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以APP/PS1小鼠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通过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研究酸枣仁汤(SZRD)对AD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APP/PS1组、SZRD低剂量组(L-SZRD)、SZRD高剂量组(H-SZRD),10只C57BL/6JNju小鼠设为对照组(WT)。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硫黄素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区老年斑;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海马区Aβ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区线粒体形态;试剂盒检测小鼠海马中ATP和ROS的含量;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海马中AMPK、p-AMPK-ThrK172、SIRT1、PGC-1α、NRF1、NRF2、TFAM的表达。结果 与APP/PS1组比较,L-SZRD和H-SZRD能有效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区老年斑和Aβ沉积,改善线粒体结构损伤,增加海马中ATP含量,减少海马中ROS表达,增加海马中p-AMPK-ThrK172、SIRT1、PGC-1α、NRF1、NRF2、TFAM的表达。结论 SZRD可改善AD小鼠认知损伤、老年斑沉积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锂(Li)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潜在神经保护作用,但其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氧化应激(OS)水平升高及β-淀粉样肽(Aβ)产生过多是重要的导致患者智力低下的致病因素之一。本课题探讨经氯化锂(Li Cl)处理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是否能减少Aβ的生成,以及其是否能通过调控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合酶1(HO-1)通路来减轻该小鼠脑组织OS损伤,并逆转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水平的降低。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老年斑的数量;用PCR法扩增模板DNA进行双转基因突变鉴定,筛选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转基因及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野生型组、野生型+Li Cl处理组、转基因+Li Cl处理组、转基因组。野生型+Li Cl处理组及转基因+Li Cl处理组小鼠4月或8月龄时每天1次用Li Cl灌胃处理(100 mg·kg~(-1),为期2个月),野生型组及转基因组小鼠则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处理;蛋白印迹法检测动物脑组织中GSK3β,p-GSK3β(ser9),Nrf2及HO-1蛋白表达水平;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与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及MDA含量;ELISA法测定脑组织内不可溶性Aβ含量;尼氏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神经元尼式小体密度;行为学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6月及10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可见明显的老年斑,不可溶性Aβ含量较高,以10月龄小鼠尤为明显(P<0.05);同时GSK3β活性明显增加,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脑组织及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P<0.05);且转基因小鼠脑组织神经元中尼式小体密度明显减少,其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而对4月或者8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予以Li Cl进行灌胃处理2月后,与未经处理的同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相比,其脑组织内可见老年斑、不可溶性Aβ含量下降(P<0.05);同时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GSK3β活性、Nrf2及HO-1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被逆转,转基因动物脑组织和血清OS水平降低(P<0.05),且尼式小体密度明显增加,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提升(P<0.05)。结论 APP/PS1转基因小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伴随空间记忆力及学习能力下降及脑组织神经元中尼式小体密度减少;Li Cl能减少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Aβ含量,从而减少Aβ在AD发病中的毒性作用,同时Li Cl能预防及逆转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GSK3β/Nrf2/HO-1通路表达的下调,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减少OS损伤,从而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尼式小体密度,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邢颖  张兰  李林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7):510-513
