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465名孕妇和264名新生儿进行了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筛查,结果孕妇、新生儿CMV分离阳性率分别为2.37%、1.14%,血清CMV—IgM阳性率分别为2.68%、2.65%,分离或CMV—IgM阳性率分别为3.58%、3.01%。母婴配对研究结果宫内感染为6/9。6名先天性CMV感染儿1年随访,5名生长发育正常,另一名患重症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2.
婴儿肝炎综合征7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符合婴儿期起病、阻塞性黄疸、肝脏肿大和肝功能障碍特征的 71例婴儿 ,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中 2 1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应用更昔洛韦治疗 14例和病毒唑治疗 7例进行比较。结果  7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 ,在生后 2周内出现症状的有 44例 ( 62 %) ,生后 2~ 12周发病的有 2 4例 ( 3 4%)。 17例 ( 2 4%)合并先天性异常 ,8例 ( 11%)并发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Torch血清学检查 :CMV IgM阳性 2 2例 ( 3 0 .9%) ,RV IgM阳性 2例 ( 2 .8%) ,HSV2 IgM阳性 1例。HBsAg和血培养阳性各 2例。应用更昔洛韦治疗 14例与病毒唑治疗 7例相比较 ,胆红素下降水平和肝功能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婴儿肝炎综合征多来自先天性感染 ( 62 %)和围生期感染 ( 3 4%) ,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 ,CMV感染占优势。诊断治疗不及时 ,预后较差 ,应加强孕期的保健和宣传工作。临床上应早期应用维生素K预防出血症 ,及时应用特异性抗病毒药物能改善预后 ,更昔洛韦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抗DNA病毒药物 ,诊断明确后应及早应用  相似文献   

3.
32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 32 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进行病原学及临床分析。方法 血清采用酶标法检测血清抗巨细胞病毒 (CMV)IgM抗体 ,抗EB病毒IgM抗体 ,乙型肝炎HBsAg、HBeAg、抗HBc抗体 ,弓形体IgM抗体 ,梅毒抗血清 ,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 ,本地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原以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最高 ,其次是乙型肝炎病毒和EB病毒。结论 由于孕母CMV感染是宫内传播的主要根源 ,建议把孕期CMV检查作为常规 ,一旦诊断CMV婴儿肝炎综合征 ,使用更昔洛韦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有关问题。方法观察65例出生3d~7个月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探讨其病因、CMV感染的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结果婴儿肝炎综合征主要由CMV感染引起,肝是受损害最常见的部位,母婴之间传播是先天性CMV感染和1岁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来源。结论确诊患儿是否因CMV感染须借助于病毒学与血清学的检测,对CMV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对有症状感染时的对症处理,积极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严重巨细胞病毒婴儿肝炎的母亲再胎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玉君 《上海医学》1993,16(3):157-157,135
巨细胞病毒(CMV)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征)的主要病原之一,常呈宫内感染,其中10%~20%因肝硬化或并发症在1岁内死亡。为了解第一胎严重 CMV 婴肝征母亲生育第二胎是否有再感染的危险,本文跟踪检查了3例母亲第二胎妊娠期及新  相似文献   

