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GFR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作为观察组,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另选取40例良性乳腺病变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分析两组患者的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52.24%vs 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61.54%vs 3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EGF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GFR的检测结果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恶性程度、病理分级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与病理,为前哨淋巴结转移寻找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为保腋窝手术(ALND术)提供理论依据;了解乳癌病理类型和ER、PR与SLN癌转移间的关系。方法:6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经空芯针穿刺石蜡切片确诊并确定其病理类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雌、孕激素受体(ER、PR),术中采用亚甲蓝示踪剂定位法对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采用印片法、冷冻切片常规HE染色及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前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分析乳癌病理类型和ER、PR与SLN癌转移间的关系。结果:55例行SLNB,成功率为88.7%;SLN阳性印片法14例,灵敏性为66.67%(14/21),与石蜡切片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比较,χ2=6.17,P<0.05;冷冻切片常规HE染色SLN阳性15例,灵敏性为71.43%(15/21),与石蜡切片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比较,χ2=4.86,P<0.05;冷冻切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与石蜡切片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均为21例,灵敏性为100.00%(21/21);乳腺癌ER、PR表达与SLN癌转移无显著性差异;浸润性小叶癌15例,SLN阳性9例,浸润性导管癌40例,SLN阳性12例,两者比较,χ2=4.16,P<0.05;假阴性1例,假阴性率为2.94%(1/34)。结论:术中冷冻切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CK19对SLN癌转移的灵敏性高,可增加SLN转移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乳癌ER、PR表达与SLN癌转移无相关性;浸润性小叶癌SLN转移高于浸润性导管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癌标本中TSLC1蛋白表达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TSLC1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TSLC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20/50),而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46/50),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LC1蛋白在乳腺癌(非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5/7),而在乳腺癌(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9%(15/43),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侵袭范围的扩大而降低,但癌组织两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淋巴结有癌转移组中TSL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0%(11/22),而淋巴结无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9%(25/28),淋巴结有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淋巴结无癌转移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表达与肿瘤大小、年龄及临床分期无关.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有明显的TSLC1蛋白的表达缺失,TSLC1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侵袭范围(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癌)的扩大而降低,提示TSLC1蛋白表达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2,HER-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GLUT-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标本78例,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4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者3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两组中HER-2、VEGF-C、GLUT-1表达情况,以及在不同分级的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HER-2、VEGF-C、GLUT-1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分级Ⅱ级的淋巴结转移与非转移组HER-2、GLUT-1及VEGF-C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或P<0.01).结论:HER-2、GLUT-1及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肿瘤分级表达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5.
陈姺  王杜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251-125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宫颈癌组织中VEGF-C与VEGFR-3的表达,以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组。结果:VEGF-C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癌周组织表达相对较低,但两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相关,淋巴结转移组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为69.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在癌周组织表达较高,癌组织中表达较低,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的VEGFR-3在癌周组织标记的淋巴管密度为19.67±3.7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0.78±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b期组VEGFR-3的表达15.78±5.67明显高于Ⅰa2期9.87±1.95,低于Ⅱa期18.78±4.32,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提高,VEGFR-3表达也随之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C和VEGFR-3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癌组织VEGF-C和癌周组织VEGFR-3表达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利于临床评估宫颈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周立荣  刘彧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242-1244
目的 探讨老年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PTEN、DJ-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年龄≥60岁TNBC患者85例,另选择同期年龄≥60岁的正常乳腺组织50例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DJ-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老年TN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TEN、DJ-1在85例老年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2%(24/85)和74.1%(63/85),在5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0/50)和6.0%(3/50),老年TNBC组织中DJ-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而PTE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在老年TNBC组织中,TNM分期(III-IV)、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伴有脉管癌栓者的PTE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TNM分期(I-II)、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癌栓者(P<0.05);病理分级(III-IV)、TNM分期(III-IV)、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伴有脉管癌栓者的DJ-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病理分级(I-II)、TNM分期(I-II)、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癌栓者(P<0.05)。结论:老年TNBC组织中存在PTEN的表达缺失,DJ高表达,且两者均对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侵袭性强和容易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C和VEGF-D表达与其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EGF-C和VEGF-D)蛋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微血管密度(MVD)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微血管密度及VEGF-C和VEGF-D蛋白的表达。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20.0%和87.0%,72.2%。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乳头状癌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5.2±6.7和21.5±8.5。甲状腺乳头状癌微血管密度、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较结节性甲状腺肿明显增高。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性相关(P<0.01)。微血管密度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VEGF-C和VEGF-D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VEGF-C和VEGF-D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微血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VEGF-C和VEGF-D的检测可作为预测患者转移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C-erbB-2、Ki67、nm23基因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判断乳腺癌预后价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0例乳腺癌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C-erbB-2、Ki67、nm23基因检测。结果在260例中C-erbB-2、Ki67、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62%、53.85%、53.08%。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152例(152/260)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为77.63%;在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108例(108/260)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为20.37%(OR=13.57,P<0.01);Ki67在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5%、29.63%(OR=5.58,P<0.01);nm23在两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9%、70.37%(OR=0.29,P<0.01)。结论 C-erbB-2、Ki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nm23基因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检测C-erbB-2、Ki67及nm23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等,综合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而且还有助于选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蛋白表达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与乳腺癌其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增生组21例、导管内癌组10例、浸润性导管癌68例病灶内EMMPRIN、VEGF-C和LVD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量资料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乳腺增生组比较,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增生组的LVD为(8.38±3.18),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分别为(9.80±2.78)、(10.82±5.51),三组L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MPRIN和VEGF-C的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EMMPRIN和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5)。