目的:观察从中药何首乌提取的二苯乙烯苷(TSG)对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β-淀粉样肽(Aβ)和分泌酶的影响。方法:将AP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SG 0.05和0.2 g·kg-1组,同月龄同背景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各组小鼠从4月龄始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海马APP,Aβ,β位点剪切酶(BACE,即β-分泌酶)和代表γ-分泌酶的早老蛋白-1(PS-1)的表达。结果:10月龄转基因小鼠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海马APP,Aβ和PS-1的表达明显增强。TSG能显著改善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内APP、Aβ的生成,抑制海马PS-1的表达。在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TSG组之间,β-分泌酶表达没有明显差异。结论:TSG能减少脑内Aβ形成,改善学习记忆能力,作用机理可能与减少APP生成和抑制γ-分泌酶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α7尼古丁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 nAChR)对学习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本研究选用APP/PS1双转基因动物模型,应用α7 nAChR激动剂/抑制剂研究nAChR是否能对抗Aβ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方法选择α7 nAChR激动剂PNU-282987、α7 nAChR抑制剂甲基牛扁碱(MLA)分别处理6月龄、10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水迷宫测定小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大脑内老年斑分布及表达;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小鼠大脑及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APP代谢途径中α分泌型淀粉样前体蛋白(αAPP)、β分泌型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BACE2及解聚素金属蛋白酶结构域蛋白10(ADAM10),抗氧化应激通路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突触素(SYN)和突触相关蛋白(SNAP-25)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6月龄、10月龄小鼠中,与对照组相比,PNU处理组小鼠的平台逗留时间明显升高,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逃避潜伏期也有相应缩短;而MLA处理组小鼠平台逗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逃避潜伏期则相应延长。6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中,PNU处理组小鼠脑组织MDA含量较阳性对照组降低,SOD及GSH-Px活性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升高;MAL处理组小鼠脑组织MDA含量较阳性对照组升高,而SOD及GSH-Px活性较阳性对照组明显降低。10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中,氧化应激指标略有加重,血清中氧化应激水平变化与脑组织中相似。Western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在6月龄小鼠中,PNU能够上调Nrf2/HO-1,ADAM10,BACE2,αAPP,SYN和SNAP-25蛋白表达水平,MLA可降低BACE1,αAPP,SYN和SNAP-25蛋白表达水平;在10月龄小鼠中,PNU能够上调Nrf2/HO-1,ADAM10,αAPP,SYN和SNAP-25蛋白表达水平,MLA可降低ADAM10,αAPP,SYN,SNAP-2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α7 nAChR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来提升AD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及抗神经毒性作用:(1)激活α7 nAChR能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而抑制α7 nAChR可加重该动物模型学习记忆障碍;(2)激活α7 nAChR能够活化Nrf/HO-1抗氧化应激通路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3)α7 nAChR可调节APP代谢相关酶,促进αAPP生成,抑制Aβ生成及增强SYN、SNAP-25蛋白表达,改善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5.
阿尔采末病APP分泌酶及其靶向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α、β和γ3种分泌酶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加工及代谢的关键酶,选择性地激活α分泌酶或抑制β和γ分泌酶,将有助于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的产生,并可能成为治疗AD的有效靶点。该文主要对APP 3种分泌酶活性表达的影响因素及其靶向干预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橙皮素早期干预对APPswe/PS1d E9双转基因小鼠Aβ生成、神经元脱失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应用野生型C57BL/6J小鼠为对照,以APPswe/PS1d E9双转基因小鼠为模型,橙皮素高(80 mg·kg~(-1))、中(40 mg·kg~(-1))、低(20 mg·kg~(-1))3个剂量组,自3月龄开始早期干预6个月,每日灌胃1次。应用Morris水迷宫、Barens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脑组织Tau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β分泌酶、γ分泌酶和Aβ_(42)含量。结果 (1)橙皮素早期干预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实验第3天起,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模型组相比,橙皮素高、低剂量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撤台实验中,模型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橙皮素3个剂量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比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5);Barens迷宫实验中,模型组小鼠寻找目标箱错误次数高于对照组,橙皮素3个剂量组小鼠错误次数少于模型组(P<0.05);第14天Barens迷宫实验中,橙皮素高剂量组小鼠错误次数少于模型组(P<0.05)。