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研究进展, 如呼吸末正压通气、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压力控制反比通气、液体通气、压力支持通气、体外膜氧合技术、高频通气、压力释放通气、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等,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将14例ARDS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例,采用保护性通气治疗;B组7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基础上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PaO2、氧合指数(O I)。结果:与以往同类疾病的治疗结果相比,患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显著降低;在治疗后各个时点,B组PaO2、氧合指数(O I)均高于A组(P<0.05)。结论:外源性PS与肺保护性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ARDS患儿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起病急骤,发展迅猛,病死率高达40%~70%[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中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应用,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SIMV组进行机械通气,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以及1 w内镇静剂用量、撤机时间、入住ICU时间、死亡率。结果通气24 h后,ASV组较PSIMV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均降低(p<0.05);两组间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24 h后PaO2、氧合指数、静态肺顺应性均较前改善(p<0.05),ASV组1 w内使用镇静剂用量、撤机时间,住ICU时间均小于PSIMV组(p<0.05),但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SIM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ASV模式更有效减低PIP、Pplat,能减少镇静剂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中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具备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加自愿的原则分成观察组(42 例) 和对照组(38 例),对照组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结果 治疗14 d 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5.24%,总有效率为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5%、78.95%(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东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探讨临床护理有效措施。结果24例患者死亡4例,病死率为16.67%,其中先兆期死亡1例,早期死亡2例,晚期死亡1例。治愈20例,治愈率为83.33%。存活者平均通气时间为(12.3±2.7)d。治疗前中心静脉压为(8.9±2.7)cm H2O,治疗后为(7.9±1.7)cm H2O,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PaO2(67.89±8.45)mmHg,治疗后PaO2(94.87±9.03)mmHg,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aO2(88.74±4.02)%,治疗后(95.23±3.87)%,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aO2/FiO2为(134.02±20.42),治疗后(260.31±26.04),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机械通气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SIMV+PEEP组和SIMV+PSV+PEEP组。观察各组患者上机后的血气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SIMV+PSV+PEEP模式通气,可以迅速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IMV+PSV+PEEP组与SIMV+PEE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IMV+PSV+PEEP是一种较好的通气模式,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的病因复杂,新生儿病死率高。新生儿ARDS的病死率与成年人和儿童的相似,为50%~60%。这一直是近年来学者的研究的热点之一。本院NICU在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收治ARDS患儿30例,对其采用肺保护性策略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NICU在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收治ARDS患儿30例。其中,男性患儿21例,女性9例;发病日龄:1h~12h为12例(窒息后复苏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3例,寒冷损伤综合… 相似文献
11.
万海青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1,18(7):47-4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纠正急性缺氧在临床中应用的适宜性。方法对2例经常规治疗后病情没有好转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2例病例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病情稳定好转。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通气功能障碍和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笔者所在科自2004年1月应用呼吸机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共75例,治愈出院50例,自动出院7例,死亡18例。近4年治愈有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高。我院新生儿科应用机械通气抢救治疗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获得较好效果,现就早期临床诊断及应用人工呼吸机抢救指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探讨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以指导围术期采用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都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都痊愈出院.PaO2、SaO2、PaO2/FiO2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HR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无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烧伤治疗与机械通气治疗可使患者相关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NRDS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结果:75例NRDS患儿中治愈50例(66.7%),死亡18例(24.0%),放弃治疗7例。较用头罩吸氧治疗NRDS有显著性差异。2000~2003年NRDS治愈率(77.8%)较1996~1999年NRDS治愈率(50.0%)明显升高;2000~2003年机械通气并发症较前4年亦明显降低。结论: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NRDS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潮气量(LTV)加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MV)与传统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1997-10~2003-10,26例创伤性ARDS患者,分为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组(A组)11例(1997-10~2000-08),LTV量加PEEP机械通气组(B组)15例(2000-09~2003-10).比较两组的血气、血液动力学指标,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发生率,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的时间、发生率和ARDS的病死率.结果两组中血液动力学和血气指标中PaO2无差异.B组P aCO2高于A组(P<0.05),B组中发生MODS的时间延长(P<0.05),MODS的发生率和ARDS的病死率降低且无VILI发生.结论 LTV加PEEP机械通气在创伤性ARDS的治疗中,改善氧合与传统方法无差异,PEEP(5~18)cmH2O和轻度高碳酸血征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且能有效地减少VILI,延长MODS发生的时间,降低MODS发生率和ARDS的病死率,适合在ARDS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肺泡毛细血管膜对液体和溶质的通透性增加,使液体聚积于肺泡和间质间隙,引起肺顺应性降低,功能残气量减少,无效腔通气量增加,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的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死亡率极高.从2001-2004年间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应用人工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抢救了ARDS患者12例,现将其病因及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创机械通气(NIV)用于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1KDS)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本院早期ARDS30例患者,用NIV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患者在出现气管插管指征时,则予以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最终28例患者完成NIV治疗,观察患者NIV前及后2h、8h、12h生命休征、血气、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患者上机后2h、8h、12hpH、PaO2、SaO2,OI、APACHEⅡ与上机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V能改善早期ARDS患者氧合状况,避免有创机械通气及并发症的发生,是早期ARDS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症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且安全性好,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