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于1999年6月采用山东青岛生产的DIC-260/16中型高压氧舱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98例(103眼)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明口服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2011年06月~2013年10月门诊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40例,40眼,均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确诊。给予中药复明口服液口服,每日早饭前,晚饭后服用20ml,分别于治疗后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复查视力和眼底,三个月时复查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结果治疗前平均视力:4.18±0.12,眼底黄斑部可见圆形水肿病灶。治疗一个月后平均视力:4.40±0.09,眼底黄斑部水肿大部分吸收。治疗二个月后平均视力:4.68±0.12,眼底黄斑部水肿完全基本吸收。治疗三个月后平均视力4.94±0.22,眼底黄斑部中心凹反射正常。治疗后,治愈35例,占87.5%;好转4例,占10%;无效1例,占2.5%。治疗前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见后极部视网膜强荧光点随造影时间的延长而渗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间出现液腔。治疗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未见渗漏点或渗漏点变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液腔消失。结论中药复明口服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眼底病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发病原因不明。尽管本病有自愈倾向。且预后相对较好,但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常年被视力障碍所困扰,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因此,CSC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眼病。目前多采用激光光凝治疗,但由于激光设备价格昂贵,另由于部分患者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不适宜光凝治疗。因此临床不能普遍开展。为探索对CSC的治疗途径,作者自1992以来采用高压氧(HBO)治疗配合中药煎剂内服治疗CSC患者63例(68只眼),取得较为满…  相似文献   

4.
氩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是以后极部视网膜感觉神经层和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眼底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常反复发作,有自限性。但反复发作常影响视功能。激光治疗是目前疗效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法。我科自1996年2月至1997年2月用氩绿激光对78例CSC患者的82只患眼行光凝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SCS患者78例(82眼)中,男性69例(73眼),女性9例(9眼);年龄20~48岁;病程15~180天,…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6—2004年应用高压氧治疗648例(704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总结OCT引导的PDT治疗病例,来讨论其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68例76只眼。因存在全身系统疾病以及药物过敏,未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所有患者临床诊断为中浆,海德堡SD-OCT图像分析。本组入选PDT治疗标准:中浆发病时间超过3个月,神经上皮下积液未吸收或逐渐加重;中浆反复发作≥3次以上;中浆病程超过6个月,迁延不愈。治疗光斑覆盖以下范围:(1)OCT图像上各形态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处;(2)EDI-OCT模式上显示脉络膜血管扩张范围。半剂量维素达尔光敏剂,正常参数PDT治疗。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病史、视力、眼底表现、OCT数据,术后1、3个月复诊。结果:76只眼在1个月随访后神经上皮下积液都较前吸收,其中73只眼完全吸收,3只眼少量积液。3个月随访,仅1只眼神经上皮下液未完全吸收。PDT治疗前平均视力0.32±0.68,PDT后3个月平均视力0.67±0.23(P0.05)。脉络膜厚度治疗前平均值(413.89±67.3)μm,PDT后3个月平均值(389.74±15.96)μm(P0.05)。PDT后3个月PED变为低平(32.1%)或消失(54.3%),或呈锯齿样外观(13.6%)。结论:传统PDT治疗中浆,需在FFA或ICG图像直观引导下定位渗漏点及扩张的脉络膜血管。随着OCT成像质量的提高以及对中浆特征性表现的深入了解,为非侵入性检查引导治疗带来更多可能。在以往研究中发现,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渗漏处,OCT对应为不同形态PED,EDI-OCT也可以清楚显示脉络膜血管扩张。因此,通过分析OCT图像,寻找渗漏点以及扩张的脉络膜血管,可以准确定位治疗范围,有效治疗中浆引起的神经上皮下积液,避免侵入性检查造成的临床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时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完全吸收后视网膜微结构的变化及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激光光凝治疗后SRF完全吸收的CSC患者68例68只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检查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检查。分析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中央凹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 ONL)厚度、光感受器内节(inner section, IS)和外节(outer section, OS)厚度,中心凹下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的完整性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平滑性。结果与首次随访比较,末次随访时BCVA明显升高(P0.05),与CFT、ONL厚度、IS厚度、OS厚度、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完整占比、RPE平滑占比明显升高(P0.05)。首次随访和末次随访时,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完整、RPE平滑患者的BCVA较高(P0.05)。末次随访时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完整性及RPE平滑性未恢复的患者BCVA未见明显升高(P0.05)。随访前后视网膜微结构定量指标的减分值均与BCVA减分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对激光光凝治疗的CSC患者,SRF完全吸收后CFT、ONL厚度、IS厚度、OS厚度、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完整占比、RPE平滑占比明显升高,并且上述指标与视力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变在临床上相当常见,目前临床上无特效药物治疗,而多采用激光光凝治疗。但激光光凝目前在国内尚未普遍开展,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探讨该病的其他治疗途径,我院自1997年开始用高压氧(HBO)结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该病46例,较常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86例患者,分为HBO联合药物综合治疗组(HBO组)46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40例。两组病例均经荧光眼底造影确诊而无HBO禁忌证的病例。HBO组,男36例,女10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20岁;右眼30例,左眼14例,双眼2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9个月…  相似文献   

