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玉霞  章涵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9):1286-1289
目的 了解河南省信阳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调查1 005名3~6岁儿童忽视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忽视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总忽视率为31.7%,男童总忽视率和身体忽视率高于女童(均P<0.05);不同年龄组总忽视率和安全忽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在总忽视率、情感忽视率、医疗忽视率层面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均P<0.05);调查儿童忽视度为(45.7±6.8),男女童总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5,P=0.172),但男童身体忽视度高于女童(u =2.95,P=0.002);不同年龄组总忽视度、身体、教育及安全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0),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总忽视度、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忽视度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均P =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类型(OR=4.689,P=0.009)、父母亲职业(OR =0.064;P =0.001)、父母亲文化程度(OR=0.130,P=0.000)、父母的关系(OR =4.578,P=0.000)4个因素是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信阳市3~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影响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类型、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父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珠海市城区托幼机构3~6岁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为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珠海市城区6所幼儿园的1 242名3~6岁儿童父母进行忽视状况的调查。 【结果】 珠海市城区3~6岁儿童的总忽视率为14.8%,总忽视度为21.5。男童忽视率为15.0%,忽视度为22.1;女童忽视率为14.6%,忽视度为20.8。男、女童及不同年龄组儿童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儿童除在情感忽视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层面的忽视率及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组儿童情感忽视率最高。 【结论】 珠海市城区儿童被忽视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为相关部门采取防治儿童忽视措施提供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调查广东省广州从化市4所幼儿园3~6岁的536名儿童家长或照顾该儿童的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48.32%,总忽视度为45.51,儿童忽视现况严重。男女童的总忽视率分别为48.45%和48.1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的总忽视度分别为45.58和45.4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间儿童的总忽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情感、教育、医疗层面忽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岁组情感、教育、医疗层面忽视率最大,6岁组相对各层面忽视率较低,随着年龄增大,忽视率逐渐减小。不同年龄组的教育、医疗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岁组的教育、医疗忽视度最大,6岁组的最小,随着年龄增大,忽视度逐渐减小。不同家庭类型儿童总忽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家庭类型儿童的身体忽视率、身体和医疗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亲家庭儿童各层面忽视率和忽视度均较高。结论: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学龄前儿童忽视现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城区3~6岁儿童忽视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方法: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整群调查武汉市城区1154名儿童家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24.96%,总忽视度为40.72。各年龄组间总忽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忽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岁组最大,6岁组最小。男、女童安全忽视率和情感忽视率最高,医疗忽视率最低;教育忽视度和身体忽视度最高,情感忽视度最低。3岁组的教育忽视率和医疗忽视率最大,6岁组最小;6岁组的情感忽视度和教育忽视度最高,4岁组最低。儿童忽视以1种忽视和同时受2种忽视为主(77.78%),同时受4种和5种忽视较少(11.12%)。结论:武汉市城区3~6岁儿童的忽视问题较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中国城乡3~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 为分析比较相关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 按照“中国农村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和“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规定的量表及评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分别在2002年1月对14个省25个市1163名城市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 少数民族占4.5%)和2010年11月对10个省26个市4096名农村儿童(其中男童占50.6%, 少数民族占6.2%)进行调查。结果 城乡3~6岁儿童总忽视率分别为28.0%和53.7%, 总忽视度分别为42.2和44.