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治联合组)58例,采用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抗病毒治疗;另选择同期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治单药组)57例,采用拉米夫定片单药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阴转、乙型肝炎病毒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等情况,并对20例初治联合组、12例初治单药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个月在B超引导下行肝组织穿刺术作组织学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分比较。结果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率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初治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HBV DNA阴转率与初治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血清PCⅢ、ⅣC、HA、LN水平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与抗病毒疗效和未发生病毒变异密切相关。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较拉米夫定片单药治疗能更明显地抑制HBV复制,从而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医用臭氧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9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及在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得以控制的前提下给予医用臭氧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Child-Pugh积分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HBV DNA定量水平的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HBV DNA及TBIL、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Child-Pugh积分及血清PTA、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HA、PCⅢ、ⅣC及L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HBV DNA阴转组血清HA、PCⅢ、ⅣC及LN水平均明显低于HBV DNA未阴转组(P〈0.05)。结论医用臭氧具有改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抑制HBV DNA复制、阻断肝纤维化发展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联合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联合大黄素治疗HBV复制期不同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采用RIA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118例不同肝病患者拉米夫定联合大黄素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LN、HA、PⅢ、Ⅳ.C)和HBV DNA的含量,另21例慢乙肝采用单一拉米夫定治疗,用同法检测其血清含量。结果 联合用药后各组HBV DNA含量明显下降,但LN、HA、PⅢ、Ⅳ.C在不同组别下降幅度不一,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值分别为2.19、2.40、2.25、2.88,慢性乙肝组为3.77、3.18、3.71、4.81,代偿性肝硬化组为2.53、4.26、3.97、2.52,失代偿性肝硬化组为0.27、0.42、0.55、0.52(P均>0.1)。单一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组,抗肝纤维化能力小于联合用药组。结论 1、联合治疗可使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血清LN、HA、PⅢ、Ⅳ.C含量显著下降。失代偿性肝硬化组血清LN、HA、PⅢ、Ⅳ.C含量无明显变化,但能阻止或延缓病变进程。2、拉米夫定联合大黄素抗慢乙肝纤维化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柔月:化纤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0倒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按照奇偶数字编号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及其他常规保肝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柔肝化纤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超声影像学指标、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浓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HA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超声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超声影像学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HBV DNA浓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海峰  金翠香  宋义燕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124-124,F0003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联用美能、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分别静脉滴注茵栀黄、生脉注射液治疗,疗程40d。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HBV标志物、HBV—DNA和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美能、促肝细胞生长素三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疗效,明显改善症状和肝功能,增强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将58例慢性乙肝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均予常规抗病毒、护肝治疗及苦参素0.2 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每日1次口服。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采用酶链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等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各肝纤维化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缬沙坦能有效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联合苦参素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侯琴  杜杰 《医学临床研究》2013,(9):1852-1854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抗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9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6例,A组给予I:7服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B组单用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血清PDGF-BB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PDGFBB及层黏连蛋白(LN)、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A组较B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PDGF-BB与LN、HA、Ⅳ-C水平均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能够有效降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PDGF-BB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扶正化瘀胶囊可能通过影响血清PDGF_BB水平来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ALT升高<80 U/L、HBV DNA>105拷贝/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60例:采用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协作组专用药品,包括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125Ala),三角肌皮下注射,每月1次,同时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免疫疗法组30例:只采用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拉米夫定组30例:只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治疗12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3组肝功能,HBV血清学指标、HBV-DNA定量等.结果 3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临床疗效分别是:联合治疗组完全应答1例,部分应答40例,无应答19例,总有效率68.33%(41/60);免疫疗法组完全应答0例,部分应答7例,无应答23例,总有效率23.33%(7/30);拉米夫定组完全应答0例,部分应答17例,无应答13例,总有效率56.67%(17/30).随访12个月结束时,联合治疗组完全应答增至2例,部分应答41例,总有效率71.67%(43/60);免疫疗法组完全应答仍为0例,部分应答8例,总有效率26.67%(8/30);拉米夫定组完全应答仍为0例,部分应答减至13例,总有效率43.33%(13/30).结论 对于ALT低水平升高的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加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的抗病毒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9.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山  尤世刚  占国清  朱琳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105-3106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服用小柴胡汤浓缩煎剂,对照组(36例)口服大黄蛰虫丸,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等方面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对乙肝病毒的清除作用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小柴胡汤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寻求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34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rag,每日1次,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以及肝门静脉的宽度、脾静脉的宽度和脾脏厚度变化情况。结果83.9%(26/31)的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提高。表现为腹水消失或明显减少,黄疸消退或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或好转。HBV—DNA阴转率51.6%(16/31),HBcAg阴转率33.3%(7/21)。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明显改善(P〈0.01)。肝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变窄,部分病例原肿大的脾脏缩小。结论对于有病毒复制的活动忤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延缓或阻止肝硬化进展,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一般保肝治疗+苦参素)和对照组(一般保肝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PAF、sICAM-1.