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新型全身立体放射治疗设备---立体定位射波手术平台(CYBERKMFE)的设备结构,技术特点及医疗优势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新设备——射波刀的系统结构以及技术特点。应用实时影像引导及同步动态追踪技术,摒弃有创的定位框架,解决了传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仅能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问题。指出:射波刀系统是革命性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将适应证从头颈部肿瘤延伸到脊椎以及全身其他部位肿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对于损伤、肿瘤和身体的任何部位接受放射治疗的情况提供治疗计划,图像引导的立体定位放射手术和精确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4.
房爱玲 《医疗设备信息》2007,22(1):58-58,13
本文介绍了最新型的全身立体定位放射治疗设备-射波刀,该设备的技术核心是交互式机器人技术,并介绍了该技术的各种特点及它对颅脑部肿瘤治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的肿瘤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射波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最新型的全身立体定位放射治疗设备--射波刀,该设备的技术核心是交互式机器人技术,文章介绍了该设备的各种技术特点及它对颅脑部肿瘤治疗的优越性.射波刀在治疗过程中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减低到最小,无副作用,无创伤、无流血,无麻醉的治疗方式,减少了潜在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6.
安军防  郭新  黄咏梅 《医疗卫生装备》2012,33(2):141-142,144
介绍了新型立体定位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射波刀的发展情况,详细阐述了射波刀的机械臂、定位系统、呼吸追踪系统、脊柱定位系统和治疗床等5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操作方法,分析了射波刀治疗肿瘤相比常规手术治疗肿瘤和普通放疗治疗肿瘤的优势,并针对脑部、胸部和脊柱等部位肿瘤治疗介绍了射波刀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特点与设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复发头颈部肿瘤再程放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7例复发头颈部肿瘤患者,均接受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并进行随访,评估治疗后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有效率、1年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57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疼痛缓解率为90%,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4.2%,治疗有效率为82.5%,临床获益率100%,1年局部控制率78.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0.6个月,1年生存率62.0%,患者治疗期间的急性不良反应为乏力和局部疼痛,治疗结束后均逐渐减轻或消失,未出现急性黏膜炎。治疗后不良反应为口咽黏膜炎及吞咽不适,多数为1~2级,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再程放射治疗复发头颈部肿瘤能较快减轻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多维度多级别安全性评价模型,以实现并完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安全性多维度、多指标量化评价。方法: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安全性评价模型,从剂量输出安全性、机械精度安全性、环境安全性、安全管理、使用中的安全性5个维度确定一级指标,根据行业标准与专家建议明确二级指标,并细化建立157项三级指标。根据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和权重值构建模型评分体系,完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多维度多级别安全性评价模型的建立。通过现场数据采集和调查问卷收集等方法获得某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各级指标数据,按照上述模型完成安全性评价。结果:某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安全性评价总得分率为98%,安全性较高。其中一级指标“安全管理”得分率为88%,说明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影响设备使用的安全因素,其他4个一级指标均获得满分。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多维度多级别安全性评价模型能够从“人、机、环”多个方面评价设备安全性,可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安全性评价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立体定向技术和放射治疗技术的结合与发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ticRadiosurgery,SRS)设备正日趋先进和完善,国内医疗卫生部门出现了购买SRS设备的热潮。由于该设备价格昂贵,少则几十万美元,多至数百万美元。在早期国内市场尚没出现国产化的产品以前,已有大量的外汇流失海外,甚至有的地方盲目引进,出现类似CT购买热现象,地区分布呈畸形发展。本文针对SRS设备作一比较分析,供有关人士参考。1SRS设备的原理放射治疗是对人体组织病变部位实施电磁辐射,即运用短距离高能射线束(X射线或Y射线或电子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许多医院竞相引进Y刀、X刀,称其手术为不用开刀的手术,是新一代肿瘤治疗设备。其实它们都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疾病所用的设备,原理大致相似,所不同的是前者以CO60作为放射源,后者以直线加速器产生的X线作为射线源。这里对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发展作一介绍。回.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形成1949年,Leksell首先提出放射外科学(Radiosurgery)的理论,设想利用立体定向技术,使用大剂量的高能射线一次性摧毁靶点组织。1968年,在不同专业学者的合作下,在瑞典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以Co60作为放射源的SRS装置y刀(G…  相似文献   

12.
