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复发性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复习近 5年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11例复发病例。 11例复发性肠套叠复发 17例次 ,首次套叠时肥胖患儿 9例 (81 9% ) ;1周内有腹泻病史者 5例 (45 5 % ) ,上呼吸道感染者 4例 (36 4 % )。结果 所有的复发性肠套叠均经灌肠复位成功。其中 1例套叠为美克尔憩室并溃疡出血 ,复位后行美克尔憩室切除术 ;另 1例为两次手术复位后复发并行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结论 小儿复发性肠套叠可能和病毒感染有关 ,并且通过灌肠复位的成功率高而没有并发症 ;手术治疗复发性肠套叠多因灌肠复位失败和套叠为器质性病变者。小儿急性肠套叠初次手术复位后很少有套叠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温水压灌肠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复位的效果。方法对38例肠套叠患儿,采用超声诊断实时监测下温水灌肠复位。结果4例超声示套入肠管血运差转手术治疗,余34例患儿全部复位成功,其中2例24 h内复发行再次灌肠复位成功。结论在超声实时监测下温水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简便易行、疗效满意、无辐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与X射线下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2011年我院行X射线下空气灌肠治疗的肠套叠患儿230例及2012-2013年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的肠套叠患儿352例,比较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间、穿孔率。结果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成功复位347例,失败5例,成功率98.6%;X射线下空气灌肠成功复位225例,失败5例,成功率97.8%。结论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时间短,无辐射,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小儿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119例经彩超诊断,7例彩超未诊断但临床怀疑,经空气灌肠诊断。121例经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其中11例中转手术,5例发病超过48h,直接手术治疗。结果 110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6例经手术治疗,均顺利恢复。结论小儿原发性肠套叠,彩超是非常有价值的辅助检查,空气灌肠复位是最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不适合空气灌肠复位及复位失败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护理经验。结果4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中,36例行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其中30例复位成功;12例手术治疗,术后死亡2例。结论做好早期护理观察可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护理经验。结果4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中,36例行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其中30例复位成功;12例手术治疗,术后死亡2例。结论做好早期护理观察可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方法,探讨其适应证.方法676例肠套叠患儿,年龄2个月~4岁,病程3 h~5 d,其中467例采用B超引导下灌筒灌肠法诊治,209例采用B超引导下手控加压灌肠及诊治.结果636例经1~2次灌肠复位成功,40例未获成功而改做手术治疗,复位成功率为94.1%.结论B超引导下灌筒或手控加压灌肠诊治技术准确率高,并发症少,使用安全,简单易推广,适应证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B超下灌筒或手控加压灌肠诊治肠套叠6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方法,探讨其适应证。方法676例肠套叠患儿,年龄2个月~4岁,病程3h~5d,其中467例采用B超引导下灌筒灌肠法诊治,209例采用B超引导下手控加压灌肠及诊治。结果636例经1~2次灌肠复位成功,40例未获成功而改做手术治疗,复位成功率为94.1%。结论B超引导下灌简或手控加压灌肠诊治技术准确率高,并发症少,使用安全,简单易推广,适应证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提高肠套叠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0例小儿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患儿22例,女患儿8例.结果 非手术治疗26例,手术治疗4例,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 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早期诊断率,尽早使用空气灌注复位,可避免肠坏死、减低手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在整复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总结经验及技巧,提高整复率。方法应用GB-201型自动遥控灌肠机对338例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整复。结果整复成功316例,整复失败22例,整复成功率93.49%,整复失败者均经手术复位。结论空气灌肠是小儿肠套叠可靠的治疗手段,具有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钱斌  鲍健  陈宏伟 《职业与健康》2011,27(2):235-236