(2)橙皮素早期干预对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对照组小鼠海马CA1区约有2~3层神经元,神经元形态完整、清晰,模型组小鼠神经元有明显缺失,神经元轮廓结构不清晰,排列紊乱,橙皮素高、中、低剂量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排列整齐紧密,约有3~5层神经元,神经元形态完整清晰。(3)橙皮素早期干预对小鼠脑组织tau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au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橙皮素高、低剂量组Tau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4)血清与脑组织中Aβ_(42)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与脑组织Aβ_(42)含量总和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橙皮素高、低剂量组血清与脑组织Aβ_(42)含量总和降低(P<0.05)。脑组织中,模型组Aβ_(42)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橙皮素高、中、低3个剂量组Aβ_(4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模型组Aβ_(42)含量与对照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橙皮素中、低剂量组Aβ_(42)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脑组织与血清中Aβ_(42)含量的比值,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橙皮素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明显降低(P<0.05)。(5)脑组织中β分泌酶及γ分泌酶含量脑组织中,模型组小鼠β分泌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橙皮素高、中、低剂量组β分泌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和脑组织中,模型组小鼠γ分泌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橙皮素高、中、低3个剂量组γ分泌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橙皮素早期干预可保护APPswe/PS1d E9双转基因小鼠脑神经元,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可能的机制为降低脑组织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活性,减少脑组织内Aβ_(42)生成,促进脑组织Aβ_(42)向外周转移,降低脑组织中Aβ_(42)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香豆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β的影响及其相应作用机制。方法:脂质体转染构建APP695高表达CHO细胞系;MTT实验检异香豆素对CHO/APP695的细胞毒作用;RT-PCR检测APP695的表达;Western-blot实验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Aβ含量;ELISA法测定γ-分泌酶活性变化。结果: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CHO/APP695细胞高表达APP蛋白;0,10,20,40μmol·L-1的异香豆素处理CHO/APP695细胞24 h后,Aβ的分泌量从(16.4±1.4)pg.mL-1依次减低为(12.6±1.1),(9.4±0.8),(4.7±0.6)pg·mL-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异香豆素对CHO/APP695细胞APP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ELISA测定显示10、20、40μmol·mL-1的异香豆素分别抑制了(21.4±1.6)%、(41.1±2.5)%和(73.6±5.2)%的γ-分泌酶活性;Western-blot结果显示异香豆素没有减少剪切的Notch1蛋白的表达。结论:异香豆素可以高效的抑制γ-分泌酶对APP蛋白的剪切,减少Aβ的生成,其抑制活性并不影响Notch1蛋白的剪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Aβ过度沉积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等。拟人参皂苷F11(PF11)是西洋参茎叶中分离提取的一种三萜皂苷化合物。我们前期研究结果显示,PF11具有拮抗东莨菪碱、D-半乳糖和LPS所致实验动物的认知障碍的作用,同时显著降低过度磷酸化Tau并减轻神经炎症,提示PF11可能通过干预AD发病的多种机制来实现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本文进一步评价PF11对AD模型动物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尤其对Aβ的产生及清除的相关机制。方法 (1) 6月龄和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灌胃给予PF11(8 mg·kg~(-1)),分别在给药3个月、1个月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并检测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及Aβ1-40的表达水平。(2)灌胃给予6月龄雄性SAMP8快速衰老小鼠PF11(2,8和32 mg·kg~(-1)),在给药3个月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并检测APP、β-分泌酶(BACE1)、晚期内含体Rab7和循环内含体Rab11的表达。(3)构建p EGFP-Rab5及p RFP-Rab7质粒并转染至原代小胶质细胞中,观察Rab转换。考察PF11对小胶质细胞吞噬、降解Aβ寡聚体(o Aβ)作用的影响,研究PF11对小胶质细胞内吞-自噬-溶酶体系统的保护作用。结果 (1) PF11给药可明显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可显著减少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APP与Aβ1-40的表达水平。(2) PF11(8和32 mg·kg~(-1))可显著改善SAMP8小鼠的认知能力,显著减少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Aβ的沉积,降低BACE1的表达水平,并可促进APP从细胞质向质膜的转运,提示PF11可能通过影响APP的剪切过程及亚细胞定位来减少Aβ的生成。此外,PF11(8和32 mg·kg~(-1))显著增加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APP与Rab11的共定位,提示PF11可以促进APP与循环内含体结合从而减少Aβ的生成。