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槲皮黄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神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可能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V-2细胞,采用LPS刺激细胞诱导炎症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炎症模型组和槲皮黄酮低(10 μg/ml)、中(20 μg/ml)、高(40 μg/ml)剂量药物组,CCK8实验检测槲皮黄酮对BV-2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ELISA实验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6的表达量,免疫印迹实验检测iNOS、COX-2、Traf6、p65及p-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槲皮黄酮可显著促进BV-2细胞的增殖,并明显降低细胞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槲皮黄酮可明显抑制TNF-α和IL-6的释放,还可显著抑制炎症相关蛋白iNOS及COX-2的表达,并且还可以抑制Traf6/p65信号通路的活化。结论:槲皮黄酮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抑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其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Traf6/p65信号通路的活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宿明艳  桂波  钱燕宁 《江苏医药》2012,38(12):1365-1367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V-2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LPS 1μg/ml组(A组)、丙泊酚30μM组(B组)、LPS 1μg/ml+丙泊酚30μM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C组IL-1β、TNF-α及p-GSK-3表达量均较D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A组相比,C组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降低,而p-GSK-3β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丙泊酚30μM能在体外减轻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释放IL-1β和TNF-α的水平,此作用可能与抑制GSK-3β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TRAF6/TA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1 mg/L)体外诱导BV-2细胞炎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诱导组、LPS+低剂量(75μmol/L)槲皮素组、LPS+中剂量(150μmol/L)槲皮素组、LPS+高剂量(300μmol/L)槲皮素组; CCK8法检测BV-2细胞相对存活率,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i NOS、COX-2、TRAF6、TAK1及p-TAK1蛋白表达。结果与LPS诱导组比较,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的BV-2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升高(P <0. 05),细胞上清炎性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P <0. 05),细胞中炎性蛋白i NOS及COX-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细胞中TRAF6及p-TAK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 05),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槲皮素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损伤,抑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其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TRAF6/TAK1信号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BV-2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LPS 1μg/ml组(A组)、丙泊酚30μM组(B组)、LPS1 μg/ml+丙泊酚30μM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IL-1β和TNF-α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磷酸化GSK-3β (p-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C组IL-1β、TNF-α及p-GSK-3表达量均较D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A组相比,C组IL-1β和TNF-α mRNA表达量降低,而p-GSK-3β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 丙泊酚30 μM能在体外减轻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释放IL-1β 和TNF-α的水平,此作用可能与抑制GSK-3β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吗啡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研究NF-κB抑制剂PDTC对吗啡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 BV-2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结果 吗啡处理BV-2细胞,可以导致IL-1β、IL-6、TNF-α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而PDTC可显著抑制吗啡诱导的炎症因子mRNA水平的升高(P< 0.05),同时PDTC对基础状态下BV-2细胞IL-1β、IL-6、TNF-α的表达无显著性影响(P> 0.05).结论 PDTC显著抑制吗啡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利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来抑制NF-κB可能成为提升吗啡镇痛作用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银杏内酯K(ginkgolide K,GK)对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通路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及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氧糖剥离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模型模拟脑缺血引起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细胞OGD 4 h后再灌注并给予GK干预。