目的比较空气灌肠和钡剂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下,使用自动控制压力的肠套叠复位机,对238例肠套叠患儿分别进行空气灌肠及钡剂灌肠诊断及整复治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空气灌肠组确诊率98%、复位率97%,平均耗时20 min;行钡剂灌肠组确诊率98%,复位率93%,1例肠穿孔,平均耗时50 min。结论两者的确诊率均较高,但空气灌肠复位率稍高于钡剂灌肠,同时更方便、快捷、安全。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也是最佳无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针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疗采取X线监视下空气生理盐水加压灌肠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4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行X线监视下空气、生理盐水加压灌肠治疗,记录本组患儿的复位成功率、治疗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本组44例患儿中1例转院,剩余43例患儿均复位成功,成功率为97.7%;治疗时间(20.36±3.46)min,肛门排气时间(21.32±2.51)h,无不良反应,家属满意度为100%。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采取X线监视下空气生理盐水加压灌肠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其肠套叠复位,安全性较高,在基层医院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肠套叠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小儿肠套叠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小儿肠套叠的X线腹平片、B超和B超水压灌肠、空气灌肠造影的诊断及其治疗的资料。结果:B超和B超水压灌肠、空气灌肠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远远大于腹平片;对早中期的肠套叠首选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对中晚期的肠套叠可行充气灌肠复位,对重度晚期的肠套叠首选手术。结论:根据病情合理诊治小儿肠套叠。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肠套叠患儿手术中发现肠套叠已经完全复位或大部分复位的病例并不少见。误施手术不仅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而且增加了发生意外的风险。我们统计了 2 0 0 0 - 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入院病例总数 :10 3例 (均经首次空气灌肠未复位 ,没有并发肠穿孔的病例 ) ,其中男性 76例 ,女性2 7例。年龄最大者 9岁 ,最小者 10个月。手术治疗71例 ,非手术治疗 32例 (其中 2 6例经再次空气灌肠复位 ,6例观察期间自行复位 )。手术的病例中 ,发现已自行复位 9例 ;术中手法复位 5 7例 ,其中 2 4例已大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应行灌肠检查的临床效果以及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初诊CT检查疑似小儿肠套叠患儿,观察患儿行空气灌肠术病例的确诊与治疗情况,统计临床诊断率和治愈率,分析疑似小儿肠套叠应行空气灌肠的必要性以及临床价值和意义。结果:本组患儿经灌肠术后56例作出肠套叠确诊,56例患儿均行空气灌肠术,经过治疗,治愈40例,复位失败患者行手术复位16例,经空气灌肠或碘剂灌肠术后确诊4例、排除2例。结论:疑似小儿肠套叠应行灌肠检查,效果明显,诊断率高,安全性高,有治疗作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脑遥控空气灌肠整复仪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影像表现及治疗经验总结。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患者34例临床资料及电脑整复仪整复肠套叠经过。结果整复成功29例,成功率88.5%;整复失败5例,经外科手术复位。结论电脑遥控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能够精确控制压力,且安全、经济、是小儿肠套叠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气钡加压灌肠复位的适应证和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肠套叠患儿灌肠前及灌肠整复时X线表现并对照手术结果。结果27例肠套叠复位成功20例,7例复位失败,1例为套叠时间较长,2例为合并肠坏死,2例为复套型,1例为套入头部有关克憩室;1例为回一回套而直接改手术复位。结论气钡加压灌肠复位成功的关键是适应证的正确选择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优点。方法:利用空气灌肠复位器在非透视下空气灌肠,对44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进行治疗。结果:整复成功424例,成功率95.3%,灌肠过程中无肠穿孔发生。整复失败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结论:非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治疗效果与透视下空气灌肠无显著差异,并可以避免射线危害,减少人员浪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儿肠套叠发病后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的成功率和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58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结果 58例患者全部首诊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首次治疗成功50例(86.2%),二次及二次以上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成功的5例(8.6%),手术治疗3例(5.2%)。结论小儿肠套叠发病时间越短(<4h)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成功率越高,发病时间越长(>48h)且小儿周身状态差建议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51-852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按照患儿的年龄进行分组:A组(<3个月)、B组(3~6个月)、C组(7个月~5岁),每组40例。比较三组患儿的水压灌肠情况,并观察不同病症类型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儿进行水压灌肠所需的最大水压由低到高分别为A组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