(3) o Aβ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EB(TFEB)的核易位和延缓Rab的转化而阻碍溶酶体的自噬降解系统。PF11(30~100μmol·L-1)可通过促进自噬小体及内含体的成熟并恢复溶酶体功能,发挥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及降解Aβ的作用。结论 PF11可显著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同时减少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Aβ的沉积。其机制与减少Aβ生成、促进其降解等多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硫哒嗪损伤大鼠学习记忆是否伴随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水平的升高,探讨甲硫哒嗪引起认知功能受损的机制。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甲硫哒嗪组,连续2wk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治疗剂量的甲硫哒嗪(10mg·kg-1)。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脑组织Aβ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表达,用RT-PCR方法测定脑中3种APP、α及β-分泌酶mRNA表达。结果甲硫哒嗪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脑组织Aβ含量升高(P<0.05),是对照组的1.3倍;脑皮质和海马区APP蛋白表达增高(P<0.05);除APP695、α-分泌酶mRNA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脑组织APP751和APP770 mRNA表达升高(P<0.05),相对表达量之和是对照组的2.5倍;β-分泌酶mRNA表达升高(P<0.05),是对照组的2.6倍。结论脑内Aβ水平的增加,可能是甲硫哒嗪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有明显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在阿尔采末病(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降低脑中Aβ的生成量是治疗AD的策略。Aβ是由β-和γ-分泌酶裂解其前体蛋白(APP)而生成,其中β-分泌酶(BACE)是启动Aβ形成的关键限速酶,因此BACE是开发治疗AD药物的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作用靶点。该文就近来对β-分泌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APP751和PS 1(M14 6L)双重基因稳定转染的中国仓鼠卵巢 (CHO)细胞系 ,以用于 β 分泌酶或γ 分泌酶抑制剂的研究和相关药物的筛选。方法 从人胎盘基因文库中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方法扩增野生型和突变型PS 1(M14 6L)基因 ,并重组克隆到PCI neo质粒 ,用脂质体 (Lipo fectAmine)法将野生型和突变型 (M14 6L)PS 1转染至含APP751表达基因的CHO细胞 ,选择培养液筛选能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CHO细胞株。用免疫沉淀和ELISA测定分析细胞表达产物。结果 建立了数株能表达Aβ和PS 1的CHO细胞。在转染细胞株中高表达的SP 1为全长 4 5kd的PS 1蛋白 ;野生型PS 1和突变型PS 1(M14 6L)以及单纯APP751转染的CHO细胞株均可分泌Aβ多肽 ,且突变型PS 1(M14 6L)转染的细胞株分泌到条件培养液中的Aβ1~ 42 比其它细胞株增加了近两倍。结论 突变型PS 1(M14 6L)的高表达可促使Aβ1~ 42 的分泌增加。我们建立的PS 1和APP双重基因稳定转染的CHO细胞株模型 ,可用于 β 分泌酶或γ 分泌酶抑制剂的研究和相关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2.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重要因素。我们前期发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能诱导大鼠产生与Aβ相似的认知障碍,提示CRP可能是AD的重要致病因子。本实验目的是利用PC12细胞初步探讨CRP的细胞毒性与Aβ相关因子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β-分泌酶(β-site of APP cleaving enzyme,BACE-1)、早老素1(presenilins-1,PS-1)和早老素2(presenilins-2,PS-2)的表达调控关系。继而以APP/PS1转基因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脑内CRP和Aβ1-42的相关性;同时脑室给予APP/PS1转基因小鼠CRP以及bis(PC)-H后,观察CRP及其抑制剂是否能影响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并分析脑内Aβ斑块的形成以明确CRP参与AD早期发病过程的机制。结果显示,CRP诱导PC细胞的相对活力下降,LDH释放增加,表明CRP对PC12细胞产生毒性损伤作用;bis(PC)-H则通过拮抗CRP活性逆转CRP对PC12细胞产生的毒性作用。CRP处理细胞后可诱导Aβ生成相关因子和Aβ1-42的表达显著上调,而bis(PC)-H则可以逆转CRP这一效应,提示了CRP可以调节Aβ的生成。我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CRP与Aβ1-42的水平存在正相关,推测CRP可能通过调节Aβ1-42的生成参与AD早期的发病。我们通过脑室给药的方式给予疾病早期的APP/PS1转基因小鼠CRP及其抑制剂,发现CRP可以影响其学习记忆和Aβ斑块形成。拮抗CRP可以逆转APP/PS1转基因小鼠在物体识别、Morris水迷宫和跳台实验中轻度学习记忆损伤的趋势,并减少Aβ斑块的形成;给予CRP则可以加重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的损伤,并增加Aβ斑块的形成,一正一反地证明了CRP参与AD转基因小鼠的发病。本实验发现了CRP是一个可以作为早期干预AD发病的新靶点,也阐明了CRP参与AD发病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过表达β淀粉样前体蛋白的SH-SY5Y细胞上(SH-SY5Y/APP695)观察葛根素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生成的作用,探讨其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方法葛根素2.5,5和10μmol·L-1处理SH-SY5Y/APP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外Aβ1-40和Aβ1-42水平;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PP及β-分泌酶的蛋白表达变化;荧光法测β-分泌酶的活性;RT-PCR法检测β-分泌酶转录的变化。