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手术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真 《颈腰痛杂志》2004,25(3):182-183
目的 探讨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近10年我院21例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施行手术治疗的体会。结果 获得随访18例,随访3m-3.5年,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88.9%。结论 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有特殊性,术前需仔细检查、综合分析以免漏诊误诊,术中应仔细探查、小心剥离、彻底摘除退变游离的髓核方可解除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6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评估影像学诊断意义,通过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核磁共振检查可明显提高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积极进行手术后可获得80%的治疗效果优良率。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一定的发生率,诊断明确后应早期手术,对于术前存在腰椎不稳、腰椎间盘手术术后复发、全椎板切除的情况可考虑同时行该节段的固定融合术。  相似文献   

3.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本对123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对112例病人进行了0.5-5年的随访(平均3.5年),结果:手术优良率达93.7%,结论:MRI有利于腰椎间盘游离型突出的诊断,并可与腰椎管占位性病相鉴别,主张早期实施手术治疗,并防止神经结构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90年2月-2001年3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50例中34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年半,优27例,良6例,进步1例,差无,优良率97.1%。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慢性腰腿痛病史,腰部再度受外伤后腰腿症状加剧,强迫体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结合CT或MRI可明确诊断,一量确诊,应尽早手术减压,审十分重要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回植式髓核摘除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8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全椎板切除回植式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28例经6~54个月随访,平均21个月。据Macnab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9%。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全椎板切除回植式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CT和脊髓造影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高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助于选择及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比较了CT和脊髓造影术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1993年到1995年手术治疗1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94例,女48例;...  相似文献   

7.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23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均在入院后给予脱水药物缓解神经水肿并在3日内及时行全板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后继续使用脱水药物7天。结果 23例随访期3个月-3年,平均15个月。根据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86.9%。3例就诊时已出现小便失禁伴一侧垂足的患者术后虽然疼痛缓解,但足下垂及膀胱功能障碍无改善,结论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一经明确诊断必须尽早手术抢救神经功能,手术必须充分彻底,操作必须谨慎。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椎管内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研究47例椎管内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 平均随访32个月,在伴有马尾神经损伤12例中,除Ⅰa型2例外,均有部分或完全恢复。根据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3.6%。结论 临床表现、理学检查和CT及MRI片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改良椎板切除术式既术中暴露清晰、彻底摘除游离突出物和解除神经压迫,又保护了腰椎骨性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一般能明确诊断,但有极少数破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与椎管内肿瘤相似,不易鉴别:我院自1993.5-2003.5共收治32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破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32例。其中5例游离型病例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上与椎管内肿瘤相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化学溶核术治疗术后复发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化学溶核术治疗术后复发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分析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化学溶核术后复发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资料。结果:突出型5例,其中钙化3例,脱出型3例,游离型1例。疗效:优,症状、体征消失,正常生活工作。本组5例;良,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偶有放射性腿麻,本组3例;可,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仍有足外侧麻木,本组1例。结论: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严格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脊柱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手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9~ 2 0 0 4年间在我院骨科椎间盘、脊柱手术后的并发椎间隙感染的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 ,并决定治疗方案 ;4例患者保守治疗 ,3例行手术治疗 ,均症状缓解 ,痊愈出院。结论 椎间隙感染患者应早期诊断及治疗 ;早期诊断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尤其 B超 ,是决定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对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A组(手术组)68例确诊后1周进行手术治疗。术后1周行腰背肌功能锻炼,B组(非手术组)50例采用臣硬板床休息,骨盆牵引,理疗,β-七叶皂甙钠静滴,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平均随访2.1年,结果:手术组治愈率为94.1%,非手术组治愈率为90.0%,再组比较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并非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需要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时发生在颈、胸、腰段的联合性多节段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颈、胸、腰段的联合性多节段椎管狭窄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例病人均同时患颈胸腰三处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椎板及小关节增生肥大为造成颈胸腰椎管狭窄的主要病因。病人接受一处椎管减压3例,二处椎管减压3例,三处椎管减压1例。结论 同时发生在颈胸腰的椎管狭窄因各节段椎管狭窄致病原因复杂,脊髓受压迫时间较长,临床症状上多样化,易于相互影响。治疗上应先对各部位病情及影像学结果综合后作出轻重缓急的判断,以安排治疗上的先后次序。  相似文献   