结论 VEGF-C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EMMPRIN和VEGF-C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D24蛋白和黏着斑激酶(FAK)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二步法检测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30例非瘤乳腺上皮组织中CD24和FAK的表达,并分析CD24和FAK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在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24和FA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2%(75/86)和72.1%(62/8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24在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K在肿瘤不同分化程度间、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24和FAK表达呈正相关(rs=0.222,P<0.05).结论 CD24和FAK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了解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EGF-C)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增生组21例、导管内癌组1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68例病灶内EMMPRIN和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MMPRIN蛋白在增生组、导管内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6%(1/21)、40.00%(4/10)73.53%(50/68),3组之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蛋白在增生组、导管内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4.29%(3/21)、60.00(6/10)、77.94%(53/68),导管内癌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增生组(P〈0.01).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1),而且EMMPRIN和VEGF-C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P〈0.01).结论 EMMPRIN和VEGF-C的过度表达是促进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二者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ueropilin-1(NRP-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包括有腋淋巴结转移22例及无腋淋巴结转移28例)及3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NRP-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NRP-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囊性增生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NRP-1的表达强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结论 NRP-1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HIF-1α、VEGF-C及VEGFR-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李代强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328-133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C及VEGFR-3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记数VEGFR-3标记的脉管。结果淋巴结转移组HIF-1α的阳性率(85.7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5.56%)(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C的阳性率(90.4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7.22%)(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R-3阳性脉管数(7.62±1.1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27±0.96)(P<0.05);VEGF-C的阳性表达与VEGFR-3阳性脉管数呈正相关(r=0.88,P<0.05)。结论HIF-1α、VEGF-C及VEGFR-3与乳腺癌的生长,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结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及神经性钙粘蛋白(N-cadherin)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该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统计128例乳腺癌组织、128例乳腺癌癌旁组织、128例腋窝转移淋巴组织中E-cadherin及N-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就3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cadherin在癌旁组织、肿瘤组织、腋窝转移淋巴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92. 97%、53. 13%、35. 1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N-cadherin在癌旁组织、肿瘤组织、腋窝转移淋巴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6. 25%、43. 75%、57. 8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 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是53. 13%(68/128),N-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是43. 75%(56/128),均与其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c-er B-2阳性存在相关性(P0. 05);(3)E-cadherin表达阳性组中N-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是11. 76%(8/68),E-cadherin表达阴性组中的N-cadherin的阴性表达率是80. 00%(48/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E-cadherin、N-cadherin之间在乳腺癌表达中呈现负相关(P0. 05)。结论 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N-cadherin蛋白异常表达同乳腺癌发生、浸润转移均存在密切相关性,且E-cadherin转化为N-cadherin机制在乳腺癌进展中可能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阳  汪春红  王英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351-2352
目的:探讨人类乳腺癌血清中VEGF-C和FLT-4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75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清进行VEGF-C和FLT-4水平的检测。结果:乳腺癌组VEGF-C表达水平为(788.13±40.09)pg/ml,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的(317.35±43.26)pg/ml,乳腺癌组FLT-4水平为(564.39±67.06)pg/ml,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的(353.62±58.4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VEGF-C浓度为(1054.26±215.48)pg/ml,FLT-4浓度为(730.45±142.87)pg/ml,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周乳腺癌患者VEGF-C和FLT-4浓度分别为(362.41±97.65)pg/ml、(324.58±76.54)pg/ml,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VEGF-C和FLT-4水平可以辅助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对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及其在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217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SLNB和保乳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分析SLNB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同时,根据患者意愿将前哨淋巴结(SLN)阴性者分为两组,清扫腋窝淋巴结者为对照组,未清扫者为观察组,对比其手术情况、术后转归及生存质量。结果 SLNB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和准确度分别为92.1%、100.0%、7.9%、0、94.4%。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拔管时间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转移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问卷(EORTC QLQ-C30)和欧洲生命质量协作组乳腺癌专用生命质量量表(QLQ-BR23)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和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LNB对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用以指导保乳手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livision TM Plus法检测8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和72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结果 VEGF-C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内,而VEGFR-3主要表达于淋巴管的内皮细胞上。淋巴结阳性组中VEGF-C及VEGFR-3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也明显高于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阳性的患者及VEGFR-3阳性的患者其生存率均明显低于VEGF-C或VEGFR-3阴性的患者,且VEGFC和VEGFR-3双阳性的患者预后最差,生存率最低。结论 VEGF-C及VEGFR-3的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风险评估因素。  相似文献   

19.
赵静  朱海燕  刘睿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52-3954
目的:研究γ-synuclein的表达与C-erbB-2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γ-synucle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乳腺增生组织、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erbB-2及临床病理指标(是否绝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γ-synuclein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增生组织中均无表达,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阳性率为43.18%(19/4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y-synuclein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C-erbB-2表达阳性、临床分期均呈现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是否绝经无关(P>0.05)。结论:γ-synuclein阳性表达提示为晚期肿瘤、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较强以及对某些化疗药有较强的耐受性,可作为评价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γ-synuclein阳性表达可以成为良好的判断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nm23(non-metastasis23)表达与CD105及宫颈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6例正常宫颈上皮及68例宫颈癌中VEGF-C、nm23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CD105阳性率。结果:VEGF-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表达强度与CD105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nm23蛋白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组nm23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m2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VEGF-C呈负相关(P<0.01)。结论:宫颈癌组织VEGF-C表达升高、nm23低表达是血管新生、肿瘤浸润转移过程的关键环节;CD105高表达与子宫颈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