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光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的疗效。方法 60例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的D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30眼)和对照组30例(30眼),两组患者均采用原有的降血糖及降血压等内科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光凝治疗并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照组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视力、视网膜病变及黄斑水肿等情况。结果两组在提高视力、改善视网膜病变、消退黄斑水肿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局部光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病变分期均为Ⅲ~Ⅳ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90例176眼,常规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组在视网膜光凝后加服中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光凝结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对照组视力改善明显,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吸收较快。结论视网膜光凝联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功能,具有较好的促进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吸收的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行视网膜光凝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入我院治疗的11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给予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62例.给予眼底激光+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光学扫描结果.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67.74%,高于对照组的46.0%,p0.05;观察组视力降低率为14.52%,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观察组视网膜术中缓解时间、眼底出血与渗出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眼底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增加雷珠单抗治疗.不但可提高视力改善效果.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而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联合康柏西普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观察组的渗出吸收时间、眼底出血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光凝联合康柏西普治疗PDR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视网膜恢复。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氩激光光凝治疗疗效.方法 对39例(60眼)白内瘴术后DR患者施行激光光凝,以视力和跟底改变为疗效判断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视力提高者25眼,占41.6%,视力不变者30眼,占50%,总有效率91.67%,视力下降者5眼, 占8.33%,均为PDR.眼底情况,3个月后行FFA检查,显示光凝斑均匀清晰,新生血管萎缩, 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部分吸收.56只眼在观察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全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吸收者54眼,有效率90%,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52眼,有效率86.67%.无灌注区消失56眼,有效93.33%.黄斑水肿26眼中吸收或部分吸收者25眼占96.2%.不变1眼.结论 适时的白内障摘除联合IOL置入,合理及时的激光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继续恶化的重要手段.FFA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放置大直径IOL又是完善眼底激光治疗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激光光凝治疗效果及光凝后的远期效果, 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采用美国IRIS532半导体眼科激光治疗仪行视网膜光凝术.结果:视网膜光凝术6个月后随访,34眼视力提高1~3行,占60.7%;20眼视力无变化,占35.7%;2眼视力下降,占3.5%.6个月后行FFA检查.56 眼在观察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适时的白内障摘除联合IOL 植入,合理及时的激光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继续恶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作为观察对象,共60眼。根据不同分期,分为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重度NPDR以及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分别为22眼、23眼以及15眼。所有患者均利用532激光仪器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结果:治疗后,中度NPDR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27%,重度NPDR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91%,PDR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三种分期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67%。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低视力人数明显下降,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术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控制效果。方法对中、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95例(143眼)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51例(88眼)行532 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术后进行视力和眼底随访12个月。结果 (1)光凝治疗12个月后NPDR组视力提高、不变和下降者分别为14眼(9.79%)、125眼(87.41%)和4眼(2.80%),PDR组分别为3眼(3.41%)、73眼(82.96%)和12眼(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53,P=0.001)。(2)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显示,NPDR组眼底改善、稳定和恶化分别为17眼(11.89%)、120眼(83.92%)和6眼(4.20%),而PDR组分别为4眼(4.55%)、76眼(86.36%)和8眼(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3,P=0.020)。结论激光光凝术对不同级别DR者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中、重度NPDR患者较PDR患者能够从光凝治疗中获得更为稳定的视力和眼底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210例(378眼)诊断为Ⅲ-Ⅳ期DR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羟苯磺酸钙联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分别观察两组在激光光凝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1-2周及1-2月时随访患者视网膜出血情况、视功能情况,并在激光治疗第3个月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视网膜出血情况、视功能情况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2月后视网膜出血、渗出和水肿消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月FFA显示新生血管消退和无灌注区激光覆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能缩短DR激光治疗后的恢复时间,促进视网膜出血的吸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联用532眼底激光、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n=34。对照组使用532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雷珠单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76.5%),两组进行比较得出P0.05,差异显著。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工作非常重要,联用532眼底激光、雷珠单抗治疗的效果较好,快速患者患者症状,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药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在治疗黄斑囊样水肿中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囊样水肿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为联合治疗25例(25眼),对照组为单纯玻璃体腔注射TA24例(26眼),4mg/0.1ml。联合组玻璃体腔注射后1周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后2周,4周,8周分别行视力、眼压、眼底、OCT等检查,3月行FFA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黄斑囊样水肿均明显减轻,视力多数提高,4周后联合组80%黄斑水肿完全消失,视力提高较对照组明显,45%单纯玻腔注药者水肿复发,视力下降。8周后联合治疗组视力明显提高患者(≥2行)20只眼(80.0%),视力无明显变化患者4只眼(16.0%),视力降低患者1只眼(4.0%);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组视力明显提高患者(≥2行)9只眼(34.6%),视力无明显变化患者12只眼(46.2%),视力降低患者5只眼(19.2%),与单纯注射组比较,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能有效的减轻黄斑水肿,延缓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丁菘 《现代保健》2010,(16):27-28