介绍双目视差立体视觉原理和实现立体视觉的常用技术.详细说明了基于立体显示器的立体视觉实现技术原理,并对软件编程所涉及接口函数作一说明,并在立体显示器上实现三维模型立体显示.最后讨论了该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立体显示器的立体视觉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目视差立体视觉原理和实现立体视觉的常用技术,详细说明了基于立体显示器的立体视觉实现技术原理,并对软件编程所涉及接口函数作一说明,并在立体显示器上实现三维模型立体显示,最后讨论了该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Cyberknife的系统构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Cyberknife(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平台)的系统构成、临床应用、技术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应用横向对比的方法,通过对3种设备Cycberknife、X刀、γ刀在临床应用上的比较,证明了CyberKnife具有治疗无创伤、无出血、无感染、无麻醉、患者痛苦小、治疗时间短等特点,健康组织暴露于射线下的比率最小,治疗精确,尤其对颅内重要功能结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射波刀是集先进影像技术,革命性自动化工艺及尖端实时目标追踪核心技术的前沿科技设备,手术方式灵活,手术精确效果显著,比较于其它治疗设备,使用频率及治疗效果要遥遥领先。射波刀在治疗过程中对正常细胞的损害降低到最小,放射线并发症少,无副作用,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的治疗方式,减少潜在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一种改制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脑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在我国开展日益普及。但国内尚缺乏专用的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台。我们于1999年用淘汰的牙科椅加工改制成了可调节的多功能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台。经50余例脑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应用,证实其能满足立体定向手术所需的不同手术体位和手术要求,经济实用,得心应手。现报告如下:1 设备加工改制 (1)一台1985年由上海医疗器械厂制造的CS36型旧的电动牙科椅。于椅基底部切除约50cm宽的底座钢板及全部牙科操作台,拆除背板上的头枕。维修好升降前后移动手术台的电机部分。 (2)取两段内径2…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装置防护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建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装置的放射防护监测与评价指标。方法 依据《医用γ射线远距离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等相关标准,结合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装置的特点及对其进行防护验收的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装置防护验收的项目、测量方法及评价指标。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及评价指标可以作为《医用γ射线远距离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补充,用于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装置的放射防护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CREA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组合VARIAN600C直线加速器的临床剂量检测。方法:胶片法。应用设备:电离室剂量仪、聚苯乙烯圆柱头模、水箱、慢感光胶片。结果:等中心精度、辐射野、定位精度、吸收剂量、输出因子、剂量分布符合临床使用标准。但使用过程中,对技师提出更高要求是实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每个人所处的时代都有其相应的使命与担当!基于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我提出了"立体心肺复苏""立体健康""立体数字"的"三立"理念,得到同仁、同道、同志们的支持与认可。由大数据到立体数字、大健康到立体健康、大心肺复苏到立体心肺复苏可谓是一场新认知革命,为生命、健康与时代赋予新的文化内涵。立体心肺复苏理念作为抢救心搏骤停起死回生的主要手段——"心肺复苏",尽管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新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但纵观全球心搏骤停患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手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5世纪末,Leonado Da Vinci提出立体定向的构想,19世纪末,Dittmen介绍立体定向术原理和动物试验,Zernov制造出极坐标定向仪,到20世纪初Clark和Horsley设计出三维坐标定向系统,直到1947年Spiegel和Wycis完成有史以来第1次人脑立体定向手术,人类在立体定向手术的前期准备花费了4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1946年世界上第1台计算机问世,1979年Brown提出定向仪和CT相匹配,不久定向仪与MRI、DSA、PET结合相继有了报道,1986年Robert介绍了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此后,立体定向手术摆脱了有框架立体定向手术存在相对死角的传统思路,走入了无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