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皮内针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图钉型和麦粒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疗法,又称埋针法,是古代留针方法的发展~([1])。具体来说,其是将针具刺入皮内,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皮内针法由《灵枢·官针》篇中所记载的"十二刺"中的"浮刺"针法发展  相似文献   

2.
皮内针疗法是将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中应用皮内针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临证隅得三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皮内针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图钉型和麦粒型的两种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疗法,又称埋针法。它是古代留针方法的发展。临床上对需作较长时间留针的病症,可采用本法。皮内针使用时,皮肤平坦、屈伸度不大的部位,如背部,可用麦粒型皮内针,进针的方向与经脉形成十字交叉,在特殊情况下,可向心性或离心性进针:皮肤屈伸度较大的部位可用图钉型皮内针。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十余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 ,运用穴位皮内埋针治疗遗尿症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48例中 ,男 2 7例 ,女 2 1例 ;最小 4岁 ,最大 19岁 ;病程最长 15年 ,最短半年 ;睡梦中遗尿 ,数夜 1次或一夜 1次 ,重者甚至出现一夜数次 ,大多数患者伴有精神不振 ,腰膝酸困 ,失眠 ,多梦 ,困倦乏力 ,食欲减退 ,面色萎黄等症状。2 治疗方法取穴 :双侧三阴交。方法 :选麦粒型皮内针 ,用镊子夹住针身 ,沿穴位皮肤横刺入皮内 ,使酸胀或麻胀感上下传导 ,然后将针身埋入皮内 0 .5~ 1cm左右 ,再用胶布固定针柄。每3天 1次 ,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皮内针疗法的处方用穴规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更好的使用皮内针。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以"皮内针""穴位埋针""耳穴埋针""皮下埋针"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3个数据库有关皮内针疗法的所有临床研究文献,分析皮内针疗法在临床各科疾病中的处方规律。结果:纳入的文献研究中,穴位使用以耳穴最多;按经络分则以膀胱经、胃经和任脉居多;总结了皮内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常用腧穴、耳穴及其使用频次;纳入文献中,选用处方用穴不一,有的单用耳穴、有的单用体穴,有的则耳穴及体穴并用。结论:皮内针疗法可选用的腧穴范围很广,几乎所有常用的腧穴均可以作为埋针的选穴,在选穴方面,以耳穴选用最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皮内针操作流程并辅以个性化宣教,提高皮内针治疗患者临床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72例面瘫患者,利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36例。2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皮内针治疗,其中对照组选用麦粒型皮内针,改良组选用清铃揿针具,同时进行个性化宣教、规范进针操作流程。治疗期为2周。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指导2组患者对皮内针疼痛感进行评分,统计各组能够依从完成全部疗程的比例及针刺部位皮损情况。结果改良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完成全部疗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针刺部位皮损发生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皮内针操作流程辅以个性化宣教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使用皮内针治疗的依从性,且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古近文献尤其是近十几年文献的分析,对体穴埋针法的选穴与针法进行了综述,提出:(1)几乎所有常用的腧穴均可以作为埋针的选穴,但就临床使用方便而言,一般以四肢、背部、胸腹部为主,临床上选穴时还应考虑到病人的活动、日常生活是否方便等因素.(2)针具以一次性使用的毫针和麦粒型皮内针为佳,用自制的针具进行埋针治疗时,应掌握不影响活动、不易脱落、无创伤、易于固定等几个原则.(3)临床可以灵活选用多种操作方法、固定用的胶布以肉色的粘性好的可以防水的纸质胶布最为合适.(4)埋针的留针时间长短可随病情和季节而定.  相似文献   