9.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bri-oretinopathy,CSC)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近年来我们采用氩激光治疗,疗效甚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例1,男性,31岁,歼击机飞行员,总飞行时间1320h。1995年5月向航医主诉右眼视物模糊伴眼前团块状阴影(9点位置)1周。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8,眼底黄斑部水肿,少量渗出,中心凹反光消失。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给予能量合剂、激素、高压氧治疗,视力有所好转。送上级医疗进一步检查治疗,眼底无明显变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右黄斑区透见荧光。  相似文献   

1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简称“中浆”) ,是眼科常见病 ,此病有自限性倾向 ,临床治疗没有特效药。我们于2 0 0 0年用法国产BVI倍频YAG5 32激光对“中浆”渗漏点行视网膜光凝治疗 2 9例 32眼 ,均获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2 9例患者男性 2 5例、2 8眼 ,女性 4例、4眼 ;年龄 30~ 6 3岁 ,平均 37岁。 2 9例散瞳后 ,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 ,其中喷出型 8眼 ,扩散型 2 4眼 ,渗漏点在远离中心凹无血管环 2 8眼 ,位于血管拱环边缘 (终末血管 ) 4例。病程最短 10天 ,最长反复发作 4年。治疗前视力 0 5~ 0 …  相似文献   

12.
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我们对216例246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行多波长激光与荧光造影联合,现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 igm ent ep i-thelium,RPE)功能障碍引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浆液性脱离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虽有自限性但是易复发。一般CSC早期病变采用激光光凝渗漏点,慢性迁延不愈CSC继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采用光动力疗法或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笔者对CSC的激光治疗方法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心性浆液性视膜病变为一常见的眼底疾病,早期主要症状:视力减退,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等。其病因与病毒、过敏、风湿、结核、传染病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在临床很难查出其真正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是血管痉挛性收缩及病灶性传染过敏反应所致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渗透性改变。以往国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瞳孑L温热疗法(TT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对确诊为"中浆"患者71例71只眼进行激光治疗,光斑直径为0.8、1.2、1.5、2.0mm,相应功率为100、120、150和200 mW,照射时间60 s;同时设对照组65例65只眼,13服卵磷脂络合碘(淡丽汀)、石斛夜光丸治疗.治疗后第2、4、8和24周随访,进行视力、光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和Amsler方格枪查.结果 治疗组病人的痊愈时间明显缩短,视功能恢复好,无不良反应.结论 TTT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定量分析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改变,评估治疗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CSC患者30例30只眼,采用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并于治疗后1个月复查。比较治疗前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改变情况。结果:30例CSC患者治疗BCVA为(0.46±0.13),治疗后1个月(0.79±0.22);治疗前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497±100.31)μm,治疗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352.89±81.26)μ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能提高患眼视力,减轻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临床上影响青壮年工作人群的常见眼病,激光光凝能明显促进疾病恢复。常规激光光凝采用100 ms脉冲激光,10 ms短脉冲激光比常规100 ms激光作用时间更短,能更有选择性地作用视网膜色素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根据FFA结果诊断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200例386只眼,采用COHERNT公司生产的氪黄波点激光仪,对局限性黄斑水肿采用焦点缘光凝,对弥漫性黄斑水肿和水样黄斑水肿采用C形格珊状光凝。避开视盘黄斑束,功率80~200mW,光斑直径50~200μm,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与45%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评估阈值下微脉冲激光与45%剂量光动力治疗CS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FFA和OCT确诊为CSC患者24例24只眼,病程3个月。分为两组:微脉冲组11只眼,给予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光动力组13只眼,给予45%剂量光动力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的BCVA微脉冲组由治疗前的0.60±0.22提高到0.4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组由治疗前的0.67±0.16提高到0.47±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微脉冲组有9只眼(占81.8%),光动力组有11只眼(占84.6%)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消失,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眼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无患眼复发。结论:对于病程较短的CSC患者,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与45%剂量光动力治疗具有同样良好疗效。但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也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