结果葛根素可剂量依赖性的减少SH-SY5Y/APP695细胞外Aβ1-40、Aβ1-42的水平;酶活性分析显示2.5,5和10μmol·L-1的葛根素分别抑制了15%,30%和40%β-分泌酶的活性。Western blot印迹结果显示,葛根素能剂量依赖性抑制β-分泌酶蛋白表达,2.5,5和10μmol·L-1的葛根素使β-分泌酶的蛋白表达分别减少至82%,71%和4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通过下调β-分泌酶蛋白的表达、抑制β-分泌酶的活性减少Aβ的形成,这可能是葛根素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可否通过SIRT1激活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促进APPα代谢抑制Aβ分泌。方法:选取过表达人瑞典突变淀粉样前体蛋白APP695sw的细胞模型,分别设立DMSO空白对照组、SIRT1激活剂白藜芦醇组和SIRT1抑制剂EX527组。给药后,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sAPPα和Aβ的含量,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SIRT1和ADAM10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组细胞培养上清sAPPα的含量增高,Aβ含量下降,sAPPα/Aβ比值增大,细胞SIRT1和ADAM10蛋白水平增高;而抑制剂EX527组与对照相比,细胞培养上清sAPPα的含量降低,Aβ含量升高,sAPPα/Aβ比值减小,细胞SIRT1和ADAM10蛋白水平降低;抑制剂下调SIRT1后各项指标与激动剂组呈现相反的趋势(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SIRT1激活ADAM10,促进APP进行α非淀粉样代谢途径,增强sAPPα分泌并抑制Aβ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转基因细胞模型,考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对Aβ生成和降解关键靶点的影响,探索其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APP和SH-SY5Y-C99细胞,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的培养液(含通络醒脑泡腾片血清0%~40%)干预48 h,采用MTT法确定无毒浓度,LDH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Aβ_(1-40)和Aβ_(1-42)分泌量;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PP基因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PP剪切片段sAPPα和sAPPβ蛋白表达;qRT-PCR、Western blot及荧光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BACE1基因、蛋白水平和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Aβ降解酶IDE和NEP蛋白表达;体外培养SH-SY5Y,通络醒脑泡腾片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培养液孵育48 h,MTT法检测Aβ_(25-35)诱导后细胞存活率。结果通络醒脑泡腾片含药血清对SHSY5Y-APP和SH-SY5Y-C99细胞均无明显毒性作用(P>0.05);通络醒脑泡腾片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SH-SY5Y-APP细胞Aβ的分泌(P<0.05),对SH-SY5Y-C99细胞Aβ分泌量无影响;对SH-SY5Y-APP细胞APP基因及蛋白水平、sAPPα及Aβ降解酶NEP和IDE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对sAPPβ蛋白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对BACE1基因、蛋白水平、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此外,研究发现通络醒脑泡腾片含药血清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P<0.01)。结论通络醒脑泡腾片对β-分泌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Aβ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提示抑制β-分泌酶和拮抗Aβ神经细胞毒性是通络醒脑泡腾片发挥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NGF/TrkA信号通路在美金刚(memantine,MEM)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Morris水迷宫、被动避暗试验及自主活动试验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脑内Aβ1-42表达水平,ELISA法及比色法考察其脑内ChAT及AChE活性,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NGF的水平及其特异性受体TrkA下游ER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EM明显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并明显降低其脑内Aβ1-42蛋白沉积。MEM可上调NGF表达水平,继而激活NGF-TrkA通路,明显增加TrkA、c-raf、ERK1/2及其下游效应蛋白CREB的磷酸化水平;同时,增强其脑内ACh生成酶ChAT并降低其水解酶AChE活性。结论 MEM可能通过增加NGF的表达,激活TrkA信号通路,降低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1-42蛋白沉积,从而改善其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胆道梗阻再通大鼠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即A组:假手术组,B组:梗阻性黄疸模型组,C组:梗阻性黄疸模型+胆道再通组,D组:梗阻性黄疸+胆道再通 +Res干预组。