目的分析评价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首次玻璃体积血对出血吸收和保存视力及阻止病变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首次玻璃体积血患者20例(20眼),根据出血量决定光凝治疗时机,并逐步完成全部视网膜的激光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视力恢复、出血吸收及视网膜增殖等情况。结果20例患者完成光凝历时1.5~3个月,光凝次数6~8次。玻璃体积血全部吸收,视力稳定或提高,均达到临床治愈,有效率100%。结论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首次玻璃体积血效果好,可防止病变进一步恶化,并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将198例CSC患者212眼根据患者自愿分为两组各99例106眼。对照组采用激光光凝眼底治疗,观察组采用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用Amsler方格表评价视力恢复状况,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1月后视力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3月后两组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总有效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CSC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改善视力状况,提升治疗总显效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糖尿病临床有意义的黄斑水肿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和单纯内科治疗,以了解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对本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小组(ETDRS)定义的临床有意义黄斑水肿诊断标准诊断为CSME的患者75例83只眼,其中38例42只眼采用氩激光光凝治疗,此为治疗组。37例41只眼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控制血糖的内科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激光治疗前后对比视力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视力无变化或有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视力提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临床有意义黄斑水肿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赵恒 《家庭医学》2021,(3):54-54
人的眼底由视网膜、眼底血管、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纤维、视网膜上的黄斑部,以及视网膜后的脉络膜等构成,这些部位的病变通称为眼底病。常见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中浆病、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性眼底病变、外伤性眼底病。眼底病病因引起眼底疾病的病因有很多,如视网膜絮状白斑,或者是视网膜出血以及视力模糊等,都将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面貌。也可能是由于立克次体病所引发。主要是因视网膜神经炎和全眼球炎疾病所致。这类患者往往会出现视神经炎,或者是视网膜出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ACE水平及其与眼底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住院HDCP患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重度组)产前和产后血清ACE水平,20例正常妊娠待产孕妇作对照组,分析各组ACE水平及其与眼底病变的关系。结果:不同病情HDCP患者之间产前、产后AC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各组产前、产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产后水平较产前下降。不同程度眼底病变之间产前、产后AC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眼底病变加重呈上升趋势;各组产后水平较产前下降,但只有Ⅲ期眼底病变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产后ACE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程度和眼底病变之间有相关性(P<0.01),产前、产后眼底病变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程度有相关性(P<0.01)。结论:HDCP患者血清ACE水平可能在HDCP眼底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反映HDCP病情和眼底视网膜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激光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按病例选择标准筛选60例(108眼)经临床确诊为Eales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FFA检查后选择眼底病变区域行激光光凝。对照组不经FFA检查,直接行视网膜光凝。6个月后两组病例均用FFA检查视网膜、血管病变是否好转,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变化、视野改变,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33例58眼Eales病患眼治疗有效54眼(93.1%),无效4眼(6.9%)。对照组27例50眼Eales病患眼治疗有效34眼(68.0%),无效16眼(32.0%)。研究组58眼激光光凝后均无视野改变,对照组50眼激光光凝后均有不同程度视野缩小。结论依据FFA检查对Eales病激光光凝,治疗效果优于不经FFA检查直接行视网膜光凝。FFA为进一步探讨Eales病的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Eales病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指导下激光光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对病程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色素上皮渗漏点在中心凹200μm以外的52病例中选择24例行激光治疗,28例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及维生素辅助支持治疗。随访3个月,将症状好转、视力提高两行以上、视网膜下液明显吸收者视为治疗有效。结果药物治疗组2例(7.14%)治疗有效,其余患者无明显改变;激光治疗组中14例(58.33%)有效,其余无改善,无1例出现病情恶化。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以准确诊断并指导激光光凝。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分型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选择增殖期DR96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辨证论治应用中药颗粒制剂个体化治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激光光凝治疗,经治疗两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77.6%,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药辨证分型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比单纯使用激光光凝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眼底视网膜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3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眼底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382例患者眼底改变率为92.9%,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程度成正比,血压越高,蛋白尿越重,眼底病变越明显,临床干预后转归越差,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患病率越高。结论:动态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及临床干预后的变化,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判断,掌握终止妊娠时机,评估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