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观察顺尔宁(孟鲁斯特)治疗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鼻窦炎(ARS)的轻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100例伴慢性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鼻窦炎的轻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2组,分别予以顺尔宁和布地奈德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顺尔宁组与布地奈德组比较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顺尔宁组起效明显快于布地奈德组,顺尔宁组可显著减少夜间醒觉次数,明显优于布地奈德组,2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及FEV1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尔宁可作为上下呼吸道联合治疗的一线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对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控制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将65例在本院耳鼻咽喉科确诊为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0)。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治疗前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分级、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预计值]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均按照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采取常规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100~500)μg/d],2~4次/d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第1个月为两侧鼻孔各一喷(64μg/喷),2次/d;第2个月改为1次/d;第3个月隔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每个月门诊随访2次,共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33/35),对照组为73.3%(22/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最大呼气流量预计值)比较[(85.73±5.42)%vs.(81.95±4.3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对控制其支气管哮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和肺通气功能。[方法]对入选的无其他心肺疾病、糖尿病和职业病的住院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单纯支气管哮喘组(单纯哮喘组)和合并变应性鼻炎组(鼻炎组)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问卷形式调查哮喘控制情况,以肺功能仪测定肺活量(VC)、一秒呼气/用力肺活量(FEV1%)和最大分钟通气量(MVV),建立个人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鼻炎组126例,占45.8%,其发作频率、近1年住院次数和每次住院天数均高于单纯哮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控制测试分值差于单纯哮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炎组VC、FEV1%和MVV均低于单纯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的控制情况影响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肺通气功能,临床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支气管哮喘患者有无合并变应性鼻炎并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入选患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气道反应性变化、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感冒症状评分以及支气管哮喘症状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最大呼气量(FEV)以及呼气流量峰值(PEF)都有所升高,观察组(2.89±0.52)L、(6.29±0.45)L/s高于对照组(2.24±0.58)L、(5.38±0.58)L/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的哮喘症状、变应性鼻炎症状以及感冒症状的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2.01±0.12)分、(2.45±0.58)分、(1.02±0.12)分/月低于对照组(3.56±0.56)分、(3.89±0.48)分、(1.68±0.28)分/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低于对照组患儿2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气道反应性变化,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储雾罐辅助吸入表面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面罩式储雾罐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62例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儿童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常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和鼻腔喷入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B组采用面罩式储雾罐辅助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治疗期间病情变化、治疗不良反应和1年后哮喘症状控制评分、鼻炎症状评分、肺功能测定1 s呼气/用力肺活量(FEV1%)的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期内,A组31例中有15例次发生鼻、咽部干燥或烧灼感、轻微鼻出血和口咽部念珠菌感染,B组31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B组患儿依从率90.2%,A组患儿依从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B组FEV1%为(87.7±6.9)%,A组FEV1%为(79.1±5.4)%,B组较A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罩式储雾罐辅助儿童吸入表面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与常规吸入治疗相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可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6.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PAR)是鼻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如何有效地治疗此类疾病 ,一直是临床关注的课题。临床上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PAR)的治疗方法很多 ,但疗效各异。笔者采用醋酸氢化考的松 (HCA)注射于双侧下鼻甲治疗的基础上综合治疗 2 32例。并对 2 32例进行 1年半的随访观察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2例中男 12 6例 ,女 10 6例。患者年龄 13~ 5 9岁 ,其中 13岁 17例 ,15岁 30例 ,18~ 2 9岁 84例 ;30~ 4 5岁 6 0例 ,4 6~ 5 9岁 39例。病程最短 1年 ,最长 2 1年。伴有下鼻甲肥大 8例… 相似文献
7.
祝炼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1):25-25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保儿宁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5年诊断为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布地奈德气雾剂经鼻吸入治疗方案,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服用保儿宁颗粒口服治疗,疗程两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哮喘的症状变化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变应性鼻炎和哮喘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变应性鼻炎评分由治疗前的8.5±2.2变为2.9±1.3;对比组的变应性鼻炎评分由治疗前的8.6±1.9变为4.1±1.2,且T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保儿宁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29-1430
目的观察顺尔宁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变应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30例变应性鼻炎伴变应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两组均采用基础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顺尔宁,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8%(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结论采用顺尔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伴变应性哮喘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0.