连续给药7 d,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RT-PCR检测肝组织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SIRT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SIRT1蛋白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在肝脏中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水平升高,SIRT1 mRNA及蛋白、PPARα蛋白表达降低,NF-κB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而造模后胆道再通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ALT水平降低,SIRT1 mRNA及蛋白、PPARα蛋白表达增加,NF-κBp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白藜芦醇组与C组比较:血清ALT水平降低,SIRT1 mRNA及蛋白、PPARα蛋白表达增加,NF-κBp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 Res可能通过激活SIRT1抑制NF-κB,发挥抗炎、抗凋亡作用,通过促进PPARα的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从而减轻胆道梗阻再通大鼠的肝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转染APP_(595/596)基因的小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转染APP_(595/596)基因构建AD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试剂盒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评价神经元的损伤程度;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 peptide,Aβ)和β-分泌酶1(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miRNA-107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Ost干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明显升高,LDH释放量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降低,Aβ和BACE1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miRNA-107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Ost对转染APP_(595/596)基因的小鼠神经元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NA-107表达,抑制BACE1表达,进而减少Aβ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处理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早老素基因1(APP/PS1)转基因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APP/PS1转基因小鼠分成模型组和实验组,将同窝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16只。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350 m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标准饮用水,连续4个月。用水迷宫实验检测3组小鼠逃生时间,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β淀粉蛋白前体蛋白(APP)、APPβ位点剪切酶1(BACE1)、β羧基末端片段(β-CTF)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β-淀粉样蛋白(Aβ40)和β-淀粉样蛋白42(Aβ42),脑切片荧光染色检测老年斑数量,高尔基染色检测树突棘密度。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于水迷宫实验第6天的逃生时间分别为(30.08±4.26),(54.71±6.58)和(34.56±3.27)s;这3组间树突棘密度分别为(1.68±0.17),(1.05±0.17)和(1.60±0.21)cell·μm-1。模型组和实验组的BAC...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OST)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及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3组:WT对照组、APP/PS1对照组和APP/PS1+OST。给药组小鼠自9月龄开始每天给予OST10 mg·kg~(-1),对照组小鼠则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连续给药12周。每月观察小鼠筑巢行为的改变;实验结束前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行为学的改变。之后,麻醉并处死小鼠,收集脑组织,采用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Aβ1-40/Aβ1-42含量,APP、α分泌酶(ADAM10)及β分泌酶(BACE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PP/PS1小鼠筑巢行为评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差,不能筑成完整的巢穴;给予OST治疗后,小鼠的筑巢行为评分接近WT小鼠,基本筑成完整巢穴。由此说明,12月龄的APP/PS1小鼠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行为有所损伤,而OST对此可部分恢复。水迷宫结果显示,与WT小鼠相比,APP/PS1小鼠出现明显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表现为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且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给予OST后改善了APP/PS1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组织形态及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APP/PS1小鼠海马DG区及CA3区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受损并伴有完整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并且海马组织Aβ1-40/Aβ1-42含量增加,APP及BACE1蛋白呈现高表达,ADAM10的蛋白表达下降;给予OST后,减少了APP/PS1小鼠海马组织Aβ的含量,降低了APP及BACE1蛋白水平,增加了ADAM10的蛋白表达。结论 OST可改善APP/PS1小鼠日常生活能力、社会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等能力,并减少海马组织Aβ的含量,可能与调节海马APP的酶切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