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儿童各年龄组间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城乡男童的忽视率分别为32.6%和55.9%, 女童的忽视率分别为23.7%和51.6%;男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4.6, 女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1.8和44.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城乡儿童在6个不同忽视类型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5.1%~12.9%和13.1%~26.6%, 其中除安全忽视外, 城乡儿童其他层面忽视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乡儿童不同忽视类型的忽视度分别为39.4~43.4和36.5~48.2, 城乡儿童各忽视类型忽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儿童以教育、情感、身体忽视为重, 农村儿童以身体、社会和教育忽视为重;而在安全方面受忽视均较轻。城乡均以单亲家庭的儿童忽视率最高(分别为42.9%和6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年龄或性别, 城乡儿童均以单项(各忽视中任一类型)受忽视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6.5%和22.7%, 构成比分别为58.9%和45.1%)。结论 中国城乡3~6岁儿童忽视状况差别较大, 农村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城市儿童;城乡男童受忽视的频度均高于女童;除安全忽视外, 农村儿童在其他层面受到更多和更严重的忽视;城乡儿童均以单亲家庭受忽视的频度最高, 且以单项受忽视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以便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方法】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整群调查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638名儿童家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19.91%,总忽视度为39.39。男女童在总忽视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总忽视度高于女童,男童的教育忽视度、医疗忽视度和总忽视度高于女童。各年龄组间总忽视率有差异,6岁组忽视率最大(27.40%),4岁组忽视率最小(12.50%)。儿童忽视以同时受1种忽视和2种忽视为主(82.54%),同时受4种以上的忽视较少(5.55%)。【结论】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忽视状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 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应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 对唐山市城区8所幼儿园的1 642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唐山市城区3~6岁儿童的总忽视率为36.4%, 总忽视度为43.3, 其中医疗忽视率最高, 为17.4%, 教育忽视度最重, 为46.8。男、女童的总忽视率分别为36.7%和36.1%, 总忽视度分别为43.4和43.3,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的教育忽视率高于女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4, P<0.05)。不同年龄儿童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岁儿童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均最大。儿童以受单项忽视为主, 发生率为17.0%, 构成比为46.7%。结论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被忽视现象较为严重, 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唐山市农村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3~6岁农村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唐山市农村1 166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唐山市农村学龄前儿童的总忽视率为47.8%,总忽视度为(44.3±6.4)。男童的身体忽视度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2),男女童其余各层面及总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间在身体、安全和社会层面的忽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3岁儿童的身体和社会忽视度较为严重,6岁儿童的安全忽视率及忽视度均较高。儿童以受单项忽视为主,发生率为24.2%,构成比为50.6%。结论唐山市农村学龄前儿童受忽视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吴凡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7):1037-1040
  目的  了解宁波市多胎家庭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提升多胎家庭养育质量的意见。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12所幼儿园中2 200名多胎家庭和1 200名单胎家庭的儿童,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评价量表”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宁波市多胎家庭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21.5%,总忽视度为(37.98±5.49)。忽视率在不同兄弟姐妹年龄差和儿童数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其中年龄差为3~ < 6岁组在各个层面忽视率上均最高。不同儿童数量组在总忽视率、身体忽视率、情感忽视率和教育忽视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42,4.65, 28.12, 0.75,P值均 < 0.05),在情感忽视度和教育忽视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57,2.67,P值均 < 0.05),其中家庭儿童数量>2个的在各项忽视率上均高于二胎家庭。多胎家庭在总忽视率、情感忽视率、教育忽视率以及总忽视度、情感忽视度、教育忽视度均高于单胎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影响多胎家庭3~6岁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有儿童气质类型、兄弟姐妹年龄差、家庭儿童数量、家庭月收入和母亲文化水平(OR值分别为1.55,1.59,1.92,0.74,0.58,P值均 < 0.05)。  