6.
对有黄疸、肝脾肿大、SGPT升高,HBsAg阴性的8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进行尿病毒分离及部分血清IgM抗体的测定。10例分离出CMV,2例CMV IgM抗体阳性,共12例证实为CMV肝炎。12例中,5例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对22例经尿CMV-DNA PCR及血清CMV-IgM ELISA测定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尿CMV-DNA PCR阳性14例,血清CMV-IgM ELISA阳性22例,两者均阳性9例,患儿母血清CMV-IgM阳性20例。肝肿大19例,黄疸15例,脾肿大10例,咳嗽、气促8例,抽搐1例,小头畸形1例。所有的病例均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以肝脏损害最多见,CMV-感染的母亲是小儿CNV感染的重要来源。用PCR检测尿中CMV-DNA和用EUSA检测血清中CMV-IgM是诊断CMV感染的常用方法。更昔洛韦治疗CMV感染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查北京市孕妇有70%以上被CMV感染,原发感染率6.14%,孕26和38周宫颈带 CMV率为4.12和0.57%,新生儿尿中CMV排出率1.12%,脐带血血清抗CMV的IgM抗体阳性率8.87%,这说明CMV感染相当普遍;34例实验证明可能获得CMV感染的婴儿中,有7例出现异常,比对照组多6例,说明先天性CMV感染对婴儿有严重危害,应引起专业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巨细胞病毒(CMV)是婴儿肝炎的常见病原之一。作者于1985年9月~1988年1月对收治的27例CMV婴儿肝炎进行病后15~40月随访。27例中,先天性CMV感染7例;围产期感染17例;生后获得性感染3例。随访观察指标包括智力测试、听觉脑干诱发反应(ABR)测定、ALT(GPT,赖氏法)、头颅CT检查、血清学等项检查。随访结果:肝炎征象已基本消失。发现头小畸形2例,感觉神经性耳聋5例,四肢轻瘫、智力缺陷、室间隔缺损及牙齿异常各1例。严重和多发缺陷集中在先天感染组,围产期及生后感染组仅见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弓形虫、巨细胞病毒、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宫内感染与围产儿的质量。方法 :采集 2 0 0 0例孕妇的静脉血及其孕妇TOX IgM、CMV IgM、CT IgM、UU IgM抗体阳性者的围产儿脐血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TOX IgM、CMV IgM、CT IgM、UU IgM抗体。结果 :孕妇血弓形虫、巨细胞病毒、衣原体、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8 4%、5 3%、6 4%、5 9% ;孕妇抗TOX、CMV、CT、UU IgM抗体阳性者 5 18例 (共 34 6人 ) ;围产儿脐血TOX、CMV、CT、UU -IgM阳性 14 7例 (共 12 0人 ) ,母婴间传播率为 2 8 4% ,宫内感染 12 0人中围产儿异常者 2 6例 ,其发生率2 1 7% ;四种病原体抗IgM抗体阴性者孕妇的围产儿 1682例 ,异常 2 0 4例 ,发生率 12 1%。结论 :胎儿宫内感染TOX、CMV、CT、UU可使围产儿异常率升高 ,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对465例孕妇进行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uV)、弓形体(Tox)感染的监测。孕妇 CMV 感染率为3.58%,新生儿先天性 CMV 感染率为3.01%。孕妇 RuV 感染率为3.6%,胎儿先天性 RuV 感染率为2.8%。未发现母婴有Tox 感染。4—14月龄时随访:6例先性 CMV 感染儿中患先心病1例,7例先天性 RuV感染中死胎1例,早产2例,存活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障碍。提示孕妇感染对婴儿的危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巨细胞病毒(CMV)核酸杂交技术检测3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尿标本的带病毒水平。结果表明其感染率(44.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P<0.05)。并初步发现CMV感染在患者母婴间分布有较高的相关性(符合率为13/14)。对患者体液免疫分析的结果表明,伴发CMV感染的婴儿肝炎病理过程不涉及类似Ⅲ型变态反应的免疫病理变化,但其血清C_3水平明显低下,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94年7月一1996年11月我科诊为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33例。其临床特征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对象以病毒性肝炎或婴儿肝炎综合征入我院的患儿进行有关“5”型肝炎病毒与CMV标志物检测;检出CMV感染,排除肝脏代谢疾病及其它肝炎病毒感染,不伴其它系统损害的诊为CMV肝炎。将3月龄内发病的作为1组,3月龄后发病的作为Ⅱ组。1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37天~6个月。Ⅱ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6~10个月。方法CMV标志物检测:血清抗一CMV-IgM检测采用EIA法,尿中CMV-DNA检测采用PCR法,试剂由北京病毒研究所提供。抗…  相似文献   

