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和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心脏手术可诱发全身非感染性炎性反应,称ECC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SIRS的早、中期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急性肺损伤,亦称为ECC诱发的肺损伤。随着ECC技术的进步和对其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ECC术后病人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很大程度降低;然而ECC术后肺功能障碍仍然是一个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尤其是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的婴幼儿身上,  相似文献   

2.
王莉 《河北医学》2003,9(3):256-258
目的:为使小儿心内直视手术顺利进行,探讨其体外循(ECC)的特点。方法:对近年来施行的69例20kg以下的小儿ECC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小儿ECC的特殊性.对小儿ECC应根据小儿的自身病理生理特点确定其转流方法。结果:术后死亡6例均为法洛四联症患儿,死于术后并发症.未发生ECC意外和与其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对小儿ECC应采用高流量灌注,应用高质量的膜肺,并注意心肌保护、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预充液应选择不含糖溶液.从而减轻ECC对小儿的生理干扰,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ECC)对术后儿童肺功能的影响,并观察这些变化和时间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36例,根据是否应用ECC分为两组:ECC组(A组,n=18)和经胸小切口封堵组(B组,n=18)。分别测定气管插管后5 min、气管插管后15 min、开胸后5 min、术毕、术后2 h、脱机前的胸肺顺应性(CL)、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阻力(Raw)及脱机时间。结果 ECC术后患者的CL明显下降,而封堵手术对CL影响不大;ECC组于开胸后CL明显降低(P0.05),于术毕降至最低水平,后逐渐恢复,到拔管时基本达气管插管后水平;ECC组气道阻力、气道平均压于开胸后增加(P0.05),至脱机前恢复正常水平。ECC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长于封堵组。结论 ECC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肺功能有明显影响,引起呼吸动力学的改变,因此应注意术中对肺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肺缺血预处理在深低温停循环中肺保护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心外科手术中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幼猪在体DHCA实验模型,分常温再灌注组(基线组)、无肺IP的DHCA组(对照组)和有肺IP的DHCA组(IP组),测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结束即刻和结束后1h肺静态顺应性和肺血管阻力值;以左房血和肺动脉血中相关炎性介质浓度和白细胞黏附分子受体表达值的比值(LA/PA),反应肺区释放量和激活量;ECC结束即刻取肺组织行光、电镜观察。结果三组ECC后,肺静态顺应性均显著降低,肺血管阻力均显著增加,IP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显示了明显的肺保护作用。三组ECC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0的LA/PA比值均显著增加,而IL-8比值仅在对照组和IP组明显增加;TNF-α比值IP组较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IL-8、IL-10比值,IP组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CD18表达比值,仅在对照组ECC后1h相对于ECC前显著降低;单核细胞CD18表达比值,对照组较基线组显著降低。光镜和电镜下的肺损伤程度IP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本研究示DHCA加剧ECC肺区炎性反应,证实了肺IP可以减轻DHCA情况下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炎性反应性肺损伤,从而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过滤对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心肺再灌注早期循环血白细胞过滤对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52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EG)和对照组(CG)。实验组在动脉旁路上并行安装白细胞滤器(Pall LG-6),白细胞滤器开放时间在心肺再灌注前5 m in~10 m in至ECC结束;对照组仅用ECC常规动脉滤器。观察术中及术后循环血白细胞计数、再灌注肺内白细胞隔离、ECC前后肺动脉压改变、机械辅助通气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①在心肺再灌注前,白细胞过滤可显著降低循环血中的白细胞计数;②再灌注15 m in时白细胞过滤对肺内白细胞隔离的影响并不明显;③白细胞过滤可缓和ECC后肺动脉压力的上升;④白细胞过滤可显著降低术后呼吸指数(R I)和提高机械通气氧合指数(O I)。结论再灌注前及再灌注早期循环血白细胞过滤可明显改善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手术对红细胞CD35、CD59及T淋巴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对红细胞CD35、CD59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ECC手术病例18例,于转机前、体温最低点、转机末和术后1d,3d,7d晨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红细胞CD35、CD59,以及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结果ECC前至ECC末,CD35^+红细胞(CD35^+-E)百分率、CD59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值(CD59-GMFIR)和CD35-GMFIR均逐渐降低,前二者在术后1d至7d逐渐回升,而CD35-GMFIR未见明显阪复趋势。ECC末、术后1d时CD35^+-E百分率和CD35-GMHR,以及体温最低点、ECC末和术后1d时CD59-GMFIR均显著低于ECC前(P〈0.01或P〈0.05)。至术后7d时,CD35^+-E百分率、CD35-GMFIR和CD59-GMHR仍束恢复至ECC前水平。从ECC前至术后7d,CD3^+T淋巴细胞(CD3^+-T)百分率、CD3^+CD4^+-T百分率和CD4^+-T/CD8’-T比值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体温最低点、ECC末、术后1d和术后3d的CD3^+-T百分率、CD3^+CD4^+-T百分率均显著低于ECC前(P〈0.01或P〈0.05),至术后7d恢复至接近于ECC前水平,而CD4^+-T/CD8^+-T比值则恢复至超过ECC前水平。结论ECC手术使红细胞CD35、CD59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后者于术后7d恢复.前者恢复期长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4%琥珀酰明胶和6%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婴幼儿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预充对术中血乳酸和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心内畸形矫治术的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分别应用4%琥珀酰明胶(佳乐施)和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进行ECC预充。