给药24 h时检测BV-2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及EA.hy926细胞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V-2细胞给药1 h后p-Akt、p-Erk和6 h后HIF-1α水平,并应用LY294002验证,同时检测EA.hy926细胞给药1 h后p-Akt及6 h后HIF-1α等蛋白变化。结果GK明显抑制BV-2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分泌,激活p-Akt、抑制p-Erk并下调HIF-1α,且LY294002共同干预后,GK调节作用下降;同时,增加EA.hy926细胞活力和抑制LDH释放,上调p-Akt、HIF-1α、HO-1、VEGF并下调cleaved caspase-3/9水平。结论GK可多效应减少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针对不同细胞HIF-1α调节作用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麻素CB2受体激动剂HU308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后NO及IL-6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及干预组(LPS+HU308)。通过显微镜观察各组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情况,Griess法检测各组NO含量,ELISA法检测各组IL-6水平。结果 LPS刺激组的小胶质细胞中出现大量胞体增大,伪足粗短或消失的细胞和一些坏死细胞,细胞增殖较差,NO及IL-6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经大麻素CB2受体激动剂HU308干预后,大部分细胞胞体稍大,伪足尚明显,细胞破坏程度轻,增殖较好,炎性因子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激动小胶质细胞表面的大麻素CB2受体,可以减轻LPS造成的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或损伤,抑制其炎性因子N0及IL-6的分泌,从而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炎性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连解毒汤主要成分的体外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主要成分(黄连素、汉黄芩素)的体外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小鼠J774A.1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对照组,脂多糖(LPS)处理组,药物(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主要成分)处理组;加入药物2 h后再加入LPS继续培养24 h,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关键炎症因子TNF-α、IL-6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COX-2 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 黄连解毒汤主要成分黄连素、汉黄芩素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中TNF-α、IL-6的表达以及COX-2 mRNA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论 黄连解毒汤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主要成分黄连素和汉黄芩素抑制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活性及下调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ouliene A对LPS与IFN-γ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与机制及其对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用LPS与IFN-γ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Griess法测定NO。Western blotting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iNOS,COX-2,IL-6,IL-1β,TNF-α的表达及其相关信号通路。ELISA法检测PGE2和IL-6,IL-1β,TNF-α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胶质细胞内ROS生成。用MTT法检测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SoulieneA能明显抑制NO和PGE2的生成,减少炎症介质IL-6,IL-1β,TNF-α的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内ROS的产生。SoulieneA还能抑制NF-κB的活化与Akt的磷酸化并能有效的抑制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丹参-冰片药对源于复方丹参方,是典型的"良关系"之"相使"药对。丹参素冰片酯(DBZ)是复方丹参方中君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丹参素与使药冰片,遵循"组合中药分子化学"思路,设计拼合而成的"良关系"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其具备显著的抗心、脑缺血作用,能够代表原方主要药理作用。心、脑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伴随神经炎症,然而DBZ与神经炎症的关系尚无研究。本研究探究DBZ抑制神经炎症的作用。方法脂多糖(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运用Griess比色法检测NO的释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iNOS、MMP-9等蛋白的表达。结果 DBZ能剂量依赖地抑制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产生的NOTNFα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及MMP-9、iNOS、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等相关蛋白表达,拮抗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 DBZ对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百草枯(paraquat,PQ)对小胶质细胞TLR-4蛋白及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百草枯诱导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可能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小鼠小胶质(BV2)细胞分为PQ(40μmol/L)染毒组、LPS阳性对照组(1μg/ml)和阴性对照组,分别处理6、12和24 h。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LR-4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6、12和24 h,PQ染毒组、LPS阳性对照组小胶质细胞TLR-4蛋白表达水平、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结论 PQ能增加小胶质细胞TLR-4蛋白表达,进而可能激活TLR-4信号通路,使炎症因子表达增加,诱导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预注右美托咪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脑中动脉插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损害改变并评分,并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可诱导大鼠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明显增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损害,减少缺血区GFAP阳性星型胶质细胞,降低GFAP表达水平。