8.
正温针灸,即针刺与艾灸相结合,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各类疾病,又名针上加灸、针柄灸、传热灸、烧针尾等。其具体操作方法: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给予适当手法,留针时将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1~2cm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直至燃尽,除去灰烬,将针取出。艾绒或艾条燃烧的热力可透过针身传入体内,从而发挥针与灸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现将近年来温针灸临床运用概况综述如下。1痹证1. 1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骨痹之病名,《素问·气血论》载:"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任督二脉联合皮内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6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3例取内关、神门、百会、四神聪,痰热内扰加足三里、丰隆、内庭;阴虚火旺加太溪、心俞;气虚血瘀加血海、脾俞、膈俞、足三里;于神庭、百会平刺帽状肌腱膜0.5寸,捻转泻法;直刺关元、气海1~1.5寸,提插捻转,补法为主;余穴均平补平泻;5次/周。治疗组53例任督二脉主穴:任脉取关元、气海,督脉取百会、印堂、神庭;随证取穴与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皮内针:耳穴取皮质下、神门;取三阴交、神门、心俞;心胆气虚者配胆俞,心脾两虚配脾俞;穴位消毒,体穴用颗粒皮内针,左手按压穴位并撑开穴位皮肤,右手用镊子夹住皮内针,沿皮下入针至真皮内,针身平行埋入0.5~1cm,将针柄用箭头状胶布固定,用箭头标明针尖走向。耳穴用揿针型皮内针,针尖直刺穴位后用方形胶布固定;夏季埋针1~2d,其余季节为3~4d。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AIS评分、夜间睡眠总时间、NIHSS、ADL、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45%;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1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AIS评分、夜间睡眠总时间、NIHSS、ADL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任督二脉联合皮内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皮内针治疗小儿遗尿8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建瑞  张本芳 《中国针灸》1999,19(10):608-608
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皮内针治疗小儿遗尿80例,同时设针刺组及埋线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选择门诊病例170例,排除各类脑、脊髓病变。分为皮内针组(治疗组)80例,针刺组50例,埋线组40例。治疗组80例中,男53例,女37例;针刺组男31例,女19例;埋线组男22例,女18例。3组病例中年龄最小3岁,最大14岁。3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无明显差异,均具可比性。2 治疗方法2.1 取穴 关元、肾俞、三阴交、太溪。2.2 操作方法 (1)皮内针组:选用麦粒型皮内针,常规以酒精消毒皮肤,对准穴位,沿皮下速刺入1cm,针…  相似文献   

11.
向开维  崔瑾  彭科志 《四川中医》2008,26(2):107-109
目的:观察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0例LDH患者分为皮内针组、推拿组、皮内针配合推拿组,每组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通过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LDH的临床疗效.检测皮内针组、推拿组、皮内针配合推拿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亮脑腓肽(LEK)、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推拿组较皮内针组临床疗效显著(P<0.05);皮内针配合推拿组较推拿组临床疗效显著(P<0.05);皮内针配合推拿组较皮内针组临床疗效显著(P<0.01).推拿组治疗后血清LEK含量增加和血清PGE2含量下降均优于皮内针组(P<0.05);皮内针配合推拿组治疗后患者血清LEK含量增加和血清PGE2含量下降均优于推拿组(P<0.05);皮内针配合推拿组治疗后患者血清LEK含量增加和血清PGE2含量下降均优于皮内针组(P<0.01).结论:单纯推拿或单纯皮内针对LDH有一定疗效,单纯推拿治疗LDH的疗效优于单纯皮内针,但两者综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或单纯皮内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其机制可能与皮内针配合推拿能升高患者血清LEK的含量,降低患者血清中PGE2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麦粒灸联合头皮针、麦粒灸联合腕踝针与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初发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G)、试验组(EG)即麦粒灸+头皮针组(EG1)和麦粒灸+腕踝针组(EG2)。对照组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麦粒灸联合头皮针或腕踝针治疗。治疗5天,随访30天,比较治疗前后整体疗效。采用疼痛程度的数字等级评分法(NRS),观察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检验血清白介素(IL)-1β、IL-2R、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EG1和EG2的合并疗效评价优于CG(χ~2=8.816,P=0.012)。3组治疗前后NRS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间IL-6和IL-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2的IL-6和IL-8比EG1降低明显(P0.05)。EG2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CG(P0.05)。结论在应用伐昔洛韦抗病毒的前提下,麦粒灸联合头皮针、麦粒灸联合腕踝针可以更好更快的治愈带状疱疹,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皮内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皮内针12h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治疗,留针12h;皮内针24h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治疗,留针24h。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统计改良吞咽能力评价量表(MMASA)评分,检测血清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吞咽功能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皮内针24h组低于皮内针12h组(P0.05)。治疗后,3组MMAS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皮内针24h组高于皮内针12h组(P0.05)。治疗后,3组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皮内针24h组均高于皮内针12h组(P0.05)。对照组、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20/30)、90.0%(27/30)、93.3%(28/30),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皮内针12h组和皮内针24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在临床诊疗时,以留针24h效果较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皮内针疗法防治肝细胞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首次行TACE术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皮内针组和假皮内针组各35例。在TACE术前3 h,皮内针组采用皮内针疗法,取右侧肝俞穴皮下埋针,假皮内针组将皮内针针柄贴于右侧肝俞穴,两组均埋针24 h。采用语言描述评分法(VRS)在TACE术后1、3、6、24 h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分级评价,并观察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例数。结果在TACE术后1、3、6、24 h时,VRS疼痛分级结果显示皮内针组在0级和Ⅰ级的例数多于假皮内针组,而Ⅱ、Ⅲ级例数少于假皮内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ACE术后24 h内,皮内针组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患者11例,显著少于假皮内针组的23例(P0.05)。结论皮内针疗法能够有效防治TACE术后患者在24 h内的疼痛症状,减少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情况。  相似文献   

