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辨肿、痛、脓中医以肿、痛、脓作为分析疮疡性质的主要证候,临床上每以此作为辨证依据之一,因为病情变化,有外证可以观察,再结合全身情况,就能掌握诊断要领。(一)辨肿:人的气血,循经脉周流不息,倘有壅滞,可发生肿痛。但肿的性质,形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问:皮肤病辨证论治有哪些特点?答:皮肤病辨证总的也是通过四诊,辨八纲,经络和脏腑。但其特点是;(1)望诊占重要地位,不仅要辨红、肿、热、痛、脓和痒,皮疹辨证尤为重要。例如疱疹为湿热,风团属风邪,结节系气血凝滞等。(2)审证求因,内因为主。内因外因互为因果,六淫不仅  相似文献   

3.
吴芸  杨立  李海燕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1):696-697
外科局部感染与内在脏腑、气血、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治疗过程中,要辨别气血之虚实,辨清肿、痛、痒、脓、善恶、顺逆和经络等,既要重视局部的病变,又要重视整体的情况。我们辨证治疗多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麦粒肿的疏导疗法麦粒肿俗称“针眼”。西医认为是眼睑缘发炎,轻者红、肿、痒、痛,重者化脓形成疖肿。中医认为是阳明胃经湿热上升,再加外感风邪而形成眼疖肿。常规治疗方法为吃药、打针、局部热敷及敷药消炎,疖肿化脓成熟后切开排脓或待其自破溃流出脓汁。根据中医“...  相似文献   

5.
疮疡未出脓者谓之肿疡。其未成脓者常用内消法治疗,《外科证治全生集·痈疽总论》告诫我们:“无脓宜消散,有脓勿久留。”故凡治肿疡,首先要辨其是否有脓。有脓则宜托毒排脓,忌用消散之法。若因疮疡用过抗菌素、激素或清热解毒等药物治疗之后,抑制病情,使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肿块较硬,或深部脓肿不易辨脓时,则需穿刺或借助B超确诊。无脓或仅抽到血性液  相似文献   

6.
病历摘要患者王××,女,55岁,病历(仁)9574号,9月2日初诊。患者于五天前左手小指患生疖瘰一粒,自行将脓头挑破,挤出血水少许,当晚肿势扩大,麻痒微痛。在8月30日经外科医治,进行切开扩创处理。当日傍晚,即有高热不解,局部肿势更甚.翌日又至原医处复诊,内服处方:  相似文献   

7.
杨弘斋(1891~1971年),字敏德,江苏高邮卸甲潘阳庄人。业医凡五十春秋,专攻外科,以贴敷外治见长,由于疗效显著,求治甚众。晚年将其数十余年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写成《疡科一得》,曾作研究资料印行,惜未得足够重视。该篇分“诊治”、“述案”二个部分。诊治部分概述痈疽、疔疮、脱疽、流注、瘰疬、毒蛇咬伤等外科病证,收载成方三十二首,还附录了前人“辨肿”、“辨脓”、“辨痛”、“辨痒”、“诊治”五首要诀;述案部  相似文献   

8.
天花粉味甘,微苦、酸,微寒,具养胃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功效。古医籍对本药功效应用有比较详尽的阐述。如《本草备要》:“生肌排脓消肿……口燥唇干,肿毒发背,乳痛疮痔……”《大明本草》:“消肿毒,乳痈发背,痔漏疮痂,排脓生肌长肉。”《得配本草》:“润干燥,消肿痛,长肌肉,配赤小豆敷痈毒。”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以此药为主,扩大治疗范围,取其外治某些红、肿、热、痒、痛等皮肤外科病变,收效较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白藓皮外治皮肤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病证,症状以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痒、渗出、化脓等为主.笔者应用白藓皮外治局限性皮肤感染16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麦粒肿是指睑板腺或睫毛毛囊周围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痛性、化脓性、结节性急性化脓性炎症。以局部红肿、疼痛,出现硬结及黄色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是眼科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初期为眼睑之间生粟起尖,微痒伴微肿,形如麦粒。后期红肿渐退,炎症局限化,破溃流脓后可自行消散。近年来我们采用耳尖放血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早期麦粒肿,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姚箐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1):502-502
临床中有许多皮肤病都表现出风症的病态,如瘙痒、风团、丘疹等,故用疏风法治疗颇见疗效。笔者就疏风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作一探讨。1 皮肤病中风症的辨别1.1 从自觉症状辨风症(1)风痒:风性燥,善行数变。风痒以遍体作痒,走窜无定,搔破血溢为特点,如干疥(皮肤瘙痒症)。《诸病源候论》曰:“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2)风痛:风痛多游走不定,来去迅速,痛无定处,遇风加重,其痛多在皮肤关节部位,如面部丹毒、痹痛等。1.2 从皮肤损害辨风症(1)风肿:风为阳邪,善行数变。风…  相似文献   