结论 早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抑制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过度表达,可发挥抗脑缺血损伤,保护神经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钗石斛多糖(NDP)对脂多糖(LPS)作用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混合培养体系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制备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混合培养体系,NDP作用于LPS刺激的胶质细胞-神经元混合培养体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采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体系中炎症相关因子IL-1β、TNF-α、COX-2的基因表达。结果 NDP作用于LPS刺激的大鼠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混合培养体系后,胶质细胞激活减少、神经元损伤减轻,较单用LPS作用的模型组相比,炎症相关因子IL-1β、TNF-α、COX-2的基因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NDP能抑制LPS对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阿魏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胶质细胞(BV-2)活化,研究阿魏酸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阿魏酸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定量PCR和蛋白印迹分析阿魏酸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和环氧合酶-2(COX-2)的影响,定量PCR技术和ELISA分析阿魏酸对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进而检测阿魏酸对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1.25~20μmol·L-1的阿魏酸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阿魏酸浓度依赖性降低NO的浓度,可以明显抑制i NOS、COX-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抑制IL-1β、IL-6、TNF-α的表达,提前给予阿魏酸共同孵育对LPS引起的ER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有抑制作用。结论阿魏酸具有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神经性炎症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阿魏酸通过ERK信号通路发挥对炎性分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晶晶  曹翔 《天津医药》2022,50(9):897-901
目的 观察石蒜碱(LY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和表型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YC组(0.1、0.5、1和5 μmol/L LYC)、LPS组(0.1 mg/L LPS)和LPS(0.1 mg/L LPS)+LYC组(5 μmol/L LYC)。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原代小胶质细胞的纯度及LPS诱导原代小胶质细胞向两种表型转化的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不同表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mRNA表达;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TLR4、p-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原代小胶质细胞纯度达95%以上。对照组及各浓度LYC组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续实验以5 μmol/L的LYC为药物浓度。与LPS组相比,LPS+LYC组的阿米巴样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IL-1β、IL-6、TNF-α mRNA表达水平以及NO含量降低,CD86 mRNA表达水平和表型比例降低,CD206 mRNA表达水平和表型比例升高,TLR4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LYC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并促进其向“抑炎型”极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甘草黄酮(Gl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一氧化碳(NO)生成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影响。方法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和Gla处理组,并进行相应处理。采用NO试剂盒检测NO释放量;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 NOS m RNA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i NOS蛋白在BV-2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LPS刺激可显著增加BV-2小胶质细胞NO释放量和i NOS mRNA生成量(P<0.01),造成大量i-NOS阳性细胞出现,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变粗短。Gla处理则可显著降低BV-2细胞NO释放量和i NOS mRNA生成量(P<0.01),同时i NO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体积缩小,突起变细长。结论 Gla可调节BV-2细胞i-NOS表达,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P2Y样G蛋白偶联受体GPR17对脑缺血及缺氧缺糖(OGD)诱导皮层混合培养细胞中神经元损伤及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①以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RT-PCR以及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脑内GPR17的时空表达及细胞分布特点。大鼠侧脑室埋管给予GPR17 siRNA靶向沉默脑内GPR17表达,观察其对脑缺血急、慢性期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②以OGD诱导大鼠皮层混合培养细胞的缺血性损伤,以GPR17 siRNA靶向沉默GPR17的表达,观察其对OGD诱导的原代皮层混合培养细胞中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结果①缺血中心区,GPR17 mRNA及蛋白水平在再灌注24 h和7,14 d表达上调;缺血周边区,再灌注7,14 d表达上调。