14.
严重胸腰椎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情况及其对选择手术方式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 6 1例严重的胸腰椎骨折常规行MRI检查 ,了解合并椎间盘损伤的程度和位置以及椎管占位情况 ,并依此同时结合临床表现、X线片、CT检查结果 ,确定治疗方案。结果  6 1例中 ,合并有上或下位椎间盘损伤者共 4 1例。单纯伤椎的上位椎间盘损伤 2 6例 ,单纯伤椎的下位椎间盘损伤 11例 ,伤椎的上下位椎间盘同时有损伤 4例。对 4 1例合并椎间盘损伤行前路手术 ,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融合 ,未出现后凸畸形复发或加重。结论 严重的胸腰椎骨折常合并有椎间盘的损伤 ,其中以上位椎间盘损伤多见。MRI是确定椎间盘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椎间盘损伤程度应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颈胸椎间盘钙化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7~14岁,平均10.5岁。X线片均发现有椎间盘钙化,有的钙化间盘组织突入椎管。3例为C4.5,2例C6.7,1例T2.3、T4.5。有反复发作的颈背部疼痛,但无脊髓受损表现。6例均采用对症治疗,包括口服消炎止痛药、理疗、卧床休息、配戴颈围等。结果:症状在治疗后2周~3个月缓解。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5个月,钙化影在3-12个月消失,平均消失时间7.6个月。结论:X线片是儿童椎间盘钙化症主要诊断方法,椎间隙正常而间盘钙化为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突入椎管内的实性团块,可经保守治疗而消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进展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前及手术治疗前椎体和椎间盘楔形角的变化,并探讨椎体和椎间盘楔形变与侧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1年6月至2003年8月间3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支具治疗前和手术治疗前影像学上椎体和椎问盘的楔形变及侧弯的角度进行测量,本组男6例,女31例,年龄11~18岁,平均14.9岁.根据PUMC分型:PUMC la 8例,PUMC I b 3例,PUMC I c 5例,PUMC Ⅱ bl 12例,PUMCⅡ b2 3例,PUMC Ⅱ cl 3例,PUMC Ⅱ e3 l例,PUMC Ⅱ dl 2例.结果 发育成熟(Risser征Ⅳ~V)及月经初潮2年以上的患儿支具治疗前后的椎体、椎问盘楔形角与侧凸Cobb角的相关程度较低(r=0.17),而发育不成熟的患儿(Risser征0~Ⅲ,月经未来潮)支具治疗前后的椎体、椎间盘楔形角与侧凸Cobb角的相关程度较高(r=O.69).随着侧凸的进展,椎体和椎间盘的楔形角明显增加,椎体和椎间盘的楔形变同侧凸的进展明显相关,并与侧凸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在侧凸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椎体和椎间盘出现明显的楔形变,并随着侧凸的加重而变得更加明显,表明椎体软骨终板的不对称生长可能是导致椎体楔形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椎间隙狭窄程度与颈椎不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患者椎间隙狭窄程度与颈椎不稳和脊髓压迫部位的关系及其对术式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伴有椎间隙明显狭窄的CSM患者的动态X线和MRI表现,观察颈椎不稳和脊髓压迫部位与狭窄椎间隙的关系,并与同期75例椎间隙接近正常的CSM患者比较。结果伴有椎间隙明显狭窄的CSM患者组中,25例狭窄椎间隙上方的邻近椎体出现不稳(71.4%),21例上方邻近椎间盘明显退变(60%)。椎间隙接近正常的CSM患者组,17例存在节段性颈椎不稳(22.7%)。结论CSM患者明显狭窄椎间隙的上方邻近椎体有失稳倾向,上方邻近椎间盘有加速退变的趋势。手术时应注意对邻近节段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5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采用扩大式开窗手术。术后随访1~3年,结果优42例,进步7例,优良率87.5%。坐骨神经牵拉试验后出现持续性疼痛是本症与单纯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之处,并强调术后的稳定治疗。作者认为,把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作为一个完整的疾病名称提出,对于提高治愈率和远期疗效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腰椎滑脱症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uo ZQ  Chen ZQ  Dang GT  Qi Q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2):716-719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再手术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对20例腰椎滑脱症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20例患者均因首次手术后症状复发或加重而再次入院,症状复发或加重的原因包括,滑脱节段仍不稳定6例,滑脱加重3例,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10例,手术节段错误1例。再入院距首次手术的时间平均24.3个月。所有患者均做了再次手术治疗。结果再次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平均34.1个月的随访,手术总优良率85%。18例横突间植骨及2例椎间植骨者均达到骨性融合。8例同时做椎间融合器植入者,其中6例椎间可见骨桥形成。未再见到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结论单纯椎板切除减压或间盘切除不适合于腰椎滑脱症患者,未植骨或植骨不融合是导致内固定失败或滑脱加重的主要原因。对于首次手术为前路椎间植骨或单纯间盘切除者,再次手术可行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及复位内固定;对于首次已行广泛椎板切除术者,可行前路椎体间融合加后路复位融合及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20.
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8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25例,其中5例行颈前路钩椎关节切除 横突孔减压术,12例颈前路椎间盘及骨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下颈椎失稳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2例,5例行颈前路植骨融合术;颈间盘突出症11例,8例行颈前路间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8例OPLL均行颈前路骨化韧带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环枢椎旋转半脱位2例,行手法复位,环枢椎前脱位4例,行牵引复位,后路植骨融合术;1例颈部巨大脂肪瘤侵犯双侧椎动脉(VA)。36例行保守治疗,结果:疗效优60例,良17例,差3例。结论:颈椎病和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的主要病因(65%)。交感神经受刺激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治疗应以稳定颈椎和VA减压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