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微导管(SP导管)超选择栓塞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 3例单结节型小肝癌(原发11例,转移2例)共接受35次微导管栓塞治疗.结果1 3例均获得瘤内完全性充填性栓塞,1例栓塞后手术切除,术后出血明显减少,术后送检,癌组织100%坏死.全组病例随访(18~56个月),仅1例转移性肝癌死于原有肺癌复发.余患者均存活.结论应用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小肝癌,效果并不亚于外科手术,并且操作简单、安全、手术适应范围广、创伤小、副作用小、可重复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微导管(SP导管)超选择栓塞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单结节型小肝癌(原发11例,转移2例)共接受35次微导管栓塞治疗。结果 13例均获得瘤内完全性充填性栓塞,1例栓塞后手术切除,术后出血明显减少,术后送检,癌组织100%坏死。全组病例随访(18~56个月),仅1例转移性肝癌死于原有肺癌复发。余患者均存活。结论 应用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小肝癌,效果并不亚于外科手术,并且操作简单、安全、手术适应范围广、创伤小、副作用小、可重复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CE)抢救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SRHC)的方法 及效果.方法 对3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肝动脉插管,联合应用碘油、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PVA)行出血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35例行TACE后出血均得到完全控制,1例术后第3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误诊,其余35例均存活3个月以上,半年生存率86.8%(33/38),1年生存率73.7%(28/38).结论 急诊TACE治疗可使SRHC患者立即止血.该法适应证宽,创伤小,是安全、可靠、简便的抢救手段,对于不可切除的肝癌优于外科止血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肾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肾出血患者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30例中,医源性肾出血16例,外伤性肾出血2例,自发性肾出血12例.栓塞材料包括微弹簧圈、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颗粒、无水酒精.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30例患者栓塞后出血停止,2例患者1个月内复发,复发率6.7%(2/30).患者栓塞术后肾区疼痛9例、发烧20例、恶心、呕吐2例.所有患者栓塞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同轴微导管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46例肝癌患者(小肝癌31例。大肝癌15例)了102次同轴微导管栓塞治疗。其中18例小肝癌介入后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6~43个月),结果:102次微导管插入技术均获成功。36例癌灶内碘油获完全性充填,10例充填在80~90%,18例手术后病理标本示肿瘤完全坏死,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4%,75.8%、54.5%。结论;同轴微导管栓塞,明显优于常规TAE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下经门静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共49个癌灶,行经门静脉介入化疗(TPCE),对肿瘤行化疗栓塞术.结果 28例中成功施行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26例共46个病灶.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平均肝功能Child评分分别为(9.8±2.4)分、(9.3±2.1)分和(8.1±1.9)分,治疗后1个月、3个月AFP>400μg/L的患者比例及AFP测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综合B超和CT结果示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肿瘤病灶的完全毁损率分别为86.4%、94.9%.结论 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作为对TACE疗效不佳的肝癌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肝癌病人合并肝硬化及不同程度的脾亢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学治疗 (TACE)手术治疗的同时 ,联合应用部分性脾栓塞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疗效满意 ,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31例肝癌患者 ,男 2 3例 ,女 8例 ;年龄 35~ 6 8岁。经超声、CT、血管造影和化验检查 ,证实合并肝硬化及脾肿大 ,并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有病例均进行 TACE治疗 ,其中2 4例同时进行部分性脾栓塞 ,7例于 TACE术后 1~ 2个月再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栓塞可采用 RH、L H、盘曲形导管或 Cobra导管 ,部分性脾栓塞的栓塞剂为切成 1~…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86年以来,对手术不能切除之晚期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施行肝动脉结扎、栓塞术治疗,初步体会效果良好,特报道如下: 栓塞方法当手术探查肝癌不能切除(以上5例均已超过半肝或已侵犯肝门)后,即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分离暴露相应一侧之肝动脉,先结扎其近侧端,再于远侧端切口插入导管,以1—2支美兰从导管内注入,观察肝叶着色情况以判断插管是否正确(如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微导管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对 3 0例肝癌患者共行 87次经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其中肝动脉过分迂曲者 9例 ,肿瘤较小局限于一肝段者 8例 ,肝癌并肝动 -肝静脉瘘 (AVS)和肝动-门静脉瘘 (APVS)者 6例 ,乏血供肿瘤 4例 ,肝门部肿瘤 3例。结果 术后 1周检查示肿瘤内碘油聚集良好 ,正常肝组织未见碘油沉积。 1月后复查 ,肿瘤缩小 75 % 12例、5 0 % 9例、2 5 % 9例 ,1年生存率 67% (2 0 /3 0 ) ,2年生存率 5 3 % (16/3 0 )。结论 微导管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有较多的优越性 ,特别是可以为肝段性栓塞和超选插管困难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碘化油联合明胶海绵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急诊行经导管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栓塞材料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术后随访1年。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活动性出血停止,止血有效率达100%,1例患者术后第10天死于肝肾功能衰竭,住院病死率为7.1%,术后1、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86%、78.57%、71.43%、42.86%。结论利用碘化油联合明胶海绵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可作为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何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00-101
