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丽  陈东风  樊丽琳  胡辂  彭安国 《重庆医学》2014,(27):3693-3695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0.4×109个/L ,细胞分类超过0.05%;其病因多种多样,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的非特异性反应等均可致该病,部分病因未明[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以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腹泻等)为突出临床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亦称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由于其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导致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容易误诊。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本研究回顾本科在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内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完善的1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例,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4-8
目的了解重庆及周边地区儿童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构成。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于我院住院的重庆及周边地区患者(非新生儿),其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5×109/L且百分比大于5%共317例,分析儿童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构成。结果 317例患者中,明确病因291例(91.8%),不明原因26例(8.2%),明确病因中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59例(89.0%),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克隆性)29例(10.0%),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例(1.0%)。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中感染性疾病217例,其中寄生虫感染190例(肺吸虫感染184例)、细菌感染17例、隐球菌4例、病毒3例、结核2例、支原体1例;非感染性疾病42例,其中过敏反应性疾病22例、免疫缺陷病10例、嗜酸性胃肠炎4例、实体肿瘤3例、胆道疾病2例、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木村病)1例。结论重庆及周边地区儿童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以寄生虫感染(特别是肺吸虫病)最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和过敏反应性疾病次之,仍需考虑隐球菌、结核等特殊病原感染以及嗜酸性胃肠炎、免疫缺陷病等少见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诊断及治疗要点进行分析总结,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误诊。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8例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患者临床症状、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16例患者出现腹痛症状,8例患者出现轻微腹胀症状,5例患者存在腹泻症状,2例存在黑便症状,4例患者存在恶心、呕吐症状;1例为肌层病变型,1例患者为浆膜型,16例为粘膜型;8例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和醋酸泼尼松龙治疗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未采取糖皮质激素和醋酸泼尼松龙治疗的10例患者后期出现复发,再次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诊断时,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过敏情况、腹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胃肠道弥漫性及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96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主要是继发性55例(57.29%),原因不明性38例(39.59%),肿瘤性2例(2.08%),家族遗传型1例(1.04%)。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45例(46.88%)、浅表淋巴结肿大40例(41.67%)、肝脾肿大31例(32.29%)、皮疹25例(26.04%)。给予糖皮质激素、驱虫药物、抗过敏药物、抗感染药物应用,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多见于学龄前期以及学龄期儿童,病因以继发性为主,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应积极予以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28-30
目的分析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心电图改变在心脏早期病变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上海市东方医院及分院吉安医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住院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归纳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心电图检查情况。结果 51例患者中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1例,而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4例;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异常者为17例,其中2例为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余15例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增多,约占心电图异常者88.2%。结论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引起心肌病理改变,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很好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分型及治疗方法,总结其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整理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病例,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等。结果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道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7.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科1950-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在病理学上有其特征,形态学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大,似“墓碑”状突入血管腔;③病变处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混合浸润。结论: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良性局限性血管增生,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熟悉这一疾病的组织学改变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拟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木村病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常表现为头颈部无痛性肿块,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的疾病,其病程进展缓慢,早期常因无症状而易被漏诊或误诊.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鉴别诊断都应是临床医师掌握的内容,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张艳秋  李巍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16-1318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以无痛性皮下肿块为首诊症状,均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例伴皮肤瘙痒,均行肿块切除病理确诊。结论正确和全面认识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肉芽肿,依据活检确诊,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糖皮质激素治疗、低剂量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背景:特应性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 ES)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为不明原因的血液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出现多器官受累。除血液以外,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仅累及皮肤。患者:7例于2002-2003年间在作者医院进行治疗的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结果:所有患者最初表现为特征性的治疗抵抗性多形性皮损,呈红斑与瘙痒性、荨麻疹样丘疹和斑块混合存在。所有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没有过敏、寄生虫或其他原因。组织学检查显示仅有一半病例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他病例组织学检查所见呈非特异性改变。作者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