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调查某社区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原因,分析病原基因型,为防控感染性腹泻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采取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采集肛拭子检测等方法,对合肥市X小区感染性腹泻疫情开展调查,并利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病原基因型.结果 该起事件共报告13例患者,罹患率为0...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15~28日,广西贵港市某监狱发生了一起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共发病233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长沙市某中学腹泻爆发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该起腹泻病爆发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3月6~3月16日,该中学有160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随机采集19名病人粪便或肛拭子作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其中阳性14份,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排除了食物中毒等因素,确定为一起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爆发疫情。结论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所有患者全部痊愈,无后遗症、无死亡,成功地控制了这起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承德市某中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搜索病例并进行个案调查。结果 2008年10月6-13日该校共报告诺如病毒感染幸腹泻病例144例,罹患率为5.01%。平均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净实验室检测及调查结果分析,为诺如病毒引起的群体性腹泻暴发疫情,经采取对现患病例集中管理就地隔离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该次疫情为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事件,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好发季节,应继续加强对集体单位、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监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有效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一起学校胃肠道疾病暴发疫情,查找病原和传播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此类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索病例,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发病情况和可疑传播途径,采集病人肛拭子、呕吐物、水样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5年1月初某学校发生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历时5 d,发病47例,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为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结论本次疫情为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道疾病暴发事件,经过积极采取消毒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本起疫情发生及迅速控制的原因,为控制同类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病人的症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PCR方法检验结果确定本起疫情。采取隔离病人,加强病房消毒,限制探视等方法控制疾病的流行。结果累计发生19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平均罹患率为5·67%(19/335),其中住院老人为6·69%(16/239),护理人员为3·13%(3/96)。疫情历时11d,高峰期在1月16日,病例分布在三、四和八楼,患者全部是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腹泻100%,恶心占89·47%,呕吐占78·95%,腹胀占84·21%,腹痛占52·63%,没有人出现寒战、咳嗽以及卡他症状。结论该病例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疫情,日常生活接触是疫情传播的主要方式。及时报告疫情、病房消毒和病人隔离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相关方法开展此次疫情调查,比较病例与对照之间不同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抗原。结果共报告46例诺如临床诊断病例。病例分布在该片区的3个单位,平均罹患率为12.64%。在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只有A单位中饭前用自来水洗碗(OR=7.14,95%CI:1.83~27.88)、接触病人(OR=7.64,95%CI:1.33~43.76)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份患者肛拭子样本中,有15份分离到诺如病毒。结论此宗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可能是由于水污染和接触病人导致传播的。采取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隔离治疗病人及带菌者、整改清洁饮用水管道等措施后疫情中止。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马山县白山镇一起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制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确定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肛拭子标本和水源水、学校二次供水和银峰屯饮用水等水样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RT-PRT)反应法检测诺如病毒抗原,食物中毒常规致病菌检测。结果本次疫情历时4 d时间,共发病108例,其中学生和老师92例、学校外围人员16例。采集34例病例肛拭子标本,实验室检测诺如病毒抗原阳性24例,阳性率70.59%。采集生活饮用水3份,诺如病毒抗原阳性3份,阳性率100.00%。结论本次疫情为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是疫情的主要传播途经。应加强饮用水的消毒和管理,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7~9日,平阳县山门中学先后发生21例腹痛、腹泻症状为主的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病原学检测,认定为一起食源性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性腹泻疫情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探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开平市月山镇一起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镇水井片11月25日至12月5日共发生感染性腹泻238例,罹患率4.18%;患者各年龄组均有发病,青壮年居多;患者大多呈腹泻、呕吐等胃肠炎症状,病情较轻;对搜索到的575户2347人进行发病聚集性分析,发现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不同村委会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部分病人粪便标本经检测诺如病毒阳性。疫情经加强饮用水消毒、病人隔离治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后得到控制。结论本起暴发疫情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供水系统受到一过性污染是引起水源性暴发的主要原因。