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用碘伏液消毒阴道,术中取出胎儿娩出胎盘后术者换无菌手套,碘伏消毒宫腔对降低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2008~2009年胎膜已破和宫口已开者进行剖宫产手术的307例,随机分为两组,用同样切口做子宫下段剖宫产,观察组术前加用碘伏消毒阴道,术中取出胎儿娩出胎盘后术者换无菌手套,碘伏消毒宫腔.两组术中操作、缝线,术后处理相同,比较两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为39%,观察组为3%,两组感染率比较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剖宫产术前准备用碘伏消毒阴道且术中碘伏消毒宫腔对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应当作为术前准备常规,此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应用药物阴道消毒对剖宫产妇女子宫内膜炎和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预防及控制剖宫产妇女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准备行剖宫产的待产产妇1886例,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43例;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炎发生率、腹部切口感染率、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变化、VAS评分等数据。结果两组共有93例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炎,其中实验组患者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为2.44%,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为7.42%,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患者707例,实验组患者353例,对照组患者354例,实验组患者的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为3.68%,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为16.38%,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腹部切口感染率为4.98%,对照组患者的腹部切口感染率为3.71%,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WBC、ESR、CRP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药物阴道消毒能够显著降低剖宫产妇女子宫内膜炎的感染率,但不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局部应用碘伏预防切口感染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材料与方法1.1碘伏组选择2003年1月-2004年9月,普外科手术患者403例,常规消毒皮肤后用薄膜手术巾黏贴切口皮肤,手术结束,关好腹膜后用碘伏冲洗切口两次,用无菌纱布吸干溶液,逐层缝合切口。  相似文献   

4.
为判定阴道多形核白细胞作为一种组织学内膜炎指标,预告有危险因素但无症状的急性盆腔感染(PID)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Amy 《家庭育儿》2007,(12):91-92
余露生完 baby 都40多天了,可是曾经在产后一周左右就干净了的恶露又淋漓不尽,这些天还有轻微的腰酸腹痛。余露以为是正常的产后现象,就没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担心起来。经妇产科医生检查,诊断余露是感染了子宫内膜炎。细菌侵犯子宫内膜使之发炎,叫子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子宫内膜炎支原体属感染与中医治疗相关性,以期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产后子宫内膜炎患者中医治疗79例作为治疗A组,另选取子宫内膜炎患者抗菌药物治疗79例作为治疗B组,以同期正常产妇79例作为对照组,支原体属分离检测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法,分析支原体属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中医治疗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治疗A组患者支原体感染39例,阳性率49.37%,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培养阳性26例,占32.91%,对照组支原体属感染23例,阳性率为29.11%,其中Uu培养阳性11例,占13.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5),而治疗A组中人支原体(Mh)培养阳性13例,占16.46%,对照组中Mh培养阳性12例,占15.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例产后子宫内膜炎患者经过中医治疗后,Uu培养阳性9例,占11.39%,明显低于治疗前的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3,P<0.05);中医治疗组79例患者中治愈63例,治愈率达79.75%,总有效率93.67%,与经抗菌药物治疗总有效率89.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影响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其发生有一定关系,而中医治疗可抑制Uu感染,并有效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治愈率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0.5%碘伏用于会阴消毒已广泛应用,但用于切口冲洗以预防感染尚未见报道,现就我院应用0.5%碘伏冲洗切口以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碘伏冲洗会阴侧切口预防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文丽 《职业与健康》2004,20(8):110-111
以往产科会阴侧切口缝合前多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伤口预防感染,但研究表明,甲硝唑用于创面消毒,抗菌谱较窄,主要对厌氧菌有杀灭作用,对需氧菌、病毒、支源体无效.自2002年6月以来,我们对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口的产妇,在缝合切口前用1‰碘伏(Iodophor)冲洗伤口预防感染,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中碘伏消毒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碘伏消毒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月1日~4月20日在该院住院并采用剖宫产术的病人20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89例由笔者主刀手术,术中胎儿胎盘娩出后抹净宫腔后,用三块碘伏纱布擦拭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三遍,余手术步骤同B组。B组111例手术按马彦彦介绍的新式剖宫产术术式加以改良。两组病人术中均采用林格氏液500ml+缩宫素20U静滴,缩宫素10U麦氏管滴入,术后均采用5%葡萄糖500ml+林可霉素1·8g静滴,1次/d,丁胺卡那霉素0·2g肌注,2次/d,益母草片2片口服,3次/d。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术后病率,子宫复旧速度,加用其他促子宫复旧药及更改抗生素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A组与B组在术中出血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病率,术后加用其他促子宫复旧药及更改抗生素情况明显少于B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结论:剖宫产术中碘伏消毒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可明显减少感染机会,减少术后用药,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减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3年3月1 544例行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改进其腹部手术切口保护和缝合的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544例行腹部手术患者中有5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32%,经及时治疗1~2周好转;其他患者均无感染发生。结论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护组织、皮肤和皮下脂肪层一层缝合的切口缝合方式可明显减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聚维酮碘冲洗消毒对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产科择期首次行剖宫产的产妇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各200例,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分别用经0.1%和0.5%聚维酮碘消毒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术后第5天观察3组产妇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术后第6周观察3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5%和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的切口Ⅰ级愈合率分别为94.0%和97.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但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切口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维酮碘可用于预防剖宫产的切口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并且其预防作用与浓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17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的详细资料。结果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增大是因为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手术时间过长及肥胖等原因造成的;及时彻底的清创,换药及时,并给予红外线照射,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对切口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可以避免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3.