在正常大鼠脑组织,GPR17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在缺血中心区,再灌注24 h GPR17主要表达于损伤的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再灌注14 d主要表达于增生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部分表达于少突胶质细胞;而在缺血周边区,再灌注24 h以及14 d,GPR17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不表达GPR17。大鼠侧脑室给予GPR17 siRNA成功抑制脑内GPR17表达,显著改善再灌注24 h神经症状、减少脑梗死体积以及神经元损伤;同样,也改善再灌注14 d的脑萎缩和周边区的神经元损伤,并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增生激活。②大鼠原代皮层混合培养细胞中,OGD 1 h恢复24 h(OGD/R)诱导细胞活性降低,LDH释放增加,PI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坏死增加,以神经元死亡为主。GPR17 siRNA处理后减轻OGD/R诱导的细胞活性下降以及LDH释放,并减轻细胞坏死,以减轻神经元死亡为主;GPR17siRNA处理后能够改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形态变化。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GPR17表达上调,介导缺血后急性神经元损伤以及亚急性/慢性期的小胶质细胞激活。GPR17还介导OGD诱导的大鼠皮层混合培养细胞中的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激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藁本内酯(Lig)对小鼠海马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Lig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Nissl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CA2区的神经元计数;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Lig能减轻缺血再灌带来的损伤,减少海马CA1、CA2区神经元的丢失,降低GFAP、TNFα的表达.结论 Lig能明显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小鼠海马区损伤,其机制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神经炎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KAE是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评价KAE的抗神经炎症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LPS刺激BV2细胞建立细胞水平神经炎症模型;LPS腹腔注射小鼠、侧脑室注射建立动物水平神经炎症模型;ELISA法检测炎症相关因子水平;Griess试剂检测NO水平;RT-PCR及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RNA-seq、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探讨KAE调控靶点和信号通路。结果在LPS刺激BV2细胞模型上,KAE显著降低LPS诱导的BV2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下调LPS诱导的BV2细胞中炎症蛋白TLR4和MYD88的表达。在LPS刺激小鼠模型上,KAE显著改善纹状体神经元损伤,提高纹状体TH和PSD95水平;抑制脑纹状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降低IL-1β,IL-6,TNF-α,MCP-1和ICAM-1水平,抑制COX-2,TLR4和My D88等炎症蛋白的表达,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在LPS侧脑室注射大鼠模型上,KAE显著降低纹状体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RNA-seq、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检测发现KAE调控靶点和信号通路。结论 KAE具有神经保护及抗神经炎症作用,机制与下调TLR4/My D88炎症通路、保护血脑屏障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世界范围内重大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目前尚缺乏治疗或延缓脑缺血损伤的有效方法,发病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因子损害和自噬等。其中炎症细胞因子损害在缺血性脑损伤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是脑内炎性反应的主要执行者,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形状由分枝状变成阿米巴状,其一方面发挥脑内吞噬细胞的作用,以及释放和分泌一系列免疫应答分子、细胞因子、神经毒性物质等产生细胞毒性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神经元再生和死亡周边区神经元的存活,所以小胶质细胞具有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双向作用。痘苗病毒致炎兔皮提取物(AGC)是从牛痘病毒致炎的日本大耳白兔的兔皮组织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制剂,前期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赛(MCAO)实验中发现,AGC在有效治疗时间窗内(脑缺血90 min再灌注15 min内)给药,可明显抑制MCAO大鼠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同时促进应激损伤修复分子的产生而发挥脑组织保护作用。这可能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理学机制之一。因此,本实验探讨AG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促炎症因子上游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1)采用CCK8法检测AGC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活力的影响;(2)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构建氧糖剥夺模型(OGD)缺氧缺糖1,1.5,2,3,4和6 h,复氧1,2,3和6 h后加入AGC。利用CCK8法检测AGC对OGD/R细胞活力的影响,从而确定OGD/R细胞模型建立的实验条件;(3) ELISA法检测AGC对BV-2细胞OGD/R后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4) 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GC对BV-2细胞OGD/R后TLR9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1) AGC在0.25~1 k U·L-1范围内对BV-2细胞活力无影响;(2)根据CCK8法检测Na2S2O4引起的氧糖剥夺再恢复(OGD/R)后BV-2细胞的活力的结果,OGD/R细胞模型建立的条件为10 mmol·L-1的Na2S2O4的条件氧糖剥夺1.5 h,复氧3 h;(3) AGC 0.25,0.5和1.0 k U·L-1抑制了BV-2细胞OGD/R后TNF-α和IL-6的表达;(4) AGC 0.25,0.5和1.0 k U·L-1抑制了BV-2细胞OGD/R后TLR9,TRAF6和NF-κB的表达。结论 AGC可通过抑制TLR9/TRAF6/NF-κB信号通路,降低氧糖剥夺再恢复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