记录两组患儿代血浆用量和库血使用量,检测ECC中15 min、终止ECC 5 min和2 h的血乳酸浓度,检测ECC中15 min和终止ECC 2 h的血红蛋白。记录两组患儿术后24 h引流液量及尿量、苏醒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量以及术毕肌酐、尿素氮含量等。结果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佳乐施和万汶用于婴幼儿ECC预充对术中血乳酸和术后转归无影响,不会增加并发症,两种血浆代用品均可安全用于婴幼儿ECC。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胶体渗透压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0 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围术期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规律以及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20例体重小于10 kg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ECC含血浆预充;测定围术期各个时点的COP值,动脉血气分析观察ECC前后肺换气功能的呼吸指数(R I)、氧合指数(O I)的变化,并通过肺容量-压力曲线观察ECC前后达因(Cdyn)、曲线(Raw)、峰值(Peak)的变化。结果血浆COP在ECC中10 m in[(16.25±2.12)mmHg]和30 m in[(16.72±1.47)mmHg]时较麻醉诱导后[(23.73±2.94)mmHg]有明显下降(P<0.05),而超滤后COP[(28.41±4.12)mmHg]迅速上升,较诱导后有明显的差异(P<0.05),并持续到ECC后5 h仍未下降;R I值在ECC后1 h(6.78±2.20)较ECC前(3.55±1.82)有明显的上升(P<0.05);O I值(336.91±62.53)较ECC前(436.59±75.32)有明显的下降(P<0.05);但ECC中COP的下降率与R I的上升率(r2=0.0169,P>0.05)和O I的下降率(r2=0.1225,P>0.05)之间无直线相关;ECC前后Cdyn,Raw,Peak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幼儿对ECC手术耐受差,血浆预充可以维持ECC中COP不低于16 mmHg,通过改良超滤可以进一步减轻水肿并在转后一定时间仍维持较高的渗透压,而且本实验证明血浆COP轻度降低(不低于16 mmHg)不是术后肺功能的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随着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和心脏血管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心脏手术后严重呼吸和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发病率、病死率均已明显下降。但随着高难复杂心脏手术的开展,尤其是高龄手术患者的增加,术后精神障碍如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成为ECC心脏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日益受到重视。该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原因及发病机制、防治及预后等方面作一综述,以便指导临床,防止或减少其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行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发生术后低氧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2004年1月至4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ECC心脏直视手术的成人患者中,选取住院号末位数为偶数的患者资料作为统计资料,将术前、术中、术后多种因素与术后1 h、6 h、12 h、24 h患者的氧合指数之间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ECC心脏直视手术后低氧的相关危险因素有高龄、术前心功能差、肾功能不全、肺动脉压力高、ECC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需要应用米力农和较大量多巴胺维持等;而性别、肥胖度、左室射血分数、ECC灌注流量、血液稀释度、ECC液体出入量与术后低氧并没有确定的相关关系。结论ECC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发生术后低氧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避免出现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预防措施应涵盖术前、术中、术后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的肺保护剂在兔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体重约2 kg)随机分成三组,即沐舒坦(30 mg/kg)组(组Ⅰ,n=5),抑肽酶(10万K IU/kg)组(组Ⅱ;n=5)和乌斯他丁(1万U/kg)组(组Ⅲ,n=5)。在开胸后和ECC停机30 m in后取兔肺组织,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肺组织术前、术后病理变化,并比较三组间的不同;同时将肺组织制成匀浆、并于ECC前、停机、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和停机后30 m in抽取兔血清测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结果三组光镜下观察均可发现ECC后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出血;肺间质及肺泡腔内炎性细胞侵润。组Ⅲ上述改变明显少于其他二组;电镜观察发现可见肺泡Ⅱ型细胞微绒毛大部分消失;板层样小体呈空泡样变。组Ⅰ和组Ⅱ上述改变明显;术后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组Ⅲ明显低于组Ⅰ和组Ⅱ;兔血清中TNF-α和IL-8停机后30 m in时组Ⅲ明显低于组Ⅰ和组Ⅱ。无论是肺组织匀浆还是血清中,MDA在三组间术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乌斯他丁较沐舒坦和抑肽酶能更好地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CC)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血浆血管加压素(AVP)变化及对血液动力学和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择期ECC下行CABG患者4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切皮前、ECC开始、复温、ECC结束、手术结束、术后24h采集动脉血液样本测定血浆AVP浓度,并在切皮前和ECC结束后10min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详细记录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根据血浆AVP浓度的不同水平通过聚类分析将40例患者分为高值组(n=22)和低值组(n=18)。结果围术期血浆AVP浓度呈现完全不同的变化趋势。与高值组相比,低值组患者ECC后高排低阻的发生率较高(P0.01);ECC后平均动脉压较低(P0.01);ECC时间(P0.01)、术后带管时间(P0.01)、ICU停留时间(P0.05)和术后住院时间(P0.05)较长;血管收缩药的使用人数较多(P0.01)。结论ECC下CABG围术期血浆AVP浓度呈现两种完全不同的变化,低值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术后转归较差。  相似文献   

13.