12.
全蝎散治疖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方:全蝎1克、大黄10克、冰片0.5克分别研细,过60目筛,混合均匀,装入瓶内,用75%酒楕调成糊状,备用。用法:局部患处周围用生理盐水洗净,干棉球揩干,若初起疖肿(红、肿、痛),用消毒棉球蘸上药糊搽红肿处,范围超出红肿约0.5cm,每日搽3—4次,如已有“脓头”局限化脓者,“脓头”部  相似文献   

13.
水泥及硝酸铵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它们均能溶解于水,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人体皮肤与之接触,皮肤上沾有的水液或分泌的汗水均可成为其溶媒,因此有些同志接触水泥或硝酸铵时间较久之后,局部会出现红、肿、痒,甚至热、辣、痛的感觉,直接影响生产。几年来我们用下列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处方:甘草15克,银花30克,苦参30克,水煎外洗患处。一般洗后二小时肿消痒痛止,连洗两剂局部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4.
1皮肤病的辨证特点 皮肤病的辨证与内科病的辨证基本相同,一般而言皮肤病的辨证可以理解为皮损辨证加内科辨证.辨证亦遵循此原则,红肿热痛属阳,白肿凉麻属阴;鲜红而干燥属阳,淡红或不红而干燥属阴;红斑而渗出属阳,淡红或不红而渗出属阴;水痕多属阴,脓泡多属阳;风团色白多属阴,色红多属阳;结节可去可散多属阳,不散多属阴;辨自觉症状时怕热多属阳,怕冷多属阴;热痛多属阳,冷痛多属阴;风痒热痒多属阳,湿痒血虚多属阴;口渴而喜饮多属阳,口渴而不喜欢饮多属阴.  相似文献   

15.
咽喉疼痛,有虚火、实火之分。大抵发病急,病程短,疼痛剧烈,局部肿胀,颜色鲜红者,属实火;若起病缓,病程长,局部微红,微肿,晨轻暮重者,为虚火。局部肿而不红,系虚寒,淡红,不肿,微痛,乃风寒表证。治咽喉疼痛,当辨虚实寒热,切不可一见咽痛,辄概投六神丸。  相似文献   

16.
中医所讲的疽 ,有无头疽和有头疽之分。本文主要指有头疽 ,是发生在皮肤的多个相临近的毛囊及其附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痈。以初起皮肤上 ,即有粟粒样脓头 ,红肿热痛 ,进展迅速 ,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 ,脓头相继增多 ,溃烂之后 ,状如莲盆蜂窝为临床特点 ;中医所讲的痈 ,有内痈和外痈之分。本文主要指外痈之重症 ,属“痈之大者” ,是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蜂窝组织炎。以局部光软无头 ,红肿热痛 ,范围多超过 9cm ,发病迅速 ,易肿、易脓、易溃、易敛为临床特点。两者均是发生与皮肤与肌肉之间的急…  相似文献   

17.
外痈是中医外科常见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以局部红肿熟痛,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为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脓性等症状,重者需手术治疗,我们采用蚤休大黄芒硝散外用,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阳性肿毒包括痈、有头疽、疔、疖等外疡疾患。局部症状具有红活焮赤、灼热痛剧、肿势高起、根脚收束、易成脓、易破溃、易收口的共同特点。笔者在疮疡临证中,对于阳性肿毒的外治,(?)用成方和秘验方结合个人心得总结出5种方法,现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9.
巴氏腺脓肿囊肿是妇女常见病,表现为会阴肿物伴随会阴坠胀或性交不适或局部红、肿、热、痛,形成脓肿时用抗生素之外均需手术治疗。治疗办法有很多,但复发率高。我们采用LEEP刀切开加10%碘酒灼烧囊壁治疗脓(囊)肿,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就临证所见之疮疡,可归纳为十法,并就其内治法作一简介。 (一)疮疡初起,局部红、热、肿、痛、每多寒热交作。是属外感之邪,蕴积化热,郁而成为肿疡。治以清热解毒,为阳实之证的大法。盖热除则病势衰,毒解则肿疡得消。由于本证来势骤急;易于成脓,求其内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