结论  宁波市多胎家庭3~6岁儿童忽视状况高于单胎家庭,其中情感忽视和教育忽视尤为明显。平等对待每位儿童,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和母亲文化水平能有效改善多胎家庭儿童忽视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部分城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儿童忽视现状,明确影响儿童忽视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中规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对全国25个城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调查1163例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少数民族占4.5%。分别计算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忽视类型(身体、情感、教育、医疗、安全等)的忽视分值、忽视率与忽视度。忽视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1)3~6岁城区儿童总忽视率为28.0%,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98,P>0.05);忽视度为42.2,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8,P>0.05);男、女儿童忽视率分别为32.6%和23.7%(χ2=6.585,P<0.05),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1.8(F=2.502,P>0.05);在儿童忽视的5种类型中,忽视度为39.4~43.4,忽视率为5.1%~12.9%,除身体忽视外,其他4种类型的发生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即只在5种忽视类型的任何一种)受忽视为主(发生率16.5%,构成比58.9%)。在不同类型结构的家庭中,以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受忽视率最高(42.9%),核心家庭次之,而“三世同堂”家庭中儿童受忽视率最低(25.5%)。无论以年龄或性别分组,儿童均为在安全、医疗方面受到的忽视较轻,而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生情况、学龄前儿童忽视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儿童忽视与学龄前儿童ADHD发生的关系,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方法 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无锡市604名3~6岁儿童进行ADHD的患病情况调查;应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上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无锡市学龄前儿童ADHD患病率为5.0% (30/604);无锡市3~6岁儿童的总忽视率为27.5% (166/604),忽视总分值为151.4,总忽视度为41.6(151.4/364×100);学龄前ADHD儿童受忽视率、忽视度显著高于正常儿童(x2=10.584,P<0.01;t=2.634,P<0.05);两组儿童在身体、情感、教育、医疗层面的忽视具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309、2.373、2.142、3.202,均P<0.05);情感、教育、医疗层面的忽视为学龄前儿童ADHD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学龄前ADHD儿童的忽视状况较正常儿童更为严重,情感、教育、医疗层面的忽视在学龄前儿童ADHD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三地区城市流动儿童的忽视现况及主要原因,为有效减少其发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经济及教育水平等因素,2020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昆明市、大理州和临沧市3个地区为调查点,采用《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忽视评价常模量表》,对1 193名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结果 云南省三地区6~11岁城市流动儿童总忽视率40.7%(486/1 193),其中城市流动儿童忽视率为40.80%(393/963);非城市流动儿童忽视率为40.4%(93/230)。城市流动儿童男童各层面忽视率大于女童,其中安全层面有统计学意义(χ2=4.417,P<0.05)。不同民族中除医疗层面外,汉族忽视率都高于少数民族,其中身体(χ2=6.963,P<0.05)和情感(χ2=6.8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云南省农村儿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全国儿童相应指标比较,云南省城市流动儿童忽视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岁t=20.281、19.153、13.616,P<0.001;9~11岁t=7.075、13.101、8.047,P<0.001)。结论 云南省三州(市)6~11岁城市流动儿童忽视情况较十年前有所缓解,针对流动儿童实施的相关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家庭教育模式有所转变,“父母教育卷入”使“子女随父母进城务工”逐渐被“父母随子女进城读书”所替代,但是针对低龄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和适应相关问题应持续关注;民族教育层面下儿童忽视率性别差异更小,学校与家庭教育应因地制宜,注重亲子参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哈尔滨市3~5岁儿童忽视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为预防儿童忽视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哈市8所幼儿园1 148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调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哈尔滨市3~5岁城区儿童总忽视率为34.9%,总忽视度为33.7,与2002年全国的调查结果相比,总忽视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在忽视率和忽视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忽视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与母亲在采用保护担忧、鼓励成就的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性。