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全麻患者在恢复室中的气管管理,总结护理经验,探讨护理措施.方法:观察300例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在术后恢复室中的的情况,针对患者不同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护理,使他们及早恢复.结果:全麻患者在恢复室中经过护理人员全面细致的护理后,均得到较好的恢复.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总结了相关的经验.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的需求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在降低恢复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导管拔除管理方案在麻醉后恢复室全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12月全麻术后在麻醉后恢复室复苏的51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20年1—12月全麻术后在麻醉后恢复室复苏的58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实施气管插管导管拔除管理方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  相似文献   

3.
刘莹  宋敏  王颖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97-197
目的运用高龄患者全麻术后入恢复室的护理流程,可以有效的加强高龄患者在术后苏醒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避免麻醉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方法高龄患者一般是65岁以上的患者,我院至2006年成立麻醉恢复室以来,每年大约需要入恢复室的患者3000例以上,而65岁以上的患者有900例左右,占总人数的30%,所以必须要制定一套安全、有效的护理流程,才能保证患者在全麻术后苏醒期间的安全。结果通过这套护理流程,保障了我科对高龄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护理的安全,使恢复室的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结论制定科学的护理部流程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但能够减少和避免高龄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的并发症,还能提高恢复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把有限的时间都投入到患者身上,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麻醉恢复室整体护理对全麻手术肿瘤患者心理影响。方法选出90例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麻醉恢复室进行全麻的手术肿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进行麻醉恢复室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情况对比。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42.19±4.10)分、SAS评分(42.01±4.25)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51.18±4.34)分、SAS评分(50.46±4.13)分更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手术肿瘤患者进行麻醉恢复室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心理指标,利于术后预后的改善,具有临床推荐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全麻术后患者进行麻醉复苏室并发症安全监测的方法以及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麻醉复苏室接收的全麻择期手术患者共计10326例,其中男性患者共有5738例,女性患者共有4588例。对这些患者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分析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并发症安全监测以及护理对策。结果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并发症类型主要包括循环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其中老年组以及婴幼儿组患者发生麻醉复苏并发症的概率更高,对这两个年龄层次的患者应当适当延长麻醉复苏室的留观时间。另外,应当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复苏方案,从而使并发症最大限度减少,使患者的麻醉安全得到更好的保证。结论对于全麻术后患者应当加强麻醉复苏室并发症的安全监测,完善相关护理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麻醉恢复室(PACU)是患者接受手术后、送回病房之前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是对手术结束后的患者进行短时间严密观察和监护的场所.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麻醉恢复室观察5530例全麻术后患者,术后84例成年患者出现燥动,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麻下甲状腺手术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度238例全麻下甲状腺手术麻醉恢复室内留治时间,生命体征情况,麻醉拮抗剂的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38例患者经麻醉恢复室处理后无一例死亡,全部安全返回病房,有10例发生并发症,出血1例,声音嘶哑3例,呼吸困难3例,术后躁动3例。[结论]甲状腺术后恢复室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外科治疗中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麻醉恢复74例甲亢患者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后麻醉恢复室内留治时间,生命征情况,麻醉拮抗剂的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4例患者经恢复室处治后平安返回病房,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延迟(1.35%);2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31.08%):其中切口出血2例(2.7%);甲状腺危象2例(2.7%);呼吸困难2例(2.7%);躁动17例(22.97%).结论:甲亢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应建立专科病种的处理规范,避免病情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周俐伶  唐延先 《重庆医学》2008,37(16):1836-1837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post anaesthetic care unit,PACU)的管理问题.方法 将本院2004~2007年8月收治的356例PACU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麻醉恢复室的并发症与患者年龄不同,手术不同,术中的处理以及术前的并发症不同与恢复室并发症的发生有关.结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大,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所以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麻醉恢复室的护士在麻醉恢复期间对患者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是关系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安全回到病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2156例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术后患者清醒时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为全麻患者术后清醒时的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记录2156例全麻术后患者清醒时烦躁、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处理及护理体会.结果 有90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约4.42%,术后患者烦躁有54例,低氧血症(Sa02<90%)有26例,低血压5例,高血压4例,心律失常1例.结论 应密切观察全麻术后恢复期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和血压,确保病人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11.
朱万有  尹智 《吉林医学》2012,33(17):3597-3599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将30例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加硬膜外组(G加E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切皮后30 min、90 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2 h,测末梢血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切皮前的血糖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自切皮后30min开始升高,手术结束时达高峰(P<0.05),手术后12 h开始下降。G组自切皮后30min、术后12 h血糖升高幅度均大于G加E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身麻醉更能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患者血糖升高幅度。  相似文献   

12.