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HA、LN、PC-Ⅲ、CⅣ、TGF-β1及PAF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苦参素通过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GF-β1、PAF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瞬时弹性成像动态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硬度值的变化,评价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就诊的125例使用拉米夫定(LAM组)、阿德福韦(ADV组)和二者联合(LAM+ADV组)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检测其抗病毒治疗前、后(6~24个月)的肝硬度值、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肝硬度值、ALT值、肝纤维化指标值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肝硬度值与ALT值和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肝硬度值明显下降,从治疗前的(15.25±2.28)kPa下降至24个月后的(6.79±1.76)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0.784,P<0.001),LAM组、ADV组和LAM+ADV组中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t=5.597、6.399、6.721,P均<0.001)、12个月与6个月(t=4.779、5.284、6.006,P<0.001、=0.001、<0.001)、18个月与12个月(t=3.109、3.456、3.638,P=0.003、=0.001、<0.001)、24个月与12个月(t=2.801、3.160、3.173,P=0.007、0.002、0.002)肝硬度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个月后患者ALT恢复率为84.8%(106/125),其中LAM组为83.78%(31/37),ADV组为84.45%(38/45),LAM+ADV组为86.05%(37/43)。24个月后患者血清中的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 Ⅲ)及Ⅳ型胶原(Ⅳ C)等指标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AM组:t=20.184、5.312、7.740、18.267,P均<0.001;ADV组:t=21.315、3.361、9.064、20.428,P均<0.001;LAM+ADV组:t=21.492、7.158、10.687、21.543,P均<0.001)。肝硬度值与ALT值、肝纤维化指标(HA、LN、PC Ⅲ and Ⅳ C)值的变化相一致,均呈正相关性(r=0.745、0.689、0.695、0.687、0.697,P均<0.05)。 结论瞬时弹性成像可动态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观察和评价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连蛋白(LN)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LD)患者肝纤维化诊断及鉴别的意义.方法 采用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3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2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33例肝硬化患者、3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A、PCⅢ、CⅣ、LN进行检测,并对部分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同时和部分肝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LD患者4项肝纤维化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AIH组4项指标均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均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0.849、0.824和0.830; PBC组CⅣ和LN低于肝硬化组(P<0.05);两组ALD患者在经治疗6个月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HA、PCⅢ、CⅣ和LN对于ALD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及和病毒性肝炎的鉴别具有一定价值,并能间接反映肝脏炎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血清标志物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初步评价4项细胞外间质(ECM)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olⅣ)、Ⅲ型胶原N端肽(PⅢNP)、层粘蛋白(LN)在肝硬化非创伤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RIA)检测HA、PⅢNP、LN,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ColⅣ,比较这4项指标与病理检查结果即组织学炎症、纤维化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HA、ColⅣ在炎症不同级及纤维化不同期的检测水平随炎症及纤维化的进展而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HA、ColⅣ 与炎症及纤维化改变程度有较好相关性。PⅢN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炎症轻度、重度的 变化,。但在纤维化不同期差异显著意义。LN在不同炎症及纤维化级期改变中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故不能反映炎症及纤维化性变化。结论 本研究中的4项ECM指标在肝硬化及炎症中的诊断价值以HA最高,其次为ColⅣ,其中HA不仅能反映慢性肝病的纤维化性和炎症性改变,对监测炎病和纤维化进展亦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和尿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的变化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将9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测定血、尿HA、C-Ⅳ、LN及PC-Ⅲ含量。结果血清C-Ⅳ、LN及PCⅢ水平: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氮质血症组与尿毒症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A水平: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血清HA、PCⅢ、C-Ⅳ、LN水平分别与血肌酐(Cr)水平呈正相关。尿液C-Ⅳ、LN及PC-Ⅲ水平: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液HA水平: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及氮质血症组与尿毒症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尿液C-Ⅳ、LN水平分别与血Cr水平呈正相关(P0.05),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尿HA分别与血Cr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尿液HA、C-Ⅳ、LN及PC-Ⅲ的变化可作为临床判断肾纤维化发生与发展的间接参考指标,联合测定四种指标在血清和尿中的变化情况,比单一指标检测可能可以进一步提高判断肾纤维化发生和进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肝组织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 0例,给予口服拉米服定10 0 mg/ d,连用1a,动态观察服药0、6、12个月肝功能、HBV- DNA定量、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 N)、型前胶原(P P)和 型胶原( C)的变化,对其中10例治疗前后行肝组织穿刺活检,观察肝脏组织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拉米夫定治疗组治疗后AL T、AST水平下降,HBV- DNA定量和4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P<0 .0 1)。肝细胞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明显减轻。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明显降低血清HBV- DNA及转氨酶水平,延缓肝组织纤维化的进展,减轻肝组织的炎症坏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川芎嗪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川芎嗪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前Ⅲ型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层黏蛋白(LN)。速率法检测患者肝功能各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氧化法测定患者总胆红素(TB)。结果 2组治疗前血清各肝纤维化指标无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明显降低。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间无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明显降低。2组ALT、AST、TB的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强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23例NAFLD患者及56例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TSH)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等反应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结果:对照组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SFL)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血清T3浓度随病情进展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血清T4、TSH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ASFL患者血清HA、PⅢNP浓度与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Ⅳ、LN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SH组血清HA、PⅢNP、CⅣ、LN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NA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SFL患者血清T3水平与HA呈负相关关系(P<0.05);NASH组患者血清T3水平与HA、PⅢNP、CⅣ、LN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T3水平降低,其下降程度与病情及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一致;检测NAFLD患者血清T3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8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自拟方健肝胶囊口服,每日三次,每次6~8粒,连服1个月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可连服2~3个疗程;对照组给服大黄蛰虫丸,疗程同前。在服药期间定期查肝功能、γ球蛋白、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结果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也好于对照组:三个疗程后治疗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以及γ球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甚明显。结论健肝胶囊对慢性肝炎有良好的抗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