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应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2例,对照组发生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9,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08±0.29)mg/L,对照组治疗后hsCRP为(3.72±0.54)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1,P〈0.05);观察组治疗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23±1.07)mmol/L、(2.79±1.54)mmol/L、(1.82±1.13)mmol/L,对照组分别为(1.64±0.82)mmol/L、(3.47±0.85)mmol/L、(2.34±0.82)m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2、2.621、2.526,均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4,P〉0.05)。结论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可以减少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情况,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hsCRP水平,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与冠状动脉支架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 1996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2月行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 3 96例。结果 3 96例冠心病患者 478支冠状动脉血管PTCA并支架置入 42 5枚 ,置入成功率 98.6% ,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支架平均直径 ( 3 .0 5± 0 .42 )mm ,平均长度 ( 18.48± 6.42 )mm ,释放支架时球囊所加压力平均 ( 12 .65± 3 .0 8)atm。结论 PTCA和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2h内进行急诊PTCA,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并进行随访(6—12个月)观察,评价其疗效。结果48例患者共扩张57支血管,其中左前降支36支,左回旋支12支,右冠状动脉9支;完全闭塞性病变24支,成功率为75.0%(18/24),而不完全闭塞性病变33支,成功率97.0%(32/33)(P〈0.05)。随访6-12个月,40例(83.3%)无靶血管再狭窄及与其相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8例(16.7%)因靶血管再狭窄而进行支架植入治疗。结论急诊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artner药物洗脱支架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患者68例,分为Partner支架组和Cypher支架组,比较PCI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的再狭窄率。结果Partner支架组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为(3.1±0.8)mm,Cypher支架组为(3.1±0.3)mm,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再狭窄率Partner支架组为4%,Cypher支架组为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PCI中,应用Partner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即刻和随访结果,以评价在具备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急诊PCI的可行性.方法 1998年6月至2005年12月对122例STEMI患者经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其中119例直接PCI,3例补救PCI.结果 血管造影成功率95.1%,操作成功率93.4%.5例应用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2例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住院死亡5/122例(4.1%),术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5±0.16).平均住院天数(9.5±5.8(1~36)d.6个月死亡7/122例(死亡率5.7%).结论 直接PCI可迅速使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并恢复正常血流,扩大了治疗STEMI的适应证,高危患者术后存活率高,住院时间缩短.补救性PCI是静脉溶栓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有效补救措施.在具备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急诊PCI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Chronic Coronary Occlusion,CCO)在国外大部分临床中心占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病人总数的10%~20%。对于CCO,由于操作无法了解病变长度及远端血管走向,手术成功率较低,手术时间长,病人及操作接受的射线量多,消耗的材料多,平均费用高于冠状动脉狭窄但未闭塞的PTCA,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并将其结果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及其相关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43例,在急性心肌梗死后7~10d内行超声心动图及CMR,10~14d内行PCI治疗。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及CMR。比较PCI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及2种评价方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PCI术后LVEF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R所测得的LVEF低于超声心动图,两者相关性较好,PCI前后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P<0.05;r=0.78,P<0.05)。结论①PCI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有较为显著的效果;②CMR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LVEF值有较高的相关性;③CMR评价左心功能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腔内支架置入术(PTCA+Stent)患者8例,受累冠状动脉血管19支共27处狭窄,对其中14支20处狭窄血管施以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腔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病变血管支或处的治疗率分别为73.6%和74%;治疗血管与内支架的置入率为40%;术后即时造影显示12支18处血管完全扩张,2支血管扩张50%达到血运重建的良好效果.结论 术前分析冠状动脉病变局部特征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PTCA及PTCA+Stent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lw)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75例AMlw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85例患者急诊PCI治疗(急诊PCI组),90例患者给予择期PCI治疗(非急诊PCI组)。所有患者于术后1天、1周及4周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比较右心室流出道缩短分数(RVOT)、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以评价两种治疗对右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PCI治疗后第1天,右心功能指标RVOT、FAC、RVEF均有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急诊PCI组患者右心功能指标明显升高,RVOT、FAC、RVEF分别为(45±7)、(44±6)、(46±7)%,与术后第1天[依次为(38±8)、(32±7)、(3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非急诊PCI组患者右心功能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右心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lw早期及晚期行PCI治疗,最终都可以使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得到恢复,但早期行急诊PCI治疗,可能使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恢复更早、更好。 相似文献