孙卫 《中国现代医生》2011,(25):15-16,24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抑郁状态的情况。方法对ASAI一Ⅱ级、无心脑血管疾病且未服用影响神经精神系统功能药物的老年全麻术后患者,利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并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与SCL一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调查。结果老年全麻术后624例,抑郁发生121例,发生率为19.39%。患者单因素分析性别、体重以及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中知晓率是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抑郁发生的显著相关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医护人员要重视术前术后对患者的疾病宣教,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患者术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妇科全身麻醉患者留置导尿的最佳时机。方法:对导尿管的插管时机进行对比研究,将100例行择期妇科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全身麻醉诱导前导尿组,全身麻醉诱导中导尿组,全身麻醉诱导后导尿组,观察各组留置导尿时患者舒适度、血压、心率变化,以及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患者整体舒适度等。结果:全身麻醉诱导后导尿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少,与全身麻醉诱导前导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诱导后导尿组与全身麻醉诱导中导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诱导中导尿组心率最快;三组在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无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和术后48小时对留置导尿的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插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是在全身麻醉诱导后,因此建议妇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导尿应选择在全身麻醉诱导后插导尿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老年患者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对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表达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腹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麻醉诱导前、术后1天检测CD4,CD25和CD27,并计算其在CD4+ 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术前及术后6小时、术后1天、3天、5天采用简易智能评分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天 CD4+CD25+CD127-Tregs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均较术前增加(P<0.05),与全身麻醉组相比,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组术后1天的Tregs比例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点POCD发生率组间比较,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组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P<0.05);组内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层,术后第1天未发生POCD患者中Tregs比例均低于发生POCD的患者(P<0.05)。结论 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可降低老年患者Tregs表达水平,并可降低老年患者开腹结肠癌根治术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朱成云 《华夏医学》2013,(5):927-929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与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后的恶心呕吐反应.方法: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静脉全麻组(D组)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F组),每组40例.观察术后24 h发生恶心呕吐情况.结果:F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单纯静脉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腹腔镜手术气腹后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I-II级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各40例,观察两组麻醉期间一般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和气腹后在SBP、DBP、及HR上均有显著变化,而B组较A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更能提供可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非眼科手术患者发生眼损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例全身麻醉非眼科手术后发生眼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青年女性患者于全身麻醉头低位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中眼睑自然闭合,无眼保护措施,术后发生角膜擦伤,对症治疗后完全康复。1例老年男性患者于全身麻醉俯卧位下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发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对症治疗后视力部分恢复。结论:角膜擦伤是全身麻醉相关的最常见的眼科并发症,患者大多预后良好。术后视力丧失(POVL)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具体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析2种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86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法分为全麻组和复麻组,每组43例,全麻组采取全身麻醉,复麻组采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行神经心理学的测试,观察对比2组麻醉效果及术后6 h、1 d、3 d、5 d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血清TNF-α浓度及MMSE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术后6h和1、3 d的MMSE评分(全麻组术后6h为22.1±2.5,复麻组术后6h为24.3±2.4)与麻醉前(全麻组为26.2±2.2,复麻组为26.1±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h和1、3、5d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全麻组术后6h、5d分别为27例(62.8%)、4例(9.3%),复麻组术后6h.5d分别为16例(37.2%)、1例(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TNF-α浓度[全麻组术后6h、5d分别为(9.67±1.34)、(1.45±0.26)mmol/L;复麻组术后6h、5d分别为(6.63±1.88)、(0.95±0.44)mmol/L],较术前[全麻组为(0.75±0.25)mmol/L,复麻组为(0.73±0.25)mmol/L]明显升高(P〈0.01),2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方法的不同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影响,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较低,尤其适用于老年手术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的1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全身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采用MMSE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对比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h、6h、1d及3d的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术后3h、6h、1d各组SE评分与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各组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6h全身麻醉级的SE评分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全身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8.75%、32.50%,术后6h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8.75%、7.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后早期MMSE评分下降较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明显,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在术后1~3d基本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李华  徐建健  沈学庆  舒平  赵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32-1133,1151
目的: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循环功能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探讨两者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有胆囊结石需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n=30)与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n=30),监测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前后、气腹后10min、30min时SBP/DBP、HR、SpO2、术后疼痛(VAS评分)及术后清醒时间,评价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B组在麻醉后和气腹后SBP/DBP及HR均增高,并持续至气腹后30min(P<0.05),A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更能提供可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老年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