邹莲英  傅雪芳  吕佩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2):1902-1903
目的探讨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围生期保健及分娩的孕妇的临床资料共计144例,将48例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产妇作为观察组,96例正常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支原体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法分离检测。结果观察组有早产史的22例,对照组13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中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的15例(31.91%),对照组10例(10.9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h阳性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UU阳性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相关系数β=1.27(P〈0.01),Mh与产后子宫内膜炎无相关性(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下引流管对于减少腹部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比较腹部外科手术后,放置皮下引流管组及未放置组之间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二期清创缝合率。结果皮下引流管组切口感染率为2.48%,较未放置皮下引流管组切口感染率为8.25%,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切口感染患者的二期清创缝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置皮下引流管可以降低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TVU)与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联合应用对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缺陷(PCSD)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42例因剖宫产术后阴道异常出血、痛经或不孕患者行TVU、HSG及宫腔镜检查,将单纯TVU、HSG或TVU联合HSG检查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21例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PCSD.单纯TVU检查敏感度66.7%(14/21),特异度95.2%(20/21),阳性预测值14/15,阴性预测值74.1%(20/27);单纯HSG检查敏感度95.2%(20/21),特异度100.0%(21/21),阳性预测值100.0%(20/20),阴性预测值95.5%(21/22).TVU联合HSG检查诊断敏感度为95.2%(20/21),与单纯TVU检查相比,TVU联合HSG检查敏感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U联合HSG诊断PCSD相比单纯TVU检查敏感度更高,可考虑推广用于PCS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普外科腹部手术和创伤最易并发切口感染,为避免术后感染来源于手术室的污染和护理缺陷,笔者就预防腹部切口感染在手术室这一环节的护理措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切口保护套预防开放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性,分析腹部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开放性腹部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12月某院普通外科行开放性腹部手术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术中使用一次性切口保护套)和对照组(常规应用无菌纱布垫对切口进行保护),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换药费用、切口感染情况,分析腹部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干预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为14.81%(12/81),低于对照组的34.57%(28/81);干预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6.42%,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住院期间换药费用低于对照组[(305.5±176.7)元vs(431.6±381.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蛋白血症(OR=2.88,95%CI:1.21~6.87)、BMI≥24(OR=3.11,95%CI:1.12~8.66)及出血量≥400 mL(OR=3.98,95%CI:1.36~11.64)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切口保护套是保护性因素(OR=0.24,95%CI:0.09~0.59)。结论切口保护套有效降低了开放性腹部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崔英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5024-5025
目的:探讨围生期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法检测围生期孕妇阴道及宫颈解脲支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并对UU进行生物分群,观察病例组及对照组阳性率及早产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UU的阳性率为28.2,对照组的阳性率为1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Mh的阳性率为18.3,对照组的阳性率为15.0,差异无显著性(P>0.05)。UU生物一群的检出率两组没有差异。观察组中早产的发生率为28.3,对照组中没有早产发生。观察组中剖宫产的发生率为64.7,对照组为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围生期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产后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2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进行调查,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血色素、肥胖、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术中术后失血量、剖宫产史和手术时间等7个变量因素与切口感染发生显著相关(P〈0.05);肥胖、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和术中术后失血量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对肥胖、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和术中术后失血量等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总结,探讨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该科接受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青霉素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现象及预后情况,探讨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将治疗后情况均得到改善,观察组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9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