGD/R诱导的原代海马神经元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DNF/Trk B/CRE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研究葛根总皂苷(TSPL)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30 mg/kg TSPL治疗组和50 mg/kg TSPL治疗组。原代培养的BMSCs分为BMSCs组,BMSCs-TSPL(10、20、30、40、50 μmol/L)组,BMSCs-TSPL(30 μmol/L)-FK866[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特异性抑制剂,2.5 μmol/L]组,BMSCs-TSPL(30 μmol/L)-SRT2104(Sirt1激活剂,10 μmol/L)组。二甲基亚甲基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糖胺聚糖含量,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髓核样细胞COL2A1、Aggrecan、Sox9、Tie2以及Sirt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WST-8法检测细胞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腺苷三磷酸(ATP)和NAMPT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椎间盘L5~S1组织中糖胺聚糖含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TSPL治疗组大鼠糖胺聚糖含量增加,且50 mg/kg TSPL效果优于30 mg/kg TSPL(P<0.05);与BMSCs组相比,TSPL单独或联合SRT2104处理增加BMSCs中糖胺聚糖、COL2A1、Aggrecan、Sox9和Sirt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NAD+、ATP和NAMPT含量,而降低Tie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5);与BMSCs-TSPL组相比,BMSCs-TSPL-FK866组COL2A1、Aggrecan、Sox9和Sirt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糖胺聚糖、NAD+、ATP和NAMPT含量降低,而BMSCs-TSPL-SRT2104组上述指标水平增加(P<0.05)。结论 TSPL可通过NAMPT-Sirt1轴诱导大鼠BMSCs向髓核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递质ATP通过何种途径引起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小直径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方法在急性分离的TG神经元上,应用钙离子成像技术检测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变化。结果在大鼠TG小直径神经元中,ATP(100μmol·L-1),thap-sigargin(1μmol·L-1,内质网钙泵抑制剂)和咖啡因(20mmol·L-1,内质网钙离子通道开放剂)在正常细胞外液和去除细胞外Ca2+的情况下,均能够引起细胞[Ca2+]i升高。在细胞外无Ca2+条件下,thapsigargin能够可逆地抑制ATP引起细胞内[Ca2+]i升高(n=8,P<0.01),而咖啡因对ATP引起的细胞内[Ca2+]i升高无影响(n=6,P>0.05)。然而在正常外液中,thapsigargin不能完全抑制ATP引起的细胞内[Ca2+]i升高,不过ATP引起的细胞内[Ca2+]i升高的幅度明显地低于thapsigargin处理前(n=7,P<0.05)。结论在大鼠TG小直径神经元中,存在有IP3敏感钙库和Ryanod-ine敏感钙库。ATP可通过激动P2Y受体引起IP3敏感钙库的Ca2+释放,也可通过激动P2X受体引起细胞外钙内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受体在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缺糖损伤中的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或大鼠原代皮层混合培养细胞,以缺糖缺氧(OGD)模拟脑缺血损伤,以MTT还原法/LDH释放检测确定神经元存活/损伤,以免疫组化做神经元(抗MAP2)、星形胶质细胞(抗GFAP)、小胶质细胞(抗Iba1)特异性染色,观察各细胞数量变化,以PI/Hoechst染色确定细胞凋亡/坏死。以受体激动剂LTD4,NMLTC4,CysLT1拮抗剂孟鲁司特、CysLT2拮抗剂HAMI3379/CysLT1-siRNA及CysLT2-shRNA为药理学干预/基因干扰工具。结果 LTD4(0.1~1000 nmol·L-1),NMLTC4(0.1~1000 nnmol·L-1)不能诱导单纯神经元损伤;CysLT1-siRNA及CysLT2-shRNA不能减轻OGD诱导的神经元损伤;LTD4(1~1000 nnmol·L-1),NMLTC4(0.1~1000 nnmol·L-1)能诱导皮层混合细胞损伤;HAMI3379(0.001~1μmol·L-1)和CysLT2-shRNA能减轻OGD,LTD4或NMLTC4诱导的皮层混合细胞损伤及其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CysLT1-siRNA无此作用。结论 CysLT2受体可能参与OGD诱导神经元损伤的调节,CysLT2拮抗剂可通过减轻小胶质细胞激活而减轻OGD诱导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抑制剂FK866,对老年小鼠和老年性痴呆小鼠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自然衰老的小鼠(17月龄起)和年轻小鼠(3月龄起),腹腔注射FK866分2组,分别为1 mg·kg~(-1)FK866(1周2次,合计每周2 mg),0.5 mg·kg~(-1)FK866(隔天1次,合计每周1.75 mg),连续1个月后,进行行为学检测,以开场活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小鼠的焦虑状态,以新事物探究、Y-迷宫、恐惧记忆检测小鼠的短期记忆,检测小鼠的血糖、血脂,以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小鼠脑内慢性炎症(包括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神经元自吞噬水平。结果 FK866在2种用药方式时,均能够改善老年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对小鼠焦虑样行为无影响。同时FK866能够抑制老年小鼠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促进神经元自吞噬(包括线粒体自噬)。然而,1 mg·kg~(-1)FK866(1周2次)能够增加老年小鼠的血糖水平,而0.5 mg·kg~(-1)FK866(隔天1次)对血糖无影响,对血脂均无影响。此外,FK866对年轻小鼠无明显影响。结论低剂量使用FK866可改善老年小鼠的认知障碍,用于痴呆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乌帕替尼对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后BV2小胶质细胞极化及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OGD组和乌帕替尼组3组.BV2细胞经OGD/R处理后,噻唑蓝试剂(MTT)检测细胞生存率,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qPCR)检测BV2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CD1...