加强饮用水的消毒与管理,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某小区一起二次供水污染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确定病例定义和暴发区域,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病例发生情况和可能存在的传播因素;采用平皿倾注、多管发酵、RT-PCR等方法对人体排泄物和水样进行检测,确定传染源和致病因素。结果:本次疫情从2011年12月7日发现首例病例开始,临床诊断病例109人,确诊病例16人,到12月16日所有水样检测诺如病毒阴性结束,其中12月8日至9日是发病高峰期。结论:本次事件是地下水池被诺如病毒污染,居民饮用污染水而导致的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停止饮用污染水,并对其采取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云南省昆明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谱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以期为病毒性腹泻患儿临床治疗及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腹泻就诊的昆明市5岁以下患儿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及札如病毒,并分析各种病毒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诺如病毒感染引起腹泻暴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探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预防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昌江县某电厂2016年3月份发生的一起诺如病毒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该电厂第一食堂就餐人员及食堂员工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的病例41例(含病例搜索),罹患率为1.64%。采集就餐人员病例和食堂员工肛拭子37份标本,其中10份检出诺如病毒阳性(GⅠ型8份、GⅡ型2份),10份阳性标本中6例为患者(注:食堂员工4例、到食堂就餐人员2例) 、4例为隐性感染者。经对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居家隔离治疗,终末消毒食堂餐具、厨房、餐厅等疫点、疫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 本起疫情是由诺如病毒GⅠ型、GⅡ型混合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可疑的传播途径是食堂员工感染了诺如病毒,在食堂工作过程中,污染了食物、食堂的环境等,导致食堂其他员工和到食堂就餐人员被感染而引起暴发疫情。严格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6—2019年汉中市病毒性感染性腹泻中常见的病原型别变化和流行趋势,为病毒性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采集的感染性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分别用胶体金法、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A组轮状病毒抗原、诺如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822份标本中检出阳性243份,阳性率为29.56%,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Ⅰ亚型、诺如病毒GⅡ亚型、诺如病毒GⅠ/GⅡ混合型阳性构成比分别为42.80%、5.76%、50.62%、0.82%;不同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性腹泻有明显的季节性。 结论 2016—2019年汉中市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病毒性感染性腹泻主要以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Ⅱ亚型为主,在加强推广接种口服A组轮状病毒疫苗减少3岁以下儿童发病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诺如病毒的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病因、感染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病情蔓延。方法:对涉疫地区的现住居民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用统一的调查表登记自2009年7月26日以来所有有腹泻或呕吐症状之一者;对涉疫地区的供水系统及部分患者家庭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并面访部分患者。结果:2009年7月26日至8月3日某地区共发生腹泻或呕吐病例651例,罹患率为7.45%;病例分布在同一供水系统的19个居民小区,发病人数最多的是A17小区(91例),最少的是A5和A16小区(分别为8例);发病时间集中在25-29日,占86.6%;发病人群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82岁,各年龄段均有发病;采集32份患者吐泻物、肛拭子,在2份中检出沙门氏菌E4群,9号井水源水样检出沙门氏菌E4群,1-9号井水质检测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不合格;采取消毒饮用水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细菌感染性腹泻暴发,可能是因某水厂受污染引起。  相似文献   

16.
东莞市1994~2003年霍乱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东莞市1994~2003年霍乱流行特征和状况,为制定霍乱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市1994~2003年共发生霍乱病例236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58/10万;流行一般自4月开始,6~9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主要分布在厚街、虎门、洪梅和沙田等沿海镇区,占82.63%;发病年龄最小的为9个月,最大的为91岁,男女性别比为1∶1.43,以青壮年为多见,15~45岁为213例,占总病例数的90.25%;职业分布为民工占绝大多数,占总病例数的83.05%,其次为农民(10.71%);流行形式以暴发为主,暴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4.49%;传染途径以水源性和食源性为主。结论东莞市属霍乱常发地区,病例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青壮年为主,民工为发病的高危人群,在防治对策上应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采取“三管一灭一宣传”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按“早、小、严、实”的原则,认真处理好疫点和疫区,加强腹泻病人和水体、海产品、熟食等外环境的监测,从根本上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东莞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谱构成及流行情况,为东莞市病毒性腹泻防治提供资料依据。方法 2010年7月开始,每周从监测点医院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品,采用 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荧光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核酸。结果 2010—2016年共检测粪便样品5 026份,全部检测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其中600份检测腺病毒和星状病毒。4种病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5.96%(802/5 026)、14.56%(732/5 026)、5%(30/600),1.33%(8/600),总检测阳性率为 30.18%。轮状病毒、诺如GⅡ型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发病集中在2岁以下低龄儿童,各病原体2岁以下儿童感染比例分别为69.10%、62.26%、82.14%、71.43%。轮状病毒每年有1个流行高峰,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达高峰。诺如GⅡ型病毒每年有2个流行高峰,3月和8月达高峰。结论 监测的4种病原体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两者的阳性率相近。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主。轮状病毒、诺如GⅡ型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主要感染2岁以下的婴幼儿,轮状病毒和诺如GⅡ型病毒感染有较强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