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人类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类对人的认识"(卢梭)。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生命科学研究已成为医学中一个重要课题。医学向何处去?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目前是"中西医并存""中西医并重",又创建了一个新的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三个医学"中,谁能引领未来医学?如何评价中西医结合医学?笔者拟从中西医结合医学在我国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分析,说明它为什么能引领未来医学并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贡献于人类。  相似文献   

2.
关注中医药发展的几种倾向及误区走中医药现代化的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发展战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也是中医药学跨入 2 1世纪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使命。中医药工作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 :古代并驾齐驱的世界四大传统医学 ,到现在只剩下中医药学仍存于世界医学之林了 ,其它三大传统医学已被现代医学所淘汰。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中医药学的路如何走 ,这便成为一个紧迫的焦点问题。毋庸讳言 ,如果坚持中医药学理论亘古不变 ,因循守旧 ;或抛弃中医药理论 ,保留中药 ;或用西医学理论来改良中医药学 ,必然会导致中医药学自身的消亡 ,前车之辙 ,当引以为鉴。只有与时代同步 ,不断吸取…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防治亚健康研究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亚健康就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 ,找不出实质性病变却有种种不适感。以往西医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目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应该注意 ,亚健康必须是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移形态 ,包括 :1身心轻度失调状态 :即时有疲劳不堪、情绪低落、心情烦燥、纳呆、失眠等身心失调表现 ,时好时坏 ,时轻时重。 2潜临床状态 :指已出现了某些疾病相关的高危倾向 ,潜伏着发展成某一类病理损害的极大可能 ,或已启动了某些病理改变发展的态势。中医学有关亚健康的认识 ,散见于历代文献“惊悸、眩晕、不寐、健忘、夜惊…  相似文献   

4.
<正>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医药卫生界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民健康的巨大贡献,其中最为国争光、令国人骄傲、世界瞩目的标志性成就和贡献:一是我国西学中老前辈屠呦呦先生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  相似文献   

5.
于晓松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797-1799
国际上,全科医学起源于近代的通科医疗,作为一门临床二级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乡居民对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全科医学及各学科专家同道的积极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全科医学这门学科在中国大陆正式建立并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大陆地区全科医学发展历程,重点谈到了近30年来全科医学发展取得的成效。最后,阐述了全科医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并且结合百姓健康需要和国家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就未来全科医学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旨在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开启全科医学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6.
曲倩倩  马伦  侯茜  康敏 《中医学报》2016,(7):998-1000
中西医结合是推动中医走出去的主要动力之一,病证结合、循证医学、循因医学这几个概念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关键。病症结合是在西医辨病的前提下,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和转化规律,实现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循证医学"作为推动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切入点,注重对临床证据的总结,以增强西医对中医临床诊断结果的信心,实现中西医结合并且取长补短。循因医学是揭示疾病和治疗手段的本质机制并应用这些本质机制来指导临床,并最终揭示生命的本质机制的医学模式。这三个概念彼此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  相似文献   

7.
针对西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应在传统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出新的标准与指南,中医界应就一些西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达成一些共识意见,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更好地指导中医药临床。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应在传统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出新的标准与指南,中医界应就一些西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达成一些共识意见,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更好地指导中医药临床。  相似文献   

9.
就近年来中医药在肺结核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认为中医药结合抗结核药是治疗肺结核的理想途径,尤其在缓解抗结核药的毒副作用,迅速改善肺结核症状等方面具有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在对气道重塑的干预、对难治性哮喘及激素依赖性哮喘的联合用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干预和对哮喘急性发作的预防作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预防即对哮喘的缓解期治疗,哮喘发作时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根据脏腑辨证有肺虚、脾虚、肾虚等,或以某一脏器为主,或兼而有之,合并痰浊瘀血等。缓解期治则治法补益脏腑功能为主,配合应用活血祛瘀祛痰。  相似文献   