11.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在我中心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共83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共40例,同期条件相当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常规PCI组共43例,研究初级终点为术后即刻心肌灌注、术后2 h ST段回落率;次级终点为30 d、6个月和1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和主要心血管病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冠状动脉心肌灌注分级(TMP)2~3级获得率在血栓抽吸组为90.0%(36例),常规PCI组为69.8%(3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P<0.05).校正的TIMI记帧法(CTFC)值[(30.3±8.1)比43.1±7.6),t=7.43,P<0.01]及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率(37例,92.5%比28例,65.1%,x2=9.15,P<0.01),血栓抽吸组均明显优于常规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结果显示,2组累计MACE发生率在血栓抽吸组为2.5%,常规PCI组为9.3%;LVEF在随访30 d、6个月和1年时分别为[(56.3±2.9)%比(53.7±3.1)%,(58.1±2.5)%比(54.6±2.9)%,(62.4±2.7)%比(58.7±3.2)%],血栓抽吸组随访结果均优于常规PC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栓抽吸在STEMI急诊PCI中安全可行,可以明显改善心肌灌注水平并促进ST段回落,减少随访1年时的临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局部室壁运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为"罪犯血管"的患者为冠心病组(30例), 对照组为30例正常人。应用RT-3DE测量左室心肌局部容积曲线和局部射血分数(rEF), 比较两组的9个节段的rEF及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手术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局部射血分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冠心病组PCI术前缺血区域相应节段的rEF明显降低(P<0.05)。与PCI术前相比, 冠心病组患者术后1个月开始部分节段rEF增大(P<0.05), 6个月增加最明显(P<0.05), 术后3天rEF无明显变化。结论 RT-3DE可准确识别缺血心肌节段, 动态观察PCI术前、术后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 判断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电图改变及心功能指标、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探讨SH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20例AMI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分为SHG组和血糖正常组,比较2组ST段回落(sum STR)≥50%和TIM I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在2组中的比例,以及PCI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功能指标。结果 SHG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较血糖正常组多见(P〈0.05);PCI术后心电图分析:SHG组sum STR≥50%较正常组少(P〈0.05);30 d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在SHG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AMI患者伴血糖升高不影响直接PCI的成功率,但与血管再灌注后微循环灌注不良独立相关。血糖升高的AMI患者更易出现微循环灌注不良并且影响AMI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U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40例ULMCA病变患者采用PCI治疗,随访6~20个月,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PCI治疗即时成功率10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随访6~20(7±2)个月,术后4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l例,CAG证实回旋支开口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PCI治愈;术后动员28例患者在6~12个月进行CAG复查,其中回旋支开口支架内再狭窄3例,左主干远端-前降支开口再狭窄1例,2例再狭窄患者有心绞痛症状,3例再次行PCI,无需要CABG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心血管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12.5% (5/40),再狭窄率10.0%(4/40).结论 对经过选择的ULMCA病变进行PCI是安全可行的,有良好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5,(10)
目的比较各指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常用抗血栓药物的推荐异同,供临床医生用药参考。方法通过搜索国内外数据库,纳入符合标准的指南,利用指南评价工具(AGREE)评价指南;并按设定的结局指标,分析各指南对行PCI患者抗血栓药物推荐。结果纳入10篇指南均质量高。各指南都推荐术后使用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双抗治疗;推荐术中需要使用普通肝素、比伐卢定等抗凝药物,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联合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A)可更大获益。对在PCI上游是否使用GPA制剂以及对磺达肝癸钠的使用建议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入选指南对抗血栓药物使用推荐总体上是趋于一致的,但因入选指南目标人群、发布时间不同等原因,在细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医生需要对ACS患者个体化评价后,再决定抗血栓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几十年来,冠心病研究进展迅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尤其引人注目,它对限制梗死范围,保持心功能及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得到一致的肯定.以溶栓治疗相比,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植入术即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成功率高,再梗死率低,缺血复发少,而出血的并发症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的发生率低,使AMI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功能不全高危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早期病死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AMI患者于发病3~12 h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并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观察IABP置入前后的血压变化,并于1周内行心脏超声心功能检查。结果患者应用IABP 24 h后,平均心率由(120.0±15.8)次/分降至(84.3±5.7)次/分,1周内心功能射血分数由(36±5)%改善为(44±4)%,患者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出院后1个月死亡率为5%(1/20)。结论 IABP作为辅助手段可在AMI患者PCI术前早期预防性短期应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术后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临床应用是冠心病治疗上的一大进步,但由于是经皮穿刺股动脉,置入一定内径的动脉鞘管后施行各种手术的,故可发生多种血管并发症。本文就PTCA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临床表现、术后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1998年10月~1999年3月行PTCA术10例,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58岁。发生血管迷走反射4例。其中2例子拔管时压迫的过程中发生,另2例于拔管后的4~8h内发生。1.2临床表现及处理 均表现为面色苍白、胸闷、心悸、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是运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广,操作成功率达80%~95%[1].但由于PCI为有创操作,对病人不仅是一种躯体刺激,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理刺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