14.
婴儿期感染巨细胞病毒(CMV),尤其是先天性和围产期感染常累及肝脏,其黄疸型往往以婴儿肝炎综合征就诊。本文对本院收治的80例CMV,肝炎患儿进行肝功能测定,并分析其在病程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148例婴儿尸检中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进行回顾性研讨。在尸检时38例采取有涎腺的组织切片中,发现10例在少导管的上皮细胞中有病毒包涵体。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先天性CMV感染在我国并非少见,且多见于1岁以下,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女婴。该文指出,CMV感染胎儿及新生儿主要通过3种途径:(1)孕妇的CMV病毒血症经过胎盘;(2)分娩时被子宫颈分泌物感染;(3)生后经母乳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基质磷酸化蛋白(PP65)抗原血症检测法(AA)在诊断婴儿肝炎综合征巨细胞病毒(CMV)活动性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P65、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HCMV-D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MV-IgM等三种方法平行检测52例血标本.通过检测的结果,分析AA对婴儿肝炎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①5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有39例CMV活动性感染,PP65、PCR、ELIS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2.1%(32/39)、87.2%(34/39)和56.4%(22/39).三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x2=11.37,P<0.01),两两比较PP65与IgM差异具有显著性(x2=6.01,P<0.05),与PCR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相对于PCR,PP65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4.1%、100%.阳性预测值为100%(32/32),阴性预测值为71.4%(5/7),两者的总符合率为94.9%(37/39).结论:PP65抗原血症检测法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婴儿肝炎综合征CMV活动性感染有早期诊断的意义,可指导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笔者应用酶联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检测了15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双份血清内CMV抗体,5例有4倍升高,1例只有2倍升高,经血清学证实为巨细胞病毒肝炎。15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中6例为巨细胞病毒肝炎,表明CMV是婴儿病毒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文中对6例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及如何评定测定到CMV抗体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IgM抗体检测及IgG抗体亲和力分析对CMV原发性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80例CM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MV IgG抗体,采用免疫捕获法检测CMV IgM,分析CMV IgG抗体亲和力。结果:所有患者的CMV IgG检测均为阳性,且稀释度在1︰1 022~1︰14。其中40例CMV IgM抗体为阴性,40例CMV IgM抗体为阳性。CMV IgM阴性与阳性者AI值与CMV IgG抗体亲和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CMV原发性感染诊断过程中,大部分CMV IgM抗体阳性者并非近期原发性感染,不能根据单一的血清学检测进行诊断,CMV IgM抗体检测联合IgG抗体亲和力分析有助于对CMV原发性感染确诊。  相似文献   

19.
巨细胞包涵体感染是由 EB病毒引起的先天性或后天性感染 ,其中之一为全身性疾病 ,主要侵犯小婴儿[1 ] ,尤其是新生儿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在我国较常见。据报道 ,国外活产婴儿感染率为 1% ,我国与此相近 ,但脐血 CMV抗体阳性率达97% [2 ] ,因此 CMV感染是造成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1 临床资料1.1 误诊 6例 ,其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7d至 2 8d,平均17.5 d。1.2 初诊时误诊的疾病。 6例均在初诊时误诊为其他疾病 ,误诊的疾病有 :新生儿窒息、单纯性呕吐、脐炎、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1.3  6例误诊病例住院后 ,各例均由新鲜尿…  相似文献   

20.
临床工作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CMV 被认为是能引起婴儿及免疫受抑制者发生严重疾病或伤残的致病因子。有关 CMV 感染的传播、诊断及预防在国内外均已有大量报道。血清学调查表明 CMV 感染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不同地区其流行情况有差异。在发展中国家本病毒感染率较高,可达90%以上。儿童及成人感染 CMV 后常无症状,病毒可在体内长期潜伏,通过尿、乳汁、唾液、宫颈分泌物、精液等向体外持续或间歇性排出,免疫抑制者则可能发生严重疾病。孕妇发生原发性 CMV 感染或已有 CMV免疫力的孕妇发生复发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活化或再感染)均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 CMV,即先天性感染。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