以发作性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和鼻塞为特征的变应性鼻炎是临床治疗比较棘手的疾病之一。我们自2000年1月份开始采用微波结合抗过敏性药物治疗4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8~65岁,发病期间15年。随机分为:(1)微波治疗组(40例);(2)对照组:(40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症状、体征等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1),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患者有典型发作症状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涕及鼻阻塞者等。(2)鼻腔检查见鼻腔粘膜苍白或水肿或肥厚者。(3)鼻腔… 相似文献
11.
《社区医学杂志》2017,(6)
目的分析保儿宁联合布地奈德同步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诊疗的88例小儿变应性鼻炎并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行布地奈德联合保儿宁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后哮喘症状与鼻炎症状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哮喘症状与鼻炎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6.015、9.258,均P0.05),T淋巴细胞亚群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54%少于对照组43.18%(χ~2=18.0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变应性鼻炎并哮喘行布地奈德联合保儿宁治疗可改善哮喘症状与鼻炎症状,且不良反应少,药物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采用酮替芬联合舒利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盲选我院收治的13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67例采用酮替芬联合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CT、鼻炎症状评分、不良反应有明显差异,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采用酮替芬联合舒利迭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哮喘以及鼻炎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42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射频消融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1年评定效果.结果 42例患者随访1年,显效27例(64 3%),有效10例(23.8%),无效5例(11.9%),总有效率88.1%(37,42).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加下鼻甲射频消融部分切除术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危险因素对哮喘、变应性鼻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0~14岁儿童进行哮喘、变应性鼻炎发病情况调查,探讨危险因素对哮喘、变应性鼻炎的影响。[方法]2000年对福州市鼓楼区0~14岁常住儿童,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全国哮喘协作组制定的方法及诊断标准进行调查,对已明确诊断为哮喘的患儿以其是否伴有变应性鼻炎分为两组,进行危险因素对发病影响的比较。[结果]气候变化、家中饲养猫狗、室内有地毯是哮喘伴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或P<0.01);上呼吸道感染、食物过敏、家庭装修等其他危险因素对两者发病影响则相似。两组患儿一、二级亲属中有家族过敏史者占40%~50%。[结论]家族过敏史、特异性体质和环境因素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儿童哮喘及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这为今后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群防群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氯雷他定对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方法 6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均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及氯雷他定口服,记录鼻炎症状评分及哮喘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鼻炎症状评分为(4.8±1.2)分,治疗后鼻炎症状评分为(2.1±0.8)分;治疗前哮喘症状评分为(4.6±0.29)分,治疗后哮喘症状评分为(2.2±0.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氯雷他定可显著提高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力弦及对母婴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收治33例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妊娠前已在该院门诊正规治疗,已达到临床完全控制;8例妊娠后哮喘发作首次来本院门诊就诊,按病情给予普米克令舒1ml、万托林雾化溶液0.3ml及爱全乐雾化溶液1ml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1—2次,尔后给予口服孟鲁斯特钠10mg,口服,每晚一次,至症状完全缓解,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所有患者在妊娠期间按哮喘是否临床控制,给予升级或降级吸入药物治疗,要求患者动态监测呼气流量峰值(PEF),避免接触可能诱发哮喘发作的过敏原及药物。定期复诊,妊娠期间有异常情况及时随诊。结果33例患者孕期均无哮喘急性发作,足月顺利分娩,胎儿无一例畸形,胎儿情况良好。结论妊娠期哮喘患者规范化治疗可达哮喘完全控制,不影响继续妊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情况,分析其发病机理与治疗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变应性鼻炎虽然可通知药物治疗,但是要注意过敏反应;结论:变应性鼻炎临床上要避免接触变应原,改善鼻腔通气、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儿童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学习状态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还是诱发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关变应性鼻炎基本知识的健康教育在防治过程中作用不可忽视。其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变应性鼻炎基本知识的教育、加强变应性鼻炎的家庭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适宜的体育锻炼、心理干预等。为长期有效的控制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患儿及家长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现将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健康教育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