目的 分析经导管子宫肌瘤栓塞术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疗效.方法 对36例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导管法选择性实施子宫动脉插管并应用聚乙烯醇(PVA)和微球栓塞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结果 36例患者共接受肌瘤栓塞术42次,均成功.术后6个月随访,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0%、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0%~50%,总有效率为97.2%;患者的贫血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月经量恢复正常占92%,盆腔疼痛及压迫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子宫肌瘤栓塞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联合应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113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治疗组75例,采用介入术后联合应用艾迪治疗.以术后1个月、3个月症状及肝功能好转情况,CT平扫及增强肿瘤缩小率,甲胎蛋白(AFP)下降50%的比例,1年、2年生存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肝功能好转率、肿瘤缩小率、AFP下降50%比例以及1年、2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艾迪注射液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经导管超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DSA下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用明胶海绵、栓塞颗粒、丝线线段、微弹簧圈、弹簧栓子等进行栓塞介入治疗32例患者。结果:32例患者中有30例用明胶海绵或钢圈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中1例栓塞治疗后于1个月及2个月后分别再次出血;1例经动脉内灌注垂体后叶素,出血停止;1例造影后发现明显造影剂外渗,但因血管太细及血管成锐角扭曲,微导管无法超选而放弃栓塞治疗,改开放手术。所有被栓塞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栓塞后出现下腹腹痛,经止痛药物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选择性动脉插管治疗动脉出血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术后反应及并发症少、恢复快及操作可重复性等优势,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nyx胶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Onyx对19例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完全栓塞3例,90%以上7例,70%者6例,50%者3例。术后2例并发脑出血后再行开颅手术,其中1例死亡,微导管留置体内者1例。结论 Onyx栓塞系统在脑动静脉畸形中具有较好的弥散性及可控性,能够明显改善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例 1 患者 ,女 57岁。术前以“肝癌与肝血管瘤待鉴别”收住 ,行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手术穿刺右侧股动脉 ,术中用 8F导管鞘 ,5F—RH导管操作。手术不够顺利 ,反复交换导管和导丝操作。术后第 3d即出现穿刺侧足背皮肤红肿、疼痛反应 ,红肿范围约 4cm× 4cm ,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考虑为小栓子脱落所致。经活血化瘀 (口服三七总甙 ,静脉给丹参等 )处理 ,约10d后症状及体征逐渐消退好转。例 2 男 ,4 7岁 ,因肝癌行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加栓塞术 (TACE) ,术中行腹腔干动脉DSA ,发现该患者肝总动脉呈“W”形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联合应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113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治疗组75例,采用介入术后联合应用艾迪治疗。以术后1个月、3个月症状及肝功能好转情况,CT平扫及增强肿瘤缩小率,甲胎蛋白(AFP)下降50%的比例,1年、2年生存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肝功能好转率、肿瘤缩小率、AFP下降50%比例以及1年、2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艾迪注射液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应用α干扰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六科的4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均采用临床传统治疗,对照组2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试验组20例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基础上应用α干扰素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分、生存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评分、生存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来说,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应用α干扰素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某院治疗的124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124例PHC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均采用MRI、CT检查评估TACE术后疗效.统计DSA诊断结...  相似文献   

19.
观察100~300μm微球栓塞治疗肝癌是否可靠安全,评价其疗效。对70例经股动脉插管,选择肝动脉和肠系膜动脉造影,再超选择肿瘤供血动脉,采用表柔比星和碘油混悬液联合微球栓塞肿瘤,观察其手术效果、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和初步短期疗效评价。在肝癌化疗栓塞治疗手术中,应用100~300μm微球栓塞治疗肝癌是安全的、可靠的,近期疗效满意,长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康振  肖恩华 《中南药学》2013,(10):786-788
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是手术不宜切除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介入术中肝动脉或其分支血管迂曲、较细,对造影剂、化疗药物敏感及术者操作导管导丝刺激血管壁均可造成肝癌供血动脉的痉挛,从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栓塞难以进行及疗效不满意。因此有必要寻找治疗或缓解TACE术中肝动脉血管痉挛的方法,使得肝癌经导管化疗术特别是栓塞术能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介入手术的疗效。本文对肝癌TACE术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常用的抗血管痉挛药物及其在肝癌TACE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寻找肝癌TACE术中治疗或缓解血管痉挛的药物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