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大鼠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动物模型,为心血管外科ECC术后重要器官损伤,尤其是脑损伤的研究提供简单可靠、经济的实验平台。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经右颈静脉、股静脉插管引流,股动脉插管灌注建立ECC。ECC 1 h,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气、电解质的变化。结果ECC中动物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气结果满意,完全符合满意ECC标准。停机后心血管和呼吸功能恢复顺利。结论利用特制动物实验膜肺,建立经右颈静脉、股静脉插管引流,股动脉插管灌注的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具有安全、稳定、简单、实用的特点,是进行与体外循环有关脏器损伤,尤其是脑损伤研究可靠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剂量沐舒坦对婴儿体外循环(ECC)围术期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期间行心脏手术符合研究条件的婴儿采用随机、双盲原则进行分组。组Ⅰ为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5.23±0.33)个月,平均体重(5.38±0.62)kg,ECC围术期不给予任何呼吸系统用药,术后常规呼吸机辅助;组Ⅱ为实验组,50例,平均年龄(5.51±0.43)个月,平均体重(5.26±0.22)kg,术前口服沐舒坦口服液[(15 mg/(kg.d),连用3 d],术中及术后给予沐舒坦注射液[(15mg/(kg.d),连用5d]微量泵持续泵人,术后并给予多索茶碱注射液[(15 mg/(kg.d),连用5 d]静脉注射及异丙托溴胺溶液200μg,气道吸入,4次/d,连用5 d。手术、麻醉、灌注、监护人员固定。检测指标:①呼吸力学指标:肺静态顺应性(Cstat)、平台压(P lat)、气道阻力(R);②肺表面活性物质(PS)相关蛋白:SP-B;③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等变化。检测时间点:①麻醉诱导后采基础值,②ECC后1 h,③术后24 h,④术后48 h。同时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及住院天数指标上的差异。结果两组婴儿术前一般资料、ECC时间及阻闭时间无差异。但两组婴儿呼吸力学指标在ECC结束即出现明显改变,且以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主要表现为与基础值对比Cstat下降(P〈0.05),对照组Cstat术后1 h达最低点;两组PaO2及PaO2/F iO2在ECC结束时显著下降(P〈0.01),而实验组术后PaO2/F iO2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值(P〈0.05);两组婴儿围术期TNF-α、IL-1无显著变化,但对照组术后的SP-B较基础值显著下降(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婴儿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沐舒坦对ECC围术期婴儿呼吸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脑损伤及脑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应用于心脏和大血管手术已半个多世纪,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ECC装置的改进以及器官保护措施的不断完善,ECC术后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已明显下降,然而,脑损伤仍然是ECC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极化液对体外循环(ECC)二尖瓣置换患者心脏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例心脏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改良极化(GIK)液治疗组(21例)。GIK组于麻醉诱导前经中心静脉给予改良GIK液500ml,对照组给予等量的平衡盐。分别于围术期不同时间点测定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葡萄糖、胰岛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乳酸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结果GIK组患者术后24h、48h的CI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SVR、PVR显著低于对照组;ECC期间血浆葡萄糖、胰岛索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低于对照组;术后12h、24h的HOMA-IRI低于对照组;围术期的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ECC结束及术后24h低于对照组;肾上腺素水平ECC结束及术后均高于对照组;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围ECC期给予改良GIK液治疗,改善患者术后早期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应激水平,改善机体代谢,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0 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围术期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规律以及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20例体重小于10 kg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ECC含血浆预充;测定围术期各个时点的COP值,动脉血气分析观察ECC前后肺换气功能的呼吸指数(R I)、氧合指数(O I)的变化,并通过肺容量-压力曲线观察ECC前后达因(Cdyn)、曲线(Raw)、峰值(Peak)的变化。