父母教养方式中接受、鼓励独立、鼓励成就等与忽视各维度的忽视度呈显著负相关,拒绝与身体忽视度、情感忽视度等呈显著正相关,惩罚定向与医疗忽视度、安全忽视度呈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无忽视组家庭在接受、鼓励独立、惩罚定向、保护担忧及鼓励成就等五个维度的得分高于有忽视组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哈尔滨市3~5岁儿童忽视状况较全国严重,并且儿童忽视与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湘西州农村土家族、苗族6~11岁小学生忽视状况。方法于2015年9—11月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县中抽取4所农村小学1 162名土家族和苗族学生,采用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忽视率和忽视度反映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结果土家族与苗族6~11岁小学生总忽视率为53.79%,男生(57.36%)高于女生(50.00%)(χ~2=6.322,P=0.012),苗族学生(64.76%)高于土家族学生(47.17%)(χ~2=33.929,P=0.000);总忽视度为(49.70±9.76),男生(50.85±9.84)高于女生(48.47±9.52)(t=4.184,P=0.000),苗族学生(51.93±10.03)高于土家族学生(48.35±9.34)(t=6.156,P=0.000),留守学生(50.29±9.67)高于非留守学生(49.10±9.82)(t=2.071,P=0.039)。医疗、教育、安全层面忽视率以及各层面忽视度男生均高于女生;各层面忽视率及忽视度苗族学生均高于土家族;身体、医疗层面忽视率以及社会层面忽视度6~8岁组学生均高于9~11岁组,情感层面忽视率、忽视度以及教育层面忽视率9~11岁组学生高于6~8岁组;身体、医疗层面忽视度留守学生均高于非留守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土家族与苗族6~11岁小学生以单项忽视为主,发生率为19.02%,构成比为35.36%;同时受到≥2项忽视的比率逐步减小。结论湘西州农村土家族、苗族6~11岁小学生忽视状况严重,应加强对农村土家族、苗族小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忽视问题的认识,重点关注男生、苗族以及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佳木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忽视现况,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受忽视现况及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佳木斯农村三所小学的1 576名学生中的433名留守儿童(男生202人,女生231人)。采用“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 6~8岁组留守儿童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分别为48.74%和48.25±8.40;9~11岁组的分别为52.99%和46.82±10.21,两年龄组的忽视水平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高于本地区城区儿童。按性别分组,男生的忽视率及忽视度均高于女生(P<0.05)。6~8岁组在教育和社会层面上的忽视度高于9~11岁组(P<0.01),9~11岁组安全层面上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6~8岁组(P<0.05)。男生在身体层面的忽视度和忽视率均高于女生,且在情感层面上的忽视度也高于女生(P<0.05)。此外,留守儿童均以受到单一忽视为主。不同类型留守儿童间的忽视率和忽视度水平无差异。结论 佳木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受到的忽视频度高,强度大。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加有关资源,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村儿童的关注,增加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间的沟通交流,为农村儿童提供适宜其身心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了解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中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二孩家庭的养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山东省鲁西南地区16所幼儿园2646名二孩家庭和2074名一孩家庭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忽视状况调查.结果 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学龄前儿童的总忽视率为27.37%,忽视度为(40.15±5.51).男童身体忽视率(10.39%)、情感忽视率(21.85%)、总忽视度(38.15±4.88)和情感忽视度(46.12±6.91)均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57,6.65,4.58,4.72,P值均<0.05);不同年级儿童总忽视率、总忽视度、各层面忽视率和忽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兄弟姐妹年龄在7~<13和≥13岁的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30.44%,32.77%)、身体忽视率(10.20%,12.00%)、情感忽视率(23.06%,25.35%)、总忽视度(44.71±5.98,45.33±5.20)和情感忽视度(45.95±7.12,48.86±4.97)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31.10,4.55,27.92,24.13,19.83,P值均<0.05).二孩家庭的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27.37%)、情感忽视率(23.47%)以及总忽视度(40.15±5.51)、情感忽视度(43.68±6.83)均高于一孩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98,4.96,3.76,8.53,P值均<0.05).影响二孩家庭学龄前儿童是否受到忽视的主要因素有兄弟姐妹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主要实施人(OR值分别为0.58,0.61,1.54,P值均<0.05).结论 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中学龄前儿童的忽视情况高于一孩家庭,其中学龄前男童和长子处在学龄期的学龄前儿童忽视情况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了解西安市城区2013年0~6岁儿童超重肥胖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10 374名.以WH0 2007身高别体重肥胖标准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依据,将2013年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与2005年全国同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2013年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的超重率为16.9%,肥胖率为8.2%.