15.
符文彬针灸治疗经验撷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符文彬教授针灸治疗的部分经验,他重视中医经典,并能综合运用针刺、麦粒灸、埋皮内针三法进行治疗,临床上屡起沉疴。  相似文献   

16.
沈潇婕  杜元灏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356-1360
滞针术是指毫针刺入腧穴后,将针柄向同一个方向进行捻转,使针身与肌纤维相缠绕的一种使针感保持持续且强烈的行针手法。滞针术临床多用于痛症、急症、顽症的治疗,相比于常规针刺治疗,其具有操作简便、取穴少、针感强烈等优势。对滞针术的起源、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展望,以期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皮内针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7年11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5例老年失眠住院患者采用皮内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8次为1疗程,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4.6%,单次治疗有效率为84.5%。治疗前后SR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针治疗老年性失眠起效快,疗效确切,护士操作简便,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日间功能状态,降低失眠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 1995年以来用埋针方法治疗眼睑跳10 8例 ,疗效十分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大多为门诊眼科病人 ,经会诊来我科就诊 ,10 8例中 ,男 68例 ,女 4 0例 ;年龄 4~ 14岁 81例 ,15~2 2岁 2 6例 ,4 7岁 1例 ;病程最短者 5天 ,最长者 3年。2 治疗方法  A组取攒竹、丝竹空、阳白、太阳 ;B组取鱼腰、瞳子、四白、太冲。以上两组腧穴交替使用。穴位常规消毒 ,取 5mm皮内针 ,用拇食指紧执针柄 ,沿皮下斜刺方向进针 ,要轻快稍加压力刺入 ,再用食指尖接触针柄朝针刺方向轻稳地按揉 2~ 3分钟 ,得气后 ,在针柄上各垫一片 1cm…  相似文献   

19.
浅针疗法,又称推针疗法,是针灸疗法的一种。1961年底,经福州市人民医院黄廷翼老先生的指导,我们学会了这种疗法,初步应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失眠症,和某些血液疾病,觉得有其特点及优越之处,现将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治疗方法 1.操作方法:使用较短而粗的毫针(与古书记载之鍉针相似),针全长6.8公分(柄长4.5公分,身长2.3公分),针柄较粗直径0.15公分,顶端绕以银丝,针身较细直径0.1公分,至尖端逐渐磨尖。术者以右手食指及中指夹着针柄三分之一处,拇指顶于针柄顶端,  相似文献   

20.
麦粒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目前逐步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使用麦粒样大小的艾柱在相应的穴位上通过热力的渗透刺激,可以起到艾灸温热以及腧穴的双重作用。其具有定位准确、热力渗透强、时间短、收效快等特点。在RA疾病初期选用麦粒灸疗法进行整体与局部的辨证治疗能够缓解局部疼痛症状,控制炎症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无不良反应。麦粒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肯定,但临床上需进一步规范麦粒灸操作流程、以及制定辨证分型标准及疗效评价指标。改进传统麦粒灸操作方案或开发相关辅助器械极大提高效率也是突破麦粒灸临床与科研瓶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