11.
"一体二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体二病”的观点。中医有5000年的历史,跟随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形成了独特的对疾病和健康认识的医疗系统,属于宏观医学;西医在西方自然科学的环境下发展了400年,属于微观医学。两者在临床上都行之有效。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都是平行的,一直到成熟都未曾交叉。因此我们很自然地推断出两个体系的医生们在患者身上看到的“疾病”是不同的,包括不同的部分,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解释和不同的治疗。这就是“一体二病”。而不单是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的“中西医用不同的方法治病”。中西医所看到的不同“疾病”同在一个人体中,“它们”关系密切,互相影响。本文还举了临床常见的病例予以佐证,中医的临床疗效已经被医学界认可,但中医的诊断和疗效评价还没被认可,这是不合理的。一体二病也证明了西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不足,一个明确的例子就是西医将不能诊断和它无法治疗的“疾病”称为“亚健康”———而这正是中医能够诊断和能够治疗的疾病。一体二病论符合未来医学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一向是最令人向往的收获季节。然而。今年初秋的首都,医学界的同仁无暇以顾窗外的美景,都沉浸在失去一位医学大家的悲恸之中。2014年10月11日,我国著名的内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原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名誉院长、原院长王宝恩教授于米寿之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作为一位已知天命的晚辈,由于初出校门就加入中华医学会,而且一直分管内科消化专业,与王宝恩教授有着近30年的忘年之交,回首自己成长的经历,充满着这位严师益友的奖掖和提携。如今,这位独具儒雅风度的医学大家已经驾鹤西去,由于俗事缠身远在他乡,未能赶上最后的送别,只好通过查阅档案、访问亲友来追述先生对中国医学界和学会的不朽贡献,并将自己记忆中与先生有关的雪泥鸿爪笔录于此,寄托无尽的哀思。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医药在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 人类在生命与健康问题上,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古代是百兽争强、弱肉强食的漫长时代,威胁人类生命的是狼虫虎豹、毒蛇猛兽,人类用智慧取得了胜利.近代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猖獗流行,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人类用科学控制了急性传染病,甚至消灭了一些传染病.现在人类面临着新的威胁,就是疾病谱的变化、环境的污染、代谢性紊乱以及紧张的心理压力,面对由此产生的疾病,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认为有了基因研究就能解决所有疾病的想法,一场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给人们敲响警钟.病毒、细菌不能杀灭,有些疾病不能根治,一些新的理念相应产生.治病于未病,与疾病共处,治病不是根治而是调控,手术不是破坏而是改善、修复器官的生理功能.抗生素、化疗、放疗等是一把无情的双刃剑,单纯强调根治与杀灭,人类已经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寻求新的方法保护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就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同时大家都认识到单纯西医不行,单纯中医也不行,必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胜任这一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和要求,提出在西医外科学教学时应选择合适的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中、西医的病症结合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领会中西医结合的精髓所在,充分认识疾病本质,从而提高西医外科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钟森  扈晓宇 《西部医学》2011,23(12):2297-2299
文章探讨了近20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病研究的主要成就及发展现状,并指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外,同时,分析了目前中西医结合感染病学面临的发展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治疗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外固定架,术后处理采用口服中药以接骨续筋,补益肝肾,调养气血。结果本组病例均未出现伤口及针道感染,均达骨性愈合。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深入剖析中西医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阐述了中西医结合是历史必然的思想,认为中西医之间的差别是医学发展的动力,未来医学既不同于现在的中医也不同于现在的西医,中西医结合必然酝酿新的医学产生。未来医学是以中医思维模式为主,结合现代医学手段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18.
喜庆丰收,再攀新高--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有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对于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学术领域来说是一个丰收之年.在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由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完成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迄今为止这是本领域获得的最高奖项.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完成的"栝楼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药材的分子鉴定研究",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完成的"扶正化瘀法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和由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通里攻下法在腹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与基础研究"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欢欣鼓舞之余,也深感这些大奖来之不易,在简要回顾中西医结合的历程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想,愿与同道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08,14(2):159-159
The 6th National General Congress of Chinese Association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CALM) was convened at 19-20, April 2008 in Beijing. Academician CHEN Zhu, the minister of Ministry of Health indicated at the congres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very well in keeping with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general rule of development in medical science; and as a goo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t is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advantageous to both of them. Seeing the creativity shown in integrative medical investigation in theoretic and methodological sides, we should and must persist in and develop it.  相似文献   

20.
以SCI-E数据库为信息源,从科技研究产出规模、学术影响力、研究主题、国际合作4个方面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医学科技发展态势进行研究分析,从定量角度客观反映我国医学科技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为未来新形势下我国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