结果血浆COP在ECC中10 m in[(16.25±2.12)mmHg]和30 m in[(16.72±1.47)mmHg]时较麻醉诱导后[(23.73±2.94)mmHg]有明显下降(P<0.05),而超滤后COP[(28.41±4.12)mmHg]迅速上升,较诱导后有明显的差异(P<0.05),并持续到ECC后5 h仍未下降;R I值在ECC后1 h(6.78±2.20)较ECC前(3.55±1.82)有明显的上升(P<0.05);O I值(336.91±62.53)较ECC前(436.59±75.32)有明显的下降(P<0.05);但ECC中COP的下降率与R I的上升率(r2=0.0169,P>0.05)和O I的下降率(r2=0.1225,P>0.05)之间无直线相关;ECC前后Cdyn,Raw,Peak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幼儿对ECC手术耐受差,血浆预充可以维持ECC中COP不低于16 mmHg,通过改良超滤可以进一步减轻水肿并在转后一定时间仍维持较高的渗透压,而且本实验证明血浆COP轻度降低(不低于16 mmHg)不是术后肺功能的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动-静脉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模型是否能模拟临床体外循环造成的特征性炎性反应和器官损伤。方法 SD大鼠麻醉,右颈总动脉、左股静脉插管建立循环通路后随机分为2组:ECC组大鼠采用右颈总动脉-左股静脉转流2h,观察2h;Sham组大鼠插管后仅进行血液稀释而不行旁路循环,观察4h。实验结束后取标本测定血常规、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动脉血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和肺组织含水量;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另取肺组织做HE染色。结果 ECC后2h,ECC组大鼠仍能保持正常红细胞数量,而白细胞数量、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均高于Sham组(P<0.05)。肺损伤指标显示:ECC组动物肺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1mmHg=0.1333kPa),并低于Sham组(P<0.05),达到临床急性肺损伤诊断标准;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TNF-α、肺水含量均高于Sham组(P<0.05),肺组织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膜明显增厚。结论经右颈总动脉、左股静脉插管能成功建立大鼠ECC模型,该模型影响因素单一,成功率高,仅转流2h即能诱导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炎性相关急性肺损伤,因此适于研究ECC炎性反应对组织器官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微小化新生儿及小婴儿(小婴儿定义为年龄小于3个月或体重小于5 kg的婴儿)体外循环(ECC)管路,减少ECC预充量,以期减少术中用血量及炎症反应。方法将40例在ECC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的新生儿及小婴儿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n=20)采用StockertⅢ型人工心肺机、婴儿型膜肺、1/4英寸管道、改良超滤套包、婴儿型动脉滤器,总预充量约410 ml;实验组(n=20)采用带外挂一大泵头及一组小泵头的StockertⅢ型人工心肺机、婴儿型膜肺、3/16英寸管道、改良超滤套包、不用动脉滤器,总预充量约290 ml。ECC中保持Hct在0.27~0.32。观察:①术中用血量;②ECC前后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③术中混合脑氧饱和度(rSO2)、术后清醒时间及神经系统状况。结果①术中用血量小于等于2 u在实验组为16例(80%),对照组6例(30%),组间比较P0.01。②术毕IL-6实验组(43.3±19.1)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57.8±28.9)ng/ml,P0.05;术后4 h IL-8实验组(72.6±31.3)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94.4±44.7)ng/ml,P0.05。③两组患儿术中rSO2无显著差异,术后清醒时间、神经系统状况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小化ECC管路能减少新生儿及小婴儿心脏手术中用血量、减少炎性反应,新生儿及小婴儿ECC管路应尽量微小化。  相似文献   

20.
中性粒细胞凋亡与体外循环全身炎性反应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凋亡与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全身炎性反应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50例ECC心脏直视手术病人,于ECC前、ECC结束时、ECC结束后4h、术后第1d晨四个时点采取静脉血,以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PMN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PMN凋亡率和PMN表面粘附分子CD11b表达变化,ELISA法测定血浆弹性蛋白酶浓度,透射电镜观察PMN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PMN凋亡率在ECC期间明显降低,与ECC时间呈负相关。PMN数量、CD11b表达、血浆弹性蛋白酶浓度在ECC期间明显升高,与其凋亡率呈负相关,且血浆弹性蛋白酶浓度与ECC时间呈正相关。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PMN凋亡细胞。结论ECC导致PMN的凋亡受抑数量增加、生存周期延长、CD11b表达上调、脱颗粒释放弹性蛋白酶增加,加剧炎性反应扩散和组织损伤,炎性反应进一步迁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