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脂多糖(LPS)激活的腹腔巨噬细胞为炎症细胞模型,探讨糖尿病常用药物二甲双胍对胞外ATP诱导炎症小体活化并释放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腹腔注射30 g·L~(-1)巯基乙酸盐(thioglycollate,TG)诱导腹腔巨噬细胞大量产生;利用LPS+ATP处理激活炎症小体,采用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测二甲双胍对LPS+ATP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该细胞胞内及上清中IL~(-1)β和caspase-1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巨噬细胞P_2X_7嘌呤能ATP受体7(P_2X_7R)的亚细胞分布及荧光强度。结果单独二甲双胍不会导致LPS激活细胞发生焦亡,但二甲双胍呈剂量依赖性促进LPS+ATP诱导的细胞焦亡;免疫印迹法显示,在蛋白水平上,单独LPS(或LPS+二甲双胍)刺激不能诱导细胞释放成熟IL~(-1)β(17 ku)到细胞外;当加入ATP刺激后,成熟IL~(-1)β和活化caspase-1(10 ku)释放到胞外;而二甲双胍可以剂量依赖性地促进LPS激活、ATP刺激下腹腔巨噬细胞释放成熟IL~(-1)β和活化caspase-1的水平。结论二甲双胍增强LPS激活的腹腔巨噬细胞在ATP刺激下的炎症小体活化,提高caspase-1活化和成熟IL~(-1)β释放,促进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烟酰胺核糖(NR)在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所诱导的R28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使用4μmol/L CCCP诱导R28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并使用400 nmol/L NR进行干预,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记法检测细胞色素C、半胱氨酸蛋白酶-3、半胱氨酸蛋白酶-9表达水平以评估细胞凋亡;同时用四甲基罗丹明乙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MitoSOX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tROS)水平,三磷酸腺苷(ATP)试剂盒检测ATP生成能力以评价线粒体功能。结果 CCCP处理R28细胞后,细胞活力下降,凋亡蛋白水平和凋亡率上升,MMP下降,mtROS生成增加(P <0.05);NR预处理后,细胞活力上升,凋亡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率下降,MMP上升,mtROS生成减少(P <0.05)。结论 NR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线粒体功能,从而增强细胞活性,降低凋亡蛋白的表达,最终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是由细胞释放的一种纳米囊泡,包括心肌细胞、肝细胞及多种干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都会释放外泌体。外泌体在细胞间起着通讯作用,它携带着信使RNA、微RNA和蛋白质参与了几乎所有病理生理过程。组织细胞损伤后释放的外泌体能通过触发炎症、激活成纤维细胞等途径启动修复和(或)再生反应,导致组织纤维化。而干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则能通过促进细胞存活、减少细胞凋亡等途径减轻组织纤维化。本文综述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对几种常见组织纤维化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秦爱萍  王锦淳  王蕾  周杰  冯丁丁 《江苏医药》2022,(12):1192-1195+1184
目的 探讨自噬在氧糖剥夺(OGD)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OGD组。OGD组体外建立OGD损伤模型,OGD作用0.5、1、3、6和12 h,采用免疫荧光鉴定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纯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蛋白表达。另设OGD+3-甲基腺嘌呤(3-MA)组,予自噬抑制剂3-MA 10 mmol/L,OGD作用3 h。免疫荧光检测细胞中LC3蛋白表达,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可达95%以上。与对照组比较,OGD作用1、3 h时LC3-Ⅱ/LC3-Ⅰ比值升高,且作用3 h时LC3-Ⅱ/LC3-Ⅰ比值更高(P<0.01)。OGD组可见较多LC3绿色荧光散在分布于细胞质内,OGD+3-MA组细胞质内LC3荧光强度减弱。OGD组LDH漏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OGD+3-MA组LDH漏出率低于OGD组(P<0.05)。结论 自噬参与并促进OGD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塞络通(SLT)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所致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CMEC/D3细胞OGD/R模型,实验分5组:对照组、OGD/R模型组、Nrf2抑制剂(BML385)组、SLT组、SLT+BML385组。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hCMEC/D3细胞的细胞活性,同时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细胞上清液血红素加氧酶(HO-1)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抗氧化蛋白HO-1、Nrf2的表达水平。结果 OGD/R处理后导致h CMEC/D3细胞活性、SOD活力、GSH含量显著下降,HO-1含量增加;SLT处理对细胞活性、SOD活力、GSH及HO-1含量显著增加并上调Nrf2/HO-1信号通路抗氧化蛋白的表达,Nrf2抑制剂干预后减弱SLT对hCMEC/D3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结论 SLT可作用于Nrf2/HO-1信号通路发挥其对OGD/R诱导hCMEC/D3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糖氧剥夺/复糖复氧(OGD/R)诱导的小胶质细胞(MG)炎性反应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 构建BV2细胞OGD/R模型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V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模型组(OGD/R模型)、HSYA药物干预组(OGD/R模型+25μmol·L-1 HSYA)、TREM2激动剂组(5μmol·L-1 Hsp60+OGD/R模型)、HSYA+TREM2激动剂组(5μmol·L-1 Hsp60+OGD/R模型+25μmol·L-1 HSYA)。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情况,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1(Arg1)荧光染色数量;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HSYA药物干预组、TREM2激动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