除3岁组与5岁组男童超重率高于女童(x2值分别19.696,11.756,P值均<0.01)外,其余年龄段儿童超重率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4~6岁组儿童肥胖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龄组肥胖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2005年全国同年龄段儿童相比,西安市2岁和4~7岁儿童超重率均低于全国水平,<1岁和1岁组肥胖率高于全国水平,而西安市0~6岁儿童总体超重率低于全国水平,总肥胖率高于全国水平(P值均<0.05).5 498名男童超重率为18.3%(1 008名),肥胖率为8.9%(491名);4 876名女童超重率为15.2%(742名),肥胖率为7.3%(358名),男童均高于女童(x2值分别为17.898,8.677,P值均<0.01).西安市男童超重率、女童超重率均低于全国水平(P值均<0.01),西安市男童肥胖率与全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制定预防儿童超重/肥胖的有效干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城区儿童忽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哈尔滨市城区8所幼儿园1 048名3~5岁儿童的家长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哈尔滨市3~5岁城区儿童总忽视率为34.9%,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4,P<0.05);忽视总分和忽视度分别为92.1,33.7,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18,P<0.05);男、女忽视率分别为33.7%和36.3%(χ2=0.637,P>0.05),忽视总分和忽视度男童分别为93.8,34.4,女童分别为90.4,33.1,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儿童忽视的危险因素有家庭气氛、养育者的气质类型及近1 a孩子主要与谁一起生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受到忽视的因素有家庭氛围、近1 a孩子主要与谁一起生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忽视度的因素有家庭氛围、养育者的气质类型。结论哈尔滨市城区3~5岁儿童忽视率较高,应重视家庭气氛、养育者气质等方面对儿童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3~17岁儿童青少年忽视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我国城市3 ~17岁儿童青少年的忽视状况.方法 依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于2008年12月从全国14个省级单位的30个市中抽取8001名3~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分别采用“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国城市6~17岁中、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进行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忽视层面(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社会)的忽视率、忽视度等.结果 中国城市3~6岁(其中6岁儿童为未入学者)、6~8岁(其中6岁儿童为已入学者)、9~11岁、12 ~14岁和15 ~ 17岁组儿童青少年忽视度分别为42.2±6.9、42.8 ±8.4、42.1±9.1、46.4±9.2和49.7±8.4(P<0.05),忽视率分别为28.0%(326/1163)、28.8%(431/1496)、27.2%(543/1962)、22.4%(373/1664)和32.8% (563/1716)(P<0.05).各年龄组各忽视层面忽视程度不同,12 ~ 14岁组及15 ~ 17岁组受到的忽视度、忽视率较高[依次为46.4 ±9.2、49.1 ±8.4、22.4%( 373/1664)、32.8%(563/1716)].6个忽视层面均以15 ~ 17岁组受到的忽视度最高(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社会层面分别为52.8±8.0、47.3±11.6、49.5±10.8、42.4±10.3、52.2±16.0、56.0±10.1).西部地区儿童青少年忽视率和忽视度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忽视度依次为45.4 ±9.1、45.0±9.3、44.0 ±8.8(P <0.05);忽视率分别为30.7%(1340/4361)、25.0%(756/3024)、21.2% (131/616) (P <0.05)].独生子女忽视度、忽视率低于非独生子女[忽视度分别为44.2 ±9.0、47.4 ±9.1,P<0.01;忽视率分别为26.1% (1572/6017)、33.0%(655/1984),P<0.01].城市6岁入学儿童忽视度(43.1±7.3)高于未入学儿童(40.7±7.8)(P<0.01),忽视率[35.4%(60/169)]低于未入学儿童[21.3% (84/394)](P<0.01).结论 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受到忽视的频度和强度均较严重,应当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的研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研究评价儿童忽视的工具和标准;同时为父母及保教人员科学养育孩子提供行为指南。方法 (1)在全国7个行政大区25个代表性城市2-6岁儿童中随机抽取有效样本1457例,男女各半,少数民族占4.9%。(2)儿童忽视问卷由6个层面的146个题项组成。(3)对所收集的数据,经题项难易度分析、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内部一致性检验,逐步删除不适宜题项、层面和年龄组;经信度分析、效度分析,从而形成正式量表;再确定相应的参数,最终完成常模的研制。结果 (1)一般特征:男童与女童量表忽视总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男、女童在6个忽视层面得分均值比较也均无显著性差异。(2)量表的形成:经过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及内部一致性检验,逐步删除53个不适宜题项及1个层面,最终形成由5个层面91个题项组成的总量表;再经信度分析(总量表及各忽视层面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平行信度等)和效度分析(结构效度、外部效度、表面效度等),结果均较理想,达到了常模的要求。(3)忽视界值点的确定:总量表及每一忽视层面得分的第90百分位数(P90)分别是:身体忽视怪面35分、情感忽视层面80分、教育忽视层面40分、医疗忽视层面15分、安全忽视层面20分;总忽视界值点190分。结论 本忽视常模由5个层面91个题项组成,可分别 评价儿童在身体、情感、教育、医疗、安全方面所受到的忽视及其程度,也可